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2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位于髓外硬膜下(6例位于脊髓腹侧)。肿物最大径0.5~3.0 cm。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或上肢疼痛43例,感觉障碍(麻木)22例,肢体无力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肿瘤显露,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35例切除半侧椎板,12例采用半侧椎板间开窗,2例在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基础上切除内侧1/4小关节,经解剖间隙(未切除骨质)2例。肿瘤切除程度包括50例全部切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性质包括36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2例肠源性囊肿和1例皮样囊肿。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未发现颈椎不稳或后突等畸形,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颈椎管较为宽大,不超过三个节段的颈椎管肿瘤可借助微通道技术进行充分显露,除髓内或恶性肿瘤外,可显微外科切除。患者术后更多颈椎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得到保留,有利于颈椎保持正常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有助于避免脊髓或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椎板间开窗 半椎板切除术 选择性椎板切除术 颈椎管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骨刀椎板成形椎板植骨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3,1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切开、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固定、椎板植骨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88例颈、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长1~11 cm,平均3.2 cm)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沿关节突内侧2~3 mm切开两侧的椎...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切开、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固定、椎板植骨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88例颈、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长1~11 cm,平均3.2 cm)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沿关节突内侧2~3 mm切开两侧的椎板,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完整取下,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并在椎板切开部位植骨融合。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次全切除7例。切除椎板数1~5个,平均2.5个。未出现因超声骨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12个月,中位数3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未见不稳定或畸形,可见植骨融合。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椎管后路切开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辅以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椎板成形术 椎管内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脊髓 监测 手术中 脊神经根
下载PDF
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3 位作者 刘彬 谢京城 马长城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52例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的特点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后方选择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前方... 目的探讨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52例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的特点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后方选择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前方在颈部选择侧前方入路,胸部选择胸腔镜辅助,腰部选择腹膜后腹腔镜辅助。于显微镜下用神经外科显微器械行硬膜外神经鞘瘤切除术。后正中全椎板入路且无小关节破坏时行椎板成形术,小关节被破坏时行一期内固定。均严密缝合肌肉及筋膜层。结果采取后正中入路42例(全椎板入路20例,半椎板入路22例),旁正中入路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入路6例。全切除50例,2例因肿瘤包绕同侧椎动脉行次全切除。其中36例行一期脊柱内固定术或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1 min;术后引流1~2 d;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9.5 d。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5例伤口深方积液,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瘫痪及死亡。术后随访6~60个月,(26.8±6.2)月。33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42例肌力下降患者肌力较术前提高Ⅰ~Ⅱ级;44例感觉异常者中,感觉恢复正常33例,感觉减退区域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4例,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2例。按Mc 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向椎旁生长大多在4 cm以内,可通过单纯后方入路切除;当向椎旁生长>4 cm时需联合前方入路切除。通过适当的入路显微手术,可Ⅰ期全切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哑铃形 神经鞘瘤 脑脊液漏
下载PDF
儿童硬膜囊末端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硬膜囊末端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特点,探讨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7年10月35例儿童硬膜囊末端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年龄6~17岁,平均10. 6岁。均有腰骶部疼痛,双... 目的总结儿童硬膜囊末端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特点,探讨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7年10月35例儿童硬膜囊末端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年龄6~17岁,平均10. 6岁。均有腰骶部疼痛,双下肢无力32例,下肢畸形17例,二便功能障碍29例。CT均证实腰骶部脊柱裂。MRI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腰骶部椎管内外脂肪信号。手术在显微镜及电生理监测辅助下进行,切除脂肪瘤,切断终丝,彻底解除拴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Hoffman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5例椎管内髓外脂肪瘤均全切,髓内脂肪瘤次全切除(残余比例<10%)。均将终丝切断,并将脊髓从硬脊膜分离,松解粘连,彻底松解拴系。20例使用自体硬膜行终池重建,15例使用自体硬膜和人工硬膜行终池重建。术后除5例有轻度肛周麻木感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证实病变为脂肪瘤。术后随访3个月~7年,中位数3年,腰骶部疼痛减轻,VAS评分从(5. 83±1. 07)分降到(2. 17±0. 62)分,Hoffman分级均恢复到0级(14例)或Ⅰ级(21例)。无再拴系发生。结论儿童硬膜囊末端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脂肪瘤切除和拴系松解。通过精细的显微微创治疗,大多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瘤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手术 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在椎管肿物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吴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9月34例椎管内髓外肿物的临床资料,包括腰骶椎肿瘤26例,颈椎肿瘤4例,胸椎肿瘤4例,长径0.5~2cm。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联合半椎板切除或半...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9月34例椎管内髓外肿物的临床资料,包括腰骶椎肿瘤26例,颈椎肿瘤4例,胸椎肿瘤4例,长径0.5~2cm。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联合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技术进行手术。结果半椎板切除25例,半侧椎板间开窗9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7min。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6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3例,单纯囊肿3例,脊膜瘤2例。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4d。术后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两个节段以下的髓外肿瘤通过微通道技术可Ⅰ期全切。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留脊柱的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半椎板切除术 椎板间开窗 椎管内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国中 吴超 +2 位作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12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椎旁肿瘤8例,胸椎椎旁肿瘤4例。肿瘤长径1.5~3.5 cm,平均2.3 cm。临床症...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12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椎旁肿瘤8例,胸椎椎旁肿瘤4例。肿瘤长径1.5~3.5 cm,平均2.3 cm。临床症状包括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10例,感觉障碍(麻木)6例,下肢肢体无力1例。采用微通道辅助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8.5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3 d。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无死亡。均无明显腰背部疼痛。1例节段性感觉减退,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数19.5月,未见脊柱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结论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有利于避免多裂肌附着点和小关节的破坏,保护多裂肌及其供应血管和支配神经,有利于保持胸腰椎稳定性,避免术后慢性腰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Wiltse入路 椎旁肿瘤 多裂肌 稳定性
下载PDF
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脊髓腹侧肿瘤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吴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脊髓腹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12例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物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5例,胸椎管7例,长径1~2 cm。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脊髓腹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12例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物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5例,胸椎管7例,长径1~2 cm。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1.2 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5.2 d。术后病理为肠源性囊肿4例,脊膜瘤5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15个月,中位数9个月,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合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和辅助设备,2个节段以下的脊髓腹侧髓外肿瘤通过微通道锁孔技术可Ⅰ期全切。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恰当选择适应证和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是手术安全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神经内镜 脊髓腹侧肿瘤 椎管内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19
9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4 位作者 谢京城 李振东 马长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对5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运用半椎板入路(其中37例采用单纯半椎板入路,15例哑铃形肿瘤采用半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随访其术后神经功能、肿瘤复发与脊...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对5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运用半椎板入路(其中37例采用单纯半椎板入路,15例哑铃形肿瘤采用半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随访其术后神经功能、肿瘤复发与脊柱畸形情况。结果 51例肿瘤获全切除,1例肿瘤次全切除,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10~60个月,平均48个月,1例肿瘤复发,1例失访。38例复查颈椎过伸和过屈位平片,未见脊柱畸形,但有小关节破坏者颈椎活动度较大。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对后部结构破坏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有小关节破坏时,应长期随访其稳定性变化。本术式术野暴露局限,仅限于偏于一侧生长的髓外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 颈椎 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6-329,340,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16例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包括疼痛12例,感觉障碍12例,肢体无力11例(其中截瘫2例,伴二便功能障碍)。首发症状为疼痛10例,麻木3例,肢体无...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16例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包括疼痛12例,感觉障碍12例,肢体无力11例(其中截瘫2例,伴二便功能障碍)。首发症状为疼痛10例,麻木3例,肢体无力3例。肿瘤位于颈脊髓9例,颈胸交界区3例,胸脊髓4例,长度0. 5~2. 5 cm,于显微镜下切除髓内外肿瘤。结果 16例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10例出现新发症状,其中3例肌力减退,5例深感觉障碍,9例载瘤神经支配区麻木。术后随访6个月~7年,中位数3年。术后新出现的症状均恢复正常。12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 12例感觉减退患者中7例完全恢复,5例残余轻度感觉减退; 11例肌力减退者中7例恢复正常,4例仍有肌力下降,其中2例截瘫患者可拄拐行走。所有患者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与脊髓关系密切,显微镜下精细操作,术后预后大多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髓内 髓内外 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2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3 位作者 谢京城 刘彬 马长城 陈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2-585,共4页
目的:总结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双下肢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为主。磁... 目的:总结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的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双下肢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为主。磁共振成像表现为骶管内长T1、长T2囊性信号,囊内可见终丝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均合并脊髓低位。手术包括囊壁切除、终丝切断、脊髓拴系松解和终池重建等主要步骤。结果:囊壁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21例均将终丝分离切除,彻底松解拴系,并全部完成终池重建。术后除7例有轻度肛周麻木感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证实囊壁和终丝符合脊膜囊肿和终丝结构。术后患者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消失、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术前(5.24±1.41)分降到术后的(2.01±1.33)分;运动障碍者手术后肌力提高1~2级;括约肌障碍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从(2.09±0.99)分上升到(2.78±0.52)分。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2.25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达到McCormick分级Ⅰ级,仅1例囊肿复发。结论:内含终丝的骶管囊肿罕见,以腰骶部及会阴区疼痛和脊髓拴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表现为囊肿内脑脊液信号和终丝结构,伴有脊髓圆锥低位。手术应在显微镜下切除囊壁,切断终丝并松解脊髓拴系和重建终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终丝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外科手术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枕颈部疼痛、麻木为主,包括疼痛58例、麻木30例、肢体无力3... 目的:探讨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枕颈部疼痛、麻木为主,包括疼痛58例、麻木30例、肢体无力3例、无症状包块2例;首发症状为枕颈部疼痛55例、麻木6例、无症状包块2例。肿瘤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表现为等T_(1)或稍长T_(1)、等T_(2)或稍长T_(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直径1~3 cm。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尽可能保留颈2棘突;肿瘤切除严格在包膜内进行。结果:肿瘤全切除60例,次全切除3例,无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2.83 min;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5.97 d。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除9例出现载瘤神经支配区麻木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术后新出现的症状均恢复正常。58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30例麻木患者中,27例完全恢复,3例残余轻度麻木;3例肌力减退者均恢复正常。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所有患者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X线未见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结论:充分利用颈_(1~2)的解剖间隙,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进行颈_(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切除是可行的;尽量减少颈_(2)骨质破坏,保留颈_(2)棘突的正常肌肉附着,有利于防止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严格包膜内切除可有效防止椎动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肿瘤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下载PDF
胸椎管肿瘤手术入路新选择:微通道锁孔入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国中 吴超 +2 位作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入路切除胸椎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49例胸椎管肿瘤资料,男29例,女20例。均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硬膜外肿瘤6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0例(其中脊髓腹侧肿瘤7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入路切除胸椎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49例胸椎管肿瘤资料,男29例,女20例。均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硬膜外肿瘤6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0例(其中脊髓腹侧肿瘤7例)。长径0.5~2.7 cm,平均1.3 cm。术中仅剥离肿瘤侧椎旁肌肉,导入微通道,切开肿瘤侧半椎板,肌肉剥离和椎板切开范围根据肿瘤大小个体化确定,必要时可潜行切除棘突根部或(和)切除小关节内侧1/4,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微通道下半椎板入路9例,半椎板入路+棘突根部潜行切除29例,半椎板入路+棘突根部潜行切除+小关节内侧1/4切除11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96.4 min;术后3~8 d出院,平均5.5 d。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7例,脊膜瘤16例,肠源性囊肿3例,单纯囊肿1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2例。术后3例节段性感觉减退,2例下肢肌力减退。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4月。5例症状加重者均恢复正常,无脊柱畸形,无肿瘤复发或残留。脊髓功能均为McCormickⅠ级。结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部分脊髓腹侧肿瘤)可通过个体化微通道技术全切,有利于保持胸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半椎板切除术 椎板间开窗 胸椎管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1 位作者 郭亮 荣起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颈椎的薄层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到Mimics10.0中得到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然后导人到Geomagic studio 9.0中得到颈椎的几何模型,最后在ANSYS 11....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颈椎的薄层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到Mimics10.0中得到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然后导人到Geomagic studio 9.0中得到颈椎的几何模型,最后在ANSYS 11.0中建立颈椎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与文献中相同的条件,计算模型各节段的运动范围,与文献中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有效性。结果建立了解剖结构详细的颈椎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效性验证。结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逼真度,呵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模型 计算机软件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C1~C2硬膜内外神经鞘瘤的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5 位作者 王振宇 谢京城 刘彬 陈晓东 孙建军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0,435,共5页
目的探讨C1~C2硬膜内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9年5月57例C1~C2硬膜内外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包括枕颈部疼痛53例、麻木26例,对侧肢体无力6例。首发症状为枕颈... 目的探讨C1~C2硬膜内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9年5月57例C1~C2硬膜内外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包括枕颈部疼痛53例、麻木26例,对侧肢体无力6例。首发症状为枕颈部疼痛50例,麻木7例。肿瘤在MRI上表现为等T1或稍长T1、等T2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部分肿瘤有囊性变,长径1~4 cm,平均1.8 cm。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尽可能保留C2棘突。先切除硬膜外肿瘤,严格在包膜内切除;切除硬膜下肿瘤时注意轻柔分离粘连,保护脊髓。结果57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3.4 min;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6.0 d。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载瘤神经支配区麻木,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个月~9年,中位数3.5年,其中<3年18例,3~5年22例,>5年17例。术后新出现的症状均恢复正常。53例枕颈部疼痛者疼痛均消失;26例麻木者中24例完全恢复,2例残余轻度麻木;6例肢体无力者均恢复正常。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X线未见颈椎不稳或畸形。结论充分利用C1~C2的解剖间隙,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行C1~C2硬膜内外神经鞘瘤切除是可行的,中长期结果良好。尽量减少C2骨质破坏,保留C2棘突的正常肌肉附着,有利于防止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切除硬膜外部分肿瘤时严格包膜内切除可有效防止椎动脉损伤。切除硬膜下肿瘤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C2 硬膜内外肿瘤 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椎动脉 稳定性
下载PDF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4 位作者 谢京城 李振东 马长城 刘彬 陈晓东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通过手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62例按椎板切...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通过手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62例按椎板切除数分为:A组(<3个)及B组(≥3个);按病变部位分为:C组(髓内)及D组(髓外)。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均满意。随访3个月至12年,颈椎不稳定发生率A组3.1%,B组16.7%,B组高于A组(P<0.05);C组36.4%,D组4.3%,C组高于D组(P<0.05)。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A组为3.1%,B组为23.3%,B组高于A组(P<0.05);C组45.5%,D组6.4%,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椎板切除术式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的变化。椎板切除数≥3个,髓内占位或同时累及颈2及颈7时应注意术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椎板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经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腰椎管肿瘤5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1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纳入研究的54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硬膜外肿瘤8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3例(脊髓圆锥腹侧肿瘤3例),肿瘤长... 目的:探讨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纳入研究的54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硬膜外肿瘤8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3例(脊髓圆锥腹侧肿瘤3例),肿瘤长径0.5~3.0 cm。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49例,肿瘤所在节段及以下感觉障碍(麻木)5例,肢体无力7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手术。结果:微通道下半椎板切除37例,半侧椎板间开窗14例,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小关节内侧1/4切除3例,所有患者的肿瘤均得以全切除。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3.3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7 d。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神经鞘瘤34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9例,肠源性囊肿1例,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5例,副神经节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无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感,1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33个月,平均14.4个月,5例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均恢复正常,49例术前有疼痛症状者均完全缓解,7例术前肌力减退者和2例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正常,5例术前感觉减退者中有4例完全恢复,1例仍残余轻度感觉减退。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应适当选择病例,两个节段以下的腰椎管髓外肿瘤(包括部分脊髓圆锥腹侧肿瘤)通过微通道技术可Ⅰ期全切除。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有利于保持腰椎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半椎板切除术 椎管内肿瘤 微创性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的操作... 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的操作或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基于这种认识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神经监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 手术中 脊髓 神经外科患者 手术操作 神经功能 功能恢复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1 位作者 马长城 赵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2例髓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52例(50.98%)... 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2例髓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52例(50.98%),大部分切除48例(47.06%),部分切除2例(1.96%)。术后2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6例(15.69%),无变化20例(19.61%),加重66例(64.7%)。98例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94例(92.16%),其中完全正常者67例(65.69%);症状仍未恢复到术前4例(3.92%),肿瘤复发4例(3.92%)。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髓内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内肿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胸段脊髓腹侧脊膜瘤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赵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胸椎腹侧脊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胸段脊髓腹侧脊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62例(91.2%),... 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胸椎腹侧脊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胸段脊髓腹侧脊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62例(91.2%),大部分切除6例(8.8%)。术后1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46例,无变化10例,加重8例。术后64例(94.2%)随访4个月~2年,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其中完全正常者55例;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胸段脊段腹侧脊膜瘤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胸段脊髓 腹侧 显微手术 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