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吴海霞 林夏妃 +1 位作者 潘晶晶 宋振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 探究计算机辅助训练与评估系统(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研究组给予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 目的 探究计算机辅助训练与评估系统(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研究组给予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记录其Fugl-Meyer评定(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使用IsoMed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评定在60、120°/s角速度下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水平,使用E-LINK训练系统评定最大握力、捏力水平。结果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FMA、MBI评分、60、120°/s角速度下其屈、伸肌PT、TW、A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其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手指、肘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最大握力、捏力明显增大,上肢改善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训练与评估系统(E-LINK)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林夏妃 丘卫红 窦祖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保持人体平衡需要感觉输入(包括本体觉、视觉、前庭觉)、中枢整合、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 中老年人 步行能力 生存质量 人体平衡
下载PDF
动态姿势平衡仪训练儿童小脑出血后重度平衡功能障碍1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夏妃 丘卫红 +5 位作者 付奕 陈颖蓓 李奎 万桂芳 谢纯青 窦祖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善,步态、姿势控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构音障碍明显改善,患儿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结论动态姿势平衡仪能够改善儿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所致平衡障碍,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共济失调 动态姿势平衡仪 平衡训练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付奕 窦祖林 +3 位作者 丘卫红 林夏妃 黄小静 廖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方法:选取2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n=14)和传统训练组(n=14)。平衡仪训练组根据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的训练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平衡...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方法:选取2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n=14)和传统训练组(n=14)。平衡仪训练组根据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的训练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平衡功能训练;传统训练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20min/次,5d/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中的感觉组织能力试验(SOT),稳定极限测试(LOS)及徒步走测试进行准确客观的量化评估。结果:平衡仪训练组SOT测试中的EOSS、ECSS、SVSS条件下的平衡指数及LOS测试结果中患者EPE和DCL,治疗前后比较及与传统训练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徒步走测试中平衡仪训练组的步长与步速治疗前后比较及与传统训练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传统训练组组内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动态姿势平衡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变化的任务重建感觉(特别是前庭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能力,同时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平衡训练 姿势控制 感觉运动控制 脑卒中
下载PDF
感觉系统障碍对脑卒中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付奕 谢丽君 +1 位作者 丘卫红 林夏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0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感觉系统调节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系统进行感觉组织测试,对受试者的平衡指数和感觉分析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实... 目的探讨感觉系统调节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系统进行感觉组织测试,对受试者的平衡指数和感觉分析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衡指数在EC、SV、EOSS、ECSS、SVSS5种状态下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本体觉、视觉、前庭觉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以前庭觉分数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利用3大感觉信息调节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平衡能力 感觉系统 动态姿势平衡仪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振华 随燕芳 +5 位作者 林夏妃 王良 汪良 甘春苗 张黎 张婷 《中国康复》 2018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观察2种不同体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坐位训练组和站位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下,分别给予坐位和站位下的上肢作业治... 目的:观察2种不同体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坐位训练组和站位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下,分别给予坐位和站位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评分(FMA)、BB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作出评价。结果:治疗2周、4周后,坐位训练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站位训练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2个时间点站位训练组评分均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2个时间点站位训练组BBS评分均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治疗2周后坐位治疗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坐位治疗组MB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4周后,站位治疗组患者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2周、4周后,站位训练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坐位训练组(均P<0.05)。结论:站位下的上下肢一体化的作业治疗,加强了全身其他肌肉配合作业活动所必须的稳定和平衡的能力,强化了上肢活动,更容易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作业治疗 功能活动 ADL
下载PDF
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活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振华 林夏妃 +5 位作者 随燕芳 余丹 汪良 甘春苗 张黎 张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3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站立桌辅助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更为积极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能维持静态站立≥30 min的患者,将其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 目的:研究站立桌辅助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更为积极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能维持静态站立≥30 min的患者,将其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站立桌辅助患者站立位上肢作业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上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2周后仅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5),而FMA、BBS评分均无差异;治疗4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t=5.832,t=5.812;P<0.05)。(2)观察组治疗2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t=5.945,t=4.945;P<0.05),治疗4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2,t=7.123,t=6.123;P<0.05),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3)治疗2周后两组FMA、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t=6.778,t=2.010;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5.871,t=4.276;P<0.05)。结论:站立桌辅助患者站立位上肢作业功能训练与传统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相比,上下肢一体化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能提高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治疗 站立桌 脑梗死 偏瘫 活动功能
下载PDF
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付奕 谢丽君 +1 位作者 丘卫红 林夏妃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0期1554-1555,共2页
目的探讨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试验组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干扰本体觉和视觉的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试验组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干扰本体觉和视觉的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20分钟/次,5天/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徒步走测试及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徒步走测试中试验组的步长与步速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erg平衡量表得分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变化的任务重建感觉和运动系统的能力,同时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脑卒中偏瘫 平衡能力 步行
下载PDF
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功能以及相应肌肉表面肌电的影响
9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2 位作者 王诗雯 宋振华 童良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12-15,共4页
探究膈神经电刺激与呼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评估其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功能以及相关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 探究膈神经电刺激与呼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评估其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功能以及相关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两组均接受6周干预。研究比较了肺功能、躯干功能和肌肉电活动情况。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和恢复有严重影响。找到有效康复干预对患者重要。本研究使用了体外膈神经电刺激作为观察组额外干预,刺激神经系统,有望促进康复。通过对比观察和对照组评估干预效果,了解体外膈神经电刺激的有效性。除了肺和躯干功能,分析肌电信号可了解肌肉活动和康复进展,为个体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希望为脑卒中后肢体康复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为期6周的干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在平静呼吸时的膈肌位移、最大吸气时的膈肌位移、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等方面均较对照组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均P<0.05)。此外,观察组在Sheikh躯干控制测试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进一步表明观察组经过额外的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干预后,在躯干控制和平衡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结论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中,研究了膈神经电刺激与呼吸训练的联合应用,提升肺功能和肌肉恢复。功能障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综合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电刺激 脑卒中 呼吸训练 肺功能 躯干功能 肌肉表面肌电
下载PDF
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海霞 林夏妃 +1 位作者 潘晶晶 宋振华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进行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进行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测定患侧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的均方根(RMS)和中位频率(MF),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布朗茨手部测试量表(BzH)、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侧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RMS和MF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肢FMA、BzH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可改善上肢肌肉sEMG指标,提高上肢和手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 运动想象 优化运动技能训练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党辉 林夏妃 +2 位作者 陈伟荣 黎建明 杨菲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能[膈肌移动度(DD)、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收缩速度],肺功能[肺用力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呼吸力学参数(呼吸压力、气道阻力、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训练2周、4周、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联合训练组DD、DTF、膈肌收缩速度、FVC、FEV1、PEF、PaO_(2)及SpO_(2)改善程度均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及PaCO_(2)降低幅度亦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训练2周、4周及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膈肌运动功能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中 膈肌运动 肺功能
下载PDF
七氟烷对幼年大鼠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涛武 郑雪 +3 位作者 杨洋 林夏妃 吴振宇 朱昭琼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幼年大鼠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幼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C组):吸入纯氧30min。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吸入2%七氟烷30 min后苏醒2h(Sev-2...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幼年大鼠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幼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C组):吸入纯氧30min。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吸入2%七氟烷30 min后苏醒2h(Sev-2h组)、12h(Sev-12h组)、24h(Sev-24h组)、72h(Sev-72 h组),每组5只。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的表达量。结果麻醉前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K组比较,Sev-2 h组麻醉后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明显延长(P<0.05);与Sev-24h组、Sev-72h组比较,Sev-2 h组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延长(P<0.05)。与C组比较,Sev-2h组麻醉后有效区域运动时间、有效区域运动距离缩短(P<0.05);与Sev-24h组、Sev-72h组比较,Sev-2h组有效区域运动时间、有效区域运动距离明显缩短(P<0.05)。与K组、C组比较,Sev-2 h组PI3K、AKT表达下降(P<0.05);与Sev-24 h组、Sev-72h组比较,Sev-2h组PI3K、AKT表达下降(P<0.05)。结论 2%七氟烷可抑制幼年大鼠短期学习记忆的提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认知功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宇航 杨洋 +2 位作者 林夏妃 吴振宇 朱昭琼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1期73-74,77,共3页
目的分析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麻醉的效果,并分析麻醉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64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患者,联合组利用布... 目的分析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麻醉的效果,并分析麻醉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64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患者,联合组利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作为手术麻醉方法,对照组则利用传统全身麻醉作为麻醉手段,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差异。结果联合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1.46%,对照组79.26%(χ2=4.69),联合组麻醉不良反应6.09%,对照组15.85%(χ2=5.32),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镇痛评分,阻滞麻醉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功能障碍,利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醉 全身麻醉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不同模式的作业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振华 随燕芳 +5 位作者 林夏妃 王良 汪良 甘春苗 张黎 张婷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的作业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患侧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塞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在坐位和站位行作业治疗时记录...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的作业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患侧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塞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在坐位和站位行作业治疗时记录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坐位作业治疗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所测肌肉的肌电方根值(RMS)分别为(41.66±10.42)、(30.12±8.83)、(29.03±9.56)、(29.04±14.28)、(26.60±7.45)、(16.59±4.72)、(27.45±8.24)、(20.30±6.72),明显低于站位作业治疗的(61.02±13.27)、(46.83±11.56)、(40.12±12.36)、(37.41±12.48)、(38.26±10.69)、(28.43±7.64)、(39.64±9.70)、(30.45±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位作业治疗时,肱二头肌的RMS明显大于肱三头肌RMS,股四头肌RMS明显大于股二头肌RMS,胫骨前肌RMS明显大于腓肠肌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竖脊肌RMS与腹直肌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位下的作业疗法更容易诱发脑梗塞偏瘫患者患侧肌肉的活动,提示站立体位对比坐位体位的作业治疗模式更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作业疗法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夏妃 吴海霞 +1 位作者 史静琴 宋振华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值流速(PIF)和吸气肌能量(Energy)、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步幅、步频和步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IP、PIF、Energy、FVC、FEV1、MVV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IP、PIF、Energy、FVC、FEV1、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BBS、FMA-LE、ADL评分及步幅、步频和步速均显著增加(P<0.05,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吸气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力量、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吸气肌训练 最大吸气压 肺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七氟烷麻醉对大鼠海马CA3区ApoE4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宇航 吴振宇 +4 位作者 杨洋 林夏妃 王义 唐春春 朱昭琼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雄性大鼠经七氟烷麻醉后对海马CA3区Apo E4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大鼠,行为学测定麻醉前逃避潜伏期后随机分为成实验组Test组(T组,n=30)和对照组Control组(C组,n=30)。实验组调节氧流量1.5L/min+空气流量2.5L/... 目的探讨成年雄性大鼠经七氟烷麻醉后对海马CA3区Apo E4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大鼠,行为学测定麻醉前逃避潜伏期后随机分为成实验组Test组(T组,n=30)和对照组Control组(C组,n=30)。实验组调节氧流量1.5L/min+空气流量2.5L/min,吸入3.2%七氟烷麻醉2 h;对照组大鼠吸入氧气1.5L/min+空气2.5L/min共2 h。在麻醉苏醒后2、24、72 h分别再次测定逃避潜伏期。逃避潜伏期测定结束后取脑组织,石蜡切片后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法检测海马CA3区Apo E4表达量。结果两组大鼠麻醉苏醒后2、24、72 h逃避潜伏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大鼠苏醒后2、24、72 h海马CA3区Apo E4平均光密度为75.4±25.6、85.3±35.5、85.4±44.0,苏醒后24、72 h与苏醒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后24h与72 h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苏醒后2、24、72 h海马CA3区Apo E4平均光密度为61.9±12.9、65.3±19.9、65.3±18.9,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后相同时间点T组较C组的海马CA3区Apo E4平均光密度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年雄性大鼠经3.2%七氟烷吸入麻醉2 h后,使海马CA3区Apo E4表达持续增高至少72 h,可能是患者术后一定时间内记忆力下降的诱发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海马CA3 APOE4
下载PDF
光遗传学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夏妃 朱昭琼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44-647,共4页
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极大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光遗传学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能够在神经元以及神经环路的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光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光来控制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技术,具有时间和... 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极大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光遗传学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能够在神经元以及神经环路的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光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光来控制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技术,具有时间和空间高度特异性的特点,能对靶细胞实现精准的控制。因此,本文对光遗传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包括与麻醉相关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做进一步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诊输血指征评分对产科急诊手术输血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夏妃 刘德行 +3 位作者 许凌懿 朱宇航 张超 朱昭琼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评估急诊输血指征评分(ETS)应用于产科输血的临床效能。方法ETS是1种通过等级评分形式指导急诊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方法。查阅ETS实施前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麦迪斯顿手术麻醉系统的麻醉记录,制作并录入2014—2016年共4368名... 目的评估急诊输血指征评分(ETS)应用于产科输血的临床效能。方法ETS是1种通过等级评分形式指导急诊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方法。查阅ETS实施前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麦迪斯顿手术麻醉系统的麻醉记录,制作并录入2014—2016年共4368名输血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输血信息及转归情况等指标的《输血情况调查表》,对产科应用ETS于急诊手术前后共36个月的用血情况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ETS应用前后本组产科急诊手术输血率为12.32%(240/1947)vs 8.75%(212/2421)(P<0.05);其中高龄产妇急诊输血率为16.09%(47/292)vs 9.29%(41/441)(P<0.05)、红细胞人均输注量(U)为3(2,4)vs 2(2,4)(P<0.05),正常年龄产妇急诊输血率为11.67%(193/1655)vs 7.12%(141/1980)(P<0.05)、红细胞人均输血量无明显变化(P>0.05)。2)ASA分级为Ⅰ—Ⅱ的产科急诊手术患者输血率10.57%(189/1788)vs 7.16%(162/2264)(P<0.05)。结论ETS指导产科急诊手术输血后,产科急诊手术患者的输血率较前明显下降,提示ETS应用提高了产科急诊手术红细胞输注的合理性与临床节约用血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输血指征评分 产科输血 红细胞输血 产科急诊手术 合理输血
下载PDF
针灸与康复疗法干预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振华 林夏妃 +3 位作者 陈永敏 林烨 李关羽 宋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92-2698,共7页
背景:针灸与康复训练均能够有效缓解脑缺血患者症状,目前有关两者联合治疗是否对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 背景:针灸与康复训练均能够有效缓解脑缺血患者症状,目前有关两者联合治疗是否对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n=12)。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针刺组用头穴丛刺干预,康复组进行任务导向性跑台训练,针康组同时给予头穴丛针刺和任务导向性跑台训练干预,干预14 d。观察造模后4 h及1,7,14 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检测干预14 d后大鼠脑含水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200、排斥指导分子a)表达,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4 h及1,7,14 d,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障碍,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P<0.05);②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康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有所改善(P<0.05),而针康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③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康复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200表达上调(P<0.05),排斥指导分子a表达下调(P<0.05);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5);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且针康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④提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可通过刺激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再生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康法 针刺 脑缺血 神经功能 脑含水量 炎症 肠道菌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4 位作者 王悦 徐金山 王珊珊 张婷 宋振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而mCIMT组给予常规康复以及m CIM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上肢功能Fugl-Meyer (FMA)上肢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分别为(48.77±5.26)分、(40.53±3.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8±6.29)分、(33.46±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患者MBI评分为(71.87±6.07)分,与对照组的(69.36±7.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242.12±67.37) mV、(212.16±50.82) mV、(157.26±21) mV、(118.32±26.31) m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74±28.75) mV、(170.62±34.61) mV、(130.01±36.19) m V、(88.91±22.18)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MT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