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他克莫司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修复大鼠胫神经缺损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慧鑫 张振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099-2104,共6页
背景:虽然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修复大鼠神经缺损可部分恢复大鼠神经功能,但神经直径、再生纤维数量、髓鞘成熟度及功能恢复上均较自体神经移植差。目的:观察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修复大鼠胫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 背景:虽然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修复大鼠神经缺损可部分恢复大鼠神经功能,但神经直径、再生纤维数量、髓鞘成熟度及功能恢复上均较自体神经移植差。目的:观察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修复大鼠胫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作SD大鼠右侧胫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胫神经、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及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修复。植入后3,6,12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查、电生理检查、组织学观测、腓肠肌湿质量测量。结果与结论:植入后第6,12周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组、自体胫神经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查、电生理检查、组织学观测、腓肠肌湿质量测量结果优于单纯聚乳酸-乙醇酸导管组(P<0.05),自体胫神经组、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复合他克莫司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胫神经缺损可明显促进断端神经的再生,在晚期功能恢复上取得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 他克莫司 神经导管 大鼠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4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肤饱满。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腕掌侧双通道改良手术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征 张振伟 +5 位作者 徐达传 余少校 白印伟 林慧鑫 曾锦浩 叶学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报道腕掌侧双通道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1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于腕掌侧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做纵行切口,进入皮下后向桡侧、尺侧绕过腕管内结构,通过双通道入路来观测桡骨、尺骨远端的暴露情... 目的报道腕掌侧双通道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1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于腕掌侧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做纵行切口,进入皮下后向桡侧、尺侧绕过腕管内结构,通过双通道入路来观测桡骨、尺骨远端的暴露情况。结果在腕横纹上方3.0 cm水平,桡侧通路牵拉最大横向暴露距离为(3.0±0.29)cm,尺侧通路牵拉最大横向暴露距离为(2.3±0.26)cm,桡侧通路暴露桡骨远端尺侧半效果欠佳,而尺侧通路可以有效暴露桡骨远端尺侧半及尺骨远端。结论腕掌侧双通道改良手术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具有可行性,暴露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侧手术入路 桡骨 尺骨 骨折
下载PDF
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5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陈国荣 林慧鑫 柯于海 张振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47-1948,共2页
目的探讨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手指皮肤"C"型缺损患者采用拇趾"C"型游离皮瓣修复,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固有神... 目的探讨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手指皮肤"C"型缺损患者采用拇趾"C"型游离皮瓣修复,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固有神经重建感觉。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平均(10±6)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C”型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手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少校 张振伟 +12 位作者 李征 杨诚 周望高 陈国荣 白印伟 叶学浪 熊懿 吴文溢 柯于海 陈泽华 陈乐锋 林慧鑫 曾锦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手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75例不同程度手毁损伤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残端修整术后患者135例175指,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残端出现贴骨瘢痕、...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手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75例不同程度手毁损伤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残端修整术后患者135例175指,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残端出现贴骨瘢痕、触痛,给予再次短缩残端指骨后伤口愈合良好;740例患者1 098个移植组织存活1 072例,其中出现血管危象62例,26例保守后组织成活,36例经手术探查,血运恢复10例,坏死26例,再次清创后改用腹部皮瓣修复。移植组织成活率为97.6%。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3.5)个月。740例功能重建患者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24例,良372例,可107例,差37例,优良率为80.5%。结论根据手毁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能更好地恢复手的功能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损伤 修复 功能重建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清辉 陈臻 林慧鑫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的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PDCA循环实施前后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人员到位率、时机把...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的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PDCA循环实施前后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人员到位率、时机把握率、核查内容正确率、书写正确率。结果PDCA循环管理改进之后,实验组人员到位率97.5%、时机把握率93.5%、核查内容正确率100%、书写正确率100%,各方面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中的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对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并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手术管理 安全核查 规范执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慧鑫 李征 +4 位作者 余少校 柯于海 曾锦浩 李东扬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术前在电脑中利用Mimics 20.0软件...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术前在电脑中利用Mimics 20.0软件先建立骨折3D数字模型,在电脑中通过3D数字模型了解骨折形态并模拟骨折复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1∶1的骨折实体模板,在实体模板上模拟手术过程并选择合适的钢板及螺钉固定孔位的1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15例通过传统影像学资料了解骨折形态及进行术前设计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约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9.00±6.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93±6.34)min,术中出血量为(29.67±6.40)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0±6.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实验组优良率为86.67%,略高于对照组的7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模板技术辅助进行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设计比传统的利用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设计更加直观、真实,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对周围组织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对患者个体化、精确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桡骨远端 骨折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手术设计
下载PDF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林慧鑫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9期2926-29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7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7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自我管理效能、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胸腔镜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 护理干预 胸腔镜手术 食管癌 不良情绪 自我管理效能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下载PDF
伤口内负压引流装置在手外科手术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慧鑫 周望高 +3 位作者 张振伟 旷玲玉 李东扬 谭亚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伤口内负压引流装置在手外科手术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外科手术引流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引流管拔管时间、观察伤口愈合及感染情... 目的探讨伤口内负压引流装置在手外科手术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外科手术引流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引流管拔管时间、观察伤口愈合及感染情况、撕脱伤皮肤及皮瓣成活情况、术后随访皮肤瘢痕增生及手功能情况。结果122例伤口平均引流量为23 mL,引流管拔除时间2~5 d,平均3.8 d,伤口均甲类愈合,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及手掌严重压砸伤患者手掌皮肤成活良好,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2个月,伤口瘢痕增生不明显,色素沉积不明显。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中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优109例,良10例,中3例,优良率为97.5%。结论伤口内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外科手术引流充分,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减少肌腱粘连,减少瘢痕增生,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是一种理想的手外科手术的引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科 手术 伤口引流 伤口愈合 肌腱粘连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玉秀 林慧鑫 +1 位作者 陈昭硕 陈清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2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5月选取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5月选取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早日出院,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个体化护理干预 肝癌 腹腔镜手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征 张振伟 +4 位作者 余少校 柯于海 熊懿 林慧鑫 陈文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 目的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结果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结论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皮瓣 预制减压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重建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泽华 陈乐锋 +4 位作者 曾锦浩 陈国荣 熊懿 周望高 林慧鑫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近侧指间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6例16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来进行指间关节缺损修复,手术中借助微型螺钉支架对修复部位进... 目的探讨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近侧指间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6例16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来进行指间关节缺损修复,手术中借助微型螺钉支架对修复部位进行固定,术后2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限制性功能锻炼,术后30~45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逐渐加强关节功能锻炼。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患者近侧指间关节骨折均为Ⅰ期愈合,近侧指间关节平均主动屈伸活动度:屈(67±6)°,伸(17±1)°;平均被动屈伸活动度:屈(71±7)°,伸(15±1)°,患者对关节活动情况比较满意。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标准进行评价,优8指,良5指,中2指,差1指,优良率81.25%。结论钩骨部分腕掌关节移位在修复和重建近侧指间关节中效果确切,利于患者关节活动情况的改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腕掌关节 近端指间关节 骨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屈肌腱松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望高 叶学浪 +7 位作者 陈乐锋 熊懿 余少校 陈国荣 陈泽华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屈肌腱松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屈肌腱黏连松解术中,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指功能情况。结...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屈肌腱松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屈肌腱黏连松解术中,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指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患指肿胀不明显,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与患者健侧手关节比较,优6指、良5指、中1指,优良率为91.7%。结论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部屈肌腱松解术,操作简单,能有效的对伤口进行引流,减少肌腱再次黏连,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伤口引流 肌腱松解
下载PDF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望高 吴文溢 +8 位作者 曾锦浩 柯于海 林慧鑫 陈国荣 陈乐锋 熊懿 余少校 陈泽华 张振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行手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0~65岁,平均35岁。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功能情况。结果随访...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行手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0~65岁,平均35岁。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功能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术后伤口无明显肿胀,无感染,愈合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部肿物切除术,能对伤口进行良好引流,减少肌腱黏连,减少感染机会,促进伤口愈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物切除术 伤口引流
下载PDF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少校 侯秀玉 +6 位作者 周望高 张振伟 刘冬茹 柯于海 林慧鑫 叶学浪 李东扬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52-154,194,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消毒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辅助抬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消毒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辅助抬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医护人员协助抬高固定患肢,观察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协助时间、手术消毒时间、术后感染率、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协助时间(1.00±0.50)min短于对照组(5.00±0.80)min(P<0.05),两组手术消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术后感染的发生;两组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医护人员协助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抬手架 手外科手术 消毒
下载PDF
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4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解决静脉回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30指末节离断进行再植,常规吻合l侧优势指动脉及双侧指神经,将远端另一侧非优势动脉与掌侧近端静脉吻合使远端一侧动脉静脉化解决静脉回流。结果成活27指,坏... 目的探讨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解决静脉回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30指末节离断进行再植,常规吻合l侧优势指动脉及双侧指神经,将远端另一侧非优势动脉与掌侧近端静脉吻合使远端一侧动脉静脉化解决静脉回流。结果成活27指,坏死3指,成活率90%。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指有4指指甲增厚畸形,3指指腹有不同程度萎缩,24指指腹外观饱满,有23指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mm,4指感觉恢复稍差,运动正常。结论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是解决静脉回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指动脉 动脉静脉化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改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6 位作者 李征 陈乐锋 陈国荣 熊懿 柯于海 叶学浪 林慧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手部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4cm×3.5cm~2.8cm×7.5cm,分别以全身不同部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传统的穿支血管端.端吻合方式改良为侧支吻... 目的探讨手部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4cm×3.5cm~2.8cm×7.5cm,分别以全身不同部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传统的穿支血管端.端吻合方式改良为侧支吻合、端侧吻合、嵌顿吻合三种方式,吻合穿支血管,保留受区血管主干道的通畅。结果21例游离穿支皮瓣全部存活,6例穿支皮瓣3个月后由于外观臃肿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6个月,手部功能与皮瓣外观均满意,皮瓣皮肤质地好,未见瘢痕挛缩,12例缝合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4~6mm。结论手部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穿支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血管吻合方式改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手桡侧毁损伤分型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坚文 张振伟 +5 位作者 庄加川 余少校 陈泽华 关助明 蔡凌 林慧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桡侧毁损伤分型及一期修复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129例手桡侧毁损伤患者,将手桡侧毁损伤分为五型:Ⅰ型:拇指毁损(54例);Ⅱ型:拇指毁损并虎口皮肤缺损(33例);Ⅲ型:拇指毁损、虎口皮肤缺损并示指毁损... 目的探讨手桡侧毁损伤分型及一期修复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129例手桡侧毁损伤患者,将手桡侧毁损伤分为五型:Ⅰ型:拇指毁损(54例);Ⅱ型:拇指毁损并虎口皮肤缺损(33例);Ⅲ型:拇指毁损、虎口皮肤缺损并示指毁损(10例);Ⅳ型:拇指毁损、虎口皮肤缺损、示指毁损并中指毁损(29例);Ⅴ型:拇指毁损、虎口皮肤缺损、示指毁损、中指毁损并手掌桡侧毁损(3例)。根据分型的不同,分别采用游离足趾移植或残存手指异位再植方法再造拇指,以股前外侧、足背或上臂外侧皮瓣等修复手桡侧创面。结果术后129例移植组织存活128例,成活率为99.2%。随访时间为1~4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46例,良61例,可19例,差3例,优良率为82.9%。结论对手桡侧毁损伤,根据其分型不同,分别选用不同术式行一期修复与功能重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分型
原文传递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5 位作者 陈国荣 白印伟 吴耿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面积大小约2.5cm×3.2cm~3.8cm×5.0cm的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穿支动脉与手部动脉、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与手背静脉吻合,小... 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面积大小约2.5cm×3.2cm~3.8cm×5.0cm的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穿支动脉与手部动脉、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与手背静脉吻合,小腿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存活,4例皮瓣术后3个月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手部皮瓣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小腿供区隐蔽,创面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趾背动脉为蒂转移皮瓣修复趾甲瓣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庄加川 陈国荣 +6 位作者 陈乐峰 白印伟 吴耿 柯于海 林慧鑫 廖坚文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以趾背动脉为蒂转移皮瓣修复趾甲瓣切取术后供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手指指甲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0倒采用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趾供区采用以腓侧趾背动脉为蒂转移皮瓣加植皮术修复。结果10例足趾转移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1例趾... 目的探讨以趾背动脉为蒂转移皮瓣修复趾甲瓣切取术后供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手指指甲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0倒采用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趾供区采用以腓侧趾背动脉为蒂转移皮瓣加植皮术修复。结果10例足趾转移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1例趾甲瓣术后出现动脉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2年,平均10个月,手指甲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转移皮瓣及植皮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足趾长度及行走功能无明硅影响。结论以趾背动脉为蒂转移皮瓣修复趾甲瓣切取术后创面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甲 趾甲瓣 移植 趾背动脉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