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熟度和温度对芙蓉李贮藏期间生理生化特性及蜡质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周丹蓉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林炎娟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为研究成熟度和温度对芙蓉李贮藏期间生理生化特性和果皮蜡质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个成熟度(F:约六成熟;S:约八成熟)的芙蓉李,于4、25℃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1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筛选不同成熟度... 为研究成熟度和温度对芙蓉李贮藏期间生理生化特性和果皮蜡质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个成熟度(F:约六成熟;S:约八成熟)的芙蓉李,于4、25℃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1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筛选不同成熟度芙蓉李在不同温度贮藏期间的主要差异性指标,检测芙蓉李贮藏前后蜡质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贮藏效应。结果表明,4℃条件下F与S之间的主要差异性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果肉硬度(FF)、果皮色度值a^(*)(PC-a^(*))、花色苷(A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硬度(PF),25℃时为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C-a^(*)、果皮色度值b*(PC-b*)。不同成熟度果实的SS含量、PC-a^(*)、AC含量均随贮藏天数增加而逐渐上升(S贮藏28 d除外),同一贮藏天数下AC含量在25℃时显著高于4℃时,同一温度同一贮藏天数时S中的SS含量、PC-a^(*)显著高于F;PF、FF和TA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延长而逐渐下降,4℃和F有利于FF和PF的保持,而25℃下TA含量下降更快;SOD活性随贮藏天数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且在25℃和S中下降更显著。芙蓉李蜡质主要以直立片状晶体和颗粒状结晶的形式存在;两种晶体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能影响水分的流失,从而影响细胞壁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贮藏性。本研究可为芙蓉李的采收和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李 成熟度 贮藏温度 生理生化特性 蜡质结构
下载PDF
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实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为明确福红李果实成熟期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了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肉中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蔗糖是福红李中的主要糖类,... 为明确福红李果实成熟期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了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肉中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蔗糖是福红李中的主要糖类,占可溶性糖总量高达49.28%,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占有机酸总量高达88.76%,其余有机酸含量均较低;福红李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糖酸比随着果实成熟不断积累。福红李中9种非必需氨基酸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范围分别为11.58~357.47、55.59~176.63μg·g^(-1),其中,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大部分氨基酸主要在成熟后期即花后140 d和花后150 d积累得更多。福红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酯类和醇类等,己醛和2-己烯-1-醇峰强度较高,挥发性成分在三个成熟阶段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福红李主要品质成分及成熟阶段变化规律,可为李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红李 成熟阶段 营养品质 香气特征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福红’李冷藏期间初生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
3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0-140,共11页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 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福红’李果肉中共检测出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核苷酸等573种代谢物。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0 d vs 0 d存在95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30 d存在99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0 d存在173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福红’李冷藏期间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丙酸代谢、硫代谢、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差异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初生代谢物变化规律,可为‘福红’李果实品质评价与采后贮藏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红’李 冷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初生代谢物
下载PDF
芙蓉李果实成熟期间的综合品质评价指标筛选与表观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丹蓉 林炎娟 +1 位作者 方智振 叶新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10-219,共10页
目的科学评价芙蓉李果实成熟期间的营养品质,建立色度值表观特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芙蓉李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期间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奎尼酸、琥珀酸、柠檬酸、富马酸、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 目的科学评价芙蓉李果实成熟期间的营养品质,建立色度值表观特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芙蓉李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期间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奎尼酸、琥珀酸、柠檬酸、富马酸、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等13个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芙蓉李成熟期间,各品质指标的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分析筛选可反映芙蓉李综合品质的主要指标。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主因子,贡献率分别为52.677%、23.468%、11.649%,累计贡献率为87.794%。综合APCS-MLR等数理统计分析,主因子1主要对果糖、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53.00%、73.85%、55.54%;主因子2主要对蔗糖、富马酸、果糖、柠檬酸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8.26%、18.70%、16.14%、15.59%;主因子3主要对多酚(29.13%)和黄酮(28.28%)有较大贡献率;选取3个主因子总贡献率高于60%的果糖、葡萄糖、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作为综合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分别对已筛选出的4个主要评价指标与色度值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4个主要指标与色度值的表观预测模型,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较小;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色度值对4个指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主要指标及预测模型可更加简单、便捷地评价芙蓉李果实成熟期间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李 成熟 品质指标 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观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橄榄类黄酮组分评价
5
作者 赖瑞联 沈朝贵 +3 位作者 龙宇 林炎娟 韦晓霞 吴如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51,共10页
目的:探究橄榄类黄酮组分的潜在功效及其在不同种质资源中的差异。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橄榄功效类黄酮组分,并结合代谢组学评价橄榄种质资源中类黄酮组分的积累水平。结果:从橄榄中鉴定获得44种类黄酮组分,基于TCMSP... 目的:探究橄榄类黄酮组分的潜在功效及其在不同种质资源中的差异。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橄榄功效类黄酮组分,并结合代谢组学评价橄榄种质资源中类黄酮组分的积累水平。结果:从橄榄中鉴定获得44种类黄酮组分,基于TCMSP数据库、类药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获得18种潜在的功效类黄酮组分及对应的180个作用靶点,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是潜在影响橄榄药理活性的重要化学物质。基于类黄酮组分与靶点连通度筛选的35个关键作用靶点共富集到348条基因本体通路和136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涉及抗癌、抗病毒、抗菌消炎、调节血糖和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通过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分析表明,所筛选的橄榄功效类黄酮组分能与关键作用靶点稳定结合。结论: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可为橄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依据,橄榄类黄酮组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多样化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种质资源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类黄酮
下载PDF
表层蜡质结构及去蜡处理对李果实贮藏性的影响
6
作者 周丹蓉 叶新福 +1 位作者 方智振 林炎娟 《东南园艺》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蜡质是植物表层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层,探究不同李品种果实表层蜡质结构的差异及蜡质的去留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主栽的两个李品种芙蓉李及油?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果实表层蜡质结构的差异,设置4℃、2... 【目的】蜡质是植物表层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层,探究不同李品种果实表层蜡质结构的差异及蜡质的去留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主栽的两个李品种芙蓉李及油?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果实表层蜡质结构的差异,设置4℃、25℃两个贮藏温度,试验保留蜡质和去蜡处理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李的果皮蜡质结构均以直立片状晶体和颗粒状晶体为主,其中芙蓉李的直立片状晶体更厚,而油?的直立片状晶体边缘更规则、颗粒状晶体排列更紧密。芙蓉李和油?在4℃下贮藏35d,在25℃下分别贮藏12 d、21 d,果皮的去蜡处理对两种李果实贮藏时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以及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去蜡处理加速了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的上升和硬度的下降,且在芙蓉李中的变幅更大、25℃贮藏时表现更突出。去蜡处理降低了芙蓉李贮藏中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速度,促进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去蜡处理的油?在4℃贮藏中后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于保留蜡质处理、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保留蜡质处理(35 d除外)。【结论】果皮蜡质的存在有助于保持李果实的品质,且不同品种的蜡质结构差异对贮藏性有影响。这些发现可为李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结构 去蜡 贮藏性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橄榄果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4 位作者 吴如健 梁华俤 赖瑞联 陈瑾 叶新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7,共8页
比较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橄榄果粉外观色泽、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橄榄果粉色泽较佳,具有较高亮度和最低的红绿度,最接近鲜食橄榄绿色色泽;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 比较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橄榄果粉外观色泽、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橄榄果粉色泽较佳,具有较高亮度和最低的红绿度,最接近鲜食橄榄绿色色泽;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果粉吸油性较低,吸湿性较高,热风干燥的果粉堆积密度和溶解度均最高,真空冷冻干燥的果粉堆积密度最低,吸湿率低,复水性、流动性、吸油性和溶解度均较高,微波干燥的果粉含水率最高,复水性、吸湿率、堆积密度、吸油性和溶解度均较低;微波干燥的还原糖、总酸含量损失较小,热风干燥的类黄酮损失较小,真空干燥的总糖和总酚含量损失较小,真空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损失较小。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果粉颗粒间空隙大,组织较光滑完整,皱缩少,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果粉颗粒间空隙小,部分皱缩。通过主成分分析品质综合得分结果为: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果粉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真空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品质
下载PDF
乙烯利、1-MCP处理对芙蓉李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3 位作者 叶新福 方智振 梁华俤 潘少霖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7-202,共6页
研究乙烯利、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芙蓉李采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为芙蓉李采后成熟调控和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600 mg/L的乙烯利、20μL/L的1-MCP处理芙蓉李果实,置于(25±1)℃... 研究乙烯利、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芙蓉李采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为芙蓉李采后成熟调控和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600 mg/L的乙烯利、20μL/L的1-MCP处理芙蓉李果实,置于(25±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果实品质及生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果实经乙烯利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TSS)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titrate acid,TA)显著下降,但加速了果实硬度下降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积累,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性,诱导了贮藏后期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而1-MCP处理显著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及花色苷含量上升和MDA含量积累,使SOD及贮藏前期POD和CAT等维持较高酶活性。乙烯利处理可加速芙蓉李果实成熟软化与衰老进程,使果实在短期内成熟,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和加工适应性,但不耐贮藏;而1-MCP处理延缓了芙蓉李果实成熟衰老,提高果实耐贮性,可延长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1-甲基环丙烯(1-MCP) 芙蓉李 采后品质 生理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青梅果实采后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炎娟 姜翠翠 +4 位作者 周丹蓉 梁华俤 方智振 陈文光 叶新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6-33,共8页
试验以青竹梅为试材,将果实采后分别置于4、14、24℃和室温(20℃~28℃)条件下贮藏,分析贮藏期间加工品质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4、24℃和室温相比,4℃贮藏可有效抑制青梅果实采后出汁率、果皮强度和... 试验以青竹梅为试材,将果实采后分别置于4、14、24℃和室温(20℃~28℃)条件下贮藏,分析贮藏期间加工品质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4、24℃和室温相比,4℃贮藏可有效抑制青梅果实采后出汁率、果皮强度和果肉硬度等快速下降;可有效抑制青梅果实采后a^(*)值上升和果实迅速黄化,从而保持采后鲜果绿色色泽,可抑制果实失重率上升,延缓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室温条件下果实采后迅速软化黄化,并较快积累大量丙二醛。不同贮藏温度下青梅果实采后糖酸物质和功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也有所差异。结果显示,低温贮藏可有效延缓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有利于保持青梅采后加工品质,该研究可为采后青梅果实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青梅 色泽 质构特性 品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乌梅改善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炎娟 方智振 +2 位作者 周丹蓉 陈文光 叶新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13-2121,共9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乌梅改善消化不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数据库挖掘乌梅潜在活性成分,预测相关作用靶点,与消化不良的相关疾病靶点...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乌梅改善消化不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数据库挖掘乌梅潜在活性成分,预测相关作用靶点,与消化不良的相关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最后将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乌梅11个潜在活性成分及其182个作用靶点,与789个消化不良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50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45个,与分子功能有关的条目51个,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条目有22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与75条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 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乌梅中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与关键靶点结合,发挥改善消化不良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为其实验验证和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消化不良 靶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不同薄膜包装对芙蓉李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4 位作者 姜翠翠 梁华俤 方智振 潘少霖 叶新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210-214,共5页
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芙蓉李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3种薄膜(厚度为0.006 mm保鲜袋、厚度为0.06 mm密实袋和厚度为0.04 mm气调袋)的包装和不包装处理,4℃低温贮藏60 d,分析贮藏期间果实、果肉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 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芙蓉李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3种薄膜(厚度为0.006 mm保鲜袋、厚度为0.06 mm密实袋和厚度为0.04 mm气调袋)的包装和不包装处理,4℃低温贮藏60 d,分析贮藏期间果实、果肉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密实袋可有效抑制芙蓉李整果果实和果肉的硬度下降,3种薄膜包装处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果实总抗氧化能力,对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仅密实袋和气调袋可在贮藏后期减缓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李 采后 薄膜包装 低温 贮藏品质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芙蓉李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4 位作者 梁华俤 方智振 姜翠翠 陈文光 周丹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研究室温和低温贮藏对芙蓉李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芙蓉李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室温为对照,测定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理化指标变化来评价不同温度对芙蓉李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 目的研究室温和低温贮藏对芙蓉李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芙蓉李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室温为对照,测定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理化指标变化来评价不同温度对芙蓉李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芙蓉李果实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率和失重率上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结论低温贮藏可提高芙蓉李采后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李 贮藏温度 保鲜效果
下载PDF
温度对李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及货架期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2 位作者 方智振 陈文光 叶新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748-6754,共7页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下李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建立李果实采后货架期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设置了3种温度(4、15、25℃),并定期测定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零级动力学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基于品质变化的李果实采后货架期...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下李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建立李果实采后货架期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设置了3种温度(4、15、25℃),并定期测定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零级动力学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基于品质变化的李果实采后货架期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精确度。结果 低温明显延缓了果皮强度和果肉硬度的下降和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同时也延缓了花色苷含量的积累,对总酸含量影响不明显(除贮藏20 d)。根据果皮强度、果肉硬度和失重率变化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发现基于失重率变化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具有最好的精确度,相对误差值低于10%。结论 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可快速预测果实剩余货架期,为贮藏和货架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货架期预测 Arrhenius方程
下载PDF
采后催熟处理对芙蓉李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炎娟 梁华俤 +4 位作者 周丹蓉 方智振 姜翠翠 陈文光 叶新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71-176,共6页
以芙蓉李为研究对象,研究乙烯利、脱落酸处理对采后芙蓉李果实质地、色差值、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花色苷含量及出汁率的影响,综合分析加工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明显降低了芙蓉李果肉硬度、果皮强... 以芙蓉李为研究对象,研究乙烯利、脱落酸处理对采后芙蓉李果实质地、色差值、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花色苷含量及出汁率的影响,综合分析加工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明显降低了芙蓉李果肉硬度、果皮强度、果皮破裂深度、果皮脆性、果皮韧性和果肉黏性,加速果实转红,促进花色苷含量积累,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出汁率,加速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而脱落酸处理对芙蓉李果实质地指标影响不明显,可加速贮藏后期果实转红和花色苷含量积累,提高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加速贮藏后期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由此说明,乙烯利处理可在短期内明显提高芙蓉李果实加工适应性和加工品质,而脱落酸处理无法短期内提高加工适应性,可提高贮藏后期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熟处理 芙蓉李 乙烯利 脱落酸 加工品质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和GC-IMS技术分析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品质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2 位作者 方智振 陈文光 叶新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7-256,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对油㮈果实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套袋后油㮈果皮和果肉着黄色。基于UPLC-MS/MS技术鉴定到604个油㮈果实代谢物,采前套袋改变果实代谢特征和代谢途径,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58个,上调物质22个,下调物质36个;其中,与滋味相关的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与滋味相关的氨基酸部分差异显著。基于GC-IMS技术鉴定到油㮈果实含有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4种、酮类3种和其他1种共27个挥发性物质,多数酯类物质在未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多数醇类物质在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挥发性成分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基于中药数据库和已鉴定代谢物查询到199个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标准得到37个关键活性成分,其中,采前套袋果实的槲皮素含量下调。由此说明,采前套袋可提高油㮈果实外观品质,对果实滋味、香气和功效成分等部分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㮈 套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炎娟 姜翠翠 +4 位作者 周丹蓉 梁华俤 方智振 潘少霖 叶新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8345-835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青竹梅为实验材料,研究水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法对青竹梅出汁率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的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类黄酮和总... 目的探讨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青竹梅为实验材料,研究水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法对青竹梅出汁率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的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类黄酮和总酚等指标差异。结果水浴提取法最优工艺料液比1:4(g: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60min,出汁率52.4%;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优工艺:料液比1:4(g:mL),超声波功率14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出汁率53.2%;复合酶解法最优工艺:果胶酶添加量为0.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2%,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出汁率66.6%。结论3种方法均可有效提高青竹梅出汁率,但复合酶法出汁率最高且综合营养成分提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竹梅 出汁率 水浴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复合酶解法
下载PDF
低温贮藏对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炎娟 叶新福 +4 位作者 梁华俤 方智振 姜翠翠 潘少霖 周丹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8352-8357,共6页
目的研究适宜低温贮藏对油果实采后综合贮藏品质的影响。㮈方法以室温为对照,测定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评价低温贮藏对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㮈结果与室温贮藏相比,(4±1)℃低温贮藏能显著抑制果实采后腐烂率和质量损... 目的研究适宜低温贮藏对油果实采后综合贮藏品质的影响。㮈方法以室温为对照,测定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评价低温贮藏对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㮈结果与室温贮藏相比,(4±1)℃低温贮藏能显著抑制果实采后腐烂率和质量损失率上升,有效延缓贮藏中后期果实硬度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积累;可延缓果实贮藏后期可滴定酸、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维持蔗糖含量。结论低温贮藏可有效延缓油㮈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㮈 低温贮藏 贮藏品质
下载PDF
李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1 位作者 叶新福 梁华俤 《东南园艺》 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
李子不仅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各种医药功能。随着李产量的提高,其果实的保鲜日渐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李果实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对李子保鲜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保鲜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李子保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李子 影响因素 采后处理 贮藏保鲜
下载PDF
浅论食品安全治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炎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9期93-94,共2页
目前中国采取由政府作为单一管理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制定了诸多严厉的法律法规,采取了种类繁多的措施,但却收效甚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乱象。按照公共经济学的原理,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物品应当由政府提供,或者由第三方组... 目前中国采取由政府作为单一管理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制定了诸多严厉的法律法规,采取了种类繁多的措施,但却收效甚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乱象。按照公共经济学的原理,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物品应当由政府提供,或者由第三方组织来提供。因此,建立一个高度权威的、负有完整行政管理职责的综合监管机构,抓好企业自主监管工作,大力培育具有公益性、灵活性等优势的第三方,使多个主体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食品安全治理多中心的均衡互动,是做好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多中心 治理
下载PDF
福建省4个果梅主栽品种果实营养品质、香气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姜翠翠 叶新福 +2 位作者 林炎娟 方智振 周丹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6-283,共8页
以福建省4个果梅主栽品种青竹梅、龙眼梅、杭梅和白粉梅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包括单果质量、果实大小、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VC、总酚、类黄酮、... 以福建省4个果梅主栽品种青竹梅、龙眼梅、杭梅和白粉梅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包括单果质量、果实大小、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梅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其次为苹果酸、琥珀酸、乙酸和奎宁酸;4个果梅品种果实共检测出11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0种酯类、26种醇类、17种醛类、15种酮类、7种酸类以及15种其他类,其中有26种物质为4个品种共有成分,2-己烯醛、己醛、己醇和反式-罗勒烯醇可能是果梅特征香气的重要物质;4个果梅品种含有较高的K、Ca和Se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出综合得分品种最高为青竹梅,青竹梅果实挥发性物质相对总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且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选育果梅良种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果梅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在良种选育、生产加工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可溶性糖 有机酸 香气组分 矿质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