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OOMit IVIM-DWI与DKI在鉴别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何雨 林祥涛 +3 位作者 赵鹏 张玮 郭文秀 张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ZOOMit IVIM-DWI)与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定量参数在区分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山东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细胞类型将其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 目的探讨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ZOOMit IVIM-DWI)与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定量参数在区分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山东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细胞类型将其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组,NSCLC组79例,包括腺癌57例,鳞癌22例,SCLC组16例。纳入的患者术前均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结果。术前行ZOOMit IVIM-DWI及DKI序列扫描,人工勾画感兴趣区,比较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真实扩散系数(D值)、假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平均扩散峰度(MK值)、平均扩散系数(MD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NSCLC的D值、f值、MD值大于SCLC,MK值小于SC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鉴别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大于0.700(P<0.05),其中IVIM-DWI的D值、DKI的MD值分别为0.903、0.912(P<0.001);而腺癌与鳞癌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M-DWI的D*值在肺癌常见病理类型的鉴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OOMit IVIM-DWI与DKI在鉴别肺癌病理类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DKI的MD值与ZOOMit IVIM-DWI的D值诊断效能高于其它定量参数,并且DKI的MD值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病理类型 小视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IVIM和增强T1mapping成像对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吕秉霖 赵鹏 +3 位作者 张杨 林祥涛 郭文秀 韩慧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增强T_(1)mapping序列的定量参数在预测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2例经病理确诊并至少完成两个周期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化疗...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增强T_(1)mapping序列的定量参数在预测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2例经病理确诊并至少完成两个周期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化疗前均行IVIM-DWI及增强T_(1)mapping序列检查,测量、计算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病变的D值、D^(*)值、f值、增强T_(1)mapping的各参数值(T_(1)pre、T_(1)post、ΔT_(1)%)及细胞外体积(ECV)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预测肺癌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敏感组治疗前T_(1)post明显低于不敏感组(t=-4.96,P<0.001),ΔT_(1)%及ECV分数明显高于不敏感组(t=5.40,P<0.001;t=5.6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ECV分数在肺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AUC最高(AUC=0.880)。ECV分数与T_(1)post或ΔT_(1)%之间的AUC没有明显差异。D、D^(*)、f、T_(1)pr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组通常比不敏感组有更低的T_(1)post值、更高的ΔT_(1)%值和ECV分数,T_(1)post、ΔT_(1)%和ECV分数对化疗前预测晚期肺癌疗效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预测价值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孕中晚期宫内胎儿脊柱腰骶段曲度变化的MRI研究
3
作者 任红 田迷迷 +2 位作者 赵鹏 韩慧芝 林祥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宫内胎儿脊柱腰骶段曲度随孕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MRI证实腰骶椎体未见异常的胎儿63例,分为四组:24~27周、28~30周、31~34周、35~37周。测量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腰骶前凸角(lumbosacral lordosi... 目的探讨宫内胎儿脊柱腰骶段曲度随孕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MRI证实腰骶椎体未见异常的胎儿63例,分为四组:24~27周、28~30周、31~34周、35~37周。测量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腰骶前凸角(lumbosacral lordosis angle,LSLA)、骶骨倾斜角(sacral tilt,ST)、骶骨水平倾角(sacral inclination angle,SIA)。比较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绘制参数生长趋势图;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4~37周胎儿LLA值为(-20.5±9.1)°、LSLA值为(174.0±2.3)°、ST值为(-12.5±19.4)°、SIA值为(-19.5±17.8)°。参数均无性别差异;LLA与ST、SIA均呈正相关;ST与SIA呈正相关;LSLA与ST呈正相关;孕周与参数不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LLA=0.219×ST-19.205(R^(2)=0.251,P<0.001)。结论胎儿腰椎后凸、65%胎儿骶骨前凸,胎儿有轻微腰骶前凸。推测胎儿骶骨进化是以S1为中心逐渐向后方旋转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胎儿 腰骶曲度 腰椎前凸角 腰骶前凸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猫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糖代谢的^(18)F-FDGPET/CT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祥涛 刘树伟 +6 位作者 刘庆伟 姚树展 侯中煜 宁国庆 柳澄 杨贞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程葆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猫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猫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 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猫右侧基底节处,制作猫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 h共7组,每组... 目的:研究猫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猫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 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猫右侧基底节处,制作猫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 h共7组,每组2只;对照组2只,除不注血外,手术操作同模型组。每组动物行MR检查后,从股静脉注入18F-FDG 5 mCi,40 min后行PET/CT检查,并依据PET图像,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放射计数的统计与分析。结果:①PET/CT能较清楚地显示猫脑正常结构及血肿、血肿周围组织的代谢变化;②从PET图像上观察,血肿形成2 h,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浓聚程度已发现明显减低,并明显低于镜像侧,术后6 h达最低水平,72 h开始明显恢复,120 h双侧接近一致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放射计数值的分布呈现2-48 h低计数,72 h计数开始升高,120 h时双侧接近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血肿形成后2-48 h双侧脑组织糖代谢率明显降低,且患侧明显低于镜像健侧,72 h开始恢复,120 h接近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猫脑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及MRI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祥涛 刘树伟 +4 位作者 侯中煜 柳澄 李振平 崔红元 崔向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7,276,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临床影像设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脑内出血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家猫 ,对尾状核、内囊或丘脑进行MRI三维定位后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动脉血。术后 3h行MRI扫描验证血肿 ,并于术后 72h对血肿及其周围组织行MRI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临床影像设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脑内出血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家猫 ,对尾状核、内囊或丘脑进行MRI三维定位后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动脉血。术后 3h行MRI扫描验证血肿 ,并于术后 72h对血肿及其周围组织行MRI评价。结果 :( 1 )尾状核头、内囊或丘脑的定位测量结果平均值 (mm)分别为 :前囟后距离 :5 .8、1 1 .1、1 1 .9;矢状缝右旁开距离 :5 .5、7.1、7.1 ;颅骨外板下垂直深度 :1 6.6、1 9.6、2 1 .5。 ( 2 )猫脑内注入自体血后均可形成局灶性大小、部位稳定的血肿 ,72h后血肿的MRT1WI信号强度明显增加 ,T2WI显示的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区明显增大。结论 :MRI定位后建立的猫脑内出血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出血 MRI 动物模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6
作者 苑乐添 林祥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壶腹部周围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常规增强CT扫描检查后,再进行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壶腹部周围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常规增强CT扫描检查后,再进行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效能及术前分期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病灶和阴性病灶分别为70例和18例,常规增强CT扫描诊断为58例和30例,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70例和18例。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灵敏度(97.14%)、特异度(88.89%)、准确度(95.45%)明显高于常规增强CT扫描(71.43%、55.56%、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3、4.985、22.000,P均<0.05)。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术前T2期和T3期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增强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4.615,P均<0.05)。结论在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能谱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阳性病灶,而且对患者术前T分期判断也可以带来一定指导作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血管造影 壶腹部周围癌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胃异位胰腺典型X线表现(附三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祥涛 翟彦廷 薛宝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胃异位胰腺 大弯 线表现 胃窦部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流行病学及致病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祥涛 刘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幽门螺旋菌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流行病学及致病作用研究进展林祥涛,刘实综述高鸿举审阅自1847年William对胃的生理学进行了研究之后,人们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十二指球溃疡(DU)、胃溃疡(GU)和慢性胃炎(CG)的研... 幽门螺旋菌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流行病学及致病作用研究进展林祥涛,刘实综述高鸿举审阅自1847年William对胃的生理学进行了研究之后,人们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十二指球溃疡(DU)、胃溃疡(GU)和慢性胃炎(CG)的研究焦点一直放在胃酸和胃蛋白酶上,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疾病 流行病学 病理 幽门螺旋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X线特征探讨
9
作者 林祥涛 周兵 +2 位作者 李春卫 高鸿举 连世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1-441,共1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X线特征探讨林祥涛①周兵李春卫高鸿举连世海1983年Waren等[1],从人类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此后,许多学者对该菌的生物性及对人类胃粘膜的致...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X线特征探讨林祥涛①周兵李春卫高鸿举连世海1983年Waren等[1],从人类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此后,许多学者对该菌的生物性及对人类胃粘膜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慢性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X线特征
下载PDF
胃微皱襞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上的应用
10
作者 林祥涛 田德贵 高鸿举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本文利用电子胃镜的放大观察功能,并结合X线检查及病理结果,对75例胃溃疡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分析、提出了胃小区、胃小沟在良恶性溃疡鉴别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镜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在慢性胃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其与胃窦部环行皱襞的关系研究现状
11
作者 林祥涛 刘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幽门螺旋杆菌在慢性胃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其与胃窦部环行皱襞的关系研究现状林祥涛,刘实综述连世海,高鸿举审校慢性胃炎病人胃窦部存在一种螺旋形细菌,本世纪初已见报告[1],1975年Steer等[2]报告在80%的胃溃疡病人... 幽门螺旋杆菌在慢性胃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其与胃窦部环行皱襞的关系研究现状林祥涛,刘实综述连世海,高鸿举审校慢性胃炎病人胃窦部存在一种螺旋形细菌,本世纪初已见报告[1],1975年Steer等[2]报告在80%的胃溃疡病人的胃窦部粘膜中存在着革兰氏阴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幽门螺杆菌 胃窦部环行皱襞
下载PDF
胃窦部环形皱襞-胃HP感染的重要影像学表现
12
作者 林祥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窦部环形皱襞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胃双对比造影检查 ,选择 5 2例有环形皱襞者为研究组 ,随机选择 90例无环形皱襞者为对照组 ,进行内窥镜检查、胃粘膜活检及HP检测 ,并随访部分病例 ,将结果进行对... 目的 :研究胃窦部环形皱襞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胃双对比造影检查 ,选择 5 2例有环形皱襞者为研究组 ,随机选择 90例无环形皱襞者为对照组 ,进行内窥镜检查、胃粘膜活检及HP检测 ,并随访部分病例 ,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中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HP感染程度越重胃窦部环形皱襞出现的机率越大。③胃窦部环形皱襞可随HP消失而消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部环形皱襞 胃粘膜 幽门螺旋杆菌 影像学
下载PDF
食管疾病的X线诊断
13
作者 林祥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食管疾病 X线诊断 钡餐造影检查 双对比造影 检查手段 食管病变 常见疾病 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武乐斌 朱向玉 +2 位作者 王光彬 林祥涛 王涛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扩散张量成像 颈椎病 表观扩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
下载PDF
蝶鞍区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煜春 刘树伟 +3 位作者 赵振美 林祥涛 李振平 尹群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 目的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冻包埋后采用铣削精度为O.001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由下往上铣削层厚为0.1mm的薄层标本,其中蝶鞍区层厚为0.05mm。从标本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蝶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共获得MRI图像TI加权40幅和41幅,T2加权40幅和41幅,薄层断层图像304张和310张。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I图像对照,总结其规律。在垂体层面能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颈内动脉弯曲走行于海绵窦内,且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几个问隙;2.第Ⅲ、Ⅳ、Ⅵ脑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上颌神经支在海绵窦外侧壁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在视交叉层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垂体柄穿过鞍膈与垂体相连。结论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得的超薄断面与MRI图像对照能精确显示蝶鞍区的微细解剖结构,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用的亚毫米断层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断层解剖 MRI 数字化 冷冻铣切技术
下载PDF
肝静脉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5 位作者 林祥涛 刘学静 梁长虎 李振平 马刚 娄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肝门静脉的关系。结果依左外叶的外形特征,将肝左静脉的回流形式分为4型。来自段Ⅷ腹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中静脉,来自段Ⅷ背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右静脉。而位于段Ⅷ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的静脉(V8i),其回流形式可分为3型。肝右静脉的主干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及其稍后层面,在冠状断面上可分为4型。结论冠状断面在显示肝静脉及其属支的上、下走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V8i为标志,将段Ⅷ分为腹侧和背侧两个亚段。这种亚段划分有利于探讨一种新的和更加安全的肝外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下腔静脉 断层解剖学 冠状断面
下载PDF
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患者3.0T MRI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振国 袁胜利 +4 位作者 张新娟 林祥涛 陈立光 王光彬 史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16-18,共3页
目的评价3.0 T MRI检查在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异型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RN、DN及SHCC患者的3.0 T MRI平扫及容积采集技术(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RN主... 目的评价3.0 T MRI检查在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异型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RN、DN及SHCC患者的3.0 T MRI平扫及容积采集技术(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RN主要表现为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方式呈"缓慢上升型";DN主要表现为T2WI高、低信号,信号较均匀结节的动态方式以"速升缓降型"为主,可有"结中结"(特征表现);SHCC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方式为"速升速降型"。结论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在3.0 T MRI上各有较为典型的表现,临床可据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其他强化类型的肝脏病灶应结合肿瘤血管的扭曲增粗及包膜等表现排除S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再生性结节 异型增生性结节 小细胞肝癌 3.0T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侯中煜 刘树伟 +4 位作者 林祥涛 孟海伟 程葆华 李振平 高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额叶皮质内突触素 (SYN)与神经丝蛋白 (NF6 0、NF2 0 0 )的表达变化。 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 10只和对照组 4只。模型组于 6 羟基多巴 (6 OHDA)毁损后 3~ 5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内突触...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额叶皮质内突触素 (SYN)与神经丝蛋白 (NF6 0、NF2 0 0 )的表达变化。 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 10只和对照组 4只。模型组于 6 羟基多巴 (6 OHDA)毁损后 3~ 5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染色情况 ,并借助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模型组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NF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着色浅淡 ,纤维变短、变细 ,SYN免疫反应物也明显减少 ,分布不均 ,同时两者免疫反应物校正光密度值 (CA)值 )均明显低于对侧和对照组同侧 (P <0 0 1)。 结论 PD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帕金森病人额叶皮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额叶皮质 突触素 神经丝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国人肝段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5 位作者 林祥涛 刘学静 李振平 汤煜春 马刚 娄丽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3,F0003,共5页
目的: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重新认识,提出一种新的国人肝段划分方法,为影像学和肝外科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使用5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和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研究了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 目的: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重新认识,提出一种新的国人肝段划分方法,为影像学和肝外科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使用5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和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研究了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方法:门静脉右支主干存在时,依肝中静脉所在的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右半肝被一弯曲的右叶间裂分成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右前上叶依垂直段间裂分为腹侧和背侧段。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被水平亚段间裂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右后下叶依水平段间裂分为上、下两段。肝左静脉主干存在时,依肝左静脉主干所在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成左后上叶和左前下叶。左前下叶依左段间裂分为内侧和外侧段。水平亚段间裂将左前下叶的内侧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依弧形背裂分尾状叶和右前上叶及左前下叶内侧段。结论: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法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外科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术式来施行各种肝切除和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门静脉 肝静脉 肝段 断层解剖学
下载PDF
胎儿腰椎长度发育与孕龄及性别相关性3.0T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慧 林祥涛 +7 位作者 徐艳霞 肖连祥 吴勇 董金叶 汤煜春 张忠和 刘树伟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330-333,336,共5页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研究正常胎儿标本腰椎长度随孕周增加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间差异,绘制腰段脊柱生长曲线。方法利用3.0T MR扫描仪对71例16~42周自然流产及因母体或胎儿因素引产的胎儿新鲜标本行全脊柱3D-T2WI序列扫描,对所得图像以L...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研究正常胎儿标本腰椎长度随孕周增加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间差异,绘制腰段脊柱生长曲线。方法利用3.0T MR扫描仪对71例16~42周自然流产及因母体或胎儿因素引产的胎儿新鲜标本行全脊柱3D-T2WI序列扫描,对所得图像以L2椎体为中心进行三方位重建,在正中矢状位上测量腰椎长度,对测量参数和孕周作回归分析,并比较测量参数在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胎儿腰椎长度在16~42周从(1.96±0.13)cm增加到(5.54±0.42)cm,长度与孕周均呈直线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腰椎长度(cm)=-0.401+0.147×孕周,R2=0.98,P〈0.05;腰椎长度发育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孕中晚期胎儿腰椎长度随孕周增加发育迅速,与胎龄呈高度直线相关性,与性别间无明显相关性,腰椎长度是评估胎儿胎龄及生长发育状况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标本 腰椎长度 生长发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