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应用FK506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柯于海 张振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科研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学者从不同材料的外周神经桥接到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外周神经移植修复、药物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是由于外周神经系统的特殊和复杂性,可以应用于临床的组... 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科研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学者从不同材料的外周神经桥接到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外周神经移植修复、药物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是由于外周神经系统的特殊和复杂性,可以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短期内还不能实现,所以目前的治疗仍是从自体神经移植和药物促进轴突再生以防止肌肉萎缩方面入手。在药物治疗方面,FK506最先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移植外科,近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其有强大的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但是由于全身用药时肾毒性、高血糖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副作用的存在而使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受到了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外周神经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4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肤饱满。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侧支回流流体力学解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望高 张振伟 +5 位作者 庄加川 余少校 陈乐锋 陈国荣 杨诚 柯于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研究末节指动脉侧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的侧支回流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对10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测手指末节指动脉侧支的数量、侧支的外径.结合指动脉铸型标本观测侧支和主干的角度... 目的研究末节指动脉侧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的侧支回流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对10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测手指末节指动脉侧支的数量、侧支的外径.结合指动脉铸型标本观测侧支和主干的角度。用简易装置建立模拟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流体力学模型,观察模拟侧支回流现象。结果(1)指动脉末节侧支数为(12.7±3.2)支,侧支外径为(0.32±0.08)mm。约60.3%的末节指动脉侧支与主干的角度在30°~60°,指动脉弓处侧支角接近90°(2)从模拟指尖再植流体力学模型上观察到理想液体的模拟侧支回流现象。结论(1)在指尖再植术中应尽量保留指动脉吻合口近端侧支,尽量缩短指动脉吻合口与侧支的距离。(2)利用伯努利定律(ρgh±1/2ρv^2±P=C)分析指动脉侧支回流现象,这种现象是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成活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侧支 空吸现象 流体力学
下载PDF
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5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陈国荣 林慧鑫 柯于海 张振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47-1948,共2页
目的探讨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手指皮肤"C"型缺损患者采用拇趾"C"型游离皮瓣修复,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固有神... 目的探讨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手指皮肤"C"型缺损患者采用拇趾"C"型游离皮瓣修复,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固有神经重建感觉。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平均(10±6)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C”型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甲板原位缝合结合皮内缝合法修复甲床挫裂伤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乐锋 张振伟 +4 位作者 游楚红 陈国荣 吴耿 周望高 柯于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报道甲板原位缝合结合可拆线皮内缝合法修复甲床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0指甲床挫裂患者,应用甲板原位缝合结合可拆线皮内缝合法进行修复,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甲床伤口均一期愈合,再生甲板生长良好... 目的报道甲板原位缝合结合可拆线皮内缝合法修复甲床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0指甲床挫裂患者,应用甲板原位缝合结合可拆线皮内缝合法进行修复,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甲床伤口均一期愈合,再生甲板生长良好,根据甲床修复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24指占80%,良4例4指占13.3%,可2例2指占6.7%,优良率93.3%。结论应用甲板原位缝合结合可拆线皮内缝合法修复甲床挫裂伤,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甲床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挫裂伤 甲板原位缝合 可拆线皮内缝合法
下载PDF
手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少校 张振伟 +12 位作者 李征 杨诚 周望高 陈国荣 白印伟 叶学浪 熊懿 吴文溢 柯于海 陈泽华 陈乐锋 林慧鑫 曾锦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手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75例不同程度手毁损伤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残端修整术后患者135例175指,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残端出现贴骨瘢痕、...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手毁损伤的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75例不同程度手毁损伤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残端修整术后患者135例175指,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残端出现贴骨瘢痕、触痛,给予再次短缩残端指骨后伤口愈合良好;740例患者1 098个移植组织存活1 072例,其中出现血管危象62例,26例保守后组织成活,36例经手术探查,血运恢复10例,坏死26例,再次清创后改用腹部皮瓣修复。移植组织成活率为97.6%。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3.5)个月。740例功能重建患者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24例,良372例,可107例,差37例,优良率为80.5%。结论根据手毁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急诊修复与早期功能重建能更好地恢复手的功能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损伤 修复 功能重建
下载PDF
中节指动脉及其背侧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乐锋 柯于海 +3 位作者 周望高 熊懿 张振伟 游楚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对手指供区损伤较小的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5例手指指端缺损患者,以指固有动脉中段及其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若需重建皮瓣感觉,则在切取皮瓣时,于皮瓣近端切取适当长度的指... 目的 介绍一种对手指供区损伤较小的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5例手指指端缺损患者,以指固有动脉中段及其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若需重建皮瓣感觉,则在切取皮瓣时,于皮瓣近端切取适当长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伤指指固有神经缝合。结果15指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5指术后2d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予处理,术后7d水疱开始萎缩吸收,术后2周水疱消失。术后随访3~9个月,皮瓣成活好,质地柔软,外形满意,颜色与患指周围皮肤相近,两点辨别觉6-9mm,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无明显障碍。手功能根据ATM法评定:优10例,良5例。结论中节指动脉及其背侧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岛状皮瓣 指端缺损
下载PDF
电击伤合并骨关节损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乐锋 张振伟 +4 位作者 游楚红 陈国荣 吴耿 周望高 柯于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电击伤合并骨关节损伤患者的病因及骨折特点。方法对4例电击伤合并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电流性质、强度、电压的高低、接触部位、患者触电瞬间的体位、损伤情况以及骨关节损伤的部位。结果经保守...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电击伤合并骨关节损伤患者的病因及骨折特点。方法对4例电击伤合并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电流性质、强度、电压的高低、接触部位、患者触电瞬间的体位、损伤情况以及骨关节损伤的部位。结果经保守治疗后随访3个月,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残留功能障碍及关节疼痛。结论接诊电击伤患者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全面认真体格检查,遇到疑问时及时拍片了解骨关节情况。只要明确诊断,电击伤合并骨折或关节脱位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骨折 关节脱位
下载PDF
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血管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望高 叶学浪 +7 位作者 余少校 陈国荣 吴文溢 熊懿 陈泽华 柯于海 李东扬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血管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使用一期原位植皮与负压封闭引流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其... 目的探讨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血管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使用一期原位植皮与负压封闭引流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58岁,平均37.8岁;手掌皮肤逆行撕脱的面积为5 cm×5 cm^11 cm×10 cm,其中4例患者合并肌健损伤、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结果5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皮肤全部成活,7例出现部分坏死,7例部分坏死的创面未予特殊处理,仅靠换药愈合,12例患者原位植皮的一期皮肤成活率平均为91%;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原手掌逆行撕脱皮肤柔软,皮肤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积不明显,两点分辨觉为7~12 mm,平均9.2 mm;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ATM)法评定: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皮下静脉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能提高皮肤的存活率,缩短了治疗周期,缓解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皮 负压封闭引流 手掌 皮肤 逆行撕脱伤
下载PDF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征 张振伟 +4 位作者 余少校 柯于海 熊懿 林慧鑫 陈文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 目的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结果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结论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皮瓣 预制减压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慧鑫 李征 +4 位作者 余少校 柯于海 曾锦浩 李东扬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术前在电脑中利用Mimics 20.0软件...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术前在电脑中利用Mimics 20.0软件先建立骨折3D数字模型,在电脑中通过3D数字模型了解骨折形态并模拟骨折复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1∶1的骨折实体模板,在实体模板上模拟手术过程并选择合适的钢板及螺钉固定孔位的1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15例通过传统影像学资料了解骨折形态及进行术前设计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约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9.00±6.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93±6.34)min,术中出血量为(29.67±6.40)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0±6.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实验组优良率为86.67%,略高于对照组的7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模板技术辅助进行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设计比传统的利用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设计更加直观、真实,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对周围组织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对患者个体化、精确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桡骨远端 骨折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手术设计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锦浩 李征 +5 位作者 陈乐锋 熊懿 柯于海 叶学浪 李东扬 张振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0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腕关节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为观察组,30...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腕关节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为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复位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自理能力(ADL)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的活动度及握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DL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程短、创伤小,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微创手术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腕关节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屈肌腱松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望高 叶学浪 +7 位作者 陈乐锋 熊懿 余少校 陈国荣 陈泽华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屈肌腱松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屈肌腱黏连松解术中,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指功能情况。结...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屈肌腱松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屈肌腱黏连松解术中,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指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患指肿胀不明显,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与患者健侧手关节比较,优6指、良5指、中1指,优良率为91.7%。结论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部屈肌腱松解术,操作简单,能有效的对伤口进行引流,减少肌腱再次黏连,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伤口引流 肌腱松解
下载PDF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望高 吴文溢 +8 位作者 曾锦浩 柯于海 林慧鑫 陈国荣 陈乐锋 熊懿 余少校 陈泽华 张振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行手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0~65岁,平均35岁。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功能情况。结果随访... 目的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在手部肿物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行手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0~65岁,平均35岁。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手功能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术后伤口无明显肿胀,无感染,愈合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部肿物切除术,能对伤口进行良好引流,减少肌腱黏连,减少感染机会,促进伤口愈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物切除术 伤口引流
下载PDF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少校 侯秀玉 +6 位作者 周望高 张振伟 刘冬茹 柯于海 林慧鑫 叶学浪 李东扬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52-154,194,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消毒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辅助抬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消毒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辅助抬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医护人员协助抬高固定患肢,观察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协助时间、手术消毒时间、术后感染率、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协助时间(1.00±0.50)min短于对照组(5.00±0.80)min(P<0.05),两组手术消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术后感染的发生;两组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医护人员协助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抬手架 手外科手术 消毒
下载PDF
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乐锋 张振伟 +7 位作者 陈泽华 余少校 陈国荣 周望高 柯于海 曾锦浩 吴文溢 叶学浪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69-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治疗手指甲床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三组甲床损伤病例(损伤类型相近),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三组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甲床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随访3... 目的探讨应用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治疗手指甲床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三组甲床损伤病例(损伤类型相近),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三组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甲床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采用连续皮内缝合结合甲板回植法治疗组(实验组)优良率93.8%,明显高于连续皮内缝合结合甲板替代物回植组(对照组1)66.7%,以及单纯连续皮内缝合法治疗组(对照组2)60.1%。结论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应用于甲床损伤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取材简单,损伤小,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损伤 甲床修复 甲板-内层组织复合体
下载PDF
不同时段应用他克莫司纳米微球缓释颗粒促进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柯于海 张振伟 +3 位作者 冯登殿 廖坚文 李征 庄加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使用他克莫司(FK506)纳米微球在同种异体移植后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方法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O/W)制备FK506纳米微球,同种异体移植大鼠胫神经。A组术后立即局部应用FK506纳米微球,B组24h给药,C组3d后给药...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使用他克莫司(FK506)纳米微球在同种异体移植后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方法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O/W)制备FK506纳米微球,同种异体移植大鼠胫神经。A组术后立即局部应用FK506纳米微球,B组24h给药,C组3d后给药,D组不给药;于术后第4、8和12周行移植神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有髓纤维图像分析、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荧光素逆行标记神经元、双侧胫神经电生理比较。结果FK506纳米微球降解快、吸收好。A、B组神经再生效果相似,都明显要比C、D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K506纳米微球释药速度符合神经损伤后再生规律,局部应用有良好的促进神经再生作用,而且早期(24h内)给药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周围神经 再生 FK506纳米微球 同种异体
原文传递
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8
作者 白印伟 李征 +6 位作者 余少校 陈泽华 柯于海 周望高 熊懿 钟科明 张振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4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34例,锐器割伤7例,撕脱伤5例,高温机器...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4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34例,锐器割伤7例,撕脱伤5例,高温机器压伤3例。损伤部位:示指21例,中指14例,环指10例,小指1例,虎口区、掌背侧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10 h,平均4.5 h。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 cm×1.5 cm^6.0 cm×4.5 cm。46例合并掌、指骨骨折及肌腱、神经等复合组织损伤。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6例。采用同侧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2.5 cm^7.5 cm×5.3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成活质量接近于生理性皮瓣;39例皮瓣出现轻、中度肿胀,散在小水疱形成;3例皮瓣出现严重水肿,并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3.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稍臃肿,皮色略深于手部周围正常皮肤。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6~22 mm,平均20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获优21例,良21例,可3例,差4例。结论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供区广泛,不损伤主要血管,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外观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掌侧游离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部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4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解决静脉回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30指末节离断进行再植,常规吻合l侧优势指动脉及双侧指神经,将远端另一侧非优势动脉与掌侧近端静脉吻合使远端一侧动脉静脉化解决静脉回流。结果成活27指,坏... 目的探讨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解决静脉回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30指末节离断进行再植,常规吻合l侧优势指动脉及双侧指神经,将远端另一侧非优势动脉与掌侧近端静脉吻合使远端一侧动脉静脉化解决静脉回流。结果成活27指,坏死3指,成活率90%。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指有4指指甲增厚畸形,3指指腹有不同程度萎缩,24指指腹外观饱满,有23指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mm,4指感觉恢复稍差,运动正常。结论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是解决静脉回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指动脉 动脉静脉化
原文传递
中指近节桡侧指动脉邻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乐锋 张振伟 +5 位作者 游楚红 陈国荣 周望高 柯于海 叶学浪 熊懿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应用中指近节桡侧指动脉邻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方法对10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以中指近节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以带蒂皮瓣的方式进行修复,供区直接闭合。皮瓣内含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在皮瓣转位后将其与拇指指神经断端... 目的应用中指近节桡侧指动脉邻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方法对10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以中指近节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以带蒂皮瓣的方式进行修复,供区直接闭合。皮瓣内含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在皮瓣转位后将其与拇指指神经断端缝合重建皮瓣感觉。结果所有皮瓣存活良好,创面I期愈合。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指端外观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重建拇指指腹两点分辨觉为4~6mm,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1例。结论中指近节桡侧指动脉邻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外科手术 邻指皮瓣 拇指指端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