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5 位作者 邱海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8,共10页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甘薯茎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估
2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6 位作者 邱海萍 倪剑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47-651,共5页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试验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以期为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对1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试验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以期为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对1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溴硝醇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4.69 mg·L^(-1),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加收米)、土霉素、硫酸链霉素、春雷·噻唑锌,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7.50、18.25、28.13、37.50、75.00、150.00 mg·L^(-1)。大田试验选取的6种药剂中,春雷·噻唑锌的防治效果最佳,可达82.16%,其次噻霉酮、中生菌素、溴硝醇和春雷·中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5%、77.18%、76.56%、75.02%,均可作为田间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防控 药剂筛选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析
3
作者 毛雪琴 邱海萍 +5 位作者 柴荣耀 郝中娜 张震 王教瑜 王艳丽 孙国仓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954-2959,共6页
本研究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100个浙江省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分析,发现浙江省稻瘟病菌主要由7群36个生理小种组成,各个群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其中ZA群菌株出现频率最高,达36.0%,表明ZA群菌株已上升为浙江省优势种群;... 本研究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100个浙江省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分析,发现浙江省稻瘟病菌主要由7群36个生理小种组成,各个群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其中ZA群菌株出现频率最高,达36.0%,表明ZA群菌株已上升为浙江省优势种群;其次是ZC群和ZB群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24.0%和22.0%,ZD群、ZE群、ZF群和ZG群的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4.0%、8.0%、2.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浙江
下载PDF
变色稻谷寄藏的真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张庆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61-64,共4页
1987~1988年我们从全国17个省市采集的220份变色稻谷样品中,共分离得真菌21属,其中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弯孢霉属(Curvularia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及青霉属(Penicillium sp)的检出频率高,分布地区广,为优势真菌。我国... 1987~1988年我们从全国17个省市采集的220份变色稻谷样品中,共分离得真菌21属,其中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弯孢霉属(Curvularia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及青霉属(Penicillium sp)的检出频率高,分布地区广,为优势真菌。我国各稻区变色稻谷上的真菌种类大致相同,但检出率有所不同。由变色稻谷分离的19种主要真菌,于水稻开花期进行人工喷雾接种,均能产生大量的变色稻谷,但发病程度和表现症状,因真菌种类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变色稻谷 寄藏真菌 致病性
下载PDF
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小种的演变 被引量:8
5
作者 柴荣耀 杜新法 +3 位作者 毛雪琴 孙国昌 陶荣祥 金敏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297-300,共4页
根据1995-1998年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选择适当的病菌和品种互作组合,通过继代接种实验模拟研究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菌演变。结果表明,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群体组成复杂,籼、粳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 根据1995-1998年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选择适当的病菌和品种互作组合,通过继代接种实验模拟研究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菌演变。结果表明,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群体组成复杂,籼、粳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稻瘟病菌和水稻品种继代互作后不同品种上病菌群体中小种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品种上菌系组成出现了小种优势,不同类型品种上发生的优势小种差异是导致田间病菌群体组成时常变化的根本原因。上述研究对于品种的合理推广应用和抗病性丧失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演变 水稻品种
下载PDF
介绍一种单孢直接挑取获得单孢菌株的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3-53,共1页
单孢分离是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技术,常用的有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琼胶平板表面单孢挑取法、微块单孢分离法、印痕移取单孢分离法等,各有利弊,但均需预先制备琼胶平板。为简化单孢分离过程,参照国内外使用的方法,并根据我们... 单孢分离是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技术,常用的有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琼胶平板表面单孢挑取法、微块单孢分离法、印痕移取单孢分离法等,各有利弊,但均需预先制备琼胶平板。为简化单孢分离过程,参照国内外使用的方法,并根据我们的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 分离 真菌 菌株
下载PDF
浙江太湖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及毒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497-502,共6页
】1991~1996年,从浙江太湖稻区8个县(市)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到488个有效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鉴定,共鉴定出7群18个小种。其中,ZD,ZA,ZE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9.34%,27... 】1991~1996年,从浙江太湖稻区8个县(市)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到488个有效单孢菌株,经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鉴定,共鉴定出7群18个小种。其中,ZD,ZA,ZE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9.34%,27.25%和24.80%,优势小种为ZD3,ZE3,ZA49,ZD1。主栽品种上的小种组成较为复杂,但主要小种与整个稻区的优势小种基本一致,小种与品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亲和性关系。病菌对该稻区已被更换或正在被更换的品种的毒力频率较高,对新育成和推广的秀水17、秀水93-63等品种的毒力较弱。病菌小种类型和结构随着栽培品种的更换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反映了病原菌与寄主品种的协同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 毒性 生理变化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菌形成有性世代的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水稻稻瘟病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但迄今为止,在自然界尚未发现其病原菌的有性世代.自1971年Hebert首次报道马唐瘟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诱发产生子囊壳以来,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对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进行了研究.1989年我们与中国水稻所协作,利... 水稻稻瘟病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但迄今为止,在自然界尚未发现其病原菌的有性世代.自1971年Hebert首次报道马唐瘟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诱发产生子囊壳以来,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对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进行了研究.1989年我们与中国水稻所协作,利用国际水稻所提供的4个标准菌株与我国稻瘟病菌杂交,成功地产生了有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有性世代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浙江太湖稻区稻瘟病菌流行小种及群体毒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59-261,共3页
1991~1993年从浙江太湖稻区采集、分离406个水稻稻瘟菌单孢株,鉴定出7群15个小种,其中中A49、中D1、中D3、中E1、中E3及中G1为主要流行小种。供试稻瘟病菌对Pi-ks、Pi-a、Pi-k、Pi-km... 1991~1993年从浙江太湖稻区采集、分离406个水稻稻瘟菌单孢株,鉴定出7群15个小种,其中中A49、中D1、中D3、中E1、中E3及中G1为主要流行小种。供试稻瘟病菌对Pi-ks、Pi-a、Pi-k、Pi-km、Pi-z、Pi-ta、Pi-ta2及Pi-t等8个抗病基因具有较强的毒性,毒性菌株广泛分布于各县(市)。Pi-i、Pi-kp、Pi-kh、Pi-zt及Pi~b等5个抗病基因对多数菌株仍显示抗性,侵染这些基因的毒性菌株在部分县(市)尚未测到或分布数量较少,因此在生产和抗病育种上尚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太湖稻区 流行小种 抗病基因 毒性频率
下载PDF
变色稻谷上分离获得的三种主要真菌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荣耀 金敏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7-21,共5页
用变色稻谷上分离获得的 Curvularia lunata,Fusarium graminearum,Alternaria tenuis 三种主要分离真菌,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种真菌能侵染水稻的芽、芽鞘、叶片和谷粒,对水稻穗期谷粒的侵染尤为严重。... 用变色稻谷上分离获得的 Curvularia lunata,Fusarium graminearum,Alternaria tenuis 三种主要分离真菌,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种真菌能侵染水稻的芽、芽鞘、叶片和谷粒,对水稻穗期谷粒的侵染尤为严重。开花期喷雾接种产生大量变色谷。但不同真菌的致病性与不同水稻品种的发病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稻谷 真菌 致病性 水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被引量:29
11
作者 吴建利 柴荣耀 +4 位作者 樊叶杨 李德葆 郑康乐 Hei LEUNG 庄杰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7-569,共3页
应用由籼稻组合中 15 6 /谷梅 2号衍生的 30 4个重组自交系 ,构建了由 177个标记组成、覆盖 12条水稻染色体的连锁图谱 ,定位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主效基因。前期定位的控制对中国稻瘟菌菌系 92 183(小种ZC1 5)穗瘟抗性的基因Pi2 5 (t... 应用由籼稻组合中 15 6 /谷梅 2号衍生的 30 4个重组自交系 ,构建了由 177个标记组成、覆盖 12条水稻染色体的连锁图谱 ,定位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主效基因。前期定位的控制对中国稻瘟菌菌系 92 183(小种ZC1 5)穗瘟抗性的基因Pi2 5 (t)的位置得到进一步确认 ,位于第 6染色体标记A7和RG4 5 6之间 ,与A7和RG4 5 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7和 1 5cM ;发现群体对菲律宾稻瘟菌菌系Ca89(4谱系 )的叶瘟抗性由单基因控制 ,将该暂命名为Pi2 6 (t)的基因定位于第 6染色体标记B10和R6 74之间 ,与B10和R6 7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5 .7和 2 5 .8cM。两个基因座位上的抗病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谷梅 2号 ,表明谷梅 2号中存在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基因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 抗病品种 谷梅2号品种 抗病基因 成簇分布 分子定位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检测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冯雷 柴荣耀 +3 位作者 孙光明 吴迪 楼兵干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30-2733,共4页
实时、可靠的植物病害检测是进行科学的植物喷药作业的基础,也是精确农作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水稻稻瘟病害检测鉴定方法存在着专业知识要求高、花费大、效率低等缺点。文章提出了利用包含绿、红、近红外三波段通道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对... 实时、可靠的植物病害检测是进行科学的植物喷药作业的基础,也是精确农作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水稻稻瘟病害检测鉴定方法存在着专业知识要求高、花费大、效率低等缺点。文章提出了利用包含绿、红、近红外三波段通道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对水稻叶瘟病进行检测。研究目的是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分析稻叶瘟病情的检测模型,实时过滤掉背景噪声、自然枯叶等干扰因素,实现对水稻生长状况进行及时、有效、非破坏性检测。研究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提取水稻叶面及冠层图像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稻叶瘟病情。通过实验建立的稻叶瘟病情检测分级模型,对于营养生长期的水稻苗瘟的识别准确率为98%,叶瘟的识别准确率为90%,为实施科学的稻叶瘟防治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多光谱图像 植物保护
下载PDF
具抗稻瘟病基因Pi25杂交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海鹏 占小登 +2 位作者 柴荣耀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0-596,共7页
从组合中156/谷梅2号所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3个株系,分别与高产恢复系9308和3-11配组,通过单粒传法获得的6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用于研究。在Pi25先前定位的遗传图谱上,新增加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3... 从组合中156/谷梅2号所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3个株系,分别与高产恢复系9308和3-11配组,通过单粒传法获得的6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用于研究。在Pi25先前定位的遗传图谱上,新增加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3330和A7,并结合RM3330和A7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果,共筛选到了109个Pi25基因纯合的株系。用现有的与恢复基因连锁的标记对这109个株系进行二次筛选,最终获得20个Pi25基因和恢复基因均纯合的株系。对育性恢复力鉴定试验表明,选育出的抗病恢复系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并已应用于育种实践;人工稻瘟病接种试验证实,所用标记不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差异显著,单个标记辅助选择符合率均不高,而采用目标基因两侧连锁的标记同时进行辅助选择,则可以明显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抗稻瘟病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恢复系 育种
下载PDF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郝中娜 毛雪琴 +2 位作者 柴荣耀 王艳丽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稻瘟病 抗性 长江中下游 区域试验
下载PDF
转铁蛋白基因增强水稻对氧化胁迫与稻瘟病菌的抗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程志强 郭泽建 +2 位作者 徐晓晖 柴荣耀 李德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8,共4页
对转豌豆铁蛋白 (pea ferritin,Fer)基因水稻 T1代的 53个株系进行 PCR检测 ,52个株系能扩增出阳性 PCR产物。通过测定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大光化学通量 (Fv/ Fm 值 )分析了由百草枯处理引起的 T1代水稻叶片的氧化损害。与未转基因水稻相... 对转豌豆铁蛋白 (pea ferritin,Fer)基因水稻 T1代的 53个株系进行 PCR检测 ,52个株系能扩增出阳性 PCR产物。通过测定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大光化学通量 (Fv/ Fm 值 )分析了由百草枯处理引起的 T1代水稻叶片的氧化损害。与未转基因水稻相比 ,转Fer基因水稻的叶片对氧化胁迫的耐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百草枯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水处理叶片相比没有明显下降 ,而未转基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至水处理叶片的 2 0 %左右。选取 9株对氧化胁迫耐受能力较强的水稻进行了 Northernblot分析和子代的稻瘟病抗性测定 ,其中 5株转基因植株 Ferm RNA积累增强。病原菌接种后 T2 代转基因植株的病斑数量明显少于非转基因植株。表明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基因 氧化胁迫 稻瘟病菌 水稻 铁蛋白 抗性 转基因
下载PDF
水稻抗穗瘟基因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吴建利 庄杰云 +4 位作者 柴荣耀 樊叶扬 金敏忠 李德葆 郑康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本试验以中 156和谷梅 2号为亲本建立 F8重组自交系群体 ,应用稻瘟病菌株 92 - 183对群体的叶瘟和穗瘟抗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叶瘟和穗瘟抗性遗传控制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应用DNA标记将一个兼抗叶瘟和穗瘟的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6... 本试验以中 156和谷梅 2号为亲本建立 F8重组自交系群体 ,应用稻瘟病菌株 92 - 183对群体的叶瘟和穗瘟抗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叶瘟和穗瘟抗性遗传控制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应用DNA标记将一个兼抗叶瘟和穗瘟的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6染色体 ,其抗性等位基因来源于谷梅 2号。而且 ,该基因在病区表现出较强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瘟抗性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的cDNA微阵列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饶志明 董海涛 +4 位作者 庄杰云 柴荣耀 樊叶杨 李德葆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应用cDNA微阵列对来源于中 15 6 /谷梅 2号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G2 0 5和G71的稻瘟病菌胁迫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 3个cDNA克隆的表达仅在抗病基因系G2 0 5接种病原菌 12h后受到诱导 ,其中两个为功能已知基因 ,另... 应用cDNA微阵列对来源于中 15 6 /谷梅 2号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G2 0 5和G71的稻瘟病菌胁迫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 3个cDNA克隆的表达仅在抗病基因系G2 0 5接种病原菌 12h后受到诱导 ,其中两个为功能已知基因 ,另一个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另有 35个差异表达克隆在两个近等基因系中均检测到 ,其中 17个克隆的表达在G2 0 5和G71均受到病原菌的诱导 ,另外 18个克隆的表达则在G2 0 5和G71均受到病原菌的抑制。序列分析表明 ,这些稻瘟病菌应答基因分别与防卫反应、信号传递、逆境胁迫和光合作用及糖代谢等功能相关 ,为植物抗病机制提供了相关信息。另外 ,Northern还证实了编码富含甘氨酸蛋白基因 (GlycinerichproteinGrp)的表达受稻瘟病病原菌的诱导 ,是一个稻瘟病诱导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 cDNA微阵列分析 表达谱 抗病性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稻曲病菌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震 杜新法 +5 位作者 柴荣耀 毛雪琴 邱海萍 王艳丽 王教瑜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2,共3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转化子,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了转化。农杆菌经乙酰丁香酮预先诱导,转化效率大约为390-45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PCR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潮霉素基因表达盒,结果显示被测转化子...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转化子,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了转化。农杆菌经乙酰丁香酮预先诱导,转化效率大约为390-45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PCR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潮霉素基因表达盒,结果显示被测转化子基因组中均成功整合了目的基因片段。同时,在488nm下这些转化子都具有荧光。表明利用根癌农杆菌可以成功转化稻曲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群体互作的选择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国昌 柴荣耀 +2 位作者 杜新法 陶荣祥 孙漱沅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研究采用倒苗继代接种的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病菌和寄主群体互作中的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品种抗瘟性“丧失”预测方法的设想,为抗瘟性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旨在维持自然界病菌群体的... 本研究采用倒苗继代接种的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病菌和寄主群体互作中的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品种抗瘟性“丧失”预测方法的设想,为抗瘟性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旨在维持自然界病菌群体的相对稳定,延长抗瘟品种的使用寿命,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瘟品种 稻瘟病菌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
下载PDF
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涛 张震 +8 位作者 柴荣耀 王教瑜 毛雪琴 邱海萍 杜新法 姜华 王立安 王艳丽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2,共6页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融合现象。通过离体接种对菌株致病力进行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致病力最强的TTZF-1与其中52个菌株差异极为显著。进一步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显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与融合群鉴定的结果一致,与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育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