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土壤及杉木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影响
1
作者 宋述望 欧阳明 +4 位作者 刘骏 宋庆妮 方熊 栾丰刚 杨清培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的内在生态化学计量机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的毛竹-杉木林界面,沿扩张方向依次设置毛竹林、竹杉混交林和杉木林样地... 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的内在生态化学计量机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的毛竹-杉木林界面,沿扩张方向依次设置毛竹林、竹杉混交林和杉木林样地,分析样地内土壤、毛竹叶片、杉木新叶、成熟叶和落叶的氮(N)、磷(P)含量、N:P及叶片N、P回收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毛竹扩张提高土壤P含量,由0.32 mg·g^(-1)上升到0.43 mg·g^(-1),增幅达32.6%;(2)毛竹扩张不改变杉木成熟叶的N:P,维持在13.74,但使新叶的P含量上升,从而导致新叶N:P下降21.3%,且使落叶的N:P由21.64下降到18.69,降幅为13.6%;扩张过程中毛竹自身叶片N、P含量及N:P变化无差异;(3)毛竹扩张对杉木叶片N、P回收度不影响。以上说明,在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毛竹自身具有较强的内稳态能力,并通过改变土壤P含量,促使杉木体内P含量及N:P计量失衡,这可能是杉木生长减缓或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入侵 杉木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态 回收度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毛竹扩张过程中竹与树空间关系的点格局分析
2
作者 宋述灵 文仁权 +4 位作者 宋庆妮 栾丰刚 方熊 刘骏 杨清培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3,共8页
毛竹与树木相互作用关系是解释毛竹扩张的关键。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竹阔界面样地(50×100 m)调查样地内毛竹和树木的植株空间分布距离,采用Programita软件对树木与毛竹、毛竹母竹与新竹的空间关联性进行O-ring统计分析:结... 毛竹与树木相互作用关系是解释毛竹扩张的关键。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竹阔界面样地(50×100 m)调查样地内毛竹和树木的植株空间分布距离,采用Programita软件对树木与毛竹、毛竹母竹与新竹的空间关联性进行O-ring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0—100 m的整个界面区域,毛竹与树木在0—10 m任何尺度都是负关联。由毛竹纯林向混交林过渡,毛竹与树木的负相关距离加大,由2—3 m增加到2—9 m;(2)毛竹与不同生态型树木的空间关联性表现出较大差异,无论在任何区域,从0—10 m尺度上毛竹与落叶树都无关联,但在0—100 m整个界面区域,除<1.0 m尺度外,毛竹与常绿树是负关联;扩张前期(前沿区)毛竹与乔木的负相关距离比与灌木树的大;(3)毛竹母竹与新竹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空间关联性有较大差异,在0—40 m区域内,仅2013年在1 m尺度下母竹与新竹呈正关联,在40—80 m区域内,随扩张年份增加,母竹与新竹关联尺度距离由2007年的6—7 m下降到2013年1 m和3—6 m。结果表明毛竹与树木间存在明显的相互排斥作用,竹与树的作用强弱与树木的生态型特征、扩张阶段和二者相对密度有关。毛竹扩张方式可表现为前期远距离放置新竹,扩张后期进行密度填充。研究结果可为竹子扩张程度判定及扩张预测、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阔叶林界面 竞争排斥 种间关系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Programita软件
下载PDF
拟金钱菌属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
3
作者 杨越婷 熊勇 +4 位作者 兰勇 岑进 彭巧华 栾丰刚 易伶俐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目的】对采集于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9份拟金钱菌属Collybiopsis标本进行物种鉴定。【方法】依据宏观形态和显微结构比较,结合ITS和LSU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9份拟金钱菌属标本分属于7个种,即韩国拟金钱菌... 【目的】对采集于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9份拟金钱菌属Collybiopsis标本进行物种鉴定。【方法】依据宏观形态和显微结构比较,结合ITS和LSU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9份拟金钱菌属标本分属于7个种,即韩国拟金钱菌(Collybiopsis. Koreana)、富尔瓦拟金钱菌(C. fulva)、梅尼胡内拟金钱菌(C.menehune)、东方缺裸拟金钱菌(C. orientisubnuda)、安杜拉塔拟金钱菌(C. undulata)、茂盛拟金钱菌(C. luxurians)和多纹拟金钱菌(C. polygramma)。【结论】参考中国截至目前已报道的拟金钱菌属物种,确定韩国拟金钱菌、富尔瓦拟金钱菌、梅尼胡内拟金钱菌和东方缺裸拟金钱菌为我国新记录种,其余3种为江西省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拟金钱菌属 新记录种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红菇属2个中国新纪录种
4
作者 朱正月 王国兵 +4 位作者 兰勇 岑进 彭巧华 栾丰刚 曹锐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对采自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份红菇属标本进行鉴定。【方法】在经典形态分类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ITS、LSU和RPB2基因片段,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多相分类鉴定标本。【结果】2份... 【目的】对采自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份红菇属标本进行鉴定。【方法】在经典形态分类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ITS、LSU和RPB2基因片段,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多相分类鉴定标本。【结果】2份红菇标本分别为措卡红菇Russula tsokae和偏心红菇R.eccentrica,对两个新纪录种的宏观和显微特征进行详细地描述,并提供其野外生态信息。【结论】参考中国已报道的红菇属物种,确定措卡红菇和偏心红菇为中国新纪录种,研究结果对江西省大型真菌名录是较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卡红菇 偏心红菇 新纪录种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病原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5
作者 张海燕 李达 +4 位作者 李冬 张杰 赵姣 张北红 栾丰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3期271-279,共9页
【目的】樟树溃疡病主要危害幼龄樟树枝干部,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明确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评估5种农药对病原菌的药效尤为必要。【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3个地区典型的樟树枝干溃疡病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分离物,通... 【目的】樟树溃疡病主要危害幼龄樟树枝干部,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明确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评估5种农药对病原菌的药效尤为必要。【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3个地区典型的樟树枝干溃疡病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分离物,通过致病性试验明确病原菌,采用形态与分子生物技术鉴定病原菌种类,进一步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超过35℃生长受到抑制;杀菌剂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8%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两种病原菌的菌落抑制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0.01和0.015mg/L,其次为95%己唑醇。【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江西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种类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新壳梭孢
下载PDF
森林木质藤本数量过度增长的机制与生态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宋述灵 易伶俐 +6 位作者 张李龙 陈琳 余泽平 宋庆妮 栾丰刚 方熊 刘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0-990,共11页
木质藤本是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热带、亚热带森林尤其是次生林内的木质藤本数量的过度增长给森林的恢复和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至今,国内尚少有研究对森林木质藤本过多的现象、增长机制与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认识。该文... 木质藤本是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热带、亚热带森林尤其是次生林内的木质藤本数量的过度增长给森林的恢复和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至今,国内尚少有研究对森林木质藤本过多的现象、增长机制与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认识。该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木质藤本数量增长的机制与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和总结,综合相关研究认为:(1)木质藤本数量的增长与干旱化加剧、大气CO 2浓度上升、自然干扰和森林破碎化有关,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木质藤本在形态、行为、生理等方面比树木更具优势,表现为更快的生长速率、更强的繁殖力和可塑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2)木质藤本主要通过遮荫胁迫、资源竞争和机械压力与损伤等方式对树木造成影响。(3)木质藤本过度增长在个体水平上会阻碍树木生长、生殖并引起树木死亡,在群落水平上会改变物种组成、降低多样性,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会降低森林碳储量,改变碳、矿质养分和水分循环过程等。因此,建议结合野外长期监测与控制实验开展木质藤本数量动态与环境变化关系、森林干扰对木质藤本生长的影响、木质藤本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理、木质藤本数量过度增长的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同时,应积极探索合理的森林木质藤本管控方法,为森林管理和恢复等方面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藤本 干扰 全球变化 森林健康 森林管理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毛竹扩张的响应
7
作者 王琳 欧阳明 +6 位作者 宋述望 曾小霞 宋庆妮 刘骏 方熊 栾丰刚 杨清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7-1746,共10页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地,比较分析了毛竹扩张方向上样地内不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叶片及土壤N、P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1)从毛竹林到阔叶林,土壤N含量上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乔木层树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及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叶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除灌木层的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外,各林分中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N、P含量及比例变化较小。(2)土壤N∶P与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N∶P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与不相关。(3)在各林分中,毛竹叶片N、P含量及比例较稳定。综上认为,毛竹通过改变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扩张,引起植物体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灌木及草本植物受土壤异质性影响较小,但是乔木层植物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却因此失衡,这可能是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存亡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植物多样性 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 土壤N∶P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栾丰刚 郑伟华 +3 位作者 李芳 热孜万古丽.加马力 米日古丽.热合木都 马德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6-420,共5页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在葡萄园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蝉在吐鲁番地区1年发生4代,1代高峰在5月中旬,其余各代世代重叠.其空间分布和温度变化关系密切,在春季平均气温20~30℃之间,种群趋于分布...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在葡萄园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蝉在吐鲁番地区1年发生4代,1代高峰在5月中旬,其余各代世代重叠.其空间分布和温度变化关系密切,在春季平均气温20~30℃之间,种群趋于分布在藤架的中、高部位,而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种群向中、低位较荫蔽的部位转移,并通过在遮蔽物下躲藏或在阴凉湿润的土壤表面停留降温等措施度过极端温度.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表明,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发生活动期为聚集分布,并且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呈现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聚集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斑叶蝉 种群 发生规律 空间分布型 温度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籽粒分离鉴定初报 被引量:6
9
作者 栾丰刚 羌松 +1 位作者 马德英 日孜旺古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对采自南北疆的31个县市119份小麦样品,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小麦黑胚病籽粒的分离物以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为主,同时分离到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 对采自南北疆的31个县市119份小麦样品,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小麦黑胚病籽粒的分离物以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为主,同时分离到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KunzeexPers.)Wiltshire]、芽枝霉[Cladosporumspp.]、匍枝霉[Stemphy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球黑孢霉[Nigrosporasphaerica(Sacc.)Mason],但出现的几率不大。在吐鲁番地区小麦黑胚籽粒中分离到喙状突脐霉(拟)[Exserohilumrostratum(Drech)Leo.&Sug.],在和静的黑胚籽粒中,匍枝霉[Stemphyliumspp.]分离率较多,同时分离出小麦生链格孢[AlternariatriticicolaVasantR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黑胚病 病原 分离 鉴定 细链格孢 根腐离蠕孢 喙状突脐霉 匍枝霉 生链格孢
下载PDF
硬枝碱蓬适生区的AM真菌孢子数量及伴生植物侵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栾丰刚 张海燕 +1 位作者 杨赵平 张利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119-12121,12144,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为合理利用菌根技术促进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和透明压片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土壤AM真菌孢子... [目的]进一步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为合理利用菌根技术促进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和透明压片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土壤AM真菌孢子数量和伴生植物菌根侵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AM真菌孢子数量和土壤有机磷含量以及土壤全盐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所采集的4科15种植物样品中,86.67%的植物可以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变化表现为:禾本科〉茄科〉菊科〉藜科。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的有机磷含量(2.612~40.000 mg/100 g)与AM真菌孢子数量之间关系符合幂方程:y=35.837x-0.627(R2=0.924,P〈0.001),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硬枝碱蓬为建群种所适生区内的伴生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不同伴生植物类型中菌根侵染率变化表现为:禾本科〉茄科〉菊科〉藜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枝碱蓬 AM真菌 孢子数量 菌根侵染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丰刚 羌松 段晓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3-2229,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小麦样品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并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进行病原菌的接种,观察其侵染...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小麦样品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并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进行病原菌的接种,观察其侵染特性。【结果】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物是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两种主要病原物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均可侵染,以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分别为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最适侵染时期,适宜的侵染部位为颖壳和小穗轴。细链格孢全疆都有分布,但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致病力较小麦根腐离蠕孢弱。两种主要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方式不同,细链格孢孢子萌发产生附着孢,通过侵入钉侵染植物组织,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孢子则直接通过一端或两端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组织。【结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有两种,细链格孢分布广泛,田间分离率高,而小麦根腐离蠕孢致病力强。两种病原菌的侵染方式及适宜的侵染时期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致病病原 侵染特性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栾丰刚 羌松 马德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9-1100,1260,共3页
[目的]为防治新疆小麦黑胚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纸碟法,选择爱苗、世高和适乐时等市场常见农药,对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在放有爱苗、适乐时、烯唑... [目的]为防治新疆小麦黑胚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纸碟法,选择爱苗、世高和适乐时等市场常见农药,对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在放有爱苗、适乐时、烯唑醇和世高的平板上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放有三唑酮、阿米西达、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硫磺的平板上基本不受抑制。供试农药对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抑菌效果顺序为1 000倍爱苗>4 000倍世高>1 000倍适乐时>1 000倍烯唑醇,对细链格孢的为1 000倍爱苗>3 000倍世高>1 000倍适乐时>2 500倍烯唑醇。爱苗1 000倍液在2种病原菌平板上的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结论]爱苗、世高和适乐时对小麦黑胚病的2种主要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综合考虑,10%世高水分散粒剂是生产中防治小麦黑胚病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病原菌 药效
下载PDF
以线粒体COⅠ基因探讨萧氏松茎象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丰刚 丁俊杰 +1 位作者 何龙喜 王建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6-913,共8页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萧氏松茎象总DNA,并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gene,COⅠ)序列分析发现,COⅠ序列4种核苷酸量平均为A=30.2%,C=17.3%,G=15.4%,T=37.0%。将所获得的5个不同地区萧氏松茎象个体COⅠ序列排序后,比...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萧氏松茎象总DNA,并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gene,COⅠ)序列分析发现,COⅠ序列4种核苷酸量平均为A=30.2%,C=17.3%,G=15.4%,T=37.0%。将所获得的5个不同地区萧氏松茎象个体COⅠ序列排序后,比较形成了一个含1 209个位点的矩阵,其中1 174个不变位点,35个变异位点,所占比例为2.89%,序列的A+T含量较高。遗传距离、核酸和氨基酸变异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萧氏松茎象与树皮象属亲缘关系最近,且分子水平上萧氏松茎象与树皮象属之间较之树皮象属内种间无明显差异,对目前的分类地位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萧氏松茎象 分类 系统学
下载PDF
中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晓磊 何玲敏 +3 位作者 陈雪 张胜利 栾丰刚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1,共11页
将在中国南方9省采集分离的568株球孢白僵菌按省份划分成9个亚种群,将其中寄主可以鉴定到目的包括8目昆虫和蜘蛛目的 466株球孢白僵菌按目划分成9个亚种群,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各种多样性指数皆显示... 将在中国南方9省采集分离的568株球孢白僵菌按省份划分成9个亚种群,将其中寄主可以鉴定到目的包括8目昆虫和蜘蛛目的 466株球孢白僵菌按目划分成9个亚种群,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各种多样性指数皆显示我国南方地区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其中安徽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浙江亚种群最低;鳞翅目Lepidoptera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直翅目Orthoptera分离株最低。广东与云南菌株间以及直翅目与蜘蛛目分离株间遗传分化系数以及遗传距离最大,安徽与湖南亚种群间以及鞘翅目与膜翅目分离株间遗传分化系数以及遗传距离最小,这些结果以及基于遗传距离的亚种群聚类分析都证明我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谱系与寄主来源和地理来源均无关系。我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变异主要是由各省不同采集地以及采集地内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造成的,也是由各不同寄主目内各科及各属间的变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下载PDF
江西铜钹山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林平 张扬 +3 位作者 王舒 栾丰刚 李冬 林昌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2-663,共12页
为了解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对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85种,隶属46科92属。其中优势科为Polyporaceae(40种,占21.62%)、Tricholomat-aceae(15种,占8.11%)、Russulace... 为了解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对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85种,隶属46科92属。其中优势科为Polyporaceae(40种,占21.62%)、Tricholomat-aceae(15种,占8.11%)、Russulaceae(13种,占7.03%)和Baletaceae(11种,5.95%);优势属为Russula(10种,占5.41%)、Marasmius(9种,占4.86%)、Tremella(6种,3.24%)、Xylaria(6种,3.24%)、Stereum(5种,2.70%)、Mi-croporus(5种,2.70%)、Coprinus(5种,2.70%);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广布成分(69.57%)、泛热带成分(19.57%)、北温带成分(9.78%)、东亚-北美洲成分(2.17%),分析结果表明铜钹山大型真菌的属以广布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钹山 大型真菌 区系 分布型
下载PDF
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病源及传播途径追踪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佳丽 栾丰刚 李增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目的】明确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菌株来源和传播途径,控制蚕病流行。【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西南潜山的病蚕、蚕室及其周边桑园、农田及松林的70株球孢白僵菌进行聚类分析和三维主坐标分析。【结果】该地区的球孢白僵菌为优... 【目的】明确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菌株来源和传播途径,控制蚕病流行。【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西南潜山的病蚕、蚕室及其周边桑园、农田及松林的70株球孢白僵菌进行聚类分析和三维主坐标分析。【结果】该地区的球孢白僵菌为优势性明显的异质种群;6个类群中仅主病源第II-1类群和次病源第IV类群引起家蚕的地方性白僵病,与用于防治松毛虫的菌株及在附近松毛虫种群中自然流行的土著菌株关系较远。生物测定表明,使用松毛虫分离株使家蚕死亡25%的LC25、LD25和LT25分别为使用家蚕分离株使家蚕死亡75%的LC75、LD75和LT75的1 327、1 378和1.5倍。【结论】鉴于松毛虫分离株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在该蚕区使用由这类菌株研制的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对蚕业是相对较为安全的。另外,当年夏秋季蚕室附近螳螂种群的白僵病大流行与家蚕白僵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球孢白僵菌 白僵病 地方病 马尾松毛虫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天敌资源调查及主要天敌控害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惠卿 李晶 +3 位作者 栾丰刚 曾继勇 阿依巴提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 葡萄斑叶蝉 资源 控害作用
下载PDF
江西铜钹山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与资源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林平 陶少军 +3 位作者 张扬 栾丰刚 王舒 林昌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9-1235,共7页
2010—2012年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有大型真菌185种,隶属3纲14目45科92属,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等植被类型中。... 2010—2012年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有大型真菌185种,隶属3纲14目45科92属,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等植被类型中。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69种,药用菌55种,毒菌19种;依生态习性可分为土生菌70种,木生菌106种,外生菌根真菌28种,这对今后开展该区的大型真菌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钹山 大型真菌 生态分布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江西省萧氏松茎象栖境内绿僵菌的种群遗传异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海燕 张扬 +3 位作者 何万存 李冬 张林平 栾丰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6-294,共9页
为更好地应用虫生真菌防治萧氏松茎象,对江西省主要萧氏松茎象发生危害区内绿僵菌属真菌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与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序列比对,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5株供试... 为更好地应用虫生真菌防治萧氏松茎象,对江西省主要萧氏松茎象发生危害区内绿僵菌属真菌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与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序列比对,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5株供试绿僵菌分别与Metarhizium pemphigi、M.pinghaense、M.guizhouense、M.anisopliae和M.indigoticum亲缘关系最为接近。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6个地区90株金龟子绿僵菌的种群遗传结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55 7,Shannon信息指数(I_s)为0.264 7,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232 1。UPGMA聚类分析及主坐标分析表明,90株金龟子绿僵菌形成3个来源复杂的分支。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萧氏松茎象栖境内绿僵菌属物种组成复杂,广布种金龟子绿僵菌种群属于分化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分子鉴定 金龟子绿僵菌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引致小皱蝽自然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胜利 栾丰刚 +1 位作者 刘振邦 李增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2009年在浙江千岛湖小皱蝽种群中发生了由球孢白僵菌引起的流行病。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流行区内的132株球孢白僵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探讨昆虫自然流行病的发生与病原种群异质性之间关系。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 2009年在浙江千岛湖小皱蝽种群中发生了由球孢白僵菌引起的流行病。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流行区内的132株球孢白僵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探讨昆虫自然流行病的发生与病原种群异质性之间关系。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58个,占89.23%;总的遗传多样性和Shannom信息指数分别为0.220 1和0.352 1,表明引起小皱蝽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多样性随寄主种类增加而增加。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83将研究的菌株划分为7个分支,其中CladeⅠ和Ⅱ中共有119株,占总菌株数的90.15%。亚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463 0和0.290 0,说明亚种群间存在较高的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小皱蝽流行病无流行中心,引致本次小皱蝽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为多系的异质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皱蝽 球孢白僵菌 流行病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