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体位及制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悦 石继慧 +5 位作者 刘畅 马艾 刘玮 马晓桦 桑才华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卧8h,观察组实施绝对平卧2h,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腰背疼痛情况、血管并发症、尿潴留情况、术肢麻木、舒适度、24h睡眠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8h的腰背疼痛评分和术肢麻木情况均更低(P<0.05),且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和24h睡眠时间更高(P<0.001),血管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绝对平卧2h,可有效减轻其腰背疼痛程度和术肢麻木的发生,提升患者睡眠时间和卧床期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并不增加出血、血肿等血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不间断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术 制动时间
下载PDF
干性心包穿刺术中损伤冠状动脉致心脏压塞1例
2
作者 左嵩 龙德勇 +5 位作者 薄小雯 甄雷 蒋晨曦 桑才华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干性心包穿刺术作为建立心外膜通路的关键技术,自1996年首次报道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等存在心外膜通路介导的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之中。近年来,随着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及普及,该技术临床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干性... 干性心包穿刺术作为建立心外膜通路的关键技术,自1996年首次报道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等存在心外膜通路介导的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之中。近年来,随着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及普及,该技术临床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干性心包穿刺术操作极富挑战性,常遇到穿刺操作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报道1例干性心包穿刺时损伤冠状动脉分支导致心脏压塞的病例,通过及时给予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进行压迫止血,成功解除了患者的生命危险,为将来临床中出现相似病例的处理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心包穿刺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压塞
下载PDF
Marshall韧带介导心外膜相关二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
3
作者 高明阳 黄丽洪 +5 位作者 赖一炜 郭琦 黎旭 董建增 桑才华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阐述Marshall韧带介导心外膜相关二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房颤动消融后心房扑动射频消融,且术中经高密度标测明确... 目的阐述Marshall韧带介导心外膜相关二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房颤动消融后心房扑动射频消融,且术中经高密度标测明确诊断为Marshall韧带介导心外膜相关二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的38例患者,分析术中标测结果特征、消融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包括围绕二尖瓣逆时针方向折返30例、顺时针方向折返5例及双房折返3例,激动标测均可见“假局灶样”激动模式,激动突破点往往位于左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的嵴部或既往二尖瓣峡部心内膜面消融线后方。20例(52.6%)患者通过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终止心房扑动。在(18±9)个月的随访期内,4例患者(10.5%)出现了空白期后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Marshall韧带介导心外膜心房扑动多呈逆时针方向折返,具有特征性激动模式,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可有效终止该类心房扑动,且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 二尖瓣峡部 Marshall静脉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联合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桑才华 李梦梦 +7 位作者 鲁志兵 龙德勇 王伟 汤日波 蒋晨曦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650-656,共7页
目的:总结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消融策略联合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化学消融的初步经验。方法:对连续1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按以下策略进行消融:①VOM无水乙醇化学消融;②"2C3L"消融,即双侧环肺静脉消融、二尖瓣峡部线消融及... 目的:总结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消融策略联合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化学消融的初步经验。方法:对连续1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按以下策略进行消融:①VOM无水乙醇化学消融;②"2C3L"消融,即双侧环肺静脉消融、二尖瓣峡部线消融及冠状静脉内消融、左心房顶部线消融、三尖瓣峡部线消融;③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验证肺静脉隔离及消融径线传导阻滞。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5±65.2)min,透视时间(17.8±9.1)min,放电时间(52.1±10.7)min;心房颤动术中消融终止率31.3%,术毕即刻诱发率6.3%。16例患者中,15例完成VOM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所有患者均实现肺静脉隔离、消融线完全传导阻滞。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个月,1例复发心房扑动,其余15例均维持稳定窦性心律。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联合VOM无水乙醇化学消融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Marshall静脉 化学消融
下载PDF
不同抗凝策略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心脏压塞并发症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桑才华 董建增 +10 位作者 龙德勇 喻荣辉 汤日波 白融 刘念 陈珂 蒋晨曦 宁曼 李松南 陈英伟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心脏压塞并发症处理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487例导管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并发症的患者27例,发生率0.6%。按围术期抗凝策略分组:第1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心脏压塞并发症处理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487例导管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并发症的患者27例,发生率0.6%。按围术期抗凝策略分组:第1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3~5 d,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桥接过渡;第2组患者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8~2.5。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压塞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及转归。结果共27例急性心脏压塞的患者入选,其中第1组18例,第2组9例。除术前INR(0.9&#177;0.1比2.3&#177;0.5,P<0.001)之外,两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左心房前后径、血小板计数、术中肝素用量、术中活化凝血时间(ACT)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在剑突下穿刺心包成功并置入6 F猪尾管引流,两组心包积液引流量分别为(365&#177;222)ml和(506&#177;300)ml,P=0.137;分别有10例(55.6%)和7例(77.8%)应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P=0.406;分别有2例(11.1%)和1例(11.1%)心包引流无效进行急诊外科开胸,P>0.999;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6&#177;3.3)d和(12.1&#177;4.5)d, P=0.167。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对急性心脏压塞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脏压塞 抗凝
下载PDF
妊娠期快速心律失常零射线导管消融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桑才华 李梦梦 +10 位作者 龙德勇 赖一炜 蒋晨曦 郭雪原 赵欣 李松南 王伟 汤日波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20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零射线导管消融在妊娠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作用与方法。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妊娠期女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电子病历,筛选出患有持续性心律失常且... 目的研究零射线导管消融在妊娠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作用与方法。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妊娠期女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电子病历,筛选出患有持续性心律失常且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妊娠期患者。仅症状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了心腔内超声及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的零射线导管消融治疗。分析患者资料、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在12584例因妊娠住院的患者中,156例存在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期前收缩(75例,48.1%),其次为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20.5%)、无症状心室预激(24例,15.4%)、心房颤动/心房扑动(8例,5.1%)、房性期前收缩(7例,4.5%)、室性心动过速(5例,3.2%)及房性心动过速(5例,3.2%)。28例患者最终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平均年龄(30±5)岁,射频消融时中位孕龄24周(四分位间距为17~29周)。其中2例为反复电复律无效的心房颤动患者,且发作时伴快心室率(>200次/min)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所有患者均在零射线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25)min。电生理检查结果示室性心律失常13例、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无休止房性心动过速6例、WPW综合征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例。11例患者术中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零射线房间隔穿刺,3例患者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28例患者均顺利分娩,中位分娩孕龄37周(四分位间距为34~39周),分娩过程中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后续随访患者无心律失常复发,婴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对于心动过速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零射线导管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妊娠 导管消融
下载PDF
预注射阿托品预防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中迷走反射 被引量:3
7
作者 桑才华 孙莉萍 +12 位作者 董建增 白融 李松南 龙德勇 喻荣辉 汤日波 蒋晨曦 刘念 郭雪原 闻松男 宁曼 杜昕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在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消融肺静脉经常诱发迷走反射。本研究旨在评估预注射阿托品对此迷走反射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5例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前12例为试验组,后1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冷冻球囊回缩前静... 目的在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消融肺静脉经常诱发迷走反射。本研究旨在评估预注射阿托品对此迷走反射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5例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前12例为试验组,后1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冷冻球囊回缩前静推1 mg阿托品,对照组仅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和(或)血压降低]开始后给予阿托品,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即定义为治疗有效。结果试验组中,3例血压一过性降低,无需治疗;1例发生低血压,需要支持治疗。对照组中,分别有6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和3例混合性心动过缓-低血压。预注射阿托品可使术中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降低(4/12比12/13,P<0.01)。结论预注射阿托品可预防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的迷走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反射 阿托品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下载PDF
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被引量:3
8
作者 桑才华 李梦梦 +6 位作者 龙德勇 蒋晨曦 李松南 郭雪原 王伟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征和导管消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三维心腔内超... 目的探讨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征和导管消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经三维心腔内超声证实有效靶点位于左前或者左后乳头肌,完成三维解剖重建、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分析乳头肌的解剖结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腔内靶点图特点和消融技巧等。结果心腔内超声提示22例(71.0%)患者最早起源点位于乳头肌中段,6例(19.4%)起源于基底部,3例(9.7%)起源于近腱索处。标测到的最早激动点平均领先体表QRS波(28±11)ms,15例(48.4%)患者可记录到高频或碎裂电位。起搏信号到心室波距离SV间期在腱索段最长(52.0±8.5)ms,中段其次(32.5±5.7)ms,基底部最短(13.1±4.1)ms。31例(100%)患者均成功消融,贴靠压力5~15 g。随访15(14,17)个月,3例(9.7%)患者出现复发,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心室各组乳头肌之间的传导相互绝缘,起博标测初步定位,激动标测精确定位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贴靠稳定,有助于达到消融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肌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桑才华 杨天和 +3 位作者 蔡运昌 刘晓桥 田翔 谭洪文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封堵术的PDA患者进行无创心功能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封堵术的PDA患者进行无创心功能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大小及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PDA封堵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及容积(RVEDV)、每搏量(RVSV)、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增大(P<0.05),随访中RVEDD和RVEDV进一步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及容积LVEDV)、每搏量(LVSV)、射血分数(LVEF)术后均明显减小(P<0.05),随访中上述指标除LVEF外均进一步减小(P<0.05);所有病例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穿刺封堵术治疗PDA能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迅速逆转,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术 心功能检章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松南 董建增 +11 位作者 王璐 杨汪洋 闻松男 刘念 白融 冯莉 汤日波 桑才华 喻荣辉 龙德勇 蒋晨曦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16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292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292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术后应用抗凝药物不同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各146例。所有患者术后规律抗凝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患者死亡。达比加群酯组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有2例严重出血(1例心脏压塞,1例消化道大出血),华法林组有3例严重出血(1例心脏压塞,1例血胸,1例穿刺位点大血肿)。达比加群酯组8例、华法林组7例轻微出血。2组患者总m血、严重出血及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比加群酯组发生消化道刺激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华法林组[11.0%(16/146)比4.1%(6/146),P=0.022]。结论达比加群酯用于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下载PDF
心内科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作用及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崔晶 杜昕 +13 位作者 汤日波 白融 吴嘉慧 吕强 康俊萍 宁曼 戴天医 桑才华 蒋晨曦 龙德勇 李松楠 刘小慧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0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作用及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因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治疗进行...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作用及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因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治疗进行经食管超声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左心房血栓形成的NVAF患者,按照病例对照1∶4匹配原则,从研究样本中完全随机抽取无血栓患者作为对照(无血栓组,228例),血栓组56例。比较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参数差异,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与血栓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栓组年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前后径(LAD)、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大于无血栓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和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比例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与血栓形成相关(比值比=1.312,95%置信区间:1.093~1.577,P=0.004),但校正心房颤动类型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CHA2DS2-VAS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1.077,95%置信区间:0.850~1.363,P=0.54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校正心房颤动类型、三尖瓣反流后,年龄(65~74岁,比值比=2.323,95%置信区间:1.112~4.852, P=0.025;≥75岁,比值比=4.486,95%置信区间:1.503~11.012,P=0.006)、LAD增大(比值比=1.105,95%置信区间:1.043~1.171,P=0.001)和LVEF〈50% (比值比=3.305,95%置信区间:1.045~10.451,P=0.042)是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纯依赖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价NVAF患者形成左心房(耳)的血栓风险并不准确。高龄、左心房增大、LVEF减低是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耳)血栓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三维技术在老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宇才 白融 +13 位作者 许丰强 李松南 郭雪原 刘念 桑才华 龙德勇 汤日波 蒋晨曦 赵欣 夏时俊 闻松男 董建增 马长生 喻荣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622-627,共6页
目的评估CARTO3为基础的全三维技术体系(T3D技术)零射线标测技术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 目的评估CARTO3为基础的全三维技术体系(T3D技术)零射线标测技术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采用T3D技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成功率、房颤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心房重建时间[(57.7±11.0)min比(10.4±3.5)min,P<0.001]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冠状窦电极到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1±0.6)min比(2.9±1.7)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为零,对照组(15.73±3.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射频消融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6.7%比63.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2例三维解剖模型移位,而对照组无移位现象发生;研究组无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对照组则有3例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两组患者CPVI全部成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3D技术应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三维 房颤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QTc延长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念 闻松男 +7 位作者 桑才华 汤日波 龙德勇 白融 喻荣辉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一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3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一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39例,收集术前心电图和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随访(14.8±11.7)个月,23例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59%).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QTc显著性延长[(461±29) vs.(434±18) ms,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Tc和左心房前后径(LAD)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8ms时,其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敏感性为0.81,特异性为0.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QTc每增加10ms,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比为1.227 (95% CI:1.053~1.431,P=0.009).与LAD单独预测术后复发相比,LAD和QTc联合能更好地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无心房颤动复发.结论:QTc延长能预测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QTC间期 复发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后复发类型对再次消融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雪原 龙德勇 +9 位作者 喻荣辉 汤日波 白融 刘念 桑才华 蒋晨曦 李松男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7期604-607,61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持续性和长时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因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二次导管消融术的患者173例。初次消融策略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持续性和长时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因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二次导管消融术的患者173例。初次消融策略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双向传导阻滞。根据术前心电图和病史特征以及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四组:复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组(Group 1,n=40),复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Group 2,n=33),复发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组(Group 3,n=86),复发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组(Group 4,n=14)。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评价无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情况下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基线资料分析发现,与其他三组患者相比Group 1患者左心房明显较大。初次消融术后有73.6%的患者至少1条肺静脉恢复传导,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和左心房顶部线恢复传导比例为68.8%、39.3%和50.9%。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Group 3患者中47.7%的患者为二尖瓣峡部相关心房扑动。平均随访(26.6±8.8)月,104例患者(60.1%)无心律失常发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35.0%、57.6%、69.8%、78.6%(P=0.001)。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消融术后,复发心律失常以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为主,复发折返或局灶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再次消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房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对病窦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金涛 董建增 +3 位作者 桑才华 汤日波 杨朝宽 马长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557-5560,共4页
目的探讨因病窦综合征(SSS)植入起搏器(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因SSS植入了PM分为SSS+PM组(41例)和非SSS+PM组(123例)。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因病窦综合征(SSS)植入起搏器(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因SSS植入了PM分为SSS+PM组(41例)和非SSS+PM组(1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观察房颤复发率,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SSS+PM组患者高血压和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及左房直径显著高于非SSS+PM组(均P〈0.05);两组患者消融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SSS+PM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非SSS+PM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SS联合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后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95%可信区间=1.10~3.69,P=0.023)。结论因SSS植入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这类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基质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起搏器 病窦综合征
下载PDF
远离三尖瓣环的右侧旁道体表心电图和腔内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鹏 马长生 +7 位作者 宁曼 龙德勇 汤日波 桑才华 苗成龙 尹先东 喻荣辉 董建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总结心房插入点远离三尖瓣环的右侧游离壁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特点,以及消融经验。方法从2006年1月到2009年5月,共对127例右侧旁道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入选其中有过失败消融经历的21例患者。术中在右室心尖部起搏标测逆向... 目的总结心房插入点远离三尖瓣环的右侧游离壁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特点,以及消融经验。方法从2006年1月到2009年5月,共对127例右侧旁道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入选其中有过失败消融经历的21例患者。术中在右室心尖部起搏标测逆向心房最早激动点。心房插入点的定义是最早逆行心房激动点,并且消融这一点可成功阻断旁道。随访6个月以上并定期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1例中12例(8例显性旁道,4例隐匿性旁道)旁道的心房插入点远离三尖瓣环。心电图显示V1预激程度小或呈QS样。电生理检查和消融发现其中4例的心房插入点在右心耳基底部,5例在右房高侧壁,3例在右房低侧壁。在心房插入点处消融可成功阻断旁道。心房插入点距三尖瓣环距离20.5±2.9 mm。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旁道传导未恢复,未出现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右侧旁道的插入点可能远离瓣环,正确认识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右侧旁道 远离三尖瓣环的心房插入点 心电图
下载PDF
三维超声引导下经房间隔穿刺消融左心室前乳头肌室性早搏 被引量:7
17
作者 龙德勇 孙莉萍 +9 位作者 王琎 喻荣辉 汤日波 桑才华 蒋晨曦 李松南 胡宇才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消融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0例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的PVC/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采用三维电解剖标... 目的探讨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消融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0例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的PVC/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术中经三维超声证实有效靶点位于左心室前乳头肌,完成电生理标测和消融。分析该部位起源的PVC/VT的心电图特征、腔内靶点图特点、解剖结构等消融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消融,随访12个月1例复发,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靶点分别位于乳头肌近腱索处1例、中段4例及基底部5例;7例位于间隔前乳头肌,3例位于游离壁乳头肌;1例穿刺右侧股动脉,9例经右侧股静脉入径,穿刺房间隔顺行法消融成功。早搏QRS波时限(152.80±11.72)ms,其中6例患者在PVC/VT时靶点处可记录到提前的高频电位。结论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PVC/VT心电图有别于左前分支起源PVC/VT的特征,经房间隔穿刺途径容易到达靶点位置,应用三维超声可准确定位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乳头肌 三维超声 房间隔穿刺
下载PDF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二尖瓣峡部消融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荣辉 马长生 +6 位作者 董建增 刘兴鹏 龙德勇 汤日波 苗成龙 陈刚 桑才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的有效性。方法塑形成倒"U"形态的CARTO盐水标测消融导管紧密贴靠于二尖瓣峡部,窦性心律下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若CARTO导管心房波近端早于远端... 目的研究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的有效性。方法塑形成倒"U"形态的CARTO盐水标测消融导管紧密贴靠于二尖瓣峡部,窦性心律下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若CARTO导管心房波近端早于远端,则提示逆钟向阻滞,同理起搏CARTO导管远端,验证顺钟向阻滞。结果 40例慢性房颤患者,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31例患者实现二尖瓣峡部的双向阻滞,与CARTO激动标测结果一致,其余9例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的双向阻滞。术后随访(12.7±5.2)个月,在实现二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患者中7例(22.6%)复发,未实现二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患者中4例(44.4%)复发。结论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导管操作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房颤 二尖瓣峡部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雪原 龙德勇 +7 位作者 喻荣辉 汤日波 桑才华 蒋晨曦 李松南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中心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2次导管消融的228例患者。根据复发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中心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2次导管消融的228例患者。根据复发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初次消融后3个月内复发,3个月后仍然有心房颤动发作,128例)、晚期复发组(初次消融后3~12个月复发,59例)、极晚期复发组(初次消融后超过12个月复发,41例)。再次消融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比较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各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析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再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30±7)个月,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早期复发组共79例(61.7%)维持窦性心律,晚期复发组44例(74.6%)维持窦性心律,极晚期复发组33例(80.5%)维持窦性心律,极晚期复发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风险比=1.600,95%置信区间:1.006~2.542,P=0.047)和极晚期复发(风险比=0.446,95%置信区间:0.211~0.942,P=0.034)与再次消融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极晚期复发(风险比=0.448,95%置信区间:0.212~0.946,P=0.035)是再次消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时间显著影响临床预后。与早期复发相比,晚期复发和极晚期复发的患者再次消融后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时间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后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分析和长期随访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晨曦 马长生 +9 位作者 董建增 杜昕 吴嘉慧 龙德勇 喻荣辉 汤日波 桑才华 宁曼 李松南 刘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术后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特征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单纯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并行诱发试验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98例。消融后用...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术后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特征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单纯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并行诱发试验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98例。消融后用冠状窦远端快速起搏(周长以250 ms起始直至心房不应期或180 ms)及静点异丙肾上腺素2~4μg/min,诱发房性心律失常持续大于1 min为诱发阳性。诱发出的心动过速以CARTO引导下的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判定机制并进行针对性消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39例(19.7%)诱发出共49种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包括35种规则房速和14种房颤。诱发组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未诱发组[(39.5&#177;6.6)mm比(36.7&#177;5.2)mm,P=0.004],而年龄、性别、房颤病史、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种类、胺碘酮服用史、结构性心脏病比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诱发出的规则房速中以大折返最为多见,占28例(80.0%)。按诱发心动过速的起源或消融关键部位发生率依次为二尖瓣环峡部(MI)20种(40.8%),三尖瓣环峡部(CTI)12种(24.5%),肺静脉(PV)6种(12.2%,其中右肺静脉2种、左肺静脉4种)、左心房间隔面4种(8.2%)、上腔静脉3种(6.1%)、左心房顶部1种(2.0%)和其他3种(6.1%)通常用线性消融可终止。随访36个月,诱发组和未诱发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9%比60.7%,P=0.592)。结论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术后以异丙肾上腺素静点+心房快速起搏诱发的心律失常以MI和CTI依赖最为多见,可被针对性线性消融有效终止,且并不增加远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诱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