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现场调查 被引量:24
1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12 位作者 朱荫昌 杭盘宇 李洪军 赵松 茹炜炜 徐明 司进 宁安 余冬保 徐兴建 李远林 宋鸿焘 神学慧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现场评价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在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和湖北等5个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1个村作为调查现场。在血吸虫病非传播季节,采用粪检法(Kato-Katz法和/或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筛选出病人;以吡喹酮4... 目的现场评价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在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和湖北等5个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1个村作为调查现场。在血吸虫病非传播季节,采用粪检法(Kato-Katz法和/或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筛选出病人;以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对粪检阳性病人实施抗血吸虫治疗;治疗后6周采用相同方法复查粪便;阳性者仍按40mg/kg吡喹酮顿服进行第2次治疗;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结果在11个流行村共粪检村民4760人,阳性者584人,其中505人经吡喹酮首次治疗后6周复查粪便,480人转阴,治愈率为95.1%;21例首次治疗后粪检仍然阳性者予以第2次治疗。在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结论尽管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采用吡喹酮实施大规模化疗已达10余年,但现场至今尚未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下降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化疗 抗药性 吡喹酮 血吸虫病
下载PDF
钉螺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5 位作者 朱荫昌 周晓农 张艳 熊希凯 黄轶昕 杭盘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6-197,255,共3页
目的 定位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分布及活性。方法 用还原型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硫辛酰胺脱氢酶 (NADPH- d)酶组织化学技术 ,对钉螺软体的整体连续切片作系统观察。结果 头足部肌纤维间含丰富... 目的 定位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分布及活性。方法 用还原型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硫辛酰胺脱氢酶 (NADPH- d)酶组织化学技术 ,对钉螺软体的整体连续切片作系统观察。结果 头足部肌纤维间含丰富 NOS阳性神经元 ;中枢神经节纤维区、心脏壁、雌雄生殖细胞、咽管等呈 NOS强阳性 ;腮管壁呈 NOS阳性。结论  NO作为重要生物信使 ,直接参与钉螺神经肌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一氧化氮合酶 NADPH-D 酶组织化学 灭钉螺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7 位作者 戴建荣 叶嘉馥 宋鸿焘 陈志明 姜本启 缪峰 朱育光 朱家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亡率依次为35.33%、95.18%、100%和100%,徐州为16.23%、79.57%、86.24%和76.73%,对照点镇江为10.93%、32.38%、30.68%和31.58%;钉螺在济宁的产卵量15.9301只/雌螺,卵的孵化率32.50%,二者均为对照点的1/3,新孵出幼螺成活率为0;徐州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点(P<O.01).观察提示,如果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方,由于受温度、土壤等因素影响,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纬度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学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Ⅲ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尾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6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许永良 杭盘宇 G. CColes M. 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现场监测吡喹酮抗性的方法。方法 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 - 4、10 - 5、6× 10 - 7、4× 10 - 7m ol/ L...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现场监测吡喹酮抗性的方法。方法 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 - 4、10 - 5、6× 10 - 7、4× 10 - 7m ol/ L吡喹酮溶液中 ,0、2 0、4 0、6 0、80、10 0 min后 ,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结果 尾蚴暴露于 10 - 4m ol/ L吡喹酮中即刻停止泳动、沉底并伴有强直性收缩 ;5 min后开始出现体与尾部不协调的快速蠕动 ,尾蚴体区的后端与尾部的前端发生分离即断尾 ,敏感株断尾尾蚴明显多于抗性株 ;暴露于 10 - 5mol/ L吡喹酮中 4 0、6 0、80 m in和 10 0 min后 ,敏感株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 2 8.2 %、5 2 .7%、6 7.5 %和 78.0 % ;抗性株分别为 11.3%、2 8.6 %、39.3%和 4 5 .5 %。暴露于 4× 10 - 7m ol/ L中 80 min和 10 0 min后 ,敏感株尾蚴的断尾率为 10 .3%和 17.0 % ;抗性株为 0 .5 %和 1.1%。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尾蚴阶段对吡喹酮反应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 ,将尾蚴移入 4× 10 -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80 - 10 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于螺体内吡喹酮抗性虫株的现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Ⅲ曼氏血吸虫 敏感株 尾蚴阶段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李洪军 汪伟 陶永辉 张键锋 李伟 朱荫昌 G.C. Coles M.J. 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1-327,共7页
目的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 目的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虫卵,建立日本血吸虫现场分离虫株;采用实验室已有的3株曼氏血吸虫株为对照。将各虫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4h后移至清水孵化,观察虫卵的孵化率。将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5×10-6、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6×10-7、4×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0、20、40、60、80、100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并将结果与曼氏血吸虫株进行比较。结果经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4h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52%、11.90%和49.15%,曼氏血吸虫分别为4.17%、31.37%和92.53%。当暴露于10-6mol/L吡喹酮1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100.00%,曼氏血吸虫为55.73%;当分别暴露于5×10-7、10-7mol/L吡喹酮5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96.82%和21.80%,曼氏血吸虫毛蚴为21.80%和0。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中40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6.75%,曼氏血吸虫为28.30%;暴露于4×10-7mol/L吡喹酮中100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5.82%,曼氏血吸虫为11.40%;当暴露于10-7mol/L吡喹酮中80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29.65%,曼氏血吸虫尾蚴为0。结论日本血吸虫各现场分离株间在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曼氏血吸虫。研究提示,将毛蚴移入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可作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不敏感株产生所引起。将尾蚴移入4×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80~100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可用于螺体内虫株吡喹酮敏感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虫卵 毛蚴 尾蚴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Ⅳ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6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许永良 杭盘宇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 体外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方法 将各虫株成熟成虫分别培养于含吡喹酮分别为 3.2× 10 - 4、8× 10 - 4、1.6× 10 - 3m ol/ L的 MEM培养液中 ,37℃孵育 15、30、4 5、6 0、... 目的 体外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方法 将各虫株成熟成虫分别培养于含吡喹酮分别为 3.2× 10 - 4、8× 10 - 4、1.6× 10 - 3m ol/ L的 MEM培养液中 ,37℃孵育 15、30、4 5、6 0、75 min后 ,分别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的存活状况并计算存活率。结果 当孵育于含吡喹酮 3.2× 10 - 4m ol/ L的 MEM中 75 m in,敏感株与抗性株雌虫均能存活 ;但敏感株与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仅为 11.5 % - 16 .0 %和 32 .7% - 36 .5 %。孵育于含吡喹酮 8× 10 - 4m ol/L 的 MEM中 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存活率为 4 8.3% - 5 0 .0 %和 5 7.9% - 6 3.6 % ;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 2 2 .4 % - 2 5 .9%和 38.5 % - 4 8.3% ;75 min后 ,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为 13.3%- 17.3% ,敏感株雄虫的存活率则为 0。孵育于含吡喹酮 1.6× 10 - 3m ol/ L 的 MEM中 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 11.1% - 19.6 %和 2 7.5 % - 2 9.9% ;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均为 0。结论 将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孵育于含一定浓度吡喹酮的 MEM中不同时间后 ,抗性株的存活率高于敏感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成虫 吡喹酮 抗药性 体外反应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Ⅱ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6 位作者 朱荫昌 徐明 许永良 杭盘宇 李洪军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 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 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2 4h,后移至清水孵化 ,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 10 -3 、10 -4 、10 -5、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 10 -6mol/ L 和 5× 10 -7mol/L吡喹酮孵育 2 4h后 ,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 4.2 %和 3 0 .7% ,抗性株分别为 2 4.2 %和61.2 %。当毛蚴暴露于 5× 10 -6mol/ L吡喹酮中 ,敏感株 10 0 %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 ,而抗性株仅见 13 .4%毛蚴变形 ;当暴露于 10 -6mol/ L 吡喹酮 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 5 .5 %、63 .9%、91.2 % ;抗性株分别为 0、7.6%、14 .3 %。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 ,将毛蚴移入 10 -6mol/ L吡喹酮溶液中 1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虫卵 毛蚴 吡喹酮 抗药性
下载PDF
不同纬度地区钉螺生殖腺组织学 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5 位作者 宋鸿焘 戴建荣 张艳 叶嘉馥 熊希凯 满贺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51-354,390-392,共7页
现场观察证明,钉螺在北纬33°15′以北地区生殖腺发育受到抑制,生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放养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及镇江钉螺的生殖腺作了观察。结果显示:北移钉螺雌、雄... 现场观察证明,钉螺在北纬33°15′以北地区生殖腺发育受到抑制,生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放养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及镇江钉螺的生殖腺作了观察。结果显示:北移钉螺雌、雄生殖腺均萎缩,被空泡样结构取代;糖原、DNA和组蛋白含量减少;CEO、5′-NT、LDH和G-6-Pase活性降低;睾丸内SDH活性增高;精子数量减少,并呈不同程度的变性等。观察提示,北移钉螺生殖腺代谢障碍是导致腺体萎缩。生殖机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生殖腺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3 位作者 李洪军 许永良 徐明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 1、5、10、15、2 0、2 5、30、35℃和 4 0℃水中逸蚴 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 ;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 1、10、2 0、30℃和 ... 目的 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 1、5、10、15、2 0、2 5、30、35℃和 4 0℃水中逸蚴 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 ;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 1、10、2 0、30℃和 4 0℃水中 ,后采用接触法感染小鼠 30 min,观察各水温组鼠感染率和虫负荷。结果 在温度为 1~ 4 0℃的水体中 ,云南和江苏感染性钉螺均能逸出尾蚴 ,其中云南螺逸蚴的最适水温为 2 0~ 35℃ ,江苏钉螺则为 15~ 35℃。在温度为 1~ 4 0℃水中 ,江苏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为 10 0 .0 % ,云南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 >83.3%。结论 在温度为 1~ 4 0℃的水体中 ,日本血吸虫尾蚴均能从感染性钉螺中逸出并能感染终宿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温度 水体感染性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Ⅸ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司进 许永良 杭盘宇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索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的遗传性状和传播规律。方法 以 W1特异性序列为引物 ,采用直接 PCR技术鉴别出单性克隆尾蚴的性别 ;用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单性尾蚴感染远交系 CD1 鼠 ,进行血吸虫抗性株与敏感株的杂交实验 ... 目的 探索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的遗传性状和传播规律。方法 以 W1特异性序列为引物 ,采用直接 PCR技术鉴别出单性克隆尾蚴的性别 ;用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单性尾蚴感染远交系 CD1 鼠 ,进行血吸虫抗性株与敏感株的杂交实验 ;采用体外虫卵、毛蚴和尾蚴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法 ,评价 F1 和 F2 代虫体吡喹酮抗性水平。结果 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杂交 F1 和 F2代均表现出抗性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遗传分析 血吸虫杂交实验 显性遗传性状
下载PDF
FA-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试剂盒近期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幼生 朱荫昌 +7 位作者 宁安 戴建荣 徐明 杨小红 华万全 熊玉霞 高祖禄 胡启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评价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 (10 7~ 12 1k 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FA-EL ISA)试剂盒的近期 (治愈后 2、4个月 )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非感染季节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6 1例 ,分别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4个月做加藤氏法粪... 目的 进一步评价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 (10 7~ 12 1k 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FA-EL ISA)试剂盒的近期 (治愈后 2、4个月 )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非感染季节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6 1例 ,分别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4个月做加藤氏法粪检和 FA- EL ISA、SEA- EL ISA,配对比较不同感染度病人阴转率。结果 治疗前 FA- EL ISA的检出率为 93.44 % ,SEA- EL ISA为 98.36 % ;治愈后 2个月和 4个月病人 FA- EL ISA的阴转率分别为 40 .35 %和 5 4.38% ,SEA- EL ISA则为1.6 7%和 3.33% ,两种方法间差异非常显著。 FA- EL ISA对重感染病人 (EPG>10 0 )的阴转率分别为 2 2 .2 % (2 / 9)和 33.3% (3/ 9) ,显著低于轻感染者。结论  FA- EL ISA短程抗体诊断试剂盒对治愈后 2个月、4个月者同样有较高疗效考核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 组分抗原 短程抗体 近期疗效考核 FA-ELISA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Ⅻ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雌雄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李洪军 汪伟 陶永辉 张键锋 李伟 朱荫昌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抗性株雌性与雄性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差异,为探索血吸虫对吡喹酮抗性产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用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抗性株感染鼠粪便中的虫卵孵化毛蚴,以单只毛蚴感染单只光滑双脐螺,建立... 目的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抗性株雌性与雄性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差异,为探索血吸虫对吡喹酮抗性产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用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抗性株感染鼠粪便中的虫卵孵化毛蚴,以单只毛蚴感染单只光滑双脐螺,建立单性别血吸虫尾蚴系;以W1特异性序列为引物,采用直接PCR法鉴别出单性别系尾蚴的性别,分别将敏感株与抗性株的雌、雄尾蚴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吡喹酮溶液中,经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计算尾蚴的断尾率。结果曼氏血吸虫尾蚴暴露于10-4、10-5、6×10-7mol/L和4×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00min,吡喹酮敏感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66.7%、75.8%、43.5%和21.7%,雌性的断尾率分别为29.3%、27.9%、12.1%和7.6%,雄性尾蚴的断尾率显著高于雌性尾蚴(P均<0.05);而抗性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43.3%、39.4%、25.4%和6.9%,雌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47.0%、38.9%、26.3%和6.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曼氏血吸虫尾蚴分别暴露于10-4、10-5、6×10-7mol/L和4×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80min,敏感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54.4%、68.6%、42.1%和16.1%,抗性株雄性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30.2%、34.4%、20.1%和2.8%,敏感株显著高于抗性株(P均<0.05)。结论曼氏血吸虫雌雄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雄性尾蚴敏感性高于雌性。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的产生与雄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尾蚴 吡喹酮 抗药性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冬季水淹后洲滩钉螺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幼生 熊希凯 +4 位作者 宋鸿焘 肖荣炜 叶嘉馥 张家楷 梅方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9,共4页
实验表明,冬季持续水淹60天以上,湖沼地区洲滩钉螺死亡率增高、繁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运用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受淹钉螺软体组织。结果显示:水淹30、60天螺体内糖原含量减少;ALP、Mg++-ATPase、... 实验表明,冬季持续水淹60天以上,湖沼地区洲滩钉螺死亡率增高、繁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运用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受淹钉螺软体组织。结果显示:水淹30、60天螺体内糖原含量减少;ALP、Mg++-ATPase、G-6-pase活性下降;SDH.LDH.ACP活性增高;CHE活性无明显变化。水淹60天螺头足部软体与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并伴有线体肿胀、嵴断裂或空泡状变,粗面内质网脱颗粒,高尔基体囊状化、胞核增大或固缩,染色质凝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幼生 朱荫昌 +11 位作者 戴建荣 何伟 徐明 李远林 王尚位 唐建霞 华万全 李洪军 茹炜炜 杨忠 殷关麟 曹国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 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 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 Kato-Katz法(1送3检)作病原学检查;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DDIA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诊断试剂盒进行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结果 3个村共筛查村民659人,Kato-Katz法粪检阳性187例,阳性率为28.4%;DDIA、ELISA和 COPT的阳性率分别为70.9%,84.2%和54.9%;在187例粪检阳性者中,DDIA、ELISA和COPT 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4%、96.8%和81.8%。结论 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筛查病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免疫诊断 现场应用 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Ⅷ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对鼠的易感性及其产卵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司进 许永良 杭盘宇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了解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终宿主致病作用的强弱。方法 采用浸尾法以2 0 0尾蚴 /鼠逐只感染远交系 CD1 鼠 ,感染 5 7d后采集鼠粪便计数虫卵 ;78d后剖杀鼠收集成虫计数并摘取肝脏和肠做组织虫卵计数 ;95 d后取肝组织 ,切片、... 目的 了解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终宿主致病作用的强弱。方法 采用浸尾法以2 0 0尾蚴 /鼠逐只感染远交系 CD1 鼠 ,感染 5 7d后采集鼠粪便计数虫卵 ;78d后剖杀鼠收集成虫计数并摘取肝脏和肠做组织虫卵计数 ;95 d后取肝组织 ,切片、染色测量虫卵肉芽肿面积和周长。比较抗性株与敏感株对终宿主的易感性、产卵量和肝虫卵肉芽肿面积。结果 抗性株和敏感株感染鼠成虫回收数为 2 2 .5条 /鼠和 2 1.8条 /鼠 ;抗性株感染鼠粪便虫卵数为 6 8.6只 / 10 0 mg,敏感株为 31.7只 / 10 0 m g,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感染第 78天 ,抗性株组织虫卵数为 836 4只 /对成虫 ,敏感株为 4 6 6 5只 /对成虫 ,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敏感株产于肝和肠组织虫卵数为 15 4 0只 /对成虫和 312 4只 /对成虫 ,抗性株分别为 4 2 97只 /对成虫和 3887只 /对成虫 ;抗性株和敏感株感染鼠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分别为 392 2 36 μm2和 5 2 32 6 3μm2 ,周长分别为 2 385 μm和 2 882 μm,两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抗性株在粪便与组织中产卵量均高于敏感株 ,故抗性株对终宿主的致病作用强于敏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易感性 产卵量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Ⅴ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司进 许永良 杭盘宇 GC Coles MJ 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7-250,F002,F004,共6页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 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天,以300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0、30min和1、12、24h后剖杀感染小鼠,门静脉灌注收集成...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 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天,以300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0、30min和1、12、24h后剖杀感染小鼠,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按常规方法制成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成虫体表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主要为虫体表形成泡状结构的薄壁隆起;给药10min,敏感株雄虫皮层可见较多小泡状物,而抗性株则少见;1h后,敏感株虫体表可见大量的泡状物,泡状物溃破可形成皮层损伤灶,抗性株仅见少量的泡状物;24h后,敏感株雄虫体表完全受损,部分皮层剥落,暴露出肌肉层,而抗性株仅见少量泡状物和破损的泡状物。给药1h后,敏感株雌虫开始出现少量泡状物,抗性株雌虫体表未见泡状损伤;12h后,敏感株雌虫泡状物数量增加,抗性株仅在有限区域见少量泡状物。结论 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体表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株的损伤程度重于抗性株,雄虫重于雌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成虫皮层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Ⅶ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某些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司进 许永良 杭盘宇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因吡喹酮抗性产生而导致曼氏血吸虫抗性虫株繁殖力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以抗性株与敏感株毛蚴和尾蚴定量感染光滑双脐螺和CD1小鼠,宿主体内观察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生物学特性:对螺感染率、感染性螺存活期... 目的 探讨因吡喹酮抗性产生而导致曼氏血吸虫抗性虫株繁殖力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以抗性株与敏感株毛蚴和尾蚴定量感染光滑双脐螺和CD1小鼠,宿主体内观察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生物学特性:对螺感染率、感染性螺存活期、在螺体内产尾蚴量、尾蚴和虫卵开放前期及虫卵孵化率。结果 单只螺暴露于单个毛蚴2h,抗性株与敏感株对螺感染率为19.8%和8.9%,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6);逸蚴期间,塞内加尔抗性株感染螺存活率高于敏感株;用塞内加尔抗性株和敏感株毛蚴感染所获阳性螺产尾蚴量(尾蚴/螺)为6875条和14611条;塞内加尔抗性株和敏感株尾蚴开放前期为32.2d和27.7d。抗性株与敏感株鼠体内虫卵开放前期为42.8d和45.5d;虫卵孵化率为80.9%和78.O%。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实验室传代的光滑双脐螺具有高感染性,此生物学改变似与吡喹酮抗性产生相关;塞内加尔抗性株与敏感株间存在其他变化则被认为是曼氏血吸虫不同地理株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Ⅵ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朱荫昌 李洪军 徐明 司进 许永良 杭盘宇 G.C.Coles M.J.Doenhoff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1-334,F004,共5页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抗性株与敏感株尾蚴感染小鼠,在感染第58、59、60天每日以2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灌胃治疗小鼠,治后35 d剖杀小鼠取肝脏做石蜡切片,进行HE染...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抗性株与敏感株尾蚴感染小鼠,在感染第58、59、60天每日以2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灌胃治疗小鼠,治后35 d剖杀小鼠取肝脏做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作病理学观察;以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虫卵肉芽肿的面积。结果 敏感株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及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治疗组则由少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大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未治疗组肉芽肿的面积明显大于治疗组,两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但抗性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均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两组虫卵肉芽肿的面积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鼠体内吡喹酮的治疗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在肝组织中,敏感株虫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高于抗性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虫卵肉芽肿
下载PDF
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梁幼生 朱荫昌 +7 位作者 宁安 戴建荣 何伟 杨小红 徐明 熊玉霞 高祖禄 胡启龙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 (DDIA)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在非传播季节 ,用 Kato- Katz3片法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和 4个月分别用 DDIA,DGS- COPT和 SEA-EL ISA试剂盒做血检 ,... 目的 进一步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 (DDIA)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在非传播季节 ,用 Kato- Katz3片法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和 4个月分别用 DDIA,DGS- COPT和 SEA-EL ISA试剂盒做血检 ,Kata- Katz法做粪检 ;比较 3种试剂盒治前阳性检出率和治后阳性率的变化。 结果 治前DDIA、DGS- COPT和 SEA- EL ISA阳性率分别为 96 .6 9%、90 .0 8%和 98.36 % ,DDIA与 SEA- EL IS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46 ,P>0 .0 5 ) ,与 DGS- COPT比较差异明显 (χ2 =4.2 8,P<0 .0 5 ) ;治愈后 2和 4个月 3种试剂盒阴转率均较低 ;30例健康人 DDIA均为阴性。 结论  DDIA诊断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快速、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北移传代钉螺在北方生存的纵向观察及其对血吸虫的易感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7 位作者 宋鸿焘 姜本启 姜玉骥 杭盘宇 黄轶昕 缪峰 朱荫昌 肖荣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评价因南水北调将钉螺迁移至北纬 33°15′以北地区后 ,钉螺的生存繁殖力及对血吸虫的易感性。方法 采用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的方法 ,对已移至江苏徐州岱山传代 3年的钉螺在北方的存活率作了为期 5年的纵向观察 ,并... 目的 进一步评价因南水北调将钉螺迁移至北纬 33°15′以北地区后 ,钉螺的生存繁殖力及对血吸虫的易感性。方法 采用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的方法 ,对已移至江苏徐州岱山传代 3年的钉螺在北方的存活率作了为期 5年的纵向观察 ,并在岱山以血吸虫毛蚴对其进行了实验性感染。 结果 钉螺在山东济宁 1年后存活率为 0 ;徐州岱山第 4、5、6、7和8年的存活率依次为 34.76 %、16 .93%、6 .17%、0 .74 %和 0 ;在对照区镇江高资钉螺的存活率分别为 71.6 7%、6 8.38%、6 0 .5 4 %、5 8.4 2 %和 5 6 .72 %。幼螺成活率 ,山东济宁、徐州岱山和镇江高资分别为 0、13.6 7%和 83.0 0 %。钉螺与毛蚴感染比例分别为 1:5、1:2 0和 1:4 0时 ,北移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14 .89%、6 5 .96 %和 6 2 .2 2 % ,对照区钉螺则为 16 .84 %、5 6 .2 5 %和 6 9.4 1% ,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可将我国大陆北纬 33°2 3′以北地区列为钉螺非孳生地区 ,33°2 3′至 33°15′列为非适宜孳生地区。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非孳生区 ,钉螺则不能存活 ;移至非适宜孳生区 ,钉螺因不能适应环境其生存与繁殖力逐年下降 ,呈逐渐消失趋势 ,但残存钉螺仍保持对血吸虫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南水北调水利工程 钉螺 生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