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珺银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与地质背景:来自富碱花岗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及闪锌矿Rb-Sr年代学的制约
1
作者 宋天骄 王策 +1 位作者 梁细荣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9,共20页
东珺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岩石以及构造背景一直不明确,本文对矿区内的出露的安山岩和隐伏的花岗斑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 东珺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岩石以及构造背景一直不明确,本文对矿区内的出露的安山岩和隐伏的花岗斑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银铅锌矿体中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喷出年龄为170.2±1.0 Ma、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145.0±1.2 Ma以及矿体的成矿年龄为141.1±3.4 Ma。成矿年龄稍晚于花岗斑岩成岩年龄,表明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花岗斑岩具有高硅(SiO_(2)=71.79%~72.88%)和富碱(Na_(2)O+K_(2)O=6.47%~8.23%)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95×10^(-6)~217×10^(-6)),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8~0.33),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过渡元素Sr、Ba,且具有高的10^(4)×Ga/Al(2.68~2.84)值,其全岩(^(87)Sr/^(86)Sr)i和ε_(Nd)(t)分别为0.704423~0.704768和+0.01~+1.94,锆石的ε_(Hf)(t)为+1.37~+8.29,表明该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源区可能由地幔熔体和新生地壳熔体混合形成。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东珺矿区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矿化作用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环境,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碰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珺银铅锌矿床 锆石年代学 闪锌矿Rb-Sr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
下载PDF
乌尔根地区早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闭合时间的制约
2
作者 宋天骄 王策 +1 位作者 梁细荣 梁新权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63,共19页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东亚大陆形成演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对其南向俯冲的演化历史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缘的额尔古纳地块乌尔根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东亚大陆形成演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对其南向俯冲的演化历史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缘的额尔古纳地块乌尔根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限定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在额尔古纳地块的闭合时间。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为174.9±1.1 Ma,是早侏罗世晚期岩浆事件的产物。花岗斑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其SiO_(2)、Al_(2)O_(3)和Sr含量高,而Y和Yb含量较低,类似于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且无明显Eu负异常。岩石具有相对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87)Sr/^(86)Sr)i=0.706665~0.707989,ε_(Nd)(t)=1.22~4.18。锆石ε_(Hf)(t)=5.3~12.0,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451~879 Ma。这些特征揭示乌尔根地区花岗斑岩岩浆是由年轻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而非俯冲板片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区域地质演化规律,认为乌尔根地区花岗斑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碰撞向造山期后发展的转折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根 埃达克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
下载PDF
二叠纪东吴运动的沉积响应差异:来自扬子和华夏板块吴家坪组或龙潭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梁新权 周云 +3 位作者 蒋英 温淑女 付建刚 王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92-3606,共15页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而在华夏板块,东吴运动发生时间相对较早,始于早二叠世晚期,可能由古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以及陆陆碰撞引起,主要体现造山作用和前陆盆地的形成以及大量二叠纪花岗岩的侵入。对晚二叠世吴家坪组碎屑锆石所进行的LA-ICPMS U-Pb年龄系统研究表明,扬子和华夏碎屑锆石所构成的年龄频谱和所反映的信息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来自扬子板块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72Ma,峰值为259Ma,这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时间非常一致,说明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来自华夏板块龙潭组(相当于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明显与扬子板块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不一样,华夏龙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变化范围宽广,介于250~3652Ma之间,具有258Ma、290Ma、447Ma、988Ma和1880Ma5个大的峰值以及360Ma、541Ma、823Ma和2500Ma4个小的峰值。这些锆石年龄,除了2500Ma外,在华夏地块中部有同期岩浆岩出露。这说明华夏吴家坪组碎屑物源复杂,源区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历史,包括晋宁、加里东和印支等造山作用。华夏板块晚二叠世早期碎屑物源可能通过造山作用和短距离搬运来自华夏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碎屑锆石 吴家坪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二叠纪 扬子与华夏板块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79
4
作者 梁新权 李献华 +1 位作者 丘元禧 杨东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十万大山盆地是云开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一个窄长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位于扬子与华夏陆块拼接位置的西南端。十万大山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由巨厚的磨拉石建造组成,并构成多个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构造-地层层序。云开造... 十万大山盆地是云开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一个窄长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位于扬子与华夏陆块拼接位置的西南端。十万大山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由巨厚的磨拉石建造组成,并构成多个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构造-地层层序。云开造山带及前陆冲断带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中发育了大量的印支期形成的薄皮褶皱和冲断构造。这些指示扬子和华夏陆块在印支期发生了强烈陆内碰撞与会聚及前陆盆地的沉积作用。P2 /P1 之间的不整合面是伸展构造向挤压构造转换的转换面,为华南印支期碰撞挤压造山或活化造山的序幕。T3 /T2 之间不整合面是挤压构造向伸展构造转换的转换面,是印支期活化挤压造山结束的界面,标志着晚二叠世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华南内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运动性质及转换与当时华南南缘存在的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印支板块与华南陆块的碰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活化造山 构造变形和沉积物记录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十万大山盆地
下载PDF
湖南中生代陆内构造变形的深部过程:煌斑岩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7
5
作者 梁新权 范蔚茗 王岳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3-610,共8页
湖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而亏损高强场元素 (Nb Ta Ti)为特征 ,同位素以高87Sr/ 86Sr、低14 3 Nd/ 14 4 Nd为特征。源区可能为早期俯冲交代的古老岩石圈富集地幔。煌斑岩的侵入是软流圈上涌的结果 ,表明湖南地区... 湖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而亏损高强场元素 (Nb Ta Ti)为特征 ,同位素以高87Sr/ 86Sr、低14 3 Nd/ 14 4 Nd为特征。源区可能为早期俯冲交代的古老岩石圈富集地幔。煌斑岩的侵入是软流圈上涌的结果 ,表明湖南地区于晚三叠世已从岩石圈的挤压阶段开始向岩石圈伸展 减薄阶段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中生代 构造变形 湖南
下载PDF
海南岛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基本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梁新权 侯威 陈惠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为一条呈北东向横贯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的窄长线性强应变带,具有显著的塑性流变、剪切应变及递进演化的特点。带内岩石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变形和糜棱岩化及叠加的碎袭岩化,以及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由不... 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为一条呈北东向横贯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的窄长线性强应变带,具有显著的塑性流变、剪切应变及递进演化的特点。带内岩石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变形和糜棱岩化及叠加的碎袭岩化,以及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岩石的糜棱岩、碎袭岩所组成,呈似透镜状平行产出的剪切带。其中较显著的是产生一套类似混合岩外貌的长英质糜棱岩系列岩石。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的发现和确定对研究土外山金矿床的成因以及进一步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 戈枕脆 叠加 剪切带
下载PDF
海南岛屯昌玄武质科马提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新权 范蔚茗 许德如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0-244,共5页
海南岛屯昌玄武质科马提岩成岩时代一直未获解决。作者利用 Sm- Nd同位素法测试了 5件样品 ,获得岩石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 1 687± 1 0 Ma,及与其相近的 Nd模式年龄 1 637- 1 756Ma。同时获得了钕同位素初始比值 INd=0 .51 0 79... 海南岛屯昌玄武质科马提岩成岩时代一直未获解决。作者利用 Sm- Nd同位素法测试了 5件样品 ,获得岩石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 1 687± 1 0 Ma,及与其相近的 Nd模式年龄 1 637- 1 756Ma。同时获得了钕同位素初始比值 INd=0 .51 0 796± 0 .0 0 0 0 0 6( 2σ) ,εNd( T) =+ 6.64。表明玄武质科马提岩结晶年龄为古元古代 ( 1 687Ma) ,反映了海南岛在古元古时期的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钕年龄 玄武质科马提岩 南海 成岩时代
下载PDF
湖南深部构造活化及其浅部响应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新权 郭定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湖南深部构造的古老性由其在古元古代的表象所证实 ,而长期性则由其所分割的岩石圈块体在漫长时期内的活化改造特征所体现。本研究表明 ,大型的深部构造是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的集中带 ,沿走向的区域构造、岩浆及成矿历史是深部构造在... 湖南深部构造的古老性由其在古元古代的表象所证实 ,而长期性则由其所分割的岩石圈块体在漫长时期内的活化改造特征所体现。本研究表明 ,大型的深部构造是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的集中带 ,沿走向的区域构造、岩浆及成矿历史是深部构造在浅部的响应。深部构造作为多次能量释放带 ,其交汇处有利于大型或超大型矿物资源的形成和聚集 ,因而对找矿预测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深部构造 浅部响应 找矿预测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走滑构造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17
9
作者 梁新权 温淑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566,共11页
广东凡口铅锌矿富存于粤北曲仁盆地北缘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石中,是吴川-四会钨、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代表性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一系列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NE向、NNE或NW向走滑构造。其中印支期NE向左行走滑构造是重要... 广东凡口铅锌矿富存于粤北曲仁盆地北缘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石中,是吴川-四会钨、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代表性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一系列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NE向、NNE或NW向走滑构造。其中印支期NE向左行走滑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期构造;矿体的空间产出状态和富集程度主要受NE向走滑构造控制,但同时受燕山期与喜山期等成矿期后NNE向和NW向右行走滑伸展构造的改造和影响。矿区NE向走滑构造带的演化与发展及其相伴的岩浆等热液活动是该大型矿床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构造 成矿作用 控矿作用 铅锌矿 广东凡口
下载PDF
海南岛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系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0
作者 梁新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6,共6页
利用Sm-Nd同位素法测试了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花岗-绿岩系的15个样品,7个为绿岩中的斜长角闪片岩,8个为花岗(质)岩,分别获得了1700.9±20Ma和1379.7±17Ma的Sm-Nd等时年龄,各自代表了... 利用Sm-Nd同位素法测试了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花岗-绿岩系的15个样品,7个为绿岩中的斜长角闪片岩,8个为花岗(质)岩,分别获得了1700.9±20Ma和1379.7±17Ma的Sm-Nd等时年龄,各自代表了其原岩的成岩时代。同时对花岗(质)岩获得了与1700.9013220Ma相当的1690~1800Ma的Nd模式年龄。对斜长角门片岩则获得2300~2700Ma的Nd模式年龄。这些反映了海南岛于2400Ma、1700Ma、1400Ma左右发生了三次重大构造岩浆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绿岩系 同位素年龄 地质意义
下载PDF
简论中生代大陆活化与多元动力学体系──以湖南地区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新权 范蔚茗 +1 位作者 林舸 王岳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8-380,共3页
中生代大陆活化是一个典型的陆内变形与运动演化问题,所产生的构造变形、大范围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是目前俯冲碰撞观点难以圆满解释的。湖南地区对冲构造带和背冲构造带相间排列,反映中生代至少发育两套相反的道冲剪切推... 中生代大陆活化是一个典型的陆内变形与运动演化问题,所产生的构造变形、大范围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是目前俯冲碰撞观点难以圆满解释的。湖南地区对冲构造带和背冲构造带相间排列,反映中生代至少发育两套相反的道冲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它们是壳块不同演化时期多向运动变形的产物。由此提出多元动力体系组成、增减、转换和叠加影响综合模式。其中会聚式地@蠕动和扩散式地撞蠕动所产生的岩石囵增厚和减薄是引起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活化的根本原因,西太平洋壳体的西向俯冲、特提斯东向俯冲及周缘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效应等则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冲构造 对冲构造 多元动力体系 大陆活化
下载PDF
论雪峰山构造带中生代变形 被引量:27
12
作者 梁新权 范蔚茗 +1 位作者 王岳军 胡宝清 《湖南地质》 1999年第4期225-228,共4页
雪峰山构造带于中生代发育两套相反的逆冲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它们是壳块不同演化时期多向运动变形的产物。会聚式地幔蠕动和扩散式的地幔蠕动所产生的岩石圈增厚和减薄,是引起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活化的根本原因,太平洋壳体的西向碰撞、... 雪峰山构造带于中生代发育两套相反的逆冲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它们是壳块不同演化时期多向运动变形的产物。会聚式地幔蠕动和扩散式的地幔蠕动所产生的岩石圈增厚和减薄,是引起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活化的根本原因,太平洋壳体的西向碰撞、印度壳体的东向碰撞及周缘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效应,则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推覆构造 中生代 雪峰山 构造复形 构造带
下载PDF
海南岛昌江灰色片麻岩包体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灰色片麻岩包体出露于海南岛昌江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花岗闪长质-英云间长质片麻岩及其糜棱岩组成,遭受过强烈的剪切作用和变质作用,野外产出与岩石矿物学特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灰色片麻岩是正片麻岩,是以片麻岩形式... 灰色片麻岩包体出露于海南岛昌江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花岗闪长质-英云间长质片麻岩及其糜棱岩组成,遭受过强烈的剪切作用和变质作用,野外产出与岩石矿物学特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灰色片麻岩是正片麻岩,是以片麻岩形式存在的高Al型英云间长岩-花岗间长岩深成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型和轻稀土亏损型两种分配模式,岩石成因复杂,其Nd模式年龄为2735~2791Ma,说明海南岛存在太古宙古陆壳。||关键词##4灰色片麻岩包体;;英云间长岩-花岗间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片麻岩包体 英云闪长岩 地球化学 闪长岩
下载PDF
海南省土外山金矿地质与成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新权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2年第2期174-182,共9页
土外山金矿赋存于长英质糜棱岩中,矿体受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控制,载金矿物为石英和黄铁矿,主要为裂隙金、晶隙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前地槽期、地槽期和地洼期岩石建造的三重组分;成矿作用、成矿阶段具有明显的改造与叠加过程,既... 土外山金矿赋存于长英质糜棱岩中,矿体受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控制,载金矿物为石英和黄铁矿,主要为裂隙金、晶隙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前地槽期、地槽期和地洼期岩石建造的三重组分;成矿作用、成矿阶段具有明显的改造与叠加过程,既有前地槽期、地槽期岩石建造的动力变质分异而导致的演化富集,又有地洼期花岗岩多次侵入而带来的成矿物质的叠加富集。因此,土外山金矿是与剪切带长期演化相关的动力变质分异成矿与岩浆热液成矿相叠加而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成矿时代主要为中生代印支晚期及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床 地质 成因
下载PDF
湖南中生代造山过程——华南陆块周缘造山带之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新权 郭定良 《湖南地质》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湖南地区中生代造山作用强烈,其演化过程与华南陆块各周缘造山带一样,经历了T3-J1的陆内碰撞造山、J2-K1陆内碰撞后造山及K2后的伸展造山阶段。湘潭-祁东以西的扬子区域,发育一系列NE向展布向NW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带,而其东部华夏... 湖南地区中生代造山作用强烈,其演化过程与华南陆块各周缘造山带一样,经历了T3-J1的陆内碰撞造山、J2-K1陆内碰撞后造山及K2后的伸展造山阶段。湘潭-祁东以西的扬子区域,发育一系列NE向展布向NW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带,而其东部华夏区域则发育热隆伸展构造与走滑盆山构造带。研究表明,湖南地区的造山过程与周缘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休戚相关。一方面,周缘造山带对湖南地区构成了楔入构造的运动学-动力学边界条件;另一方面,华南周缘古特提斯洋的消减和周缘陆块对华南陆块的会聚、碰撞造山激活了软流层地幔的上涌和东向迁移,这是湖南地区中生代活化和造山过程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中生代 造山过程 华南陆块 造山带 地壳运动
下载PDF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许德如 梁新权 +2 位作者 陈广浩 黄智龙 胡惠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0-433,共14页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因 原地-半原地过铝质 二元混合 中元古代 花岗岩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前寒纪岩石圈演化的记录:基性岩类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9
17
作者 许德如 林舸 +2 位作者 梁新权 陈广浩 唐红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8-608,共11页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性岩类具有的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海南岛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圈的演化史。古中元古代时,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为大洋型火山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明显具有镁铁质-玄武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高度亏...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性岩类具有的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海南岛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圈的演化史。古中元古代时,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为大洋型火山岛弧低钾拉斑玄武岩,明显具有镁铁质-玄武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与之同时代的琼西,则为一套具洋底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过渡型玄武岩,是古俯冲带上部地幔楔和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端元部分熔融产物,具低亏损地幔特征,产生于弧后(或弧间)盆地环境;中新元古代的琼西变基性-超基性岩和古中元古代琼中屯昌变基性-超基性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为两套具不同时代、源区相异、构造环境不同的岩石类型,中新元古代的琼西变基性-超基性岩具铁镁质-超铁镁质科马提岩特征,来源于较高亏损的地幔,产于大洋板块边缘的构造环境。据此,可以推测,海南岛前寒武纪岩石圈演化至少经历了古中元古代的古板块俯冲、中新元古代的裂解二次事件,并伴随洋盆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岩石圈演化 岩石地球化学 基性岩 海南岛 元古代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加强湖南沅水钻石优化处理实验研究
18
作者 梁新权 汪灵 《湖南地质》 1998年第4期267-270,279,共5页
沅江流域是我国钻石重要产区之一,沅水钻石以光泽强,透明度高包体少等优点深受客户青睐,但其普遍带有黄色,淡黄色,褐色等杂色,使其商业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关键词 优化处理 沅水钻石 湖南 钻石 宝石加工
下载PDF
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4
19
作者 温淑女 梁新权 +5 位作者 范蔚茗 王岳军 池国祥 梁细荣 周云 蒋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307,共14页
海南岛分布大量的海西-印支期的花岗岩,关于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成岩背景,特别是海西期花岗岩,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采用LA-ICP-MS对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花岗岩体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 海南岛分布大量的海西-印支期的花岗岩,关于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成岩背景,特别是海西期花岗岩,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采用LA-ICP-MS对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花岗岩体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两个花岗岩样品获得接近的272 Ma的结晶年龄,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变化于-3.7至+2.8之间,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集中在1.12~1.53 Ga,表现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据此,推测志仲花岗岩的形成岩浆很可能来源于海南中元古代火成岩的重熔,同时可能有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其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与前人研究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计算的结果(1.3~1.6 Ga)相近,表明中元古代是该区一期重要的地壳分异的时间,即海南岛在中元古代发生过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沉积记录及古地磁资料,我们趋向于认为海南岛内海西期岩浆作用应该是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并非古太平洋西向俯冲-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志仲岩体 海南岛
下载PDF
湖南锡田含W-SnA型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0
20
作者 周云 梁新权 +4 位作者 梁细荣 伍式崇 蒋英 温淑女 蔡永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529,共19页
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湘赣交界处,是南岭地区重要的含W-Sn多金属矿花岗岩体之一。本文对锡田垄上赋矿细粒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锡田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51.74-1.2Ma,与前人采用SHR... 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湘赣交界处,是南岭地区重要的含W-Sn多金属矿花岗岩体之一。本文对锡田垄上赋矿细粒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锡田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51.74-1.2Ma,与前人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所获得的年龄一致,表明其形成于燕山早期。锡田垄上细粒花岗岩具有高Si(Si02=73.44%-78.45%)、高K(KzO/Na2O=1.00-253.77)、低Ca(CaO=0.25%-2.22%)、贫Mg(MgO=0.05%~0.42%)、富Al(Al2O3=11.20%-13.90%)的特征,为准铝质至强过铝质(A/CNK=0.90~3.44),同时强烈亏损sr、Ba、P、Ti、Nb、Eu05Eu=0.004~0.076)等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Th、Ta和nf,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LREE等。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锡田垄上细粒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εNd(t)(-7.30--8.87)值,其两阶段Nd模式年龄集中在1.56~1.69Ga之间,暗示其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锡田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引起的拉张环境有关。同时锡田细粒花岗岩显示出良好的Sn成矿性,是比较典型的含锡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田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