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鼻片HPLC指纹图谱及多组分含量测定
1
作者 梅璟妍 沈金花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建立多组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评价利鼻片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0.5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切换检测波长:323... 目的建立多组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评价利鼻片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0.5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切换检测波长:323、280、248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15批利鼻片质量。结果建立的利鼻片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7个色谱峰;利鼻片中菊苣酸、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木兰脂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0%、99.87%、99.25%、99.45%、99.08%、98.75%和98.58%,RSD均<1.5%(n=6)。15批利鼻片中上述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5.05~17.93、10.17~12.51、7.03~9.30、4.42~6.50、1.08~2.76、1.01~1.76、1.00~1.90 mg·g^(-1)。不同批次利鼻片存在差异,区分的特征峰为菊苣酸、绿原酸和木兰脂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家企业的样品各自聚为一类,S1~S4(陕西康惠)聚为一类,S5~S10(通化民泰)聚为一类,S11~S15(长春银诺克)聚为一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化学成分〔10号峰菊苣酸(VIP值为2.216)、6号峰未知(VIP值为1.934)、4号峰绿原酸(VIP值为1.438)、13号峰木兰脂素(VIP值为1.013)〕显著影响利鼻片的分类,是引起该制剂质量差异的潜在标志性成分,可以考虑将这些差异标志性成分作为指标成分监控利鼻片的质量。结论建立的综合质量评价法简便、专属、准确,可客观评价利鼻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鼻片 菊苣酸 绿原酸 咖啡酸 黄芩苷 木兰脂素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优化及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袁小铃 王建栋 +5 位作者 王思雨 张熠玲 刘洪波 邵清松 梅璟妍 王红珍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983-985,共3页
金线莲野生资源极度匮乏,以微扦插苗繁殖种苗并不能有效缓解紧缺现状.通过选择最佳外植体、激素配比及适合添加物,以优化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金线莲组培快繁最佳外植体为在0.3 ~0.5 cm节处断开的茎段;6-BA/NAA浓度比为6:1;添... 金线莲野生资源极度匮乏,以微扦插苗繁殖种苗并不能有效缓解紧缺现状.通过选择最佳外植体、激素配比及适合添加物,以优化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金线莲组培快繁最佳外植体为在0.3 ~0.5 cm节处断开的茎段;6-BA/NAA浓度比为6:1;添加0.3%的活性炭不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形成,甚至略微抑制丛生芽的形成.炼苗采用泥炭和河沙的混合物,并用薄膜覆盖.通过超声辅助法提取金线莲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可知,组培苗与微扦插苗多糖含量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外植体 激素配比 添加物 多糖含量
下载PDF
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赛华 胡静娜 +1 位作者 梅璟妍 马卫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研究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护肝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2.7、5.4和10.8g/kg)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 目的:研究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护肝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2.7、5.4和10.8g/kg)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小肠组织occludin-5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脂肪细胞堆积,肝细胞增大,肝索排列紊乱,伴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肝细胞形态尚规则,肝索排列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组小肠黏膜绒毛萎缩,上皮细胞脱落,水肿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黏膜紧密,水肿减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不明显。试验组ALT、AST、LDH和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解毒护肝颗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ALT、AST、LDH和TNF-α显著降低;而试验组occludin-5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随解毒护肝颗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occludin-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护肝颗粒可改善肝及小肠的组织结构,保护损伤的肝脏,减轻炎症反应,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解毒颗粒 免疫性肝损伤 炎症因子 紧密连接蛋白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