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特点及其在地震危险性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楚全芝 邓志辉 杨竹转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5-402,共8页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东、西部断裂活动水平相差约一个数量级,大震发生的频度也相差一个数量级.地震不但与活断层有关,而且与地震构造块体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前兆异常和地震不是因果关系,是伴生或孪生的关系,它们都是构造活动的产物.本文从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出发,研究了典型地震构造块体和主要地震断裂带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大震活动的地区主要在西部.重点应该注意塔里木块体沿南北两侧边缘断裂带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在川滇地区应重点关注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及毗邻地区.东部可能会有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发震地点可能与渤海-张家口-河套地震断裂带和郯庐地震断裂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构造块体 地震断裂带 地震预测
下载PDF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分段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楚全芝 汪良谋 虢顺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由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组成。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左旋滑动,最大滑动速率达9mm/a。沿带有一系列的古地震事件,且有多次历史地震发生。海原8.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根据该带的断裂活动习性,按照一...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由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组成。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左旋滑动,最大滑动速率达9mm/a。沿带有一系列的古地震事件,且有多次历史地震发生。海原8.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根据该带的断裂活动习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成3个一级断层段和17个二级断层段。建立了古地震、历史大震图像识别和地震重现间隔二元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带作了地震危险性别定,划分出3个A类危险段和4个B类危险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回归分析 地震 危险性评估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长江下游芜湖地区新构造运动基本特点 被引量:4
3
作者 楚全芝 唐方头 +3 位作者 邓志辉 周斌 祖金华 陈梅花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8年第2期19-23,共5页
芜湖地区以长江为界,西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在低山丘陵区,冲沟多为宽平的"U"型谷。长江沿岸Ⅰ、Ⅱ级河流阶地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见有侵蚀阶地。新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中、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新近纪以来,出现... 芜湖地区以长江为界,西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在低山丘陵区,冲沟多为宽平的"U"型谷。长江沿岸Ⅰ、Ⅱ级河流阶地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见有侵蚀阶地。新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中、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新近纪以来,出现2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第1次发生在上新世和第四纪之间,表现形式为洞穴流水沉积间断,溶洞普遍抬升。第2次发生在中、晚更新世之间,表现形式为构造隆升,持续时间约340ka。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以升降差异活动为主,断裂活动和褶皱作用不明显。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继承性、差异性和间歇性。早期活动以继承性为主,晚期活动差异性表现比较突出;而间歇性运动基本上贯穿整个新构造时期。根据地质地貌、断裂活动和测年数据,该区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在上新世末期至第四纪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地区 新构造运动 沉积间断 断裂活动
下载PDF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断层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楚全芝 汪良谋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20,共12页
在华北地区选择了18个震例(M≥6.0),以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断层走向为因子对震级作了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又作了震级与滑动速率之间的一元分析,并将这两种分析作了对比。结果表明:①二元回归分析优于一元分析;... 在华北地区选择了18个震例(M≥6.0),以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断层走向为因子对震级作了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又作了震级与滑动速率之间的一元分析,并将这两种分析作了对比。结果表明:①二元回归分析优于一元分析;②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α是决定震级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③M≥3.5级的地震与断层活动与否无关;④运用二元分析公式可以进行震级预测,并可以对历史地震作适当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构造应力场 断层
下载PDF
中卫断裂带断层类型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楚全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1-1232,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层类型,即新生断层、继承性断层和遗弃断层。新生断层就是在某次构造运动中新发育的断层。就中卫断裂带来说,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新发育的断层,这类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产物,在早期的挤压逆断运动中这些断层并不存在。通过对新生断层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得以下资料:①反演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②确定晚期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③估算断层的断错幅度和速率。继承性断层是指在早期的挤压逆掩(冲)活动中已经存在的断层或断层段,在晚期的左旋走滑运动中继续活动。继承性断层的最大优点是包含了较多的信息量:①继承性断层记录了多期构造运动的信息;②继承性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多期活动的见证;③继承性断层是研究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依据。遗弃断层即某些断层或断层段在早期构造运动中是主体断裂带的一部分,其活动习性与主体断裂带基本一致。当早期的构造运动终止之后,这些断层或断层段在后继的构造运动中不再活动而称之。遗弃断层的作用就在于它保留了早期构造运动的大部或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因而通过对遗弃断层的研究可以获得早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信息。①确定早期构造运动终止的年代;②反演早期构造应力场方向;③研究断层的滑动方式,即粘滑和蠕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断裂带 断层分类 遗弃断层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强震断裂带超长地震活动期的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楚全芝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4-99,共6页
根据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研究了强震断裂带———阿尔金带、祁连山带、阿尼玛卿山带、鲜水河带、金沙江-红河带和汾渭带的地震活动。划分了超长地震活动期。由于古地震资料测年精度的原因,在地震活动期划分中,以100年为最小单位。不... 根据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研究了强震断裂带———阿尔金带、祁连山带、阿尼玛卿山带、鲜水河带、金沙江-红河带和汾渭带的地震活动。划分了超长地震活动期。由于古地震资料测年精度的原因,在地震活动期划分中,以100年为最小单位。不同强震断裂带上,古地震活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活跃期、平静期的持续时间不同,长的达3000~4000年,短的仅1000~2000年;(2)在各个断裂带上,古地震的频度有较大差别;(3)有些断裂带正处于活动期,如鲜河水带,有些正处于平静期,如阿尼玛卿山带。通过对古地震的研究及超长地震活动期划分,作者认为:(1)尽管某些断裂带构造条件可类比,但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与超长地震活动期有关;(2)目前正处于地震活跃期的断裂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3)古地震重复间隔的长短与断层滑动速率及断层的规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强震断裂带 地震活动期 划分 中国大陆
下载PDF
第四纪断层的双重作用——以汶川8级地震破坏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楚全芝 邓志辉 +4 位作者 严岩 祖金华 杨竹转 马晓静 陶京岺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48-48,共1页
汶川大震不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我们从事地震科学事业的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一般来说,第四纪断层,尤其是活断层,是导致强震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次大震的破坏程度从震中起,由近及远逐... 汶川大震不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我们从事地震科学事业的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一般来说,第四纪断层,尤其是活断层,是导致强震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次大震的破坏程度从震中起,由近及远逐渐变弱。地震等烈度线多数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发震断层延伸方向一致。但这次汶川大震后在几个关键地点的现场详细调查表明,问题远不像以往认识的那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断层 地震破坏 汶川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科学事业 破坏程度 等烈度线
下载PDF
活断层分段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楚全芝 汪良谋 《防灾减灾学报》 1995年第2期54-61,共8页
本文论述了活断层分段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的边界标志。提出分段的基本原则是:以断裂的不连续性为依据,以地震危险性评价为目的,划分断层段。文中提出了9条分段依据和39个具体标志。认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应坚持两条原则:①由定... 本文论述了活断层分段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的边界标志。提出分段的基本原则是:以断裂的不连续性为依据,以地震危险性评价为目的,划分断层段。文中提出了9条分段依据和39个具体标志。认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应坚持两条原则:①由定性到定量;②循序渐进,逐步缩小范围和时段。文中提出了利用活断层资料确定潜在地震危险区、估算震级和预测发展时间的方法,其中的一些模型是作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利用活断层分段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地震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长期大震预测方法及中国大陆未来10年大震危险区
9
作者 楚全芝 邓志辉 陶京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115-115,共1页
本研究采用地震构造与中强地震活动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试图探索出大震中长期预测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9个地震构造块体、25条构造变形带和26条地震断裂带,并将地震构造块体... 本研究采用地震构造与中强地震活动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试图探索出大震中长期预测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9个地震构造块体、25条构造变形带和26条地震断裂带,并将地震构造块体分成3个类型和10个亚类,将地震构造变形带分成3个类型和5个亚类。这些划分是判定大震发生地点的构造基础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预测 中国大陆 大震 危险区 地震活动性 构造变形带 地震构造 构造块体
下载PDF
中国大陆几次强地震活动的卫星红外异常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邓志辉 王煜 +3 位作者 陈梅花 唐方头 楚全芝 徐好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通过对 2 0 0 0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 3个 6级以上地震的卫星红外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卫星红外异常的分布与地质构造 ,特别是活动断裂的关系密切 ;2 )地震震中常位于红外温度的相对高值异常的边缘或附近 ,异... 通过对 2 0 0 0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 3个 6级以上地震的卫星红外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卫星红外异常的分布与地质构造 ,特别是活动断裂的关系密切 ;2 )地震震中常位于红外温度的相对高值异常的边缘或附近 ,异常的发展具有非对称性 ,异常一般都是从震中附近的某一侧向震中区扩展 ;3)红外异常的时空分布规律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异常信息的提取要结合具体的构造条件、地理环境和气象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强地震活动 卫星红外异常 地质构造 活动断裂 时空分布 姚安地震 景泰地震 兴海地震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研究与21世纪
11
作者 楚全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2,共1页
关键词 活动构造 中国大陆 构造研究 21世纪 青藏高原 板块构造理论 人类社会 现代地球动力学 沙漠地区 研究内容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断裂带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7
12
作者 徐杰 马宗晋 +3 位作者 陈国光 周本刚 李祥根 楚全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93-198,共6页
前人对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 (N—Q)活动的北东向断裂 (带 )已有很多研究。笔者根据地震构造、新构造和火山活动等资料并结合Pn波速结构研究结果 ,分析了该区新构造期的北西向活动断裂 ,初步得出 :北西向断裂具有成带性 ,可分 7条北西... 前人对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 (N—Q)活动的北东向断裂 (带 )已有很多研究。笔者根据地震构造、新构造和火山活动等资料并结合Pn波速结构研究结果 ,分析了该区新构造期的北西向活动断裂 ,初步得出 :北西向断裂具有成带性 ,可分 7条北西向断裂带 ;它们有鲜明的新生性 ;均为地壳构造带 ;与北东向断裂带呈共轭关系 ,是在先存构造基础上于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正在发育的一套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期 北西向断裂带 地壳构造带 中国大陆东部
下载PDF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7
13
作者 徐杰 宋长青 楚全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震构造 张家口-蓬莱 构造带 地震地质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糜棱岩分形特征及主要流变参数的估算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秉良 刘瑞珣 +3 位作者 向宏发 楚全芝 黄雄南 郑勇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3-483,共11页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的块间构造变形带,该断裂的西南侧出露一套经韧性剪切形成的糜棱岩。研究区糜棱岩宏观上发育多种变形组构,如构造面理、线理、S-C组构等。微观变形特征有云母鱼、长石碎斑、长石和角闪石压扁拉长、...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的块间构造变形带,该断裂的西南侧出露一套经韧性剪切形成的糜棱岩。研究区糜棱岩宏观上发育多种变形组构,如构造面理、线理、S-C组构等。微观变形特征有云母鱼、长石碎斑、长石和角闪石压扁拉长、碎斑旋转形成的压力影等;尤其是石英普遍变形,其特征有波状消光、核幔构造、动态重结晶、单颗粒压扁拉长及石英条带等;石英动态重结晶新颗粒尤其发育,重结晶的新颗粒边界具有锯齿状或港湾状等不同的微观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记录了变形时的温压环境和流变速率。石英新颗粒分维几何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边界形态具有自相似性,表现出分形特征。分维数值为1.150~1.180,变形温度大约500℃,同构造变质环境属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初步估算应变速率可能低于10-8.4s-1,根据石英重结晶的粒径估算变形古应力为42.0~58.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糜棱岩 石英 动态重结晶 应变速率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新构造和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方敏 邓志辉 +4 位作者 马晓静 祖金华 楚全芝 尹功明 周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近纪有较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并一直持续到早、中更新世。谷地及其两侧基岩中发育NE—NNE向与NW向2组断裂,前者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后者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中控制新生代盆地发育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而发育在前新生界内部且规模较小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谷地中第四系厚度为10-50m,主要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等厚线总体分布平稳,为正常的河谷堆积。沿谷地及其两侧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仅发生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地震为1585年巢湖南534级地震,另有1次541级地震、2次43/4级地震,1970年有仪器记载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ML3.7。这些特征有利于该段谷地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谷地 断裂 新活动时代 第四系厚度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仙女山断裂北端延伸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毕珉烽 楚全芝 +3 位作者 邓志辉 潘博 张长厚 周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仙女山断裂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在新生代有过明显的活动。因其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地震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断裂是否穿过长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仙女山断裂从长阳县白咸池到秭归县荒口一带断裂构造的... 仙女山断裂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在新生代有过明显的活动。因其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地震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断裂是否穿过长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仙女山断裂从长阳县白咸池到秭归县荒口一带断裂构造的野外地质调查,长江两岸构造地貌的对比,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的分析发现:仙女山断裂长约80km,将古生代地层逆冲到中生代地层之上,在长江南岸荒口以南断层形迹清楚,地貌上表现为沟谷和断层崖,而在荒口以北地区,地层连续、未见断错地貌现象;与长江南岸断裂相比,江北的断裂多为小型断层,仅错断侏罗纪地层内的砂岩、泥岩,在地形上也无明显表现,不是仙女山断裂的延伸部分。综合分析认为,仙女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延伸至长江南岸荒口一带尖灭,没有向北延伸穿过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仙女山断裂 构造地貌
下载PDF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志辉 楚全芝 +2 位作者 李建华 刘培询 梁小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78,共7页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虽然相距不远,但在地震活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同-阳高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都与北东或北西向这组共轭构造一致;张北-尚...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虽然相距不远,但在地震活动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同-阳高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都与北东或北西向这组共轭构造一致;张北-尚义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微震活动、震源邻区地震活动趋势、地震活动空区展布和余震分布则与近南北或近东西向这组共轭构造平行。产生这种方向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构造条件的差异以及附加应力场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大同-阳高地震 张北-尚义地震
下载PDF
三峡地区雾渡河断裂构造特征及最新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博 楚全芝 +3 位作者 张长厚 邓志辉 毕珉烽 周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5-9,共5页
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前人有关雾渡河断裂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雾渡河断裂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应力场、深部构造特征、地貌水系样式,其中重点解决了雾渡河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断裂活动时代。根据所采断裂上覆第四纪沉积物样品... 根据野外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前人有关雾渡河断裂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雾渡河断裂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应力场、深部构造特征、地貌水系样式,其中重点解决了雾渡河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断裂活动时代。根据所采断裂上覆第四纪沉积物样品的TL测年数据(76.43±6.49 ka),确定雾渡河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雾渡河断裂 断裂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预防
下载PDF
对日本9级地震的中期预测及其依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道一 邓志辉 +2 位作者 楚全芝 徐好民 陶京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1期91-96,共6页
对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大地震所做出的中期预测进行小结,并对所提出预测意见及其依据做了简要论述。预测地区在日本南部、台湾以及菲律宾一带;预测震级为8~8.3级;预测时间是今后几年;预测依据是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 对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大地震所做出的中期预测进行小结,并对所提出预测意见及其依据做了简要论述。预测地区在日本南部、台湾以及菲律宾一带;预测震级为8~8.3级;预测时间是今后几年;预测依据是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地震三要素与日本9级大地震三要素的对比结果表明,这一中期预测是基本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9级大地震 中期预测 歹字型构造体系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构造岩特征及FT测年
20
作者 张秉良 刘瑞珣 +3 位作者 向宏发 万景林 楚全芝 黄雄南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42-42,共1页
位于印支和扬子地块间的红河断裂带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内外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该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古近纪)大型左旋走滑和后期(新近纪以来)的右旋走滑运动。断裂西南侧糜棱岩面理走向一般310°~320... 位于印支和扬子地块间的红河断裂带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内外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该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古近纪)大型左旋走滑和后期(新近纪以来)的右旋走滑运动。断裂西南侧糜棱岩面理走向一般310°~320°,倾向北东,倾角60°~70°。由糜棱岩折叠层组成的鞘褶曲线理走向和倾伏方向都与拉伸线理平行。糜棱岩中擦痕及错动面极为发育,并兼有小型平卧褶皱及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构造岩 测年 特征 动转 断层 糜棱岩 扬子地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