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预测冬小麦根系层储水量的概念性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欧阳竹 罗毅 +2 位作者 盖广明 刘传收 柴怀堂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3-599,共7页
基于对SPAC系统的认识,以1995~1996年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永乐店试验站和1993~1994年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冬小麦生长季土壤-作物-大气田间观测数据,对冬小麦根系层水量平衡的概念性模型进行参数确定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对SPAC系统的认识,以1995~1996年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永乐店试验站和1993~1994年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冬小麦生长季土壤-作物-大气田间观测数据,对冬小麦根系层水量平衡的概念性模型进行参数确定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根系层储水量的预测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模型参数较少,形式简单,便于生产实践应用,但是具体的参数须通过田间试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根系层储水量 冬小麦 土壤墒情 灌水预报
下载PDF
术中超声辅助颅内血管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竹 徐赣琼 蒋宇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行术中超声辅助下的外科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超声...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行术中超声辅助下的外科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超声清晰显示68例,合并血栓者49例。②41例脑动静脉畸形在超声引导下均快速找到病灶并准确定位。结论术中超声能够对颅内血管性疾病进行术中准确定位和实时导航,确定病变边界,测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时发现病灶残留,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性疾病 术中超声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差异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竹 徐赣琼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0-256,共7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的差异蛋白的表达并筛选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组学检测10对脑胶质瘤及配对瘤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差异蛋白在6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x2检验差异蛋白的...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的差异蛋白的表达并筛选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组学检测10对脑胶质瘤及配对瘤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差异蛋白在6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x2检验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回归模型分析差异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与瘤旁组织相比,有22个蛋白质在脑胶质瘤组织明显表达异常(上调13个,下调9个).筛选差异表达最明显的4个蛋白GLUD1、VIM、PRDX1及MAT1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4种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GLUD1(P=0.006)与PRDX1 (P <0.001)表达明显上调,而MAT1A表达明显下调(P=0.001),VIM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18).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PRDX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P =0.008)及患者生存情况(P =0.004)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胶质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D1及MAT1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胶质瘤直径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PRDX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27.4%及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差异蛋白中PRDX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病理分级、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能是胶质瘤潜在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下载PDF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贫困区农民脱贫增收走出多赢之路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竹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17年第6期472-477,共6页
2014年1月,国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已经成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艰巨任务。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扶贫攻坚的高潮,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仍然是最基本、覆盖面... 2014年1月,国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已经成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艰巨任务。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扶贫攻坚的高潮,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仍然是最基本、覆盖面最广的产业扶贫内容。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耕地少、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循环技术体系,构建生产和消费精准对接信息平台为推动力的脱贫致富思路,实现贫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脱贫致富目标,并以相关技术的具体方案,提出了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生态农业 生态循环 信息技术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支撑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竹 王春晶 +1 位作者 娄金勇 孙志刚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12期15-19,共5页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发展 自立自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科技创新 科研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 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业强国
下载PDF
自动控制喷灌系统的研制
6
作者 欧阳竹 娄金勇 +2 位作者 刘恩民 刘士平 吴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6期63-68,共6页
针对山东省禹城市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业自然条件,研制开发了自动控制节水喷灌系统。该系统全部采用国产的传感器和设备,具有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对不同灌溉单元的灌溉自动控制;人机对话的计算机界面;农田水分状况和喷灌控制过程的存... 针对山东省禹城市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业自然条件,研制开发了自动控制节水喷灌系统。该系统全部采用国产的传感器和设备,具有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对不同灌溉单元的灌溉自动控制;人机对话的计算机界面;农田水分状况和喷灌控制过程的存储等功能。经过试验运行和人工同步监测表明,系统达到设计和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喷灌 自动控制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41例(58只眼)报告
7
作者 欧阳竹 阳光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41例(58只眼)报告欧阳竹,阳光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随着糖尿病人的增多,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 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41例(58只眼)报告欧阳竹,阳光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随着糖尿病人的增多,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选择。对我院199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在华北平原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90
8
作者 邬定荣 欧阳竹 +2 位作者 赵小敏 于强 罗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4-602,共9页
简要介绍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SOT模型,为了评价其在华北平原的适用性,2000~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水分处理实验。水分池分为8个处理,分别是:≥40%、≥50%、≥60%、≥70%、≥80%田间持水量及返青.拔节受... 简要介绍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SOT模型,为了评价其在华北平原的适用性,2000~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水分处理实验。水分池分为8个处理,分别是:≥40%、≥50%、≥60%、≥70%、≥80%田间持水量及返青.拔节受旱、抽穗.灌浆受旱、灌浆-成熟受旱,每个处理重复1次,共16个实验小区。其中2001年的实验数据用于参数校正,得到一套模型的参数值,2000年的实验数据用于模型的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WOFOST模型适于描述作物的光合作物过程,对潜在生长的模拟较好,用于华北平原的作物生长与水分利用的研究是适宜的;2)华北平原的光温生产潜力为8 100 kg·hm-2左右,目前冬小麦的产量仅相当于潜在产量的65%;3)WOFOST。模型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考虑较粗,比较适合于大面积、区域范围内的模拟;4)WOFOST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干物质分配系数考虑可能过于简单、未计算冬小麦发育后期茎叶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 生产潜力 作物生长模型 华北平原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9
作者 杨长明 欧阳竹 +1 位作者 杨林章 董玉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8-4155,共8页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小麦.玉米轮作的粮田相比,果树和苜蓿栽培明显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氯(TN)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和分配比例。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可矿化碳(MNC)较传统粮田的土壤分别增加了34.0.5%和66.3%。果树栽培还明显增加了土壤〉250μm水稳性团聚体(WSA)的含量,同时减少了土壤粘粒分散率(CDR)。苜蓿栽培也显著提高了土壤MBC和MNC含量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温室大棚栽培前期(2-3a)的土壤TOC和TN较传统粮田略有增加,但随着耕作历史的增加,土壤TOC和TN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粮田相比,温室大棚内的土壤LOC,POC,LFOC和WSOC含量与比例均有明显下降,这种下降幅度随栽培历史的延长而明显增加。7-10a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EOC,POC,LFOC和WSOC含量较传统粮田分别下降了31.3%,41.7%,35.6%和42.1%。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MBC和MNC较传统粮田的土壤平均分别低15.9%和10.1%。温室大棚栽培,特别是长期栽培降低了土壤中〉250μ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粘粒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250v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所测定的有机碳组分含量皆成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POC,LFOC和MBC与WSA达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893,0.856。这表明,土壤POC,LFOC和MBC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更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碳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4 位作者 李全起 于舜章 罗毅 于强 欧阳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9,共6页
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溉处理,从叶片水平、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3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叶片水平WUE或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Efficiency,TE)是群体蒸散效率基础;气... 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溉处理,从叶片水平、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3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叶片水平WUE或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Efficiency,TE)是群体蒸散效率基础;气孔运动机制及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差异是叶片水平WUE的生理基础;而产量水平WUE是群体蒸散效率与收获指数共同决定的。随耗水量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群体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都呈二次曲线增长趋势,结果使叶片水平WUE和群体WUE呈线性降低,而产量水平WUE呈二次曲线趋势先增加后降低。冬小麦不同层次水分利用效率高低及其随作物耗水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及其对农田蒸散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渡 李俊 +2 位作者 于强 同小娟 欧阳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309-5317,共9页
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测定农田蒸散量的标准方法。然而,能量不闭合现象在涡度相关测量中普遍存在。分析能量不闭合对涡度相关观测的影响,对于提高涡度相关观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蒸渗仪法为参照,探讨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对农田... 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测定农田蒸散量的标准方法。然而,能量不闭合现象在涡度相关测量中普遍存在。分析能量不闭合对涡度相关观测的影响,对于提高涡度相关观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蒸渗仪法为参照,探讨涡度相关观测的能量闭合状况对农田蒸散测定的影响,在导致涡度相关观测能量不闭合的诸多因素中,寻找对蒸散测定有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涡度相关观测的白天能量平衡比率(EBR)呈秋冬高、春夏低的变化特征,麦季日均EBR范围在0.26—2.84之间,平均1.15;玉米季日均EBR范围在0.19—2.59之间,平均0.78。无论麦季或玉米季,涡度相关法测定的平均蒸散量(ETec)均明显低于蒸渗仪法观测值(ETL),但两者显著相关(P<0.01),并有相似的季节变化。平均蒸散比(ETec/ETL)麦季约为0.61,玉米季约为0.50。在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ETec/ETL均与EBR显著相关(P<0.01)。麦田种植密度大,下垫面较均匀,蒸散比与EBR成正比(P<0.01),且不受叶面积指数(LAI)大小影响;反之,玉米田种植密度小,只有当LAI>1,下垫面变得较均匀后,蒸散比与EBR的关系才变得显著(P<0.01)。风速小时ETec/ETL与EBR显著相关,风速增加时二者相关性减弱。尤其在玉米田,当摩擦风速(u*)大于0.3 m/s时,ETec/ETL与EBR的相关性不再显著。风速小时,大气湍流微弱,湍流的涡旋较大。在有限的观测时段(0.5h)内,涡度相关仪的传感器难以捕捉足够的湍涡能量,所测湍流能量偏低,导致能量不闭合。以上结果为应用能量平衡比率校正农田蒸散提供了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比率 蒸散量 涡度相关法 蒸渗仪法 农田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后期光能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0
12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4 位作者 李全起 于舜章 罗毅 于强 欧阳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1-866,共6页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结构,测定了抽穗到成熟期间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及垂直分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研究表明,不同处理小麦冠层对PAR的截获量差异较小(小于15.7%),但冠... 通过控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结构,测定了抽穗到成熟期间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及垂直分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研究表明,不同处理小麦冠层对PAR的截获量差异较小(小于15.7%),但冠层上部(60~80 cm)的PAR截获量和生长后期PAR转化效率差异明显(100.7%和63.7%),与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变化一致,可见土壤水分是通过改变小麦群体内PAR垂直分布及PAR转化效率对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产生影响.抽穗到成熟期间维持小麦冠层上部PAR截获率在50%左右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随着土壤水分改善,冬小麦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持续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却先于二者提前降低,说明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是提高华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分别在拔节和挑旗期灌水60ma可获得较高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冠层结构 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小麦和玉米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耦合机理 被引量:33
13
作者 赵风华 王秋凤 +3 位作者 王建林 王吉顺 欧阳竹 于贵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526-7532,共7页
植物叶片光合-蒸腾耦合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基础。已有研究将叶片光合-蒸腾耦合笼统归因于气孔的共同控制作用,缺乏对其耦合机理的全面分析。选择华北地区大田作物冬小麦(C3)和夏玉米(C4)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玉米拔节... 植物叶片光合-蒸腾耦合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基础。已有研究将叶片光合-蒸腾耦合笼统归因于气孔的共同控制作用,缺乏对其耦合机理的全面分析。选择华北地区大田作物冬小麦(C3)和夏玉米(C4)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玉米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进行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观测(8:00 18:00)。结果发现:1)光合速率(An)、蒸腾速率(Tr)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表面温度(T)和气孔导度(gs)均表现出单峰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正午前后;2)An-Tr具有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小麦和玉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92**,回归直线斜率分别为1.99和3.62);3)PAR、T和gs与An和Tr有线性正相关关系;4)PAR-An与PAR-Tr、T-An与T-Tr、gs-An与gs-Tr的回归直线形态非常相似。分析认为:1)在光合-蒸腾耦合特征方面,C3作物小麦和C4作物玉米叶片光合-蒸腾都有明显的线性耦合关系,但两者的耦合关系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的An-Tr线性回归斜率要明显大于小麦;2)在光合-蒸腾耦合机理方面,日变化中PAR、T和gs同时受太阳辐射调控与An、Tr发生趋向相同、形态相似且近似同步的变化,因此PAR-An与PAR-Tr、T-An与T-Tr、gs-An与gs-Tr具有形态相似的线性关系,这保证了在PAR、T和gs等调控因子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变化过程中光合-蒸腾保持良好的线性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碳循环 水循环 气孔
下载PDF
典型农业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6
14
作者 贾琳 杨林生 +4 位作者 欧阳竹 王五一 李海蓉 李永华 虞江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70-2276,共7页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农业区山东禹城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Pb、As、Hg、Cd、Cu和Zn的含量,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不同人类活动的关系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农业区山东禹城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Pb、As、Hg、Cd、Cu和Zn的含量,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不同人类活动的关系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超过黄河下游潮土区的背景值。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当地的农田土壤Cr、Ni、Pb、As、Cu、Zn有轻度的生态风险,Hg和Cd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城市化进程、畜禽养殖和污灌是造成土壤Cd高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和污灌也是造成土壤Hg高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禹城各区域土壤受8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大小依次为城郊农田〉污灌农田〉典型施肥农田〉井灌农田〉引黄灌农田,不同人类活动区域土壤Cd生态风险和8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禹城市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杨长明 杨林章 +1 位作者 颜廷梅 欧阳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0,共8页
田间小区试验下 ,通过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系统比较和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湿交替和控水模式下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改善水稻土壤物理特性 ,提高土... 田间小区试验下 ,通过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系统比较和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湿交替和控水模式下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改善水稻土壤物理特性 ,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 ,增加土壤酶的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连续淹水下 ,土壤中加入有机物料 ,特别是厩肥 ,加剧了土壤的还原过程 ,削弱了有机肥料对水稻土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善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显示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水稻土在干湿交替的水分模式下 ,其质量指标综合表现较好 ,特别是厩肥与化肥配施和干湿交替的水肥模式组合的隶属度为 0 .74 78,其土壤质量指标综合表现为最好。单施化肥和连续淹水的肥水模式组合的隶属度最低 ,为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水分模式 有机肥 理化特性 土壤微生物量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免耕对土壤团聚体特征以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16
作者 姜学兵 李运生 +2 位作者 欧阳竹 侯瑞星 李发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以实施7年的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场为对象,研究免耕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免耕措施对黄淮海平原土壤结构和质量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免耕(NT)、免耕秸秆... 以实施7年的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场为对象,研究免耕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免耕措施对黄淮海平原土壤结构和质量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免耕(NT)、免耕秸秆不还田(NTRR)、常规耕作(CT)3种处理,分析土壤表层(0-20 cm)及深层(20-60 cm)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土壤有机碳以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以及增加了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施用,与常规耕作相比,NT和NTRR可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和储量。其中,秸秆覆盖比施用有机肥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提高具有更显著的作用。与表层不同,深层土壤有机碳和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和储量表现为NT〈NTRR〈CT,说明与CT相比,NT和NTRR不利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秸秆覆盖相比,施用有机肥对深层有机碳的积累更有利。从整个剖面(0-60 cm)来看,NT和NTRR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储量低于CT。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与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关系最为密切,说明该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能够指示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覆盖 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碳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储量
下载PDF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1
17
作者 杨长明 杨林章 +1 位作者 颜廷梅 欧阳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6-650,共5页
大田试验下 ,通过对水稻茎秆基部物理性状、形态特征和硅、钾含量的测定和比较 ,系统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 ,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 (CS)养分模式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茎秆... 大田试验下 ,通过对水稻茎秆基部物理性状、形态特征和硅、钾含量的测定和比较 ,系统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 ,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 (CS)养分模式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茎重 ,从而有效提高了基部茎秆的抗折力(RS)和明显降低了水稻的倒伏指数 (LI) ,秸秆与化肥配施 (CS)养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效果在干湿交替 (AWD)和控水模式 (DRA)下表现更为明显 .有机无机肥配施 ,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 (CS)的养分模式在干湿交替 (AWD)和控水模式 (DRA)下更有助于提高水稻茎秆的硅、钾含量 .相关分析表明 ,水稻基部茎秆茎壁厚度、茎重和抗折力与茎秆硅、钾含量存在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养分和水分模式 硅和钾含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施氮调节碳氮比对土壤无机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2
18
作者 李涛 何春娥 +1 位作者 葛晓颖 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3-1642,共10页
秸秆的质量,特别是C/N是影响秸秆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是秸秆利用和优化施肥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秸秆还田施入碳氮的C/N为切入点,于2012—2013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秸秆不还田不施... 秸秆的质量,特别是C/N是影响秸秆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是秸秆利用和优化施肥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秸秆还田施入碳氮的C/N为切入点,于2012—2013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秸秆不还田不施肥、秸秆还田不施氮、秸秆还田施用无机氮肥调节C/N为10∶1、16∶1和25∶1以及秸秆还田施用有机氮肥调节C/N为25∶1处理),研究秸秆还田不同氮输入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无机氮、土壤微生物量氮、酶活性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C/N为25∶1下,施用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施用无机氮肥的情况下,C/N越低土壤无机氮含量越高。2)秸秆还田施氮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但是各秸秆还田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不同施氮处理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施氮提高了FDA水解酶活性,并随C/N降低呈升高趋势,施用无机氮肥的效果强于施用有机氮肥的。3)秸秆还田施用无机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施用无机氮肥调节C/N为10∶1和16∶1相比于C/N为25∶1提高了小麦和玉米的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施用有机氮肥调节C/N为25∶1相比秸秆还田不施氮对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施用无机氮肥提高了作物产量,施用无机氮肥调节C/N为16∶1产量最高,而施用有机氮肥调节C/N为25∶1有降低作物产量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来看,施用无机氮肥调节C/N为16∶1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氮肥 无机氮肥 C/N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氮 作物产量
下载PDF
灌溉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供应和转化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房全孝 2.陈雨海 +6 位作者 李全起 于舜章 余松烈 董庆余 罗毅 于强 欧阳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13-1118,i003,i004,共8页
在池栽遮雨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灌溉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的供应、转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溉明显改善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的供应及转化。土壤干旱使叶面积指数降低 ,叶面积持续期缩短 ,旗叶光合速率及SPS活性下降 ,... 在池栽遮雨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灌溉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的供应、转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溉明显改善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的供应及转化。土壤干旱使叶面积指数降低 ,叶面积持续期缩短 ,旗叶光合速率及SPS活性下降 ,光合产物供应不足 ;同时籽粒中SS、ADPG PPase、SSS和GBSS活性明显下降 ,特别是在灌浆中后期更明显 ,显著降低了光合产物的转化能力 ,导致粒重和穗重明显下降。试验还表明籽粒SSS和GBSS活性主要受淀粉合成底物供应的影响 ,SS、ADPG PPase活性对土壤水分干旱较敏感 ,是小麦在干旱胁迫环境中调控淀粉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冬小麦 光合产物供应和转化 酶活性
下载PDF
滨海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与小麦生产间的关系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谢文军 张衍鹏 +3 位作者 张淼 李蕊 武兰芳 欧阳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1-466,共6页
为促进滨海区域粮食生产,以盐渍化麦田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土壤(0~20 cm)基本性质及小麦产量、生物量基础上,分析土壤肥力特征与小麦生产能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与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为促进滨海区域粮食生产,以盐渍化麦田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土壤(0~20 cm)基本性质及小麦产量、生物量基础上,分析土壤肥力特征与小麦生产能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与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关系符合三次函数方程。若以4 500 kg hm^-2作为最低目标产量,土壤含盐量应在3.1 g kg^-1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小麦产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能够降低盐渍化程度,促进小麦生产。将直接相连的下层(〉10~20 cm)与上(表)层(0~10 cm)土壤含盐量比值作为抑盐效率(E),来评价有机质的抑盐作用,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E符合二次函数方程,有机质含量超过19.1 g kg^-1时,抑盐效果显著,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培育目标值。此外,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小麦生产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域及相似地区进行土壤肥力培育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小麦 含盐量 有机质 抑盐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