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色诱虫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姚雍静 王家伦 +2 位作者 何莲 郭灿 段学艺 《茶叶》 2010年第2期90-92,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茶蓬面插黄色诱虫板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其控制效果30×40 cm2达90.02%、30×20 cm2达87.30%。经调查统计,两种规格的黄色诱虫板正反两面60天诱集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分别为2035.7头、859.3头,亦即141.5... 试验结果表明,茶蓬面插黄色诱虫板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其控制效果30×40 cm2达90.02%、30×20 cm2达87.30%。经调查统计,两种规格的黄色诱虫板正反两面60天诱集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分别为2035.7头、859.3头,亦即141.5头/(m2.天)、119.5头/(m2.天)。从经济角度考虑,茶园宜使用规格为30×40 cm2黄色诱虫板防治茶小绿叶蝉,每年1 hm2可节约投资840~2700元,与药剂防治相比,既省钱、省力,又安全、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诱虫板 茶小绿叶蝉 诱捕效果
下载PDF
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亚兵 冉乾松 +6 位作者 蒲璐璐 段学艺 王敏 戴宇樵 张拓 刘忠英 潘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等内部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红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发酵技术、冷冻萎凋技术、外源酶技术以及光质。未来研究重点将是优化红茶适制品种培育、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微生物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机制和加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红茶的滋味品质和推进红茶新研究进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滋味 影响因子 品质调控 光质 微生物
下载PDF
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边金霖 王加伦 +8 位作者 胡华健 卢天贵 刘晓霞 何莲 陈娟 段学艺 金大红 张兰兰 骆耀平 《茶叶》 201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本文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目前的茶叶采摘时期和采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兴茶区现行的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按照永兴茶区掌握的采摘期进行三种不同采摘方式比较,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 本文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目前的茶叶采摘时期和采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兴茶区现行的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按照永兴茶区掌握的采摘期进行三种不同采摘方式比较,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单人采茶机与双人采茶机比较,双人采茶机采回原料的芽叶完整,破碎率低。永兴茶区的地势较平缓,推广应用双人采茶机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机械组成 机采 采摘方式 采摘适期
下载PDF
贵州茶叶生产规模发展中的剪采矛盾 被引量:2
4
作者 骆耀平 张兰兰 +7 位作者 边金霖 王加伦 胡华健 卢天贵 刘晓霞 何莲 陈娟 段学艺 《茶叶》 201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茶产业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本文就贵州茶叶发展现状与趋势、规模发展后将会带来的茶叶剪、采矛盾,提出了的相应缓解矛盾的措施和具体推广茶园剪采机械作业的想法。
关键词 茶叶 规模 发展 机械 剪采
下载PDF
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段学艺 王家伦 陈正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为科学饮用普洱茶及正确引导普洱茶消费提供参考,结合感官品质审评对普洱茶(生、熟)两个紧压茶样,采用5 min3、min1、min和100℃、90℃、80℃水等不同冲泡处理的水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 为科学饮用普洱茶及正确引导普洱茶消费提供参考,结合感官品质审评对普洱茶(生、熟)两个紧压茶样,采用5 min3、min1、min和100℃、90℃、80℃水等不同冲泡处理的水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在不同冲泡条件下其浸出物浸出规律均表现为:相同条件下,水温越高冲泡时间越长,水浸出物浸出量越多,水浸出物浸出速度越快;第1泡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随着泡次的增加而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浸出规律 感官审评 水浸出物 冲泡条件
下载PDF
‘福鼎大白茶’1芽2叶茶青机采适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段学艺 胡华健 +5 位作者 朱强 陈娟 吕军 何萍 王家伦 郭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4期145-147,共3页
为提高茶青机械采摘质量,以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在3块不同地点的‘福鼎大白茶’茶园,应用单人采茶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为标准芽叶(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所占比例在80.0%、70.0%、60.0%时机采,茶青的标准芽叶比例分别... 为提高茶青机械采摘质量,以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在3块不同地点的‘福鼎大白茶’茶园,应用单人采茶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为标准芽叶(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所占比例在80.0%、70.0%、60.0%时机采,茶青的标准芽叶比例分别为47.4%、25.7%、29.4%,可见标准芽叶所占比例达80.0%时为机采适期。贵州黔北茶区春茶机采标准芽叶的间隔期约12天;夏季第1与2、2与3、3与4次机采间隔期分别为13、21、15天;秋季机采间隔期为17天。春季第1次机采适期为1芽2叶展第3天,夏、秋季第1次机采适期分别为鱼叶展第22天和1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青 机采适期 机械组成 鱼叶展期
下载PDF
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段学艺 王家伦 +1 位作者 胡华健 高秀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9期286-289,共4页
针对贵州西南部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兴义市等地现存大树茶,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并与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分析,研究大树茶的生化特性、适制性、栽培利用价值及饮用价值等。结果表明,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 针对贵州西南部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兴义市等地现存大树茶,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并与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分析,研究大树茶的生化特性、适制性、栽培利用价值及饮用价值等。结果表明,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与‘福鼎大白茶’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地大树茶资源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总体来看,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则较高;酚氨比值均在8以上,适制红茶,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不大,可作为高咖啡碱、高茶多酚茶树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茶 生化成分 '福鼎大白茶’ 价值 适制性
下载PDF
茶叶3种采摘方式的效益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段学艺 胡华健 +3 位作者 王家伦 陈娟 卢天国 何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0,共2页
为探索茶叶不同采摘方式的效益,在遵义市湄潭县东南茶场连片茶园进行了单人采茶机采、双人采茶机采、手工采3种采摘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茶区春茶以手工采摘独芽效益最高,夏秋季采摘效率及单位面积茶园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 为探索茶叶不同采摘方式的效益,在遵义市湄潭县东南茶场连片茶园进行了单人采茶机采、双人采茶机采、手工采3种采摘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茶区春茶以手工采摘独芽效益最高,夏秋季采摘效率及单位面积茶园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双人采茶机采>单人采茶机采>手工采。表明,贵州茶区夏秋季茶适宜双人采茶机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青 采摘方式 效益
下载PDF
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段学艺 胡华健 +4 位作者 朱强 王家伦 陈正武 何萍 高秀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为研究贵州大树茶(Camellia theaL.)儿茶素组分含量、品质及酯型儿茶素比例等问题,以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平均数差异性分析对各资源的6项儿茶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六盘... 为研究贵州大树茶(Camellia theaL.)儿茶素组分含量、品质及酯型儿茶素比例等问题,以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平均数差异性分析对各资源的6项儿茶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及‘福鼎大白茶’的酯型儿茶素比例(EGCG、ECG、GCG)依次为81.55%、41.10%、83.13%、77.03%、82.85%,儿茶素品质指数依次为5.39、19.79、7.84、5.25、6.65。当欧式距离阀值为0.9~3.2时,兴义大树茶资源与‘福鼎大白茶’较为相似,安顺与黔西南的大树茶资源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茶 儿茶素组分 '福鼎大白茶’ 品质指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9份茶树资源鲜叶中咖啡碱合成酶的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学艺 高秀兵 +4 位作者 曹雨 赵华富 张圆 何萍 胡华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7-910,共4页
【目的】比较七舍古茶等19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为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份茶树资源的鲜叶为试材,粗提咖啡碱合成酶,体外进行咖啡碱合成的酶促反应并用高效液相检测各反应体系的咖啡碱含量,比较不同茶树... 【目的】比较七舍古茶等19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为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份茶树资源的鲜叶为试材,粗提咖啡碱合成酶,体外进行咖啡碱合成的酶促反应并用高效液相检测各反应体系的咖啡碱含量,比较不同茶树嫩叶的咖啡碱合成酶的活性。【结果】七舍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高,为0.386 U/mL;其次是保靖黄金茶、黄金叶,分别为0.661和0.090 U/mL;盘县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低,为0.038 U/mL;龙井长叶等其余15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差异不大,在0.043~0.07 U/mL。【结论】盘县古茶树可以作为低咖啡碱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资源 咖啡碱 咖啡碱合成酶 酶活性
下载PDF
黔西南州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段学艺 胡华健 +2 位作者 王家伦 曹雨 赵华富 《农技服务》 2011年第12期1736-1737,共2页
为探明黔西南州大茶树资源的分布状况,采用随机取样法,结合实地调查、询问与访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普安、晴隆、兴义、兴仁、安龙、望谟等6个县市均有大茶树分布,其中,普安、晴隆、兴义等县市分布较多且集中。在调查的基础上... 为探明黔西南州大茶树资源的分布状况,采用随机取样法,结合实地调查、询问与访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普安、晴隆、兴义、兴仁、安龙、望谟等6个县市均有大茶树分布,其中,普安、晴隆、兴义等县市分布较多且集中。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茶树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大茶树 资源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化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声传 段学艺 +3 位作者 赵华富 魏杰 郭燕 鄢东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5-1261,共7页
为了发掘茶树新的种质资源,对贵州省25个县(市)境内53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3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53份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 为了发掘茶树新的种质资源,对贵州省25个县(市)境内53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3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53份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7.55%,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88~2.08、均值为2.00。53份资源中的28份资源儿茶素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10%、1.82。有13份资源的酚氨比小于8,28份资源的酚氨比在8~15之间,12份资源的酚氨比大于15。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7时,53份资源聚类可分为3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并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5份、潜在优良种质资源1份及其他特殊资源20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野生茶树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多样性 特异资源 优良种质资源
下载PDF
自然干旱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物候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学艺 王家伦 +3 位作者 陈正武 胡华健 陈娟 高秀兵 《农技服务》 2011年第3期363-364,共2页
2010年3~5月春旱期间,针对贵州茶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419、黔湄701、黔湄502和黔湄809等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进行了由鳞片展至1芽4叶展期6个物候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黔湄809外,干旱未导致各茶树品种萌... 2010年3~5月春旱期间,针对贵州茶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419、黔湄701、黔湄502和黔湄809等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进行了由鳞片展至1芽4叶展期6个物候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黔湄809外,干旱未导致各茶树品种萌动期推迟,物候期间隔天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物候期 茶树品种 福鼎大白茶 黔湄601
下载PDF
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正武 赖飞 +5 位作者 刘红梅 曹雨 陈娟 段学艺 高秀兵 王家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4期179-187,共9页
为提高贵州山地茶园无性系良种比率,建立优质、高效茶园,2008年底,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引进20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7个新品系,以国家级绿茶标准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 为提高贵州山地茶园无性系良种比率,建立优质、高效茶园,2008年底,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引进20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7个新品系,以国家级绿茶标准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定型修剪枝叶重、品质性状与耐寒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山区栽培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系)修剪枝叶重均超过对照,预示有高产潜力,但耐寒性均未超过对照品种;特异品种品质突出,但其他性状表现较差;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系)有‘中茶108’和‘苔选03-22’。综合考虑认为,适宜贵州种植的特早生品种有‘龙井43’、‘乌牛早’,早生品种有‘苔选03-22’、‘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浙农117’,中生品种有‘苔选03-10’、‘槠叶齐’等品种(系),‘白叶1号’等可在特定茶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无性系 品种 品系 山地 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娟 段学艺 +3 位作者 王家伦 胡华健 高秀兵 骆耀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797-127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下茶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优质芽叶的百分比上升,3倍施肥比对照的优质芽叶数量百分比提高了55.45%;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机采比手采后优质芽叶的百分比提高。[结论]在贵州福鼎茶园,夏秋季使用机械采摘,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充分利用了茶青原料,能提高产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茶园 施肥 手采 单人机采 双人机采
下载PDF
贵州主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评估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圆 董治军 +3 位作者 曹雨 段学艺 胡华健 王家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是由特定地域的茶产业集群和产品类别等形成,其所有权属于区域内相关的行业协会等组织,区域内获准授权者才能共用、共建和共享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贵州省大力扶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将其打造成市场强势品牌,用品...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是由特定地域的茶产业集群和产品类别等形成,其所有权属于区域内相关的行业协会等组织,区域内获准授权者才能共用、共建和共享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贵州省大力扶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将其打造成市场强势品牌,用品牌效应吸引分散的企业和实现产业聚合,使其增值增效并发展成为强大产业。为贵州省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品牌价值的总体表现和4个品牌价值的全国排名评估贵州茶叶主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指出其特色不突出、茶园及茶叶加工标准化水平不高和茶文化的保护力度低等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黔茶系列品种、打造贵州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和严格质量安全管理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价值 贵州
下载PDF
9种天然产物对茶炭疽病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饶家瑞 雷志伟 +2 位作者 周玉锋 段学艺 王会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39-45,共7页
【目的】探明植物源天然绿色农药抑制茶炭疽病的效果,为茶树炭疽病的绿色防控和绿色农药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9种天然产物在100μg/mL浓度下抗茶炭疽病的生物活性,并进行EC_(50)测定;通过抗茶炭疽病活体试验... 【目的】探明植物源天然绿色农药抑制茶炭疽病的效果,为茶树炭疽病的绿色防控和绿色农药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9种天然产物在100μg/mL浓度下抗茶炭疽病的生物活性,并进行EC_(50)测定;通过抗茶炭疽病活体试验,测定生物活性最好的天然产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在9种天然产物中,以百里香酚和愈创木酚抗茶炭疽病的生物活性较好,其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3.33%和76.55%,比阳性对照萎锈灵(74.69%)分别增加8.64百分点和1.86百分点;其EC_(50)分别为18.55μg/mL和25.11μg/mL,比阳性对照药萎锈灵(35.53μg/mL)分别减少用药剂量16.98μg/mL和10.42μg/mL。在500μg/mL浓度下,百里香酚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的保护活性和治疗活性分别为32.66%和38.09%,比阳性对照萎锈灵(20.42%和25.72%)分别增加12.24百分点和12.37百分点。【结论】百里香酚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天然产物 百里香酚 抗菌生物活性 EC_(50)
下载PDF
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被引量:64
18
作者 张小琴 陈娟 +4 位作者 高秀兵 段学艺 曹雨 赵华富 王家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6-291,共6页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湄潭和凤冈,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而湄潭和凤冈分别仅有1/2和1/5左右达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各茶区普遍缺磷,以正安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都匀,显著低于湄潭,仅有3.13%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各茶区普遍缺钾,以凤冈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没有样本达Ⅰ级土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p H 土壤养分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37
19
作者 刘声传 曹雨 +3 位作者 鄢东海 魏杰 赵华富 段学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525,共9页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资源 地理分布 形态 气候要素
下载PDF
绿茶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秀兵 段学艺 +3 位作者 张宝林 陈娟 何莲 胡华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8-961,共4页
为了解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卫生质量安全污染状况及来源,并找出关键控制点,以贵州湄潭翠芽为例,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联苯菊酯、吡虫啉和多菌灵的降解率... 为了解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卫生质量安全污染状况及来源,并找出关键控制点,以贵州湄潭翠芽为例,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联苯菊酯、吡虫啉和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为23.32%、100%和14.65%,以干燥工序农药降解率最大,杀青工序次之;铜和锌含量在各工序中无显著变化,但铅含量在杀青后显著增加;菌落数和大肠杆菌数随着加工的进行逐渐减少,霉菌数呈波形变化,在杀青后大量增加。在干燥工序,菌落数、霉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达到最小值。说明,杀青和干燥工序对绿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影响,是控制绿茶卫生质量安全的关键点,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加工 卫生质量 关键点 农药残留 重金属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