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
1
作者 闫瑞雪 李滨 +4 位作者 崔力方 杨晓燕 段永利 张滨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4-1446,共3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称硬纤维瘤,在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属中间性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组成,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可复发而无转移,可按发病部位分为腹外型(...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称硬纤维瘤,在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属中间性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组成,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可复发而无转移,可按发病部位分为腹外型(头颈、四肢等)、腹壁型及腹内型。腹内型AF(intra-abdominal AF,IAF)少见,好发于盆腔、肠系膜及腹膜后等[1-2],无典型临床症状,部分可表现为腹部不适和/或腹部包块,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困难。本研究观察7例IAF 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CT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段永利 高颖 +2 位作者 陈孝柏 夏扬 梅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6-470,共5页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将各种凝胶系统作为支架材料对骨缺损进行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在骨修复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对准确、方便的检测方式,以明确体内成骨过程。目的:利用螺旋CT和三维重建监测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修复兔颅...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将各种凝胶系统作为支架材料对骨缺损进行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在骨修复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对准确、方便的检测方式,以明确体内成骨过程。目的:利用螺旋CT和三维重建监测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修复兔颅骨缺损的愈合过程。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体内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03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材料:清洁级2月龄新西兰纯种大白兔15只,由北京海淀区兴隆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海藻酸钠干粉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明胶干粉为河北绿岛公司产品,螺旋CT为德国SIEMENS公司产品。方法:将15只兔编号后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加入成骨细胞诱导液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经传代增殖为107数量级。制备海藻酸钠与明胶质量比为2∶3的透明粉红色胶状液体,引入兔成骨细胞,细胞终密度为5×109L-1,与CaCl2溶液混合,形成果冻样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15只兔颅骨均制备直径1.5cm的极限缺损,1周后植入凝胶复合体0.5mL进行修复。主要观察指标:缺损修复后4,8,12周利用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修复后4周,冠状位CT显示颅骨缺损区可见骨痂形成,三维重建仍显示有缺损;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缺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软骨样组织形成,Mallory三色染色标本呈淡蓝色。修复后8周,冠状位CT显示缺损边缘圆钝,与凝胶材料有骨性突起连接,缺损处密度增高明显,三维重建显示缺损范围较之前有所减小;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缺损部可见大量含血管成分的纤维结缔组织,有骨样组织结构形成,Mallory三色染色显示有褐红色成熟骨组织形成,其旁边有淡蓝色软骨样组织。修复后12周,冠状位CT显示缺损区基本被骨痂填满,三维重建示缺损基本修复;缺损区域和周围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骨小梁粗大,哈弗氏系统成熟。结论: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以软骨化骨的形式成功修复了兔颅骨极限缺损。在修复过程中,CT冠状位扫描可准确反映出各阶段成骨的过程,但三维重建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成骨的判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颅骨缺损 成骨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君 孙小丽 +4 位作者 王仁贵 温廷国 杨磊 段永利 傅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9-812,共4页
目的评价肝脏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最低噪声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应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对30例患者行肝脏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和1~7级迭代重... 目的评价肝脏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最低噪声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应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对30例患者行肝脏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和1~7级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肝脏同一层面的SNR和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iDose1~iDose7图像的SNR及CNR均高于FBP图像,且CNR随迭代重建级别升高而呈线性升高。iDose2、iDose3、iDose4的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se3、iDose4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图像评分最优。结论在肝脏CT扫描中,与常规重建算法FBP比较,采用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本组条件下,iDose3、iDose4可以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脏 图像后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质量 噪声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孝柏 高顺禹 +4 位作者 温廷国 赵丽君 段永利 傅炎 李宝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根据CT表现将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结节。结果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发现93个结节性病灶...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根据CT表现将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结节。结果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发现93个结节性病灶,其中囊性病灶28个;囊实性病灶54个;实性病灶11个。结论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但对单个实性结节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结节性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256层智能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永革 袁颖 +5 位作者 赵君 段永利 孙莹 霍萌 温廷国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8-188,190,共2页
与传统CT比较,256层智能CT(i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和一站式大范围扫描等优点。CT检查过程中碘造影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对比剂副作用的诊治以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传统CT比较,256层智能CT(i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和一站式大范围扫描等优点。CT检查过程中碘造影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对比剂副作用的诊治以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1~08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进行的3448例CT增强检查,分析全程护理在256层i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造影剂 全程护理
下载PDF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仁贵 陈孝柏 +5 位作者 段永利 李琼阁 赵君 傅岩 温廷国 沈文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MSCT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DPL患者18例,由2名医师分别对其淋巴管造影表现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PL患者的胸部表现包括:对比剂反流18例(100%)、淋巴管扩张18例... 目的探讨MSCT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DPL患者18例,由2名医师分别对其淋巴管造影表现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PL患者的胸部表现包括:对比剂反流18例(100%)、淋巴管扩张18例(100%)、纵隔软组织肥厚18例(100%)、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8例(100%)、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3%)、叶间裂增厚15例(83.33%)、双肺磨玻璃影14例(77.78%),以及胸腔积液17例(94.44%)、胸膜增厚9例(50.00%)、胸膜外软组织增厚11例(61.11%)、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16例(88.89%)、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44.44%)、胸腔和纵隔心包积气4例(22.22%)、胸廓塌陷3例(16.67%);胸外异常表现包括:腹膜后对比剂反流和淋巴管扩张4例(22.22%)、腹腔积液1例(5.56%)、腹膜后和脾脏囊性淋巴管瘤各1例(5.56%)、颈部淋巴管扩张8例(44.44%)、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44.44%)、颈部多发淋巴结10例(62.50%)、腋窝多发淋巴结16例(88.89%)、下肢淋巴水肿1例(5.56%)、颜面部水肿1例(5.56%)和骨骼异常3例(16.67%)。结论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能通过显示对比剂的异常分布和堆积明确判断有无淋巴液反流和淋巴管扩张及增多,为诊断和治疗DPL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病 先天性 淋巴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CT淋巴管造影对乳糜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魏海亮 陈孝柏 +2 位作者 宋建美 段永利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乳糜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乳糜尿患者的核素淋巴显像、直接淋巴管造影、CT淋巴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所有资料。结果 11例乳糜尿患者中,核素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扩张8例,腰干增宽5例... 目的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乳糜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乳糜尿患者的核素淋巴显像、直接淋巴管造影、CT淋巴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所有资料。结果 11例乳糜尿患者中,核素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扩张8例,腰干增宽5例,肾盂显影7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扩张10例,腰干淋巴管纡曲、扩张11例,对侧腰干、腹膜后淋巴管反流4例,向肾盂反流10例;CT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扩张9例,右淋巴管扩张1例,腰干、腹膜后、髂、盆腔淋巴管纡曲、扩张11例,对侧腰干、腹膜后淋巴管反流10例,肾盂、肾窦反流11例。结论 CT淋巴管造影可以发现更多病变淋巴管,并清晰显示其周围解剖关系,对核素淋巴显像和直接淋巴管造影的低空间分辨力起到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淋巴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莹 李玲 +18 位作者 刘晓燕 郝琪 张怡梦 李兴鹏 张妍 张明霞 郭佳 梁子懿 段永利 刘薇 傅岩 孙朋涛 吕亚萍 陈红梅 黄勇 江宏 石峰 淑红 王仁贵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12月我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天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12月我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天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和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天和>7天)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53例COVID-19患者中,累及肺部(100%)、血管(93.5%)、气道(73.4%)和胸膜(70.1%),其中年龄组间的对比显示病变数量、部位、大小、容积和束带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的形态、密度、机化和纤维化以及胸膜受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薄层平扫CT可明确早期COVID-19的病变位置和范围,对COVID-19的定性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特征,即以形态的多样化、胸膜内和血管周分布、肺泡为单元的间质性病变、早期混合性磨玻璃影常伴明显的机化和纤维化、胸膜局限性增厚而胸水极少等有助于COVID-19的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分辨率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磊 温廷国 +3 位作者 段永利 赵君 傅岩 袁颖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胸腹部血管联合成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对34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用256层螺旋CT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并与常规CT冠脉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胸腹部血管联合成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对34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用256层螺旋CT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并与常规CT冠脉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7%(456/508),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5.5%(485/508),常规冠状动脉扫描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8%(460/512),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6.3%(489/512)。两组的图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1.072,P=0.192)。结论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能够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胸腔入口区病变的螺旋CT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孝柏 张巨武 +3 位作者 温廷国 赵丽君 段永利 付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66-871,共6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胸腔入口区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8例经病理或DSA证实的胸腔入口区疾病的CT表现。结果  118例螺旋CT平扫中定位诊断正确者 112例 (约占 95 % ) ,定性诊断正确者 98例 (约占 83% )。 5 3例增强C...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胸腔入口区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8例经病理或DSA证实的胸腔入口区疾病的CT表现。结果  118例螺旋CT平扫中定位诊断正确者 112例 (约占 95 % ) ,定性诊断正确者 98例 (约占 83% )。 5 3例增强CT扫描中定位诊断正确者 5 1例 (约占 96 % ) ,定性诊断正确者 4 8例 (约占 91% )。结论 螺旋CT对胸腔入口区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尤其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病变与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胸腔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疾病 病变 周围结构 显示 增强扫描 资料
下载PDF
PLC梯形图编辑功能的仿真软件 被引量:7
11
作者 蒲志新 熊永超 +1 位作者 段永利 李赢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3年第10期143-144,共2页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近年来在各厂矿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PLC的生产厂家众多,各种机型互不兼容,学习和操作没有统一标准。该文利用VisualC++开发PLC梯形图编辑功能的仿真软件,模拟PLC编程器的功...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近年来在各厂矿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PLC的生产厂家众多,各种机型互不兼容,学习和操作没有统一标准。该文利用VisualC++开发PLC梯形图编辑功能的仿真软件,模拟PLC编程器的功能。该软件能够实现梯形图符号的编辑、语法检测、逻辑错误检查等功能,为PLC的学习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友好的编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序控制器 梯形图编辑 PLC 仿真软件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刚柱 张福先 +4 位作者 魏海亮 段永利 赵辉 张明逸 成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致病危险因素对病变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CTA、DSA检查证实的47例股腘动脉CTO患者,将股动脉均分为3段(F1-F3)...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致病危险因素对病变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CTA、DSA检查证实的47例股腘动脉CTO患者,将股动脉均分为3段(F1-F3),将腘动脉按骨性解剖标志分为3段(P1-P3),基于股腘动脉CTA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及DSA图像获取股腘动脉CTO病变解剖分布情况。采集影响病变分布的不同因素,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47例患者59条股腘动脉CTO病变纳入研究。病变段平均长度为(12.91±10.13)cm。根据股腘动脉6段分法,病变累及F1段23肢,F2段34肢,F3段48肢,P1段18肢,P2段6肢,P3段5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RR=3.21)、吸烟史(RR=1.76)患者CTO病变最易累及F1段,男性(RR=1.98)患者CTO病变更易发生在P1段,而糖尿病患者病变分布RR值自血管近端至远端逐渐变大,说明病变更易累及远端血管。结论股腘动脉CTO病变分布具有特征性,与股腘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 外周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动脉硬化 血液循环力学
下载PDF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及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建美 陈孝柏 +4 位作者 赵君 段永利 王仁贵 温廷国 沈文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接受腹盆部CT平扫,4例于淋巴管造影前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5例淋巴管造影及CT平扫后接...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接受腹盆部CT平扫,4例于淋巴管造影前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5例淋巴管造影及CT平扫后接受腹部增强CT扫描。结果患者中肠壁增厚、肠腔扩张15例,肠系膜水肿21例,胸、腹腔积液16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显示不同程度淋巴管异常:对比剂漏入肠腔或分布于肠壁7例,肠系膜淋巴管扩张10例、碘油分布于胃壁1例、对比剂反流至肝门、脾门、胰腺周围、对侧髂淋巴管及胸腔21例。9例增强扫描患者中,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3例,肠黏膜明显线状强化7例。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I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观察胸、腹腔积液及脏器情况,并可用于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管扩张 淋巴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256i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小丽 王仁贵 +5 位作者 张福先 杨磊 李海磊 段永利 赵君 傅岩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3期535-541,共7页
目的:探讨256iCT双下肢血管成像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256iCT双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腹腔干水平到达足底,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7... 目的:探讨256iCT双下肢血管成像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256iCT双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腹腔干水平到达足底,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75例患者在行CT扫描后的1~2周内行DSA检查,将256iCT血管图像与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575个动脉节段中,15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以DSA为诊断标准,256i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8.8%、99.7%;对于显示中度以上狭窄,256i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97.8%、98.2%。256i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DSA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0.945)。975处节段性病变中,905处管壁存在管壁粥样斑块,12处为附壁血栓。结论:256iCT下肢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下载PDF
电离室中心-X射线线束偏移距离对多排CTDI_(100)辐射剂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海亮 冯树理 +4 位作者 王仁贵 段永利 杨磊 傅岩 赵君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索多排CT的X射线束平面与电离室中心刻度偏移距离(offset distance,Do)对辐射剂量指数(CTDI100)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满足IEC标准的头部体模(T6M164)和长杆电离室,测量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在轴扫条件下不同偏移距... 目的探索多排CT的X射线束平面与电离室中心刻度偏移距离(offset distance,Do)对辐射剂量指数(CTDI100)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满足IEC标准的头部体模(T6M164)和长杆电离室,测量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在轴扫条件下不同偏移距离时的CTDI100值。结果当偏移距离在1cm时,误差在0%~5%范围内;当偏移距离为3 cm,误差在5%~15%范围内;当偏移距离在5 cm时,误差在25%~75%范围内。结论 CTDI100测量结果对Do值敏感度较高,测量者在测量时应保证线束应与电离室中心刻度无偏离;在半影区内辐射剂量不容忽视,散射线束使得周围4点位的测量值较中心点发散,床对测量结果影响表现为中心点外的4个点位的CTDI100空间对称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CT辐射剂量计 CT剂量指数 半影区 测量误差
下载PDF
MDCT血管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磊 陈孝柏 +2 位作者 赵君 段永利 傅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2047-2051,共5页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31%);仅向下腔静脉引流11例(7.7%);分别向上、下腔静脉引流89例(61.3%)。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各种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漫性淋巴管瘤累及脾脏的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小丽 王仁贵 +5 位作者 陈孝柏 段永利 赵君 傅岩 温廷国 沈文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LA)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综合诊断的L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其中5例同时接受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本病累及脾脏的影像... 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LA)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综合诊断的L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其中5例同时接受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本病累及脾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脾脏可见单发或多发薄壁囊性肿块,边界均清楚,其中2例囊内有分隔;5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所有患者均同时伴有至少1个其他部位的相似病变。结论 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LA累及的脾脏影像学特征。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并累及多个部位时,结合病史及临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脾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用PEM监控制备TiO2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永利 巴德纯 +1 位作者 许生 范垂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5-888,共4页
使用金属钛作靶材,利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TiO2薄膜.为使反应溅射的工作点能够稳定在"过渡区",使薄膜获得理想的化学配比和较高的沉积速率,使用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监控法(PEM)对溅射过程进行控制.利用台... 使用金属钛作靶材,利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TiO2薄膜.为使反应溅射的工作点能够稳定在"过渡区",使薄膜获得理想的化学配比和较高的沉积速率,使用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监控法(PEM)对溅射过程进行控制.利用台阶仪测膜厚,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以及光学薄膜测试分析仪等手段对TiO2薄膜的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PEM工作点下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使用PEM控制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TiO2光学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反应溅射 PEM控制 光学性能 薄膜结构
下载PDF
中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具有光致亲水性TiO_2薄膜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永利 许生 +1 位作者 巴德纯 范垂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87,共4页
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为使薄膜获得理想的化学配比和较高的沉积速率,使用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监控法(Plasma Emission Monitor,PEM)对溅射过程进行控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台阶仪测膜厚,X射... 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为使薄膜获得理想的化学配比和较高的沉积速率,使用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监控法(Plasma Emission Monitor,PEM)对溅射过程进行控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台阶仪测膜厚,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沉积速率及结构进行测试分析,并对部分沉积态和经过热处理的薄膜样品进行了透光性测试和光照实验。研究了温度,PEM工作点等不同工艺条件对薄膜光致亲水性等性能的影响。部分薄膜经过1h左右的紫外光照射,得到了很好的亲水性效果,其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了小于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中频 亲水性 PEM 反应溅射 退火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心率变异性和24h平均心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雪玲 李泽华 段永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24 h平均心率与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7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187例,回顾性分析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将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24 h平均心率与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7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187例,回顾性分析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将研究对象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A组)91例、中度降低组(B组)66例、重度降低组(C组)30例。频域结果分为下降、正常、升高三个级别,对比分析组间的24 h平均心率、时域和频域参数。结果 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50 ms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白天SDNN、夜间SDNN、总的频域值(TP)在A、B、C三组间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P均<0.01)。24 h平均心率在A、B、C三组间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P均<0.01)。A组低频成分(LF)正常比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中LF下降患者所占比率最高。A组高频成分(HF)升高患者所占比率最高,B、C组HF下降患者所占比率最高。HF下降比率,三组间两两比较,C组高于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与24 h平均心率呈负相关,γs=-0.42(P<0.01)。SDNN与TP呈正相关,γs=0.56(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SDNN与24 h平均心率呈负相关,与TP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老年住院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