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鹦鹉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1
作者 段瑶 王逸群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鸟类(如鹦鹉、鸽子、金丝雀等)或家禽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病人在发病前多有鸟类或家禽接触史,呼吸道是常见传播途径。其临床表现各异,以发热、咳嗽为主,...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鸟类(如鹦鹉、鸽子、金丝雀等)或家禽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病人在发病前多有鸟类或家禽接触史,呼吸道是常见传播途径。其临床表现各异,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他特征不显著,少许病人可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过往由于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且缺乏快速确诊方法,“鹦鹉热”确诊例数较少且易漏诊。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得到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症状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2
作者 丰雯诗 段瑶 +5 位作者 李妮 李悦 沈宇鑫 张陈光 陈旭岩 王逸群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讨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5例,按照有无肝胆胰疾病分为有肝胆胰疾病组和无肝胆胰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 目的 探讨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5例,按照有无肝胆胰疾病分为有肝胆胰疾病组和无肝胆胰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76例、女39例,年龄24~92岁,平均(59.8±14.9)岁。与无肝胆胰疾病组相比,有肝胆胰疾病的患者年龄较高[(62.5±11.5)岁比(57.5±17.0)岁],3个月内行胃肠道手术或操作比例较高(38.1%比1.9%),医院获得性感染比例较高(26.9%比1.6%),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比例较高(26.9%比4.8%),住院时间较长[(22.7±14.6) d比(17.1±9.6) d];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比例较高(63.5%比33.3%),发热天数较长[13.0(5.0,30.0) d比4.0(3.0,7.0) d],寒战(69.2%比28.6%)、腹痛(53.8%比23.8%)、黄疸(36.5%比4.8%)及多发肝脓肿灶的比例较高(44.2%比20.6%),CRP较低[(146.9±58.9)mg/L比(175.9±70.7)mg/L],Hb较低[(102.4±24.0)g/L比(131.9±18.3)g/L],ALB较低[(31.8±6.4)g/L比(37.1±5.4)g/L];血培养的耐药菌比例较高(19.2%比1.6%),脓液培养的耐药菌比例较高(11.5%比1.6%),脓液培养的复合菌比例较高(17.3%比1.6%);应用联合抗感染方案比例较高(46.2%比7.9%),60 d死亡比例较高(13.5%比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有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更重、住院时间更长,病原学检查结果更复杂,应充分评估有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耐药菌感染及复合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肝胆胰疾病 临床表现 病原学
下载PDF
厄他培南在急性感染中的应用
3
作者 丰雯诗 陈旭岩 +1 位作者 段瑶 王逸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9期173-176,共4页
厄他培南属于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转肽步骤,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达到杀菌目的。其对于β-内酰胺酶(ESBL)稳定,每天1次的给药方式适用于敏感菌导致的中、重度感染... 厄他培南属于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转肽步骤,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达到杀菌目的。其对于β-内酰胺酶(ESBL)稳定,每天1次的给药方式适用于敏感菌导致的中、重度感染,包括腹腔感染、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复杂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菌血症,在急性感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厄他培南在急性感染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他培南 急性感染 应用作用
下载PDF
不同成像参数下CBCT的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军 马芮 +4 位作者 谢晓艳 姜丹 邓少纯 段瑶 毋育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不同成像参数下CBCT的图像质量,分析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6台不同品牌CBCT扫描仪〔3D Accuitomo(Morita)、i-CAT(Kavo)、5G(NewTom)、Smart3D(北京朗视)、DCT Pro(Vatech)、VGi(... 目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不同成像参数下CBCT的图像质量,分析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6台不同品牌CBCT扫描仪〔3D Accuitomo(Morita)、i-CAT(Kavo)、5G(NewTom)、Smart3D(北京朗视)、DCT Pro(Vatech)、VGi(NewTom)〕,在各个品牌的典型曝光条件下(电压和电流强度不同)扫描空间分辨率模体和高仿真头模,7位医师对拍摄的CB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打分,比较不同CBCT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和对常见口腔解剖结构的可见性。客观评价指标采用各仪器所获的图像空间分辩率(LP/mm)。结果:7位医师的组内一致性和组间一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主观评价New Tom 5G为2分,i-CAT为5分,其余4个品牌匀为4分,客观评价i-CAT的LP/mm为1.8,Smart3D为2.0,其余4个品牌为1.0~1.7。在相同管电流条件下,不同管电压的图像主观质量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不同管电流的图像主观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不同品牌之间的客观评价差异可能与电压、电流强度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质量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荆莲核消方化学成分分析
5
作者 李欣 李念 +7 位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段瑶 郭亦男 朴东 刘子婷 皮子凤 越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7,共1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借助UNIFI软件及相关文献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UPLC-Q-TOF-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复方的质谱数据,通过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采用UNIFI软件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和推断出187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1个、萜类化合物2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4个、苯酞类化合物12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7个。UPLC-Q-TOF-MSE技术可快速鉴定出荆莲核消方中的化学成分,准确性较高,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莲核消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UNIFI软件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附子-葶苈子药对的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
6
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7 位作者 段瑶 庞博 刘佳柠 赵秋禄 林喆 郑飞 皮子凤 越皓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73,I0005,共1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附子-葶苈子药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首先,在UPLC-Q TOF MS^(E)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UNIFI软件对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附子-葶苈子药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首先,在UPLC-Q TOF MS^(E)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UNIFI软件对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进行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的质谱信息及相关参考文献,从附子-葶苈子共煎液中共鉴定出142个化合物。以这些成分为候选化合物,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了“药物-成分-靶点”关键网络,筛选出附子-葶苈子药对治疗心力衰竭的10个关键靶点,分别为BCL2、IL6、STAT3、CASP3、PPARG、ESR1、EGFR、AKT1、MMP9、PTGS2,它们主要参与调控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等;活性成分包括水黄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黄酮类和惰碱、德尔妥因等生物碱类以及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该研究揭示了附子-葶苈子配伍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葶苈子 药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 TOF MS^(E)) 网络药理学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外语+数字”模式下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梦楠 段瑶 王亚微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我国目前急需涉外法治人才,创新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通过研究现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发现,课程教学的语言与专业的融通是难点,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是痛点。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借助“外语+数字”模式,通过跨文化交... 我国目前急需涉外法治人才,创新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通过研究现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发现,课程教学的语言与专业的融通是难点,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是痛点。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借助“外语+数字”模式,通过跨文化交流的构建,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建设,教师信息化持续培养等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加速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在外语与涉外法学专业方面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质量,并加速推动人才培养向社会服务的有效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人才 “外语+”模式 虚拟仿真 实践能力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面向配电网的自适应粒子群故障恢复策略
8
作者 高崇 劳永钊 +2 位作者 张俊潇 段瑶 李浩 《制造业自动化》 2024年第8期109-115,共7页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可靠性和高效性低的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首先,在常见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学习因子混沌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Adaptive Learning Factor Chaotic...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可靠性和高效性低的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首先,在常见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学习因子混沌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Adaptive Learning Factor Chaotic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ALFCBPSO),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其次,综合考虑重要负荷恢复、网络损失、开关动作次数等因素,构建多目标故障恢复目标函数;然后,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故障恢复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故障恢复的实施方案;最后,通过IEEE33节点仿真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故障恢复 自适应学习因子 混沌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华中电网的直流紧急功率支援问题 被引量:20
9
作者 段瑶 陈龙 +1 位作者 张步涵 王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研究了1 000 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线建成后,直流输电调制对华北—华中互联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的作用。分析了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的机制以及实现方法,并对华中电网内直流系统发生双极闭锁故障时,华北—华中互联电网和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承... 研究了1 000 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线建成后,直流输电调制对华北—华中互联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的作用。分析了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的机制以及实现方法,并对华中电网内直流系统发生双极闭锁故障时,华北—华中互联电网和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承受故障冲击的能力及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一回直流双极闭锁故障时,华中电网中4回直流输电线路之间紧急功率支援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流输电系统紧急功率支援对保持互联系统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紧急功率支援 特高压交流 电力系统 稳定与安全
下载PDF
基于快速随机潮流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0
作者 段瑶 张步涵 刘怡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784-3790,共7页
电力系统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带来困难,随机潮流计算可以计及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随机潮流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考虑风电时序特性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构造风电出力多场景;在快速解耦潮... 电力系统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带来困难,随机潮流计算可以计及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随机潮流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考虑风电时序特性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构造风电出力多场景;在快速解耦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功频静态特性,采用以半不变量为基础的改进Von Mises方法获得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除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外,可以得到系统频率的概率分布等统计信息,通过各状态变量越限概率和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等风险指标全面评估系统风险。IEEE 39节点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快速有效,具有在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评估 快速随机潮流 功频静态特性 系统频率 多场景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段瑶 吴永全 梁金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18-420,共3页
在一系列缺血性心血管事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UAP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环节,它贯穿于UAP的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微量... 在一系列缺血性心血管事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UAP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环节,它贯穿于UAP的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微量白蛋白尿(MAU)是诊断早期或轻微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近年来,MAU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一项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不全的指标[1,2]。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MAU可独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和总病死率相关,可以判断患者预后[3]。其中,MAU与UAP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引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微量白蛋白尿 心绞痛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心肌缺血综合征
下载PDF
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颖佳 蔡超妮 +6 位作者 刘子欣 汤锡昌 屈琳 吴苑 吴娉芸 段瑶 佘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6,共9页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常引起院内感染的革兰阳性氏条件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其耐药性逐渐增高,药物再利用已成为难治性耐药菌感染治疗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抗病毒性肝炎药物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常引起院内感染的革兰阳性氏条件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其耐药性逐渐增高,药物再利用已成为难治性耐药菌感染治疗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抗病毒性肝炎药物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结晶紫染色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SYTO9/PI双荧光染色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内活菌的杀菌作用;棋盘稀释实验检测西咪匹韦联用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并通过绘制时间-抑菌曲线进一步验证其协同抗菌活性。结果: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MIC和MBC分别为2~16μg/mL和4~32μg/mL。SYTO9/PI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4μg/mL的西咪匹韦可显著减少表皮葡萄球菌盖玻片上生物膜的形成并破坏生物膜的正常结构。MIC的西咪匹韦还可抑制TSB肉汤中导尿管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作用,使黏附量从0.700±0.020减少到0.050±0.004(t=54.03,P<0.001),并可使马血清培养基中导尿管表面的黏附量从1.00±0.02减少到0.13±0.01(t=82.78,P<0.001)。此外,西咪匹韦与庆大霉素联用还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结论: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匹韦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药物再利用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和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瑶 沈冲 +1 位作者 吴永全 梁金锐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7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管内皮和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入选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得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HbA1c<7%组42例,HbA1c 7%-9%组42例,HbA1c>9%组31例。...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管内皮和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入选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测得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HbA1c<7%组42例,HbA1c 7%-9%组42例,HbA1c>9%组31例。同时入选8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 PAT)技术检测所有入选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指数( RHI)。所有入选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bA1c 7%-9%组和HbA1c>9%组患者的RHI值存在明显减低(P<0.05),且HbA1c>9%组患者RHI最低(P<0.05);②与HbA1c<7%组相比, HbA1c 7%-9%组和HbA1c>9%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室间隔厚度( IVS)、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E/A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7%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左心结构及功能均会出现异常,其异常程度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内皮功能 左心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成人Still’s病复发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瑶 马序竹 +1 位作者 陈旭岩 李婧娴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15-216,共2页
患者,男,31岁,因“咽痛2周,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出现咽痛,自行服用感冒清热颗粒无好转。5天前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查血常规结果提示:
关键词 成人Still’s病 复发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未诊断的产后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段瑶 刘欣 胡晨玙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未诊断的产后出血(undiagnosed postpartum hemorrhage,UDPPH)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 52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产后出... 目的:探讨未诊断的产后出血(undiagnosed postpartum hemorrhage,UDPPH)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 52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组、UDPPH组和对照组(既无PPH也无UDPPH者),分析UDPPH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并与PPH组进行比较。结果:阴道分娩中UDPPH和PPH发生率分别为10.5%和6.1%,UDPPH组和PPH组的产前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孕次、总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胎盘滞留发生率、会阴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DPPH组的初产妇比例、会阴侧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H组初产妇比例、会阴侧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比例、会阴侧切发生率是UDPPH不同于PPH的影响因素。结论:UDPPH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很常见,为降低其发生率,需要加强产后观察、正确评估出血量以及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会阴切开术 产程 第三
下载PDF
多种运行方式下发电机组功频静特性系数的智能优化方法
16
作者 段瑶 张步涵 +2 位作者 吴俊利 缪晓刚 葛业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发电机组的功频静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节特性的重要参数,在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可调节容量。发电机组的功频静特性系数并不会因为运行方式的变化而进行实时调节,因此在考虑电力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 发电机组的功频静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系统频率一次调节特性的重要参数,在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可调节容量。发电机组的功频静特性系数并不会因为运行方式的变化而进行实时调节,因此在考虑电力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对发电机组功频静特性系数进行综合协调优化具有实际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Adaboost的BP神经网络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发电机组功频静特性系数智能优化方法,在计及系统频率的一次调节下,对多种运行方式下多台机组的功频静特性系数进行综合协调优化,使系统频率偏移量的绝对值最小化。IEEE 30节点系统的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多台发电机功频静特性系数协调优化效果,且优化结果对电力系统中各种运行方式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频静特性系数 多种运行方式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智能优化
下载PDF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段瑶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产后出血的产妇相比较。结果:产程延长者与无产程延长者相比,孕产次数>3次者与孕产次数≤3次者相比,胎儿体重≥3500 g者与胎儿体重&l...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产后出血的产妇相比较。结果:产程延长者与无产程延长者相比,孕产次数>3次者与孕产次数≤3次者相比,胎儿体重≥3500 g者与胎儿体重<3500 g者相比,剖宫产、阴道助产分别与顺产相比,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原因构成为:宫缩乏力(78.30%)、胎盘滞留(9.91%)、软产道裂伤(4.72%);93.4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45.75%的出血量>1000 mL。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及产前预防、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三大重要环节,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寻找并纠正病因、因地制宜的开展救治是抢救成功、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产科休克
下载PDF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研究
18
作者 陈体 段瑶 +2 位作者 张晓洁 佘鹏飞 李颖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5-1482,共8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μg/mL。结论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感染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莫齐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作用 生物膜 联合药敏试验
下载PDF
PAT技术检测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19
作者 段瑶 沈冲 +1 位作者 吴永全 梁金锐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3期222-223,226,共3页
目的:利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检测不同阶段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202例患者根据糖耐量分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组108例,糖耐量受损(IGT)组50例,糖尿病(DM)组44例,入院72h内用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计... 目的:利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检测不同阶段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202例患者根据糖耐量分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组108例,糖耐量受损(IGT)组50例,糖尿病(DM)组44例,入院72h内用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采集空腹静脉血测血糖(FPG)、血脂(Tch、TG、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与NGT组(1.71±0.27)相比,IGT组的RHI值已存在减低(1.61±0.27)(P<0.05),DM组患者RHI值则进一步降低,DM组患者RHI最低(1.49±0.23)(P<0.01)。结论:PAT技术检测可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 内皮功能 外周动脉张力测定
下载PDF
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
20
作者 段瑶 张海钟 +1 位作者 席庆 朱凯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1993-2009年间收治的腮腺恶性肿瘤137例,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腮腺良性肿瘤40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两组患者蜂窝式移动电话使用情况,应用... 目的探讨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1993-2009年间收治的腮腺恶性肿瘤137例,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腮腺良性肿瘤40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两组患者蜂窝式移动电话使用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使用蜂窝式移动电话与发生腮腺恶性肿瘤间的关联强度OR值。结果使用蜂窝式移动电话患腮腺恶性肿瘤的风险是不用或使用时间半年以内者的1.503倍(OR95%CI:1.002-2.255),而累计通话时间达到181-594h及>594h者发病风险分别是2.122倍(OR95%CI:1.158-3.887)和1.795倍(OR95%CI:1.031-3.127)。结论使用蜂窝式移动电话累计通话时间过长患腮腺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回顾性研究 移动电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