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蓝月 殷信道 陈宇辰(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1-406,411,共7页
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RCI)严重影响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结构MRI、功能MRI、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波谱等多模态MRI技术可以反映大脑的结构、功能、代谢、灌注等信息,有利于揭示化疗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 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RCI)严重影响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结构MRI、功能MRI、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波谱等多模态MRI技术可以反映大脑的结构、功能、代谢、灌注等信息,有利于揭示化疗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影像学机制。目前临床常用的蒽环类、非蒽环类、铂基化合物等肿瘤化疗药物均可诱发CRCI。简要回顾不同化疗药物诱发CRCI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综述多模态MRI技术在CRCI病人大脑结构与功能改变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化疗药物
下载PDF
基于MRI灌注成像的全脑及局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研究
2
作者 周啸虎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任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局部特征和全脑特征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Tmax图的灌注异常感兴趣...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局部特征和全脑特征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Tmax图的灌注异常感兴趣区,应用SPM软件自动分割Tmax图全脑区。应用AK软件分别提取局部和全脑特征并降维,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急性脑卒中预后模型并寻找最优预测模型。结果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后与预后最相关的局部特征为6个、全脑特征为5个、联合局部和全脑的特征为10个。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局部和全脑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89.1%,明显优于局部特征模型(AUC=0.706;Z=-3.248;P=0.001)和全脑特征模型(AUC=0.711;Z=-3.393;P<0.001)。结论联合局部和全脑的PWI特征可更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个性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患者多层脑网络异常与情绪障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苗修前 徐进敬 +3 位作者 李彪 冯源 陈宇辰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利用多层神经网络技术探索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1名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伴偏头痛患者和47名健康对照的听力、偏头痛、多维度神经功能及静息态功能MRI进行了... 目的利用多层神经网络技术探索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1名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伴偏头痛患者和47名健康对照的听力、偏头痛、多维度神经功能及静息态功能MRI进行了评估。采用多层网络来识别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诱导的动态大脑全局网络交换的变化。采用图论网络分析软件处理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功能MRI数据与情绪障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SNHL伴偏头痛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上匹配良好。SSNHL伴偏头痛患者组两耳的平均听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增高。两组间的总体模块化没有显著差异,但右侧中央沟盖、中扣带皮层、左侧楔叶和枕下回的网络切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错误发现率校正)。SSNHL伴偏头痛组中扣带回的网络转换率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1,P=0.008)。结论SSNHL伴偏头痛患者脑区的网络切换率减低,与抑郁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阐明SSNHL伴偏头痛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 神经影像 磁共振成像 多层脑网络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分析对基底节区卒中患者的偏侧化研究
4
作者 茆倩倩 陈宇辰 +3 位作者 陈慧铀 姜亮 姜海龙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名R-BG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分别对三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基于rs-fMRI和滑动窗口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和HCs进行静态功能连接分析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在静态脑网络连接分析中,同HCs组相比,L-BGS组患者表现为更广泛的网络内连通性增加及减弱(P<0.001,团块水平FWE校正);R-BGS组患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网络间连接受损(P<0.016 7,FDR校正)。在动态连接分析中,相较于HCs组,L-BGS组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网络连接重组(P<0.05,FDR校正)。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基底节区卒中发生的1个月内,L-BGS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静态与动态脑网络连接的代偿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偏侧化
下载PDF
基于低灌注强度比值的侧支循环对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的研究
5
作者 陈乾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任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0,93,共6页
目的 以急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侧支循环标准,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在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 目的 以急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侧支循环标准,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在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晚期时间窗(6~24 h)急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侧支循环评分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 ASITN)分级系统评估(侧支循环良好:3~4级;侧支循环不良:0~2级)。HIR为脑血流达峰时间(time-to-maximum, T_(max))>10 s体积与T_(max)>6 s体积的比值。3个月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0~2分;预后不良:3~6分)。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HIR与侧支循环间的相关性及其在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侧支循环良好组(n=90)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n=70)的HIR值较高(0.45±0.07 vs.0.30±0.08;P<0.001)、出血转化率较高(44.43%vs. 20.00%;P=0.003)、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较高(45.71%vs. 23.33%;P=0.003)及预后良好率较低(44.29%vs. 67.78%;P=0.03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IR值与ASITN分级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预后良好组:r=-0.856;P<0.001;预后不良组:r=-0.888;P<0.001);HIR值与3个月mRS评分具有良好的正相关(r=0.7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 [OR(95%CI):0.629(0.421~1.418);P=0.041]为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EVT治疗后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ASITN分级与HIR预测晚期时间窗急性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837 vs. 0.887;Z=1.696,P=0.090)。结论 基于HIR的侧支循环评估可准确晚期时间窗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为临床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预后 晚期时间窗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梗死半影区弥散-灌注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殷信道 冯晓源 +3 位作者 王丽萍 顾建平 卢铃铨 吴前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 应用弥散加权 灌注 (DWI P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的大鼠超急性脑梗死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明确联合应用PWI PI对超急性脑梗死半影区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5 0只SD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A... 目的 应用弥散加权 灌注 (DWI P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的大鼠超急性脑梗死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明确联合应用PWI PI对超急性脑梗死半影区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5 0只SD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A组 (10只 )作假手术对照 ;其余按栓塞时间 30min、1、3、6h均分成B、C、D、E4组。A组于 30min、1、3、6h的时间点 ,B、C、D、E于各自栓塞时间点行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I)扫描 ;工作站后处理获得表观弥散系数 (ADC)、脑血容量或血流量 (CBV或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形态图 ,计算ADC、CBV、CBF、MTT相对值 (与对侧相应部位比值 )。将成像结果与四氮唑红 (TTC)染色和病理观察对比。结果  (1)A组DWI、PI成像无异常信号 ,病理观察无变化。 (2 )B、C、D、E组PI显示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缺损范围无变化 ,基底节区最重 ,皮质区较轻 ;DWI显示高信号 ;ADC比值降低 (6 5 .2 % ) ,D组达到最低 (32 .2 % ) ,E组基本不变(2 9.9% ) ;ADC形态图显示病灶范围逐渐扩大 ,最终 (E组 )与PI异常信号区基本一致。 (3)超急性脑梗死的DWI高信号范围与TTC染色所见的异常染色 (白色 )范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检验 ,P >0 .1)。 (4 )在超急性脑梗死中存在PI DWI不重叠区 (缺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 脑梗死 半影区 弥散-灌注 磁共振成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结合T_1加权成像对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殷信道 王丽萍 +4 位作者 卢铃铨 王利伟 张太生 吴前芝 顾建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T^1加权成像(T^1WI)检测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5mm)。术前作常规MRI检查(横断位T^1WI:TR/TE155ms/3...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T^1加权成像(T^1WI)检测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5mm)。术前作常规MRI检查(横断位T^1WI:TR/TE155ms/3.4ms,横断位和冠状位T^2WI:15000ms/81ms)。MRCP检查采用EXPRESS脂肪饱和序列,包括5组胆管路径的斜冠状45mm厚层成像采集、5mm薄层冠状成像采集(资源图像),来源于资源图像的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MR检查后1~5天内行胆总管外科手术或ERCP取石。分析胆总管微小结石的T^1WI和MRCP表现及MRCP和T^1WI对微小结石的检测、诊断。结果: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胆囊切除7例。47例T^1WI胆总管微小结石高信号改变。MRCP显示阳性结石充盈缺损33例。T^1WI及T^1WI结合MRCP检出胆总管微小结石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检查,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T^1WI有助于提高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下载PDF
MRCP结合MRI对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殷信道 王利伟 +4 位作者 卢玲铨 张林 张太生 吴前芝 顾建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4-626,共3页
目的:研究MRI、MRCP对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类型对照。方法:46例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分析不同部位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MRI、MRCP表现与病理类型对照。结果:46例患者,4... 目的:研究MRI、MRCP对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类型对照。方法:46例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分析不同部位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MRI、MRCP表现与病理类型对照。结果:46例患者,4例MRCP仅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病理均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MRCP肝门"空虚征"、肝内胆管枯树枝状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7例,病理为胆管癌6例,胆囊癌4例;16例胆总管中段截断,近段胆管、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稍高信号6例,病理为胆管癌9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2例;16例胆管末段截断或狭窄,T2WI稍高信号8例,病理改变为胰头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4例、胆管癌3例、壶腹癌5例。结论: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有不同的MRI和MRCP表现,反映其病理类型。常规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利于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消化系统肿瘤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扩散加权-灌注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殷信道 冯晓源 +4 位作者 顾建平 王丽萍 卢铃铨 张林 吴前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 应用扩散灌注(DWI- P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明确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 5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10只)行假手术作对照,其... 目的 应用扩散灌注(DWI- P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明确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 5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10只)行假手术作对照,其余按栓塞时间30min、1、3、6h均分成B、C、D、E 4组;行DWI、PI和常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T2 WI、T1WI扫描;DWI和PI原始图像重建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形态图。观察各栓塞时间点和再灌注2、2 4h后各项参数变化,并将其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观察对比。结果 A组DWI、PI成像无异常信号,病理观察和TTC染色无变化。B组再灌注2hDWI高信号消失,ADC值恢复正常化(88.2 7±1.92 ) % ,2 4h继发性ADC值降低和DWI高信号;C组再灌注2h后ADC值轻度升高,2 4h明显降低;D、E组再灌注2、2 4hADC值轻度降低或基本不变;各组再灌注后2 4hDWI显示病灶范围无明显扩大。A、B组再灌注后PI各参数指标(CBV、CBF、MTT)恢复和维持正常,而D、E组的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图有3种表现,分别为高灌注、低灌注和正常灌注。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后DWI显示的缺血范围与TTC异常染色(白色)范围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脑梗死 病理变化 扩散加权 磁共振成像技术 大脑中动脉栓塞 异常信号 ADC值 表观扩散系数 平均通过时间 DWI 再灌注2 病理观察 再灌注模型 24h TTC染色 显著性差异 神经元坏死 缺血半影区 实验研究 病理结果 评价作用
下载PDF
胃癌多层CT增强征象与组织分化及p53、P-糖蛋白表达相关性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信道 赵建华 +5 位作者 王利伟 王丽萍 卢铃铨 谢光辉 吴前芝 王书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16-1519,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P-糖蛋白(P-gp)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6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观察内容包括肿瘤部位、最大直径、胃壁浸润... 目的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P-糖蛋白(P-gp)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6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观察内容包括肿瘤部位、最大直径、胃壁浸润厚度、双期强化率、淋巴结转移等。术后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P-gp在胃癌中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组织分化及p53、P-gp在胃癌表达间的关系。结果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P-gp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还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壁浸润厚度、门静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而P-gp表达与门静脉期强化率有关(P=0.005),与动脉期强化率、胃壁浸润厚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P-gp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P-gp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P53 P-糖蛋白
下载PDF
MRCP结合常规MRI诊断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信道 王利伟 +4 位作者 卢玲铨 张林 张太生 吴前芝 顾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研究MRCP结合MRI对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分析不同部位胆管梗阻恶性肿瘤的MRI、MRCP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6例患者,4例MRCP仅肝内胆管扩... 目的研究MRCP结合MRI对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分析不同部位胆管梗阻恶性肿瘤的MRI、MRCP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6例患者,4例MRCP仅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病理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MRCP肝门"空虚征"、肝内胆管枯树枝状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7例,病理诊断胆管癌6例,胆囊癌4例;32例胆总管截断或狭窄,近段胆管、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稍高信号14例,病理诊断胆管癌12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5例、十二指肠腺癌及乳头腺癌6例。结论常规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利于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恶性肿瘤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下载PDF
大鼠超急性脑梗死弥散-灌注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殷信道 冯晓源 +1 位作者 符荣 陈元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 应用弥散 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制作的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进行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34只SD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其中 2只为假手术A组 ,其余按栓塞时间 30分钟、1、3、6小时分成B、C、D、E 4组。A组于 2、... 目的 应用弥散 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制作的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进行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34只SD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其中 2只为假手术A组 ,其余按栓塞时间 30分钟、1、3、6小时分成B、C、D、E 4组。A组于 2、2 4小时后 ,B、C、D、E组分别于栓塞后 30分钟、1、3、6小时以及线栓拔出后 2、2 4小时行弥散和灌注成像扫描。结果 假手术A组弥散、灌注成像无异常信号。实验B、C、D、E组均见灌注异常信号且范围无变化 ,弥散高信号区随时间延长而范围增大 ,6小时后与灌注异常信号区一致。栓塞 2小时后T2 WI显示高信号。结论 弥散磁共振成像可显示超急性脑梗死灶大小及其演变规律 ,灌注成像显示脑梗死缺血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超急性脑梗死 弥散-灌注 磁共振成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动态及延时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信道 王丽萍 +6 位作者 李克 王薇 卢铃铨 张林 吴前芝 姜玲 冯晓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T-WI、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手推团注0.1mmol/kg体重Gd—DTPA后,再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推入时间5—6s)行射频毁...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T-WI、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手推团注0.1mmol/kg体重Gd—DTPA后,再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推入时间5—6s)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动态增强见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样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延迟增强扫描见53个病灶完全充填强化,14个病灶显示斑片状或裂隙状的低信号未充填区。结论: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延迟增强显示病灶的充填程度,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延时增强 肝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信道 梁杰 +3 位作者 冯晓源 顾建平 王丽萍 卢铃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梗死灶变化的评价。方法32例大脑前循环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20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12例保守治疗(保守组)。治疗前后行MR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检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梗死灶变化的评价。方法32例大脑前循环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20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12例保守治疗(保守组)。治疗前后行MR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检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治疗前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比较治疗前后MRA显示的血管再通和梗死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MRA显示78%(25/32)血管阻塞。治疗后,溶栓组MRA显示72%(13/18)血管早期再通,而保守组中29%血管再通;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79)。血管再通的病灶增加较小,与血管未通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血管早期再通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血栓溶解方法 诊断
下载PDF
超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实验模型制作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信道 冯晓源 +1 位作者 符荣 陈元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 :用改良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及其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 :22只SD大鼠 ,随机分成5组 ,其中2只为假手术A组 ,其余按栓塞时间30min及1、3、6h均分为B、C、D、E四组。A组于2、24h后 ,B、C、D... 目的 :用改良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及其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 :22只SD大鼠 ,随机分成5组 ,其中2只为假手术A组 ,其余按栓塞时间30min及1、3、6h均分为B、C、D、E四组。A组于2、24h后 ,B、C、D、E组分别于栓塞后30min ,1、3、6h以及线栓拔出后2、24h行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扫描 ;并将成像所见与病理观察对比。结果 :A组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无异常信号 ,病理观察无变化。B、C、D、E组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均见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信号区 ,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脑组织坏死和缺血改变。结论 :该方法制作超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实验模型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灌注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动态增强MRI技术对肝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信道 王薇 +2 位作者 吴前芝 杨眉 龚惠敏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研究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RFFAST)的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肝血管瘤患者行常规MRT1WI和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团注GdDTPA0.1mmol/kg,后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推入时间5~6s),再行射... 目的:研究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RFFAST)的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肝血管瘤患者行常规MRT1WI和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团注GdDTPA0.1mmol/kg,后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推入时间5~6s),再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显示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较早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与其他成像序列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下载PDF
探讨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
17
作者 殷信道 顾建平 王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8期122-123,共2页
现阶段,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全心全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建立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如何培养... 现阶段,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全心全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建立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如何培养适应我们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呢?这是我们医学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才 医疗卫生 医药卫生 现代医学 医学生 医学教学 医学高校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信号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丹凤 陈慧铀 +5 位作者 张卫东 孙军 毛存南 苏文 王鹏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信号特点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32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病... 目的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信号特点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32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进行常规头颅MR扫描和MCA狭窄处黑血技术T1WI、T2WI扫描。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位置分为前壁、下壁、后壁、上壁;依据弥散加权图像上MCA供血区有无高信号分为急性脑梗死、无急性脑梗死。统计斑块的好发部位;比较急性脑梗死与无急性脑梗死之间高信号或混杂信号斑块数目的差异。结果 32例图像用于分析,斑块的分布情况为前壁13例、下壁7例、后壁4例、上壁4例,余4例为管腔完全闭塞,各分布部位的相应急性脑梗死例数为2、2、3、4,位于上壁或后壁的斑块较前壁或下壁斑块更易引起急性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急性脑梗死15例,T1WI或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有8例;无急性脑梗死17例,T1WI或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有2例,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血管前壁、下壁,但位于上壁或后壁斑块更易引发脑梗死;高信号或混杂信号斑块更多见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与其不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刚 王书智 +3 位作者 顾建平 冯敏 殷信道 卢铃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肢 闭塞性病变
下载PDF
双源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20
作者 姜亮 王利伟 +1 位作者 殷信道 顾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8,4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128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双源CT扫描的AAD患者的资料,扫描模式为双能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双源128层螺旋CT双能量扫描模式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双源CT扫描的AAD患者的资料,扫描模式为双能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双源CT平扫诊断AAD的正确率为37.1%(43/116)。MPR对夹层初始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分别为93.1%、100.0%、100.0%。VR与MIP的初始破口显示率较低,分别为33.62%、6.90%。MIP的真假腔显示率为23.28%。MPR的综合显示能力明显优于VR和MIP(P<0.01),VR的显示能力优于MIP(P<0.01)。双源CT增强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双源CT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快捷、可靠的诊断价值。胸腹痛患者行CT平扫时应高度重视血管表现;三维重建时选择薄层MPR和VR,可不必做MIP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