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Ⅸ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毕作木 华宝来 +3 位作者 杨仁池 王鸿艳 武文杰 钱林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 ( FⅨ )基因SalⅠ ,Nru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以及 5′端 - 793...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 ( FⅨ )基因SalⅠ ,Nru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以及 5′端 - 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和 5′端 - 6 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进行了分析 ,其中对FⅨ - 192共分析了 2 14条X染色体 ,对 FⅨ - 793共分析了 2 10条X染色体 ,对 FⅨ - 6 98共分析了 2 0 6条X染色体。结果表明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A和G的频率分别为 0 .878和 0 .12 2 ,杂合体频率为 0 .2 13;- 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分别为 0 .5 5 2和 0 .4 4 8,杂合体频率为 0 .4 94 ;FⅨ - 6 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分别为 0 .311和 0 .6 89,杂合体频率为 0 .4 2 9。结论提示 :FⅨ基因Sal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人 凝血因子Ⅸ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血友病B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PKC-ε、cIAP在CD44介导的髓系白血病细胞转移和增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毕作木 崔春萍 +2 位作者 孙桂珍 徐冬 周其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0,共6页
目的 探讨PKC-ε在调节cIAP、CD44及P-gp介导的髓系白血病细胞转移、增殖及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亲本株及耐药株K562、K562R、HL60和HL60R的耐药特性;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细胞株中PKC-ε表达水... 目的 探讨PKC-ε在调节cIAP、CD44及P-gp介导的髓系白血病细胞转移、增殖及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亲本株及耐药株K562、K562R、HL60和HL60R的耐药特性;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细胞株中PKC-ε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株CD44表达;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检测PKC-ε与P-gp、cIAP和CD44共定位.结果 髓系白血病耐药株较亲本细胞株高表达PKC-ε,采用化疗药物处理可上调亲本株PKC-ε的表达.通过添加PKC激动剂或抑制剂证实: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转移及耐药与PKC-ε的高表达有关,增殖与PKC-ε的低表达有关.细胞及转移灶中,cIAP及P-gp的表达与PKC-ε的表达变化一致,CD44的表达与PKC-ε的表达变化相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KC-ε与P-gp、cIAP及CD44分别共定位于髓系白血病细胞膜上.结论 PKC-ε通过调节P-gp和cIAP介导白血病细胞转移,同时参与调节CD44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ε cIAP 髓系白血病细胞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持续性多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
3
作者 毕作木 华宝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635-1637,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增多症 B-淋巴细胞 多克隆 双核
下载PDF
沉默c-maf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冬 吕晓伟 +2 位作者 毕作木 任国华 王鲁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c-maf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用c-maf siRNA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RT-PCR技术检测c-maf基因的表达,MTT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改变,流式... 目的:探讨c-maf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用c-maf siRNA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RT-PCR技术检测c-maf基因的表达,MTT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s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aspase的活性。结果:c-maf siRNA有效地转染入细胞并抑制了c-maf基因的表达。转染c-maf siRNA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体外侵袭力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survivin、MMP-2、MMP-9、ARK5、cyclin B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spase-3/7蛋白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maf siRNA可明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袭力。c-maf基因可做为多发性骨髓瘤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f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RNA干扰 增殖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先锋美他醇抗感染88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方秦 毕作木 +2 位作者 任国华 国承钧 周景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9-20,共2页
用先锋美他醇治疗各种感染88例。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胆道等多种感染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4.3%。其抗菌谱广,副作用小,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生素。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药物疗法 头孢菌素
下载PDF
小剂量rhG-CSF治疗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粒细胞缺乏及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马尚民 毕作木 +2 位作者 周其锋 任国华 黄其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6年第6期39-39,共1页
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天0.5μg/kg,皮下注射,治疗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粒细胞减少5例,粒细胞缺乏12例,治疗中位时间分别为70天和96天,粒细胞减少中3/5例及粒细胞缺乏中8/12例治疗后较治疗前中性粒细... 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天0.5μg/kg,皮下注射,治疗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粒细胞减少5例,粒细胞缺乏12例,治疗中位时间分别为70天和96天,粒细胞减少中3/5例及粒细胞缺乏中8/12例治疗后较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1倍以上,有效病例新发感染率明显下降,对骨髓中幼稚细胞比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
下载PDF
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传芳 侯明 +5 位作者 陈学良 张青春 栾海英 王蓝萍 毕作木 张茂宏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CAG方案 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血液疾病
原文传递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毕作木 孙桂珍 +4 位作者 周其锋 师丽娜 王娟 耿岩 李大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别及其与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别及其与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VEGF和M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患者VEGF阳性者3年生存率(41.9%)显著低于VEGF阴性者(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Ⅲ、Ⅳ期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侵袭性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显著高于惰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国际预后指数(IPI)危险级别的升高,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疗效稳定和进展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VEGF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相关,且对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所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被引量:5
9
作者 毕作木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吕晓伟 毕作木 周其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采用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的AML患者中选取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采用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的AML患者中选取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BPC)最低值≤30×10~9/L;在化疗结束后24 h,治疗组给予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15 000 U/d,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1.5 mg/d,皮下注射。两组均用至BPC持续2 d≥50×10~9/L,或BPC≥100×10~9/L时停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C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自化疗后8、14、20、26 d BPC较化疗后当天稳定上升(P均<0.01),且治疗组化疗后8、14、20、26 d BP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BPC<20×10~9/L的持续时间、BPC达50×10~9/L所需时间、BPC达100×10~9/L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血小板输注(2.88±2.54)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4±2.33)例次(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2%vs 15.79%,P>0.05)。结论在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应用rhTPO,可明显加快血小板恢复速度,减少血小板输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