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毕华兴 刘紫葳 +1 位作者 佘聪伟 穆婧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对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以来毕业生的去向以及近年来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考研、出国3个发展方向上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指出... 在对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以来毕业生的去向以及近年来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考研、出国3个发展方向上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指出该专业毕业生最大的优势是社会需求强烈、专业涉及面宽、基础理论扎实,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完全对应的就业部门、专业深度不足、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就业、考研和出国3个方面,对该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就业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生 SWOT分析
下载PDF
不同频率氮添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燕 陈俊刚 +1 位作者 张云海 毕华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4-4864,共11页
大气氮沉降会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和进化,进而作用于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氮添加模式下的响应差异,对更准确地评估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基于内蒙古草原野外长期氮沉降模拟实验平... 大气氮沉降会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和进化,进而作用于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氮添加模式下的响应差异,对更准确地评估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基于内蒙古草原野外长期氮沉降模拟实验平台,研究氮添加频率对优势物种羊草和冰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年一次氮添加使羊草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多(15.21%),而每月一次氮添加对冰草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增加了14.74%)。氮添加尤其是每年一次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并使土壤pH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羊草叶绿素含量对低频率氮添加响应更明显,而高频率氮添加对冰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更显著,这两类物种间养分吸收策略存在明显差异。启示低频率氮添加可能高估了氮沉降对羊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而低估了对冰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这对准确预测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大气氮沉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有助于应用到植物功能性状预测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响应未来全球变化的模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羊草 冰草 叶绿素含量 叶片性状 内蒙古
下载PDF
1951—2020年黄河上中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莉茹 毕华兴 +4 位作者 马志瑾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王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目的】河川径流是地表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解析,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规划的前提。【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Budyko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和中游近70年(1951—2020年)径流... 【目的】河川径流是地表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解析,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规划的前提。【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Budyko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和中游近70年(1951—2020年)径流变化的趋势和成因。【结果】(1)1951—2020年黄河上游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4.04 mm/(10 a),P> 0.05),中游呈不显著减少趋势(4.90 mm/(10 a),P> 0.05);上游、中游年潜在蒸散发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77、2.23 mm/(10 a),P> 0.05);(2)黄河上游和中游198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林草面积的增加,上游、中游年NDVI分别以0.025/(10 a)、0.042/(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P <0.01);(3)1951—2020年,上游和中游年径流量分别以3.46、7.46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P <0.01),并分别在1986年、1990年发生突变;(4)上游和中游径流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潜在蒸散发变化,且径流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即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将更容易引起径流的变化;(5)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降水和潜在蒸散,但各影响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在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游地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分别为-14.04%、1.30%、112.73%;中游地区分别为21.54%、3.63%、74.83%。【结论】1951—20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且各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Budyko 归因分析 黄河上游和中游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靖涵 毕华兴 +3 位作者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张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395,共9页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刺槐、油松、刺槐-油松林会加剧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刺槐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最为明显,建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适当减少刺槐林面积,提高侧柏栽植比例。对现存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刺槐林,通过间伐降低林分密度,或将其改造为混交林,以期改善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人工林 垂直变化特征 混交林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丹丹 毕华兴 +3 位作者 赵丹阳 管凝 韩金丹 郭艳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明晰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碳库特征,以期为确定刺槐林适宜人工造林密度和评价水土保持效益提供科技支撑。设置不同密度(700、1 500、1 800、2 400、3 000、3 500 plant·hm^(-2))刺槐样地,以荒草地为对照,分析0-40 c... 明晰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碳库特征,以期为确定刺槐林适宜人工造林密度和评价水土保持效益提供科技支撑。设置不同密度(700、1 500、1 800、2 400、3 000、3 500 plant·hm^(-2))刺槐样地,以荒草地为对照,分析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变化规律,计算碳库活度指数(CPAI)、碳库指数(CPI)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解析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碳库变化,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6.80 g·kg^(-1)(1 800 plant·hm^(-2))>5.01 g·kg^(-1)(1 500 plant·hm^(-2))>4.73 g·kg^(-1) (2 400 plant·hm^(-2))>4.17 g·kg^(-1) (3 000 plant·hm^(-2))>2.78 g·kg^(-1) (700 plant·hm^(-2))>2.68 g·kg^(-1) (3 500plant·hm^(-2))>0.52 g·kg^(-1) (CK)。随着刺槐人工林密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组分及CPMI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密度刺槐林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CPMI最大。与对照相比,0-40 cm土层,6种林分密度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分别提高了77.3%-94.9%、55.8%-91.3%、86.0%-94.2%、81.4%-93.5%和79.8%-91.2%。6种林分密度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高于100%。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各有机碳组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0);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的解释率最大。因此,从森林土壤固碳功能而言,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为1 800 plant·hm^(-2),该林分密度能较好提高土壤碳养分供给水平与碳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林分密度 刺槐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入渗水量下刺槐林地优先流特征
6
作者 宋艺琳 毕华兴 +4 位作者 赵丹阳 巩大鹏 王宁 刘泽晖 黄靖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8-456,共9页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是否存在土壤优先流及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对优先流发育程度的影响,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染色示踪试验与室内图像处理的技术方法,获取垂直剖面染色形态特征图像并进行特征值的提...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是否存在土壤优先流及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对优先流发育程度的影响,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染色示踪试验与室内图像处理的技术方法,获取垂直剖面染色形态特征图像并进行特征值的提取,选取基质流深度、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长度指数、平均最大染色深度和染色面积比变异系数6个特征指标,基于均方差决策法定量分析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的优先流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存在优先流现象,随入渗水量的增加,优先路径逐步向侧向发展,优先流斜侧入渗现象明显;(2)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水分呈现非均匀下渗现象;入渗水量为75mm时的优先流比达到47.11%,优先流发育程度最高;(3)3种入渗水量条件下的平均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25.33、32.20、38.87cm,与入渗水量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入渗水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水分向深层运动,有利于优先路径的开启;(4)入渗水量与优先流评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优先流评价指数75 mm(0.81)>50 mm(0.39)>25 mm(0.36),入渗水量增加促使优先流发育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刺槐人工林 染色示踪 晋西黄土区 入渗水量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毕华兴 李笑吟 +2 位作者 刘鑫 李俊 郭孟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6,共8页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而对不同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2004-2005年对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不同取样尺度(20m×20m、2m×2m)391个样点土壤水分的...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而对不同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2004-2005年对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不同取样尺度(20m×20m、2m×2m)391个样点土壤水分的测定(TDR土壤水分测定法),使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以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理论变异模型为球状模型,20m×20m网格取样变程为494.16m,2m×2m网格取样变程为27.4m,试验区土壤水分的变异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通过克立格插值估计,整个研究区坡面土壤水分平均值为10.94%(0~30cm)和11.88%(30~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 TDR 黄土区 变异函数 克立格插值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8
作者 巩大鹏 毕华兴 +3 位作者 王劲峰 赵丹阳 黄靖涵 宋艺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晋西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500、1000、1500、2000、2500株·hm^(-2))刺槐...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晋西黄土区5种不同密度(500、1000、1500、2000、2500株·hm^(-2))刺槐人工林,测定和分析叶片、枯落物、土壤的养分。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密度对三者养分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密度增加,刺槐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叶片C∶P、N∶P先降低后增加;枯落物的C、C∶N、C∶P、N∶P随着密度先减少后增大,N、P则先增大后减少;土壤C、P、N含量及C∶P、N∶P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C∶N随密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林分密度下,叶片N∶P均大于14,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中除了叶片N、C∶N以外,均存在不同的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林分密度下,叶片N∶P均大于14,说明研究区刺槐人工林主要受到P限制;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刺槐人工林的养分循环及其分配和化学计量特征;在密度为1000~1500株·hm-2的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含量最高,养分限制最弱,枯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为适宜经营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刺槐 养分循环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评价
9
作者 魏文焱 林田苗 +4 位作者 毕华兴 赵丹阳 云慧雅 魏立娟 沈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96,共10页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差异,为确定刺槐人工林的合理林分密度及其健康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不同密度(675,1025,1575,2175和2500株/hm^(2))刺槐...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差异,为确定刺槐人工林的合理林分密度及其健康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不同密度(675,1025,1575,2175和2500株/hm^(2))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灌、草植物的种类、数量及盖度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植物多样性指数。确定了10项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植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刺槐人工林群落内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为菊科、蔷薇科及禾本科,重要值较高的植物种主要为黄刺玫(Rosa xanthina)、杠柳(Periploca sepium)、茅莓(Rubus parvifolius)和艾蒿(Artemisia argyi)。(2)随着刺槐人工林密度的增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密度适中(1575和2175株/hm^(2))时的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密度为1575株/hm^(2)的刺槐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密度为675和2500株/hm^(2)刺槐林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分密度为1575株/hm^(2)的刺槐林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密度为675和2500株/hm^(2)的林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3)对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密度为1575株/hm^(2)时刺槐林的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值最高。【结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为1185~1785株/hm^(2),该密度刺槐人工林下灌、草植物较为丰富多样,该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当地刺槐人工林造林及可持续经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林分密度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黄土区基于土壤水平衡的林草覆被率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毕华兴 李笑吟 +2 位作者 李俊 郭孟霞 刘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3,共7页
以水量供耗平衡为基本原理,以土壤水分有效性含量界线作为土壤供水起算值计算土壤的有效供水量,以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蒸腾耗水与土壤蒸发为耗水量,根据土壤水分供耗的动态平衡推导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区不同植被的适宜覆被率计算... 以水量供耗平衡为基本原理,以土壤水分有效性含量界线作为土壤供水起算值计算土壤的有效供水量,以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蒸腾耗水与土壤蒸发为耗水量,根据土壤水分供耗的动态平衡推导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区不同植被的适宜覆被率计算公式。并以晋西黄土区吉县为例,对所选择的样地进行多年的定位观测,得出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的土壤有效水含量、林冠截留率、产流率、土壤水分、土壤蒸发、林地蒸散各参数,计算出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和草种的适宜覆被率,旨在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其他林业生态工程的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植被覆被率 土壤水平衡 黄土区口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场暴雨径流泥沙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张学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19,共6页
该文研究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暴雨径流泥沙规律,为该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森林水文的较大研究尺度流域综合试验为出发点,在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 该文研究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暴雨径流泥沙规律,为该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森林水文的较大研究尺度流域综合试验为出发点,在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11个,对这些小流域进行了3~8a的定位观测,获得了131场暴雨产流和产沙资料.在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降雨、土壤入渗、流域产流、汇流及输沙的理论与方法,获得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流域径流、泥沙统计模型和数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流域 降雨 径流 泥沙 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被引量:72
12
作者 毕华兴 谭秀英 李笑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院发行的“数字地图 2 5 0 0 0”为基础数据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 ,以及DEM精度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以DEM为基础可提取多种地形特征 ,如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流域边界、水流路径等 ,这些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均可用图形和属性数据来表示 ;②DEM水平精度对基于DEM提取的数字地形特征影响表现为 :低精度的DEM将导致研究区平均坡度变小、坡度标准差变大 ;同时 ,DEM精度对不同坡度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影响 ,其结果按坡度大致可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 ,即 0°~ 10°、10°~ 35°以及大于 35° ;DEM精度对坡向的影响除平坡外变化较小 ,其中平坡面积随DEM精度的降低而增大 ;低精度的DEM将导致水文地形信息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DEM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 早池峰山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被引量:23
13
作者 毕华兴 刘立斌 刘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27-33,共7页
黄土高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其主要地貌类型区之一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其农业发展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该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面径流下沟导致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 黄土高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其主要地貌类型区之一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其农业发展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该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面径流下沟导致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由于沟坡坡度大而导致重力侵蚀异常活跃,侵蚀强度逐渐加强。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探索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成为水土保持领域科技人员和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析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现有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梳理,结合范式的概念,提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范式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国外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吴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85,共7页
国外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模型研究综述毕华兴,朱金兆,吴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处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100083)土壤侵蚀是自然景观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1],但是,... 国外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模型研究综述毕华兴,朱金兆,吴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处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100083)土壤侵蚀是自然景观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1],但是,仅仅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土壤侵蚀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侵蚀 流域产沙模型
下载PDF
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毕华兴 张建军 张学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山西省吉县为研究对象 ,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区域承载力为研究目标 ,从研究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水分、土壤 )入手 ,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而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全县 ... 以山西省吉县为研究对象 ,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区域承载力为研究目标 ,从研究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水分、土壤 )入手 ,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土地适宜性评价 ,进而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全县 2 0 10年土地利用进行了规划 .采用常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对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的不同级别生产潜力分别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结合人均消费水平对 2 0 10年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做出了预测 .结果表明 ,到 2 0 10年 ,吉县水土资源承载力可达 1314 71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吉县 2010年 水土资源承载力 预测 土地适宜性 土地利用规划
下载PDF
论实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 被引量:8
16
作者 毕华兴 嘉敏 +2 位作者 刘立斌 史宇 郭超颖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具有生态资本、公共物品以及外部性等经济学特性,本研究就上述3个特性,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实质,探讨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经济学 生态资本 公共物品 经济外部性
下载PDF
论新时期水土保持激励政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华兴 郭孟霞 +3 位作者 姜德文 蔡陇海 李俊 刘鑫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99-102,共4页
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退化草地、低质林地和老少边穷地区,取消农村两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包括农耕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退化草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水土流失区生态公益林补贴政策、施工企业的水土保持... 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退化草地、低质林地和老少边穷地区,取消农村两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包括农耕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退化草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水土流失区生态公益林补贴政策、施工企业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和老少边穷地区水土保持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为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加快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激励政策 完善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水沙效益评价和预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吴斌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4,80,共7页
从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内涵出发,应用晋西黄土区流域径流泥沙模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了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水沙效益评价预测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库管理3大子系统。该系... 从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内涵出发,应用晋西黄土区流域径流泥沙模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了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水沙效益评价预测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库管理3大子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图文并茂地实现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的评价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防护林体系 效益评价 水沙生态效益 流域 径流泥沙模型
下载PDF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地貌气候单位线汇流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1 位作者 吴斌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2,共7页
基于地貌气候单位线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在计算机上根据地形图进行流域沟系图的绘制,并自动提取各种地貌参数,推导出一种地貌气候单位线汇流模型.经实例验证。
关键词 地貌气候单位线 流域汇流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毕华兴 贺庆棠 +1 位作者 朱金兆 吴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6,共8页
调查、收集了清水河流域(黄河一级支流,面积为434km ̄2)的土地利用、森林资源、地形地貌等大量数据和图形资料,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制和开发了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 调查、收集了清水河流域(黄河一级支流,面积为434km ̄2)的土地利用、森林资源、地形地貌等大量数据和图形资料,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制和开发了清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形数据管理子系统、模型处理和接口技术4个子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能够在防护林体系效益评价、预测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等方面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防护林 清水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