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法原位制备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1
作者 毛从文 蒋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4,共7页
以纳米SiO2为载体,以其富集水的表面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Ag纳米粒子,研究了水浓度对吸附和反应的影响。体系中NaOH加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硅胶表面NaOH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水浓度(0、0.05%、0.10%、0.25%、0.50%、1.00%)的增加而增加,... 以纳米SiO2为载体,以其富集水的表面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Ag纳米粒子,研究了水浓度对吸附和反应的影响。体系中NaOH加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硅胶表面NaOH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水浓度(0、0.05%、0.10%、0.25%、0.50%、1.00%)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两个突变区域(由0增至0.05%和由0.25%增至0.50%)。通过XRD、TEM分析发现生成的银粒子(或氧化银)团聚现象随水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在硅胶表面分布越来越均匀,晶粒粒径也逐渐减小。当水浓度约为0.50%时,生成的Ag或Ag2O粒子粒径多数在5 nm以下,且均匀分布在SiO2表面。根据Ag+的还原机理和吸附过程基本原理,认为吸附水层的形成导致生成Ag粒子的反应场所由硅胶表面转移到吸附水层中,造成了Ag粒子形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层 Ag/SiO2 过程机理 反应控制
下载PDF
物质的相间分配对吸附相技术制备Ag/SiO_2反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毛从文 蒋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8-333,共6页
选择两个实验体系,分别研究了抗坏血酸和NaOH两种吸附质在SiO2表面富含水的吸附层与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对在SiO2表面原位制备Ag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在SiO2表面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决定了Ag粒子的生成场所和形貌:抗坏血酸主要分... 选择两个实验体系,分别研究了抗坏血酸和NaOH两种吸附质在SiO2表面富含水的吸附层与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对在SiO2表面原位制备Ag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在SiO2表面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决定了Ag粒子的生成场所和形貌:抗坏血酸主要分配在乙醇体相中,导致Ag粒子的生成反应主要发生在乙醇体相中,生成的Ag粒子粒径较大;NaOH主要分配在吸附层中,导致Ag粒子的生成反应主要发生在吸附层中,生成的Ag粒子粒径较小。在不同NaOH浓度的实验中,随着NaOH浓度由0.0170g·L-1增至0.404g·L-1,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NaOH浓度分配比先增加后减小,导致反应的主要场所先由乙醇体相转移到吸附层,再由吸附层转移到乙醇体相,造成Ag晶粒粒径先减少后增加。当NaOH浓度为0.135g·L-1时,Ag粒子粒径达到最小(约5nm),且均匀分散在SiO2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间分配 Ag/SiO2 反应场所 吸附层
下载PDF
吸附层对制备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毛从文 蒋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分别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制备了Ag/SiO2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吸附层对NaOH在体系中的分配、反应场所的变迁、Ag+的还原机理以及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NaOH在SiO2表面的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的形成明显... 分别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制备了Ag/SiO2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吸附层对NaOH在体系中的分配、反应场所的变迁、Ag+的还原机理以及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NaOH在SiO2表面的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的形成明显促进了SiO2表面对NaOH的吸附,当达到平衡时,58%的NaOH分配在SiO2表面;在无水体系中,当达到吸附平衡时仅有25%的NaOH分配在SiO2表面.溶剂置换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是Ag生成反应进行的主要场所;在无水体系中,Ag生成反应在乙醇溶液相和SiO2表面都可以发生.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能谱仪(EDAX),对比了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Ag+的还原过程,阐述了吸附层对Ag+还原机理的影响.利用XRD、TEM和EDAX对Ag/SiO2最终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有水体系中生成的Ag粒子比在无水体系中生成的Ag粒子的粒径小,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层 纳米反应器 Ag/SiO2 Ag^+还原机理
下载PDF
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
4
作者 王挺 蒋新 +1 位作者 毛从文 李元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50-1152,共3页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水的加入量对TiO2粒子制备的影响.用能谱仪和XRD测定了载体表面TiO2的含量和粒子粒径随水浓度的变化,并用TEM表征了不同水量下粒子的形貌.最后结合实验现象和表征结果分析...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水的加入量对TiO2粒子制备的影响.用能谱仪和XRD测定了载体表面TiO2的含量和粒子粒径随水浓度的变化,并用TEM表征了不同水量下粒子的形貌.最后结合实验现象和表征结果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光催化 复合材料 水浓度 影响
下载PDF
硅胶表面原位制备CuO/SiO2纳米复合材料
5
作者 李元朴 蒋新 +1 位作者 毛从文 王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44-1146,共3页
利用纳米SiO2表面的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CuO/S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溶剂置换实验初步探讨了反应进行的场所并用TEM进行表征.结合对吸附速率测定实验和加入沉淀剂对平衡影响实验,讨论了出现的实验现象与吸附层性质的关系.
关键词 吸附层 纳米反应器 CuO/SiO2复合材料 吸附平衡
下载PDF
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Ag纳米粒子的反应机理
6
作者 王挺 蒋新 毛从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7-2231,共5页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在SiO2表面制备Ag粒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载体表面NaOH的吸附、生成Ag的反应过程以及产物Ag粒子形貌的影响.NaOH的吸附率测定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升高加快了NaOH与Si—O—Si的反应,使得NaOH...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在SiO2表面制备Ag粒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载体表面NaOH的吸附、生成Ag的反应过程以及产物Ag粒子形貌的影响.NaOH的吸附率测定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升高加快了NaOH与Si—O—Si的反应,使得NaOH的平衡吸附率不随吸附层的破坏而减少.采用实时在线UV-Vis光谱研究了Ag粒子的生成过程,发现温度超过40℃时,反应体系中Ag出现的时间、Ag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范围都发生较大变化.样品的TEM和XRD分析也表明,当体系温度超过40℃时SiO2表面Ag粒子出现了团聚,其晶粒粒径也出现了突变.温度升高导致表面吸附层破坏,使得Ag的生成场所从吸附层转移到SiO2表面,最终导致Ag的反应机理和粒子形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Ag/SiO2 温度 反应场所变迁
下载PDF
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果 戴静 +1 位作者 毛从文 蒋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1-765,共5页
利用新型吸附相反应技术,以纳米SiO2表面的吸附水层为反应器,制备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初步探讨了水醇配比和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银晶粒粒径及复合材料电阻率(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体系中水醇配比和氢氧化钠浓度,可控制银晶粒大小。... 利用新型吸附相反应技术,以纳米SiO2表面的吸附水层为反应器,制备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初步探讨了水醇配比和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银晶粒粒径及复合材料电阻率(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体系中水醇配比和氢氧化钠浓度,可控制银晶粒大小。而银晶粒粒径的改变会对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产生一定影响。经万用表测量分析可知,银含量是纳米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决定性因素。该工艺得到的Ag/SiO2复合材料电阻率大小可控,银粒子分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纳米复合材料 AG 平均粒径 电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