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独特深刻的女性问题思考——张爱玲“女性书写”的人性观念 |
毛正天
冉小平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2
|
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综述 |
毛正天
徐燕来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3
|
当下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嬗变 |
毛正天
史红玲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4
|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性爱分离的文化选择——精神分析学与中国20世纪性爱文学研究之五 |
毛正天
|
《求索》
CSSCI
|
2003 |
5
|
|
5
|
“言不尽意”: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重要命题 |
毛正天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4
|
|
6
|
古代诗学“应物斯感”论的建构历程——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
毛正天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
毛正天
冉小平
|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8
|
神思:中国古代艺术构思论的独特表述——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札记(12) |
毛正天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9
|
古代诗学“物感”论的心理内涵——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
毛正天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0
|
随物宛转 与心徘徊:诗的生成机制——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
毛正天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1
|
中国古代诗学“物感”之“感”的心理透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16) |
毛正天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7 |
2
|
|
12
|
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一) |
毛正天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13
|
女性意识的多维张扬——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策略 |
毛正天
|
《求索》
CSSCI
|
2004 |
1
|
|
14
|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 |
毛正天
|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
1996 |
3
|
|
15
|
精神分析学与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自叙传”特质 |
毛正天
|
《求索》
CSSCI
|
2003 |
1
|
|
16
|
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理论与批评论纲(上) |
毛正天
|
《求索》
CSSCI
|
2002 |
1
|
|
17
|
湖北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政策路径探析 |
毛正天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历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性爱文学批评研究 |
毛正天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9
|
中国古代诗学的心学特色 |
毛正天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0
|
20世纪中国文学心理学维度理论批评研究的意义 |
毛正天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