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指蛋白21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商丹丹 史长河 +6 位作者 毛澄源 秦洁 高远 赵璐 宋波 孙石磊 许予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P.R4810K(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血...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P.R4810K(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者CT血管成像(CTA),分为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亚组(intracranial major artery stenosis/occlusion,ICASO)及无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亚组(norl-ICASO),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相匹配的健康汉族人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直接测序方法行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共纳入285例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139例(48.8%)存在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146例(51.2%)无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RNF213基因P.R4810K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组、1CASO亚组、非ICASO亚组、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35%(1/285)、0.72%(1/139)、0(0/146)、0.33%(1/300)。和对照组相比,RNF213基因P.R4810K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oddsratio[OR]1.053,95%confi-denceinterval[CI]0.066-16.912),与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亚组问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533,OR2.167,95%CI0.135-34.894)。结论RNF213基因P.R4810K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及存在ICASO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易患性无相关性,但需在较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213(RNF213) 多态性 缺血性卒中 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
下载PDF
1例表现为亚急性起病伴肌张力下降等不典型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惠敏 毛澄源 +9 位作者 秦洁 史长河 范丽媛 王台 骆海洋 张槊 胡正威 范雨 杨靖 许予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33-535,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0MIM277900)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由于ATP7B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突变后基因编码的酶功能缺乏或者减弱,导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0MIM277900)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由于ATP7B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突变后基因编码的酶功能缺乏或者减弱,导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游离铜增多,常沉积于肝脏、神经系统、肾脏、角膜等部位,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脏损伤、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伤及角膜K-F环的出现[1]。患者常于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甚至影响预后[2,3]。该种疾病常为慢性起病,亚急性起病尤为少见,而神经系统受累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下降极为罕见。本研究报道了就诊于我院的1例以亚急性起病、并伴肌张力下降等不典型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并阐述和讨论了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相关要点及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肌张力下降 诊断
下载PDF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河南省所辖地级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研究对象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文迪 张盾 +5 位作者 李晋 毛澄源 雷芸芸 王乔 葛菊红 章茜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8期54-55,共2页
随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制约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现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问题... 随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制约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现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区卫生医疗 新农村合作医疗 运行现状 建议策略
下载PDF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家系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突变检测
4
作者 商丹丹 田杰 +10 位作者 季燕 史长河 吴军 杨靖 秦洁 宋波 王莉梅 毛澄源 骆海洋 许予明 孙石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OFAD)家系的临床症状及其致病基因的突变形式。方法:收集1个EOFAD家系,分析2例患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患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联合...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OFAD)家系的临床症状及其致病基因的突变形式。方法:收集1个EOFAD家系,分析2例患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患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联合直接测序法依次行早老素1(PS-1)基因、早老素2(PS-2)基因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第16、17号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均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均出现癫痫大发作及肌张力增高等其他痴呆类型少见的临床症状。在该家系2例患者中发现APP基因第17号外显子2 149位碱基发生G→A突变,使APP第717号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发生V717I突变;未发现PS-1、PS-2基因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EOFAD家系中发现了APP基因的V717I突变,进一步证明了APP基因突变是EOFAD的重要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 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一例GNE突变的检测
5
作者 田杰 李玉生 +4 位作者 杨志华 骆海洋 毛澄源 许予明 史长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研究一例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家系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病患者,应用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对该患者家系人员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果:该患者以四肢近端肌进行性无力为首发症状,电生理... 目的:研究一例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家系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病患者,应用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对该患者家系人员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果:该患者以四肢近端肌进行性无力为首发症状,电生理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NE基因发生c.C577T(p.Arg193Cys)纯合错义突变;其父母均为GNE基因c.C577T(p.Arg193Cys)杂合携带者;该突变在家系内同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200例正常对照人群中未被发现。结论: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可用于HIBM的诊断;c.C577T为一个新的GNE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目标捕获测序 GNE基因突变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台 史长河 +8 位作者 毛澄源 张书语 范丽媛 范雨 郑惠敏 杨靖 张槊 胡正威 许予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血清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清UA、HCY水平与PD是否合并认知障碍、不同的临床亚型、病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PD患者114例...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血清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清UA、HCY水平与PD是否合并认知障碍、不同的临床亚型、病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PD患者114例,正常对照123例,详细收集其基线资料,对PD进行H-Y分期、MDS-UPDRS量表、MMSE量表评估并分组,测定其血清UA、HCY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D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41.2±60.8)μmol/L vs(271.2±55.7)μmol/L,P<0.05],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11±6.01)μmol/L vs(12.41±2.94)μmol/L,P<0.05];在PD组内,伴认知障碍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不伴认知障碍组[(22457.94)μmol/L vs(248.560.96)μmol/L,P<0.05],而不同临床亚型、不同病情分期间血清UA、HCY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对照组相比,PD组血清UA水平明显下降,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在PD组内,伴认知障碍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不伴认知障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表现为单纯痉挛性截瘫的青少年型Krabbe病一例遗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亚丽 毛澄源 +4 位作者 范雨 李梦杰 吴军 许予明 史长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对表现为单纯痉挛性截瘫的青少年型Krabbe病一例进行基因检测和临床分析。方法与结果:患者,女,13岁,临床表现为单纯痉挛性截瘫。采集该患者、20例痉挛性截瘫患者及200名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查找... 目的:对表现为单纯痉挛性截瘫的青少年型Krabbe病一例进行基因检测和临床分析。方法与结果:患者,女,13岁,临床表现为单纯痉挛性截瘫。采集该患者、20例痉挛性截瘫患者及200名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查找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患者存在一个GALC基因的纯合突变c.1901T>C,可引起氨基酸p.L634S改变。Sanger测序验证了该患者携带此突变,而在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出此突变。结论:青少年型Krabbe病可表现为单纯痉挛性截瘫,而不伴随其他症状;GALC基因的c.1901T>C为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bbe病 痉挛性截瘫 青少年型 GALC基因
下载PDF
一个以高血压、骨折为首发症状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赟 毛澄源 +10 位作者 秦小飞 单迎光 史长河 范丽媛 董亚丽 郑惠敏 李心蔚 张槊 胡正威 杨靖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目的:报道一个临床表现不典型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并确定其致病突变。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neurofibromin 1(NF1)基因全部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 目的:报道一个临床表现不典型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并确定其致病突变。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neurofibromin 1(NF1)基因全部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对可疑位点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先证者男性,12岁,以右侧股骨骨折为首发症状,合并高血压病(3级,低危);查体示胸腹部呈弥漫大片状深棕色牛奶咖啡斑,MRI提示神经纤维来源肿瘤及腰椎骨质破坏。先证者母亲有类似皮肤病变,无其他自觉症状。先证者及其母均检出NF1基因第38号外显子存在杂合移码突变c.5719delG(p.Glu1907Lysfs*14),表型正常的父亲未检测到此突变。该突变在HGMD和ExAC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为新发突变。结论:NF1基因c.5719delG(p.Glu1907Lysfs*14)移码杂合突变是该家系患病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 NF1基因
下载PDF
一个线粒体脑肌病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范丽媛 毛澄源 +9 位作者 秦洁 史长河 郑惠敏 胡新超 张槊 胡正威 范雨 董亚丽 杨靖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6-801,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线粒体脑肌病家系临床表型的异质性并进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一例以阵发性胸闷、心慌伴呼吸困难起病的线粒体脑肌病的先证者及其家系,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及基因学检查及已有... 目的:探讨一个线粒体脑肌病家系临床表型的异质性并进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一例以阵发性胸闷、心慌伴呼吸困难起病的线粒体脑肌病的先证者及其家系,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及基因学检查及已有的文献报道,分析其家系临床表型的异质性并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先证者及其女儿、外孙女线粒体基因组均存在chrM:3243A>G突变;该家系内临床症状差别较大,且与突变负荷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异质性大,对于临床表型复杂,以阵发性胸闷、心慌伴呼吸困难起病的患者,应排除线粒体脑肌病、询问家族史,建议行肌肉活检及基因突变筛查,以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目标序列捕获测序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一个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遗传学诊断
10
作者 胡新超 毛澄源 +7 位作者 史长河 范丽媛 张槊 胡正威 杨志华 范雨 杨靖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检测一个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集家系内5例患者(先证者及其母、姨妈和2个表弟),先证者父亲(正常人)和200名正常人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样本进行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对所有... 目的:检测一个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集家系内5例患者(先证者及其母、姨妈和2个表弟),先证者父亲(正常人)和200名正常人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样本进行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对所有患者、先证者父亲和200名正常对照的目标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诊断。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发现先证者PRRT2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c.535 C>T(p.Q179*)无义突变。Sanger测序显示家系内所有患者均携带此突变,家系内正常人未检测到此突变,符合家系内共分离。200名正常人均未检测到此突变。结论:无义突变PRRT2 c.535 C>T(p.Q179*)是该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目标序列捕获测序 PRRT2基因
下载PDF
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导致X连锁遗传帕金森综合征的初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长河 史蒙蒙 +5 位作者 范雨 杨志华 董亚丽 毛澄源 杨靖 许予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研究突变型RAB39B基因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细胞自噬水平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发现由RAB39B基因新的突变c.536dupA导致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的工... 目的研究突变型RAB39B基因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细胞自噬水平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发现由RAB39B基因新的突变c.536dupA导致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的工作背景,构建含有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RAB39B-536),与RAB39B野生型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RAB39B),利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至N2a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接受pcDNA3.1-HA转染的N2a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来明确突变型RAB39B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自噬功能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结果在N2a细胞模型中,突变型RAB39B的转录水平约为野生型RAB39B的2倍,而突变型RAB39B的蛋白水平(0.30±0.00)明显低于野生型(1.50±0.25,t=8.313,P<0.05),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后突变型RAB39B蛋白水平有所升高(0.70±0.10,t=6.925,P<0.05);RAB39B基因突变组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Ⅰ值(3.11±0.30)显著低于野生组(7.03±0.20,t=18.831,P<0.05);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的RAB39B不影响内源性α-突触核蛋白水平,而过表达野生型的RAB39B会导致外源性的野生型和突变型(p.A53T)α-突触核蛋白水平升高[野生型:由0.60±0.11上升至1.25±0.08,t=8.254,P<0.05;突变型:由0.55±0.08上升至1.15±0.08,t=9.293,P<0.05]。结论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蛋白稳定性下降,突变型蛋白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且该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自噬水平;RAB39B蛋白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存在体内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参与α-突触核蛋白的稳态水平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X染色体 自噬 Α-突触核蛋白 RAB39B基因
原文传递
一个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型家系分析
12
作者 赵璐 骆海洋 +5 位作者 毛澄源 宋波 史长河 张丹丹 杨书祥 许予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报道1个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型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 目的报道1个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型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常人群中筛查候选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4例患者。先证者男性,25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上肢远端较早受累且上肢受累严重,不伴有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未见异常。先证者外公、舅舅和表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其母亲及患病舅舅和表弟存在此突变,家系内其他正常人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不携带此变异。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在dbSNP、ExAC和1000G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结论首次在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型家系中发现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扩大了GARS基因突变致病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 GARS基因 基因突变 腓骨肌萎缩症
原文传递
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三例患者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志华 田杰 +6 位作者 商丹丹 张书语 毛澄源 骆海洋 宋波 许予明 史长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2-686,共5页
目的 研究3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3例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EOAD患者,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Sanger测序对EOAD患者的常见基因进行筛查,包括早老... 目的 研究3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3例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EOAD患者,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Sanger测序对EOAD患者的常见基因进行筛查,包括早老素1(PSEN1)基因、早老素2 (PSEN2)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第16、17号外显子.结果 3例EOAD患者基因检测均为PSEN1基因7号外显子突变.第1例为家族性EOAD,基因突变类型为PSEN1基因7号外显子相邻2个位点基因突变,且与该家系共分离,其中1个位点为同义突变,另1个位点为新发突变类型Y256N;第2例也为家族性EOAD,基因突变为PSEN1基因新发突变类型H214R;第3例为1例极早发EOAD患者,无家族史,突变类型为PSEN1基因突变G206V.结论 PSEN1基因是EOAD患者的重要致病基因.我们发现了PSEN1基因的2个新发突变和1个已知突变,进一步丰富了EOAD的突变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早老素1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与多系统萎缩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书语 田杰 +9 位作者 史长河 毛澄源 李亚鹏 骆海洋 侯海曼 陶永丽 杨靖 吴军 宋波 许予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索血脂水平与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 stem atrophy,MSA)患者患病的关系,寻找支持MSA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MSA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 目的探索血脂水平与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 stem atrophy,MSA)患者患病的关系,寻找支持MSA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MSA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患者与健康对照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法比较MSA各亚型之间及各亚型与对照组间血脂各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不同血脂水平下MSA患病倾向,采用Spearman法分析MSA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病程、发病年龄、Hoehn—Yahr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MSA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各195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A患者总胆固醇[(4.33±0.90)mmol/L]、甘油三酯[(1.27±0.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0.76)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4.52±0.85)、(1.47±0.86)、(2.85±0.7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2.528、2.149,均P〈0.05);亚组分析中,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型的MSA患者总胆固醇[(4.28±0.96)mmol/L]、甘油三酯[(1.20±0.64)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4.52±0.85)、(1.47±0.8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983、2.566,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因素后,高水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与低水平组比较,OR值分别为0.31(95%CI0.15~0.65,P=0.002)及0.38(95%CI0.17~0.83,P=0.016),相关分析显示MSA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15,P=0.039)。结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可能与MSA患病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MSA发病年龄可能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血脂 多元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肯尼迪病一家系二例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和皮肤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素娟 史长河 +4 位作者 宋波 毛澄源 潘宝晗 许予明 孙石磊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7-358,共2页
临床资料先证者(Ⅲ、)男性,50岁,主因“四肢无力10余年”于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35岁起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近端为著,爬楼梯和跑步困难。病情缓慢加重,并出现眶周肌、口周肌、肢带肌不自主跳动,双手出现细微的静止性、意... 临床资料先证者(Ⅲ、)男性,50岁,主因“四肢无力10余年”于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35岁起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近端为著,爬楼梯和跑步困难。病情缓慢加重,并出现眶周肌、口周肌、肢带肌不自主跳动,双手出现细微的静止性、意向性震颤并伴随性功能障碍。偶有饮水呛咳,无乳房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特点 分子遗传学 患者 皮肤 家系 乳房发育异常 双下肢无力 性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河南地区腓骨肌萎缩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海洋 许予明 +6 位作者 史长河 毛澄源 张槊 胡正威 杨靖 宋波 刘雅莉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7期5-8,12,共5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是一组异质性极强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本研究收集河南地区9个CMT家系的50例CMT患者和9例散发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并通过MLPA、Sanger测序、靶向测序和...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是一组异质性极强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本研究收集河南地区9个CMT家系的50例CMT患者和9例散发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并通过MLPA、Sanger测序、靶向测序和外显子测序等多层次分子生物学技术筛查患者致病基因。患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足下垂、弓形足,部分患者可伴有浅感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其中一家系临床异质性明显,两患者发病年龄早、症状重并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等特殊临床表现。在59例CMT患者中25例患者由PMP22基因重复突变致病,22例患者由GJB1基因点突变致病,5例患者由GARS基因点突变致病;通过外显子测序发现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家系患者由IGHMBP2基因突变。这提示PMP22基因重复突变和GJB1基因点突变是河南地区CMT主要致病突变,部分CMT患者可由其他罕见致病基因所致,并存在特殊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 基因 突变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突变型NOTCH3(R90C)对少突胶质系细胞HS683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17
作者 唐秘博 史长河 +4 位作者 宋波 李玉生 杨婷 毛澄源 许予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一种突变型基因NOTCH3(R90C)对少突胶质系细胞HS683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1)以pCMV—Spot6.0为表达载体,采用定点突变法构建突变型基因...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一种突变型基因NOTCH3(R90C)对少突胶质系细胞HS683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1)以pCMV—Spot6.0为表达载体,采用定点突变法构建突变型基因NOTCH3(R90C)表达载体,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分别转染pCMV-Spot6.0空白对照载体、野生型NOTCH3(p.NOTCH3)质粒与突变型NOTCH3(p.R90C)质粒到HS683细胞,分别为转染空白对照载体组、转染野生型NOTCH3基因组、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组。转染后24h、48h、72h、96h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水平;转染后72hWestemblotting检测细胞NOTCH3蛋白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磷酸化(p).p53与p21的表达。(2)实验分转染野生型NOTCH3基因组、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组、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Pifithrin-α组,分别转染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NOTCH3基因,后2组再分别加入0μmol/L、1μmol/L的Pifithrin-α。转染后24h、48h、72h、96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1)转染48h、72h、96h后,与转染野生型NOTCH3基因组比较,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组的细胞吸光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72h后,转染野生型NOTCH3基因组与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组细胞的NOTCH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白对照载体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组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p53、P-p53以及p2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转染野生型NOTCH3基因组和转染空白对照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后48h、72h、96h,与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组比较,转染突变型NOTCH3基因+Pifithrin—α组的细胞吸光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变型NOTCH3(R90C)蛋白通过p53依赖的方式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NOTCH3(R90C)突变导致CADASIL患者脱髓鞘的另一个新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突变型基因NOTCH3(R90C)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增殖 p53
原文传递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三家系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
18
作者 王辉 李玉生 +5 位作者 杨靖 毛澄源 宋波 赵璐 史长河 许予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研究3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家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个HSP家系,分析3个家系内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 目的研究3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家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个HSP家系,分析3个家系内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技术对家系成员进行HSP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家系1为家族性HSP,患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双下肢无力、步态异常,但并无认知功能障碍:家系2为家族性HSP,患者主要表现为早发、逐渐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智力下降;家系3内患者无家族史,临床表现部分与家系2内患者相同,同时还出现双下肢肌肉萎缩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而无其他类型症状。基因检测结果示:家系l基因突变类型为ATL1基因第7号外显子c.715C〉T(p.R239C),该突变与该家系共分离;家系2基因突变类型为SPG11基因第17号外显子:c.30993103delGTTTG(p.1033fs)及第22号外显子:c38173818insTGA(p.12721273insMe0:家系3基因突变类型为SPG11基因第32号外显子:c.6194C〉G(p.S2056X)及第29号内含子c.5121+lC〉T剪接突变。结论应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技术发现了与HSP相关致病基因ATLl的1个已知突变、SPGJJ基因的4个新发复合杂合突变。进一步丰富了HSP的突变数据库,为HSP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目标序列捕获测序 ATL1基因 SPG1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