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 被引量:20
1
作者 毛节明 王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5-406,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看作是发生在动脉壁的一种亚临床的慢性炎症形式。基础研究的进展已经揭示了炎症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以及最终的血栓并发症的全过程。临床研究显示,增高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因此,非...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看作是发生在动脉壁的一种亚临床的慢性炎症形式。基础研究的进展已经揭示了炎症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以及最终的血栓并发症的全过程。临床研究显示,增高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因此,非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等应该被给予更多的重视。事实上,目前应用的他汀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改善血脂、血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均显示出不依赖于改善代谢的抗炎症作用。在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治疗的同时,炎症过程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毛节明 郭艳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2,共2页
近年来,随着动脉硬化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显得越来越密切。目前已经明确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只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以旁自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分泌生物活性因子或因子样分子,被称为脂... 近年来,随着动脉硬化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显得越来越密切。目前已经明确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只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以旁自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分泌生物活性因子或因子样分子,被称为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包括瘦素(1eptin)、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它们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水平、内皮功能、纤溶活动及炎症反应,参与调节机体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脂肪细胞因子不仅可以通过影响传统危险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可以作用于血管壁组织,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从多环节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内分泌器官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巨噬细胞 生物活性因子 胰岛素敏感性 病理生理过程
下载PDF
冠心病发病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毛节明 张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发病 相关危险因素 炎症参数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非Q波心肌梗塞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毛节明 孙建辉 +2 位作者 郭静萱 郭丽君 陈明哲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非Q波心肌梗塞的特点。方法:将非Q波心肌梗塞和Q波心肌梗塞病例作分析比较。结果:既往有心绞痛史和心肌梗塞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者,在非Q波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1.2%、37.3%及49.2%,均显著地多于Q波心... 目的:研究非Q波心肌梗塞的特点。方法:将非Q波心肌梗塞和Q波心肌梗塞病例作分析比较。结果:既往有心绞痛史和心肌梗塞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者,在非Q波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1.2%、37.3%及49.2%,均显著地多于Q波心肌梗塞组的54.3%、22.0%及17.7%。冠状动脉造影示:有多支血管病变者,血管开放率及侧支循环形成,在非Q波心肌梗塞组有72.8%、76.3%及44%,显著地多于Q波心肌梗塞组的36.0%、46.2%及27.9%。结论:非Q波心肌梗塞在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方面有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7
5
作者 毛节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塞 非ST段抬高 治疗指南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开启冠心病防治之门的新钥匙 被引量:2
6
作者 毛节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并发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疾病 介入医学 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损伤 支持 热点 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毛节明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6-9,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 气囊导管 导引导丝 支架植入术 PTCA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毛节明 佘飞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10期20-24,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粥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导致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肠肌梗死(AMI)的原因.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药物 链激酶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 (9)冠心病介入治疗辅助药物的应用
9
作者 毛节明 张永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辅助药物 临床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徐浩 史大卓 +4 位作者 陈可冀 马晓昌 毛节明 吕树铮 陈明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和西药常规加芍芍胶囊治疗(加中药)组28...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和西药常规加芍芍胶囊治疗(加中药)组28例。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绞痛复发、血瘀证积分值变化、冠脉造影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加中药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共有26例复查冠脉造影,其中加中药组10例中,再狭窄4例;对照组16例中,再狭窄13例,两组比较再狭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值(分)加中药组(16.89±5.45)与对照组(21.41±4.9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加用中药及术前血瘀证积分值是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瘀证积分值>25较血瘀证积分值≤25的患者再狭窄发生的比数比为6.5。结论:芎芍胶囊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的发生,减少心绞痛复发并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血瘀证的轻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芍胶囊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冠心病 预防
下载PDF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43例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3
11
作者 于蓓 陈可冀 +2 位作者 毛节明 郭静萱 吕树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5-58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浓缩丸组 (治疗组 ,43例 )和西药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41例 ) ,疗程均为 6个...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浓缩丸组 (治疗组 ,43例 )和西药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41例 ) ,疗程均为 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 ,以及患者的血瘀症状和血瘀证候积分的变化 ,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 -静息心肌断层显像追踪、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随访中各项血瘀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 ,6个月后血瘀证候积分值明显下降 (P <0 0 1 ) ,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84例患者总冠脉造影复查率为 61 9% ,治疗组再狭窄率为 2 5 8% ,对照组再狭窄率为3 2 1 % (P >0 0 5 )。结论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作用 ,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内 支架植入 再狭窄 血腐逐瘀浓缩丸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8
12
作者 马晓昌 尹太英 +4 位作者 陈可冀 史大卓 徐凤芹 毛节明 陈明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54-656,共3页
目的 :了解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73例患者采用 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 目的 :了解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73例患者采用 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 9例 (39 73% ) ,双支病变 9例 (12 33% ) ,三支病变 35例(4 7 95 % )。冠状动脉窄狭程度 :轻度 5 4支 ,中度 38支 ,重度 31支 ,完全阻塞 2 9支 ,总计病变血管数为 15 2支 (69 4 1% ) ,无病变血管数 67支 (30 5 9% )。中医辨证分型表明 :具标实征象者 73例 (10 0 % ) ,其中血瘀征象者 73例 (10 0 % ) ;兼痰浊者 39例 (5 3 4 % ) ;兼气滞者 16例 (2 1 0 % ) ;兼寒凝者 7例 (9 6% )。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 63例 (86 3% ) ,其中气虚者 5 7例 (78 1% ) ;阳虚者 18例 (2 4 7% ) ;阴虚者 2 8例 (38 4 % ) ;阳脱者5例 (6 8% )。 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 ,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 80 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 ,74 0 %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 ,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 ,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 ,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中医证型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血府逐瘀浓缩丸预防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1
13
作者 史大卓 李静 +4 位作者 马晓昌 张群豪 毛节明 陈明哲 陈可冀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29,共3页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PTCA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西药常规治疗组复发心绞痛15例(15/38),其中12例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11例再狭窄形成,另3例心电图活动平板复查示相关导联...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PTCA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西药常规治疗组复发心绞痛15例(15/38),其中12例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11例再狭窄形成,另3例心电图活动平板复查示相关导联阳性,治疗前后血瘀证候积分值无明显变化(P>0.05);加血府逐瘀浓缩丸组6例复发心绞痛(6/35),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常规治疗组(P<0.01),其中5例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证实有4例再狭窄形成,4例无心绞痛复发者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再狭窄形成,治疗后血瘀证候积分值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TCA后心绞痛复发与“血瘀证”关系的分析发现,复发心绞痛患者血瘀证候积分值显著高于未复发心绞痛患者。血府逐瘀浓缩丸可改善PTCA患者的血瘀症状,对预防PTCA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 手术后 再狭窄 预防 血府逐瘀丸
下载PDF
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0
14
作者 张群豪 钟蓓 +3 位作者 陈可冀 史大卓 毛节明 陈明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采用两种离体实验方法对比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第一种采用给家兔灌服血府逐瘀浓缩丸后取其血清加至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即血清药理学方法;第二种直接加血府逐瘀煎剂浓... 采用两种离体实验方法对比观察血府逐瘀浓缩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第一种采用给家兔灌服血府逐瘀浓缩丸后取其血清加至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即血清药理学方法;第二种直接加血府逐瘀煎剂浓缩液至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含血府逐瘀浓缩丸血清和血府逐瘀煎剂浓缩液均对SM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且煎剂浓缩液作用强于含药血清。表明血府逐瘀浓缩丸在体内外确均有抑制SMC增殖作用,血府逐瘀浓缩丸确含抗SMC增殖的有效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血府逐瘀煎剂浓缩液的抑制作用比含药血清强,可能与某些有效成分未能从消化道吸收或经体内代谢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浓缩丸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家兔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史大卓 徐风芹 +7 位作者 马晓昌 李立志 汪小芳 陈可冀 李平 毛节明 陈明哲 韩启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85-687,共3页
本实验采用家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血府逐瘀浓缩丸(简称浓缩丸)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显示:PTA后4周家兔髂动脉管腔直径,浓缩丸大剂量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美降脂组(P<O.01和P<O.001);血管病变再... 本实验采用家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血府逐瘀浓缩丸(简称浓缩丸)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显示:PTA后4周家兔髂动脉管腔直径,浓缩丸大剂量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美降脂组(P<O.01和P<O.001);血管病变再狭窄率,浓缩丸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5);髂动脉内膜厚度,浓缩丸大剂量组明显小于美降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0.001);透射电镜观察,浓缩丸大小剂量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细胞器少,含有肌丝,分化较好,空白对照组、美降脂组细胞内细胞器多,处于增殖状态;四组PTA后4周血脂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血管成形术 血管再狭窄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福春 郭静萱 +2 位作者 毛节明 郭晓斌 丛玉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高龄 AMI患者 70例 ,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34例为溶栓组 ,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 36例为未溶栓组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  结果 :溶栓组临床血管再...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高龄 AMI患者 70例 ,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34例为溶栓组 ,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 36例为未溶栓组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  结果 :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 6 8%。病死率溶栓组为 15 % ,未溶栓组为 2 5 % ;溶栓组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 30 % ,未通者中 5 5 % ,病死率再通者中 4.4% ,未通者中 36 .4%。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AMI可降低病死率 ,减少心力衰竭发生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老年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转基因预防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及其抗氧化应激机制(英文)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佘飞 孙威 +1 位作者 毛节明 王宪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5-632,共8页
有证据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参与了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介导了致炎性细胞因子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损伤胰岛细胞... 有证据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参与了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介导了致炎性细胞因子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损伤胰岛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心肌细胞中可抑制ROS生成而具有细胞保护作用。通过CGRP裸质粒肌肉注射体细胞电针强化转基因方法,使骨骼肌持续表达CGRP,观察其对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成的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进一步测定胰腺局部活性氧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的改变,探讨其抗氧化应激机制。结果发现,CGRP裸质粒直接注射入小鼠双后肢胫前肌,继以程控电针刺激导入(体内电穿孔法),可使血浆和骨骼肌组织CGRP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持续4周以 上;注射STZ同时给予CGRP转基因治疗可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显著降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率及血糖水平;CGRP转基因可显著抑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胰腺局部活性氧和丙二醛的生成,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提示,CGRP裸质粒直接注射、电针辅助导入转基因可获得CGRP持续高水平的表达,能够预防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基因治疗 活性氧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丽君 毛节明 +4 位作者 郭静萱 李海燕 牛杰 陈凤荣 陈明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进一步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压力导丝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方法:对44例冠心病病人53支冠脉血管使用压力导丝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压力,计算冠脉流量储备分数(FFR)。 结果:53支靶血管直径狭窄(75. 17&#... 目的:进一步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压力导丝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方法:对44例冠心病病人53支冠脉血管使用压力导丝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压力,计算冠脉流量储备分数(FFR)。 结果:53支靶血管直径狭窄(75. 17±20.74)%, 47支静态 FFR0.78±0.21,32支病变静态FFR≥0.75(090±0.06),血管直径狭窄(65.21±20.80)%,腺苷激发后仍有15支病变血管的FFR≥0.75,其直径狭窄(53.20±10.26) %,未行介入处理。介入治疗38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由术前(83.84±17.09)%降到术后(15.50 ± 9.82) %,FFR在静态、介入后、介入后腺苷激发时分别为0.70±0.22、0.96±0.05、0.92±0.05(P<0.001)。静态FFR与病变直径狭窄程度呈线性关系(γ2=0.44,P=0.0004)。 结论:压力导丝有类似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丝的操纵性,在绝大部分病人可代替PTCA导丝使用,安全可靠;FFR能准确地反映病变的狭窄功能严重程度,帮助医师更客观地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判定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压力导丝 心肌流量储备分数 临床应用 冠心病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兴明 何榕 +2 位作者 尤少华 王秀杰 毛节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训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小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是否能够延缓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方法 6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HHcy组和HHcy+有氧运动组。...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训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小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是否能够延缓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方法 6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HHcy组和HHcy+有氧运动组。饮用水中加入Hcy制作HHcy模型。HHcy+有氧运动组在1周适应性训练后进行8周跑台训练(0°,15 m/min,60 min/d,每周训练5天)。采用酶法检测血浆Hcy和血脂水平。主动脉根部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HHcy组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0.88±5.79μmol/L比7.80±1.10μmol/L,P=0.001),HHcy+有氧运动组血浆Hcy水平较HHcy组明显下降(14.01±2.30μmol/L比20.88±5.79μmol/L,P=0.016)。三组之间体重增长、饮水量及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HHcy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9.24±9.02)×10-4 mm2比(15.55±4.64)×10-4 mm2,P=0.034]及斑块负荷(12.20%±12.09%比19.86%±6.30%,P=0.047)明显增加,HHcy+有氧运动组较HHcy组斑块面积[(15.55±4.64)×10-4mm2比(8.62±7.55)×10-4mm2,P=0.024]及斑块负荷(19.86%±6.30%比10.62%±9.06%,P=0.021)明显降低。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HHcyApoE-/-小鼠血浆Hcy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该作用独立于血脂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及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文华 陈曼 +7 位作者 陈明哲 杨永珍 张燕燕 郭静萱 毛节明 郭丽君 张卫方 张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8-90,共3页
比较69例冠心病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82例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多巴酚丁... 比较69例冠心病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82例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多巴酚丁胺负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00%,运动试验分别为894%和829%。多巴酚丁胺负荷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左前降支为781%和913%,回旋支为667%和982%,右冠状动脉为100%和837%;运动试验分别为783%和911%,600%和968%,909%和85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者结果相近,对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病人,多巴酚丁胺试验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心脏功能试验 mTc99 MIBI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