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江小柯 范竹萍 +5 位作者 陈志威 苏大芝 顾伟威 许青青 艾罗燕 王晓晗 《肝脏》 2013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曾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冠心病212例、高血压198例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84例为病例组,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曾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冠心病212例、高血压198例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84例为病例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97例为阴性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病例组组间胆红素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相比,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9和0.0277。高血压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相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7、0.0006和0.0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冠心病、高血压发生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32(P<0.001)、0.928(P=0.004)。这种相关性在不吸烟亚组和男性亚组更为显著。结论除了已知的危险因素外,血清胆红素低浓度也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胆红素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肝病合并布氏杆菌感染2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江小柯 范竹萍 +3 位作者 张炳勇 白阳秋 李修岭 王菲 《肝脏》 2016年第10期835-837,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合并布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收治的24例慢性肝病合并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合并布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收治的24例慢性肝病合并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血培养等。结果男性15例,女性9例。16例患者有密切牛、羊接触史,5例患者嗜好进食烤羊肉串或者喝生牛奶,3例患者接触途径不明。24例患者全部伴有发热,高热16例,热型以弛张热多见,波状热仅见于2例患者。乏力20例,多汗18例,腹痛12例,脾大20例。血小板减少20例,所有病例C反应蛋白均升高,白蛋白均下降,转氨酶多轻度升高,以AST升高为主。腹水检查中细胞数多轻度增加,波动在206~358×10^6/L之间,均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与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不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1例,阴性5例,8例患者未行此项检查。所有病例血培养阳性,血培养天数最短3 d,最长9 d,多数在4~5 d。治疗上多选择多西环素联合庆大霉素或者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共6周。21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因并发重症肝炎死亡。结论慢性肝病合并布氏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部分患者试管凝集试验假阴性,而血培养周期长;治疗上常规抗生素效果差,敏感抗生素有并发重症肝炎的风险,应避免选用肝毒性较大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布氏杆菌 发热
下载PDF
Gilbert综合征与药物代谢 被引量:3
3
作者 江小柯 范竹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39-341,共3页
Gilbert综合征也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间接胆红素升高综合征,发病机制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导致UGT酶活性下降。传统认为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疾病,因其并不导致肝脏损伤。UGT酶是参与Ⅱ相代谢的极为重要的... Gilbert综合征也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间接胆红素升高综合征,发病机制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导致UGT酶活性下降。传统认为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疾病,因其并不导致肝脏损伤。UGT酶是参与Ⅱ相代谢的极为重要的酶,在许多物质包括伊立替康、蛋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UGT酶活性下降,在应用上述药物时易发生毒性反应。美国和日本已出台相关规定,建议在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基因筛查,并在使用相关药物时减量。中国也应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减少毒性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伊立替康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脂肪变肝细胞中炎性调节蛋白A20的表达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青青 艾罗燕 +6 位作者 吴昌维 苏大芝 王晓晗 陈志威 江小柯 林卿 范竹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状态,炎性反应在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是疾病向终末期肝病进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是由核因子-κB(NF-κB)激活诱导的炎性反应负性调节蛋白,它通过可逆的去泛素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状态,炎性反应在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是疾病向终末期肝病进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是由核因子-κB(NF-κB)激活诱导的炎性反应负性调节蛋白,它通过可逆的去泛素化以及泛素化功能下调活化的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 肝细胞 表达机制 泛素化 肝损伤 信号通路 发病机制 肝脏再生 功能恢复 负性调节
下载PDF
不同性别高血红蛋白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苏大芝 艾罗燕 +4 位作者 王晓晗 陈志威 江小柯 许青青 范竹萍 《肝脏》 2013年第11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Hb浓度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中心年龄≥18岁的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依据男女Hb的不同进行分组,评估各组NAFLD的患病率。结果入组的61 6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Hb浓度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中心年龄≥18岁的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依据男女Hb的不同进行分组,评估各组NAFLD的患病率。结果入组的61 646人中,平均年龄(44±14)岁,男性34 961人,女性26 685人。超声诊断为NAFLD者20 401人,占33.09%。不论在男性组还是女性组,NAFLD患病率随着Hb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01),男性NAFLD的患病率高于女性(44.7%比17.9%,χ2=4 900,P<0.001),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NAFLD患病率和Hb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男性组,作多变量分析时,第1组作为参照,第2组、第3组、第4组的OR值分别为1.31(95%CI:1.18-1.45)、1.38(95%CI:1.24-1.53)、1.29(95%CI:1.05-1.58),均P<0.05。在女性组,多变量分析时,OR值分别为1.08(95%CI:0.95-1.22)、1.26(95%CI:1.09-1.45)、1.59(95%CI:1.06-2.38),除第2组外,另两组均P<0.05。男性患NAFLD的风险较女性高(OR为3.7,95%CI:3.57-3.85,P<0.001)。结论 Hb水平和NAFLD呈正相关关系,高Hb水平是独立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NAFLD的又一风险因素。男性NAFLD发生风险是女性的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性别
下载PDF
维生素E对HepG2脂肪变模型中caspase-3活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昌维 陈荔萍 +6 位作者 苏大芝 艾罗燕 陈志威 许青青 江小柯 王晓晗 范竹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检测HepG2细胞脂肪变模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对其的影响。方法 0.5 mmol/L和1 mmol/L的混合脂肪酸分别干预Hep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内caspase-3活性。将1 mg/L的VitE干预脂肪变性HepG2细胞,在... 目的检测HepG2细胞脂肪变模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对其的影响。方法 0.5 mmol/L和1 mmol/L的混合脂肪酸分别干预Hep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内caspase-3活性。将1 mg/L的VitE干预脂肪变性Hep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脂肪酸组HepG2细胞caspase-3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VitE干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均较脂肪酸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脂肪酸可诱导HepG2细胞caspase-3活性升高,抗氧化剂VitE能下调脂肪变性HepG2细胞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细胞损伤,这可能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 HEPG2细胞 维生素E 氧化应激 CASPASE-3
下载PDF
脂联素对脂肪变肝细胞内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7
作者 艾罗燕 赵雄 +6 位作者 苏大芝 王晓晗 许青青 江小柯 陈志威 吴昌维 范竹萍 《肝脏》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肝细胞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HL-7702细胞不同浓度和比例的油酸软脂酸混合液干预不同时间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Nile red染色荧光显微镜拍照,测定荧光强度。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CRP、CR...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肝细胞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HL-7702细胞不同浓度和比例的油酸软脂酸混合液干预不同时间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Nile red染色荧光显微镜拍照,测定荧光强度。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CRP、CREBH、BIP和CHOP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内活化的CREBH蛋白含量。根据是否加入脂联素分组,每组加入不同比例的脂肪酸干预24 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CRP、CREBH、BIP和CHOP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相比于正常组,混合脂肪酸干预12 h后,仅OP03(1.0mmol)组CRP表达升高(P<0.05),24 h后,OP12(1.0mmol)、OP03(1.0mmol)、OP03(0.5 mmol)组CRP表达均升高(P<0.05)。混合脂肪酸干预24 h后,CREBH、BIP和CHOP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OP12(1.0mmol)、OP03(1.0mmol)组核内活化CREBH蛋白增加。加入脂联素后,各组CRP、CREBH、BIP和CHOP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软脂酸可上调肝细胞CRP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的CREBH蛋白有关。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CREBH蛋白相关的炎症通路而下调CRP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C反应蛋白 CREBH蛋白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商用车传动轴的传动效率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晓明 虞阳 +1 位作者 江小柯 孙金其 《汽车科技》 2016年第6期88-92,共5页
有三种商用车传动轴,进行传动轴的传动效率试验。通过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万向节夹角、档位等。试验结果显示,夹角增加时传动效率降低;转速升高时传动效率降低;在低转速传动效率趋势较平缓;在高转速传动效率... 有三种商用车传动轴,进行传动轴的传动效率试验。通过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万向节夹角、档位等。试验结果显示,夹角增加时传动效率降低;转速升高时传动效率降低;在低转速传动效率趋势较平缓;在高转速传动效率下降趋势变快;转速差波动小时,扭矩差曲线也可以得到与传动效率曲线相似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传动轴 传动效率 扭矩差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车用冷却风扇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晓明 江小柯 +3 位作者 徐金成 朱学华 孙金其 徐芙蓉 《汽车工程师》 2015年第5期41-43,共3页
某款车在整车试验项目进行坏路试验和非正常路面行驶时,冷却风扇出现断裂。通过对断裂风扇失效后残骸的分析,对冷却风扇振动幅度、含水率及装配工艺等因素进行逐一排查,从而找出冷却风扇断裂的主要原因为装配顺序颠倒,导致风扇离散热器... 某款车在整车试验项目进行坏路试验和非正常路面行驶时,冷却风扇出现断裂。通过对断裂风扇失效后残骸的分析,对冷却风扇振动幅度、含水率及装配工艺等因素进行逐一排查,从而找出冷却风扇断裂的主要原因为装配顺序颠倒,导致风扇离散热器带中冷器总成的距离偏差很大。调整装配顺序并设计加装了防呆装置以保证安装过程中装配间隙的安全距离,经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验证,冷却风扇断裂问题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冷却风扇 断裂 防呆措施 改进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秦弋雯 张慧敏 +3 位作者 罗晓英 江小柯 白阳秋 张炳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89-1692,1697,共5页
肠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重要并发症。随着肠纤维化的发展,肠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可随之出现。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纤维化药物来阻止其进展,仅依靠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外科狭窄成形术、肠切除等方法来缓解... 肠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重要并发症。随着肠纤维化的发展,肠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可随之出现。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纤维化药物来阻止其进展,仅依靠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外科狭窄成形术、肠切除等方法来缓解症状。阐明肠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探索IBD相关肠纤维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模型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青青 吴昌维 +5 位作者 艾罗燕 江小柯 苏大芝 王晓晗 林卿 范竹萍 《胃肠病学》 2013年第2期95-99,共5页
背景:肝内脂肪酸蓄积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基础,炎症是促其发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功能,但其对NAFLD作用的研究未见。姜黄素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肝... 背景:肝内脂肪酸蓄积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基础,炎症是促其发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功能,但其对NAFLD作用的研究未见。姜黄素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模型中A20的表达及其对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混合FFAs(油酸:软脂酸=2:1)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模型,MTS法测定细胞活力,行油红O染色鉴定,筛选出最佳造模浓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20表达。以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20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成功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选择0.25 mmol/L FFAs作为最佳造模浓度。随着FFAs浓度增高,A20表达在6 h呈增加趋势,而12 h、24 h时A20表达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5 mmol/L是分界点。与0.25 mmol/L FFAs组相比,20μmol/L姜黄素干预可显著抑制A20表达,细胞上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锌指蛋白A20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来抑制炎症的发生,从而发挥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为防治NAFLD提供了可能的有效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锌指蛋白A20 姜黄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可行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园 江小柯 +2 位作者 白阳秋 罗晓英 张炳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4065-4069,共5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免疫紊乱介导而造成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癌变发生率迅速增加。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但传统的治疗方案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免疫紊乱介导而造成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癌变发生率迅速增加。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但传统的治疗方案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胞,相关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但多数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现状,展望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GreenMedical数据库,以"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间充质干细胞,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ulcerative colitis,UC,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20年4月,检索得到文献115篇,选择42篇文献进行归纳。文献类型包括实验分析、病例分析及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具有归巢、分化、免疫调节作用,为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可能。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但是有关移植细胞的剂量及途径尚存在争议。随着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调节 综述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乙肝肝硬化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小柯 李修岭 +5 位作者 白阳秋 丁辉 伍玥 王菲 李俊 张炳勇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对于慢乙肝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慢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对于慢乙肝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慢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每月一次,共3次,每次输注细胞量(3~4)×107,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细胞保存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18个月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腹部彩超、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两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呈上升趋势,但在UC-MSC治疗后3、6、12、18个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值最高,分别是37.1±3.3、149.3±3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为显著,P值分别为0.014、0.015。在治疗后6、12、18个月时两组间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在UC-MSC治疗后12、18个月两组间胆碱酯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7、0.03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纳差、乏力、腹水、肝性脑病改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C-MSC输注时有3例患者出现发热、2例患者出现皮疹,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乙肝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合成功能、降低Child-Pugh评分,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长期疗效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青青 艾罗燕 +5 位作者 苏大芝 王晓晗 陈志威 江小柯 林卿 范竹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07-613,共7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与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NAFLD的影响。方法以10、20、40、80、160 μmol/L PPC预处理HepG2细胞后24 h,联合0.25 mmol/L游离脂肪酸(FFA)共同孵育24 h,同时设立空白组和0.25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与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NAFLD的影响。方法以10、20、40、80、160 μmol/L PPC预处理HepG2细胞后24 h,联合0.25 mmol/L游离脂肪酸(FFA)共同孵育24 h,同时设立空白组和0.25 mmol/L FFA组。将28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野生组(8只)、甲硫氨酸胆碱缺乏(MCD)组(10只)、PPC组(10只)。野生组常规饲养,MCD与PPC组予MCD饲养,PPC组同时予PPC灌胃。饲养6周处死,采血并取肝脏组织检测HepG2细胞、肝组织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与血清生物化学、脂代谢指标和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统计学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与空白组相比,0.25 mmol/L FFA组HepG2细胞锌指蛋白A20表达增强[(5.03±0.12)%比(25.7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9,P〈0.01),TG、IL-8含量增加[分别为(0.08±0.00) mmol/L比(0.41±0.01) mmol/L;(41.90±1.60) pg/mL比(55.51±1.0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7、12.25,P均〈0.01)。与0.25 mmol/L FFA组相比,0.25 mmol/L FFA联合40 μmol/L PPC时,HepG2细胞锌指蛋白A20表达[(35.39±0.54)%]开始增强(t=23.25,P〈0.01);联合80、160 μmol/L PPC时HepG2细胞内TG[分别为(0.18±0.01)、(0.13±0.01) mmol/L,t=27.36、33.97]、IL-8[分别为(10.62±0.50)、(9.53±0.36) pg/mL,t=66.10、70.63]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CD组和PPC组小鼠肝组织内锌指蛋白A20表达呈双条带,表达均较野生组增强[分别为(2.10±0.43)%、(1.56±0.96)%、(0.89±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2.55,P均〈0.05);病理见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性反应。与MCD组相比,PPC组锌指蛋白A20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病理见脂肪变、小叶炎性反应、肝细胞坏死减轻。与野生组小鼠相比,MCD组血ALT[(44.05±12.46) U/L比(126.93±52.73) U/L]、AST[(138.46±43.49) U/L比(276.14±134.88) U/L]和肝内FFA[(1.04±0.33) mmol/L比(1.60±0.32) mmol/L]、肝内TG[(0.40±0.12) mmol/L比(0.87±0.41) mmol/L]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1、3.04、3.65、3.39,P均〈0.05),血TG[(0.44±0.16) mmol/L比(0.10±0.04) mmol/L]和TC[(2.11±0.19) mmol/L比(0.61±0.12) mmol/L]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4、20.45,P均〈0.01)。与MCD组相比,PPC组血FFA[(0.77±0.34) mmol/L比(0.42±0.19) mmol/L]和ALT[(126.93±52.73) U/L比(79.27±70.74) U/L]水平较低(t=2.89、2.71,P均〈0.05),肝内TC[(0.67±0.10) mmol/L比(0.94±0.22) mmol/L]和血TC[(0.61±0.12) mmol/L比(1.69±0.25) mmol/L]水平较高(t=3.41、12.08,P均〈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野生组、MCD、PPT组血炎性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PC能改善肝内脂肪变和炎性反应,锌指蛋白A20可能是NAFLD防治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锌指蛋白A20 多烯磷脂酰胆碱 炎性反应因子 脂肪沉积 小鼠
原文传递
HepG2脂肪变模型中氧化应激的发生及维生素E对其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昌维 陈荔萍 +6 位作者 艾罗燕 苏大芝 陈志威 江小柯 许青青 王晓晗 范竹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摘要】目的建立HepG2脂肪变模型,探讨混合脂肪酸对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维生素E对脂肪变肝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0.125、0.250、0.500、1.000mmol/L)的混合脂肪酸(油酸:软脂酸=2:1)孵育He... 【摘要】目的建立HepG2脂肪变模型,探讨混合脂肪酸对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维生素E对脂肪变肝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0.125、0.250、0.500、1.000mmol/L)的混合脂肪酸(油酸:软脂酸=2:1)孵育HepG2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细胞增殖法测细胞活力。分别采用0.5和1.0mmol/L的混合脂肪酸孵育HepG2细胞,在12、24、48h进行油红0染色和细胞内TG含量的测定。建立HepG2脂肪变模型后检测细胞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并予以维生素E干预,检测维生素E对丙二醛、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影响。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混合脂肪酸浓度的增加,光学显微镜下可见HepG2细胞内脂滴数量逐渐增加,TG含量也逐渐增加。干预后24h,混合脂肪酸0.5mmol/L组和1.0mmol/L组的HepG2细胞内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6.3%(t=4.28,P=0.0129)和66.6%(t=6.87,P=0.0024),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0.6%(t=4.24,P=0.0133)和43.7%(t=6.13,P=0.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混合脂肪酸1.0mmol/L组细胞内SOD水平在24h较对照组降低了39.2%(t=3.20,P=0.0328),0.5mmol/L组在48h较对照组降低了40.6%(t=8.27,P=0.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E干预24、48h时,可使脂肪变性HepG2细胞内丙二醛含量比同时间实验组下降31.8%(t=4.00,P=0.0161)和37.5%(t=8.27,P=0.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2、24、48h时,SOD水平分别升高1.9%、14.5%和50.5%;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分别升高4.1%、33.2%和52.0%。结论油酸和软脂酸比例为2:1、浓度为0.5mmol/L的混合脂肪酸可成功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模型。HepG2细胞脂肪变性时发生明显的氧化应激,抗氧化剂维生素E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氧化性应激 维生素E
原文传递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常见多态性位点的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志威 苏大芝 +6 位作者 曹勤 江小柯 吴昌维 许青青 艾罗燕 王晓晗 范竹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 分析成人血清TBil水平的分布情况,检测不同血清TBil水平人群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I基因突变情况,完善UGTlAl基因的突变库。方法 纳入上海地区209名不同TBil水平体检人群,分别对其进行UGTlAl基因的增强子苯... 目的 分析成人血清TBil水平的分布情况,检测不同血清TBil水平人群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I基因突变情况,完善UGTlAl基因的突变库。方法 纳入上海地区209名不同TBil水平体检人群,分别对其进行UGTlAl基因的增强子苯巴比妥反应增强元件(PBREM)区、启动子TA盒以及5个外显子的基因检测。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卡方检验比较。结果209名体检人群中共检测到11个可能与血清TBil水平升高相关的UGTIAl基因多态性位点,总人群检出率〉10%的共有3个,即PBREM变异(c.-3275T〉G)、启动子TA盒重复变异EA(TA),TAA]以及第1外显子区P.G71R(e.211G〉A)。当TBil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时,PBREM、启动子TA盒重复变异和P.G71R均存在较高的检出率且各自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三者在TBil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分别高达26.7%、9.1%和15.7%。结论 在健康人群中发现与TBil升高相关的UGTlAl基因有一定的变异发生率,c.-3275T〉G、A(TA),TAA和C.211G〉A是上海地区常见的UGTlAl基因多态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多态现象 遗传 突变 GILBERT综合征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活化的CREBH蛋白对脂肪酸诱导的脂肪变性肝细胞中C反应蛋白表达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雄 艾罗燕 +6 位作者 苏大芝 王晓晗 江小柯 许青青 吴昌维 陈志威 范竹萍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建立脂肪酸诱导的脂肪变肝细胞模型,探讨活化的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H(CREBH)蛋白对该模型中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L02细胞不同比例和浓度的油酸软脂酸混合液(2:1、1:2和0:3),分别干预12和24h。CCK-8法测定细胞活... 目的建立脂肪酸诱导的脂肪变肝细胞模型,探讨活化的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H(CREBH)蛋白对该模型中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L02细胞不同比例和浓度的油酸软脂酸混合液(2:1、1:2和0:3),分别干预12和24h。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测定细胞内脂肪含量。实时PCR方法检测细胞内C反应蛋白、CREBH、C/EBP同源蛋白C/EBP(CHOP)和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内活化的CREBH蛋白含量。RNA干扰靶向沉默CREBH蛋白后再分别采用混合脂肪酸干预24h。实时PCR方法检测细胞内C反应蛋白、CREBH、CHOP和BIP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混合脂肪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随着软脂酸比例的升高.细胞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2)混合脂肪酸可以诱导CREBH表达升高(P〈0.05).可增加核内CREBH蛋白水平。(3)混合脂肪酸中软脂酸比例越高,内质网应激标志增加越显著。(4)CREBHsiRNA可有效抑制CREBH表达。敲除CREBH基因后,C反应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软脂酸可上调肝细胞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但是油酸无此作用。活化的CREBH可调节软脂酸诱导的C反应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肝细胞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H C反应蛋白 内质网应激 饱和脂肪酸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菲 白阳秋 +3 位作者 江小柯 李俊 张艳玲 张炳勇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8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确诊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补液、保肝、...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确诊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补液、保肝、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止血时间为(20.17±6.32),与对照组(21.26±7.56)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4例,对照组5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与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干细胞治疗
19
作者 潘彤 罗晓英 +2 位作者 白阳秋 江小柯 张炳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5-1350,共6页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炎症性肠病(IBD)的患病率较前升高,衰老与炎症的联系似乎在老年IBD患者中更加显著。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其临床特点的描述,针对发病机制的探讨较少。本文总结了老年人IBD与青年人IBD的临床特征和...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炎症性肠病(IBD)的患病率较前升高,衰老与炎症的联系似乎在老年IBD患者中更加显著。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其临床特点的描述,针对发病机制的探讨较少。本文总结了老年人IBD与青年人IB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差异,深入探讨了衰老对老年人IBD发病可能的影响和干细胞移植疗法在老年人IBD治疗中的可能性,旨在为老年人IBD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干细胞移植 免疫衰老
原文传递
活泼瘤胃球菌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20
作者 黄焕荣 李朋举 +3 位作者 江小柯 罗晓英 白阳秋 张炳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608-1612,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微生物的参与下,肠道免疫失衡,肠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黏膜持续炎症损伤。肠道菌群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微生物的参与下,肠道免疫失衡,肠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黏膜持续炎症损伤。肠道菌群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活泼瘤胃球菌作为人类肠道中最丰富的共生菌之一,在IBD患者肠道中富集,其与IBD的关系受到关注。本文针对活泼瘤胃球菌的特性、在肠道中的定殖及在IBD发病中的相关机制等做一综述,以期为IBD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肠道菌群 活泼瘤胃球菌 肠黏膜屏障 肠道免疫失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