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幻乌托邦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科幻未来叙事
1
作者 江玉琴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9,F0003,共10页
科幻乌托邦作为科幻文学与乌托邦文学的融汇,摆脱了乌托邦的政治维度,以未来叙事整合建构了想象中的人、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关系,以此深化科幻文学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国科幻乌托邦未来叙事以技术想象构建了未来美学的三... 科幻乌托邦作为科幻文学与乌托邦文学的融汇,摆脱了乌托邦的政治维度,以未来叙事整合建构了想象中的人、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关系,以此深化科幻文学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国科幻乌托邦未来叙事以技术想象构建了未来美学的三种表达模式:第一,在人类主体性的多重维度中重审并强调技术、人与时间的共生模式;第二,在社会结构的变革中重审主体与情感,认识到加速社会质变了人类怀旧情感并将其发展为向过去寻求未来可能性的一次次演练;第三,在文化政治的消解中重审空间与环境,以非领地化模式重建身份认同。想象的技术发展构成了中国科幻乌托邦未来叙事的内在逻辑,即未来是一场与技术、时间、空间、人性纠缠的不确定运动,技术、时间与人的共生成就了人们对于生命永生的期待与热望。这三种未来叙事模式建构的未来审美也让我们认识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未来时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乌托邦 技术 时间 情感 非领地化
下载PDF
论斯图亚特·霍尔的认同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江玉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斯图亚特.霍尔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认同性的研究秉承一贯的文化政治批评策略,提出认同是差异性中的同一,认同性是历史变化的,是一种认同政治。通过对认同性概念的梳理,霍尔还结合英国社会中出现的种族主义,提出了新种族性的观点,并... 斯图亚特.霍尔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认同性的研究秉承一贯的文化政治批评策略,提出认同是差异性中的同一,认同性是历史变化的,是一种认同政治。通过对认同性概念的梳理,霍尔还结合英国社会中出现的种族主义,提出了新种族性的观点,并指出少数族裔的自我认同是历史文化的认同,也是自我的一种想像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差异性 新种族性 认同政治
下载PDF
论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的后殖民观照 被引量:3
3
作者 江玉琴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87,共5页
本文阐述了加拿大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后殖民性所做的精辟论述,认为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强调加拿大自然环境对加拿大文学的影响,实际上彰显了加拿大文学与前宗主国文学之间的张力,表现了具有加拿... 本文阐述了加拿大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后殖民性所做的精辟论述,认为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强调加拿大自然环境对加拿大文学的影响,实际上彰显了加拿大文学与前宗主国文学之间的张力,表现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后殖民文学特征,从而丰富了当代后殖民批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斯洛普·弗莱 加拿大文学 后殖民性
下载PDF
自恋,神经病,抑或双重人格?——辩析《远大前程》中郝维仙小姐性格 被引量:8
4
作者 江玉琴 宋庆丽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35-39,共5页
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主角郝维仙小姐 ,是所有狄更斯作品中形象刻画最复杂 ,心灵表现最丰富的人物之一 ,也是历来评论界争议最多的角色之一。本文详细分析和批驳了流行一时的郝维仙“自恋性格”论 ,... 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主角郝维仙小姐 ,是所有狄更斯作品中形象刻画最复杂 ,心灵表现最丰富的人物之一 ,也是历来评论界争议最多的角色之一。本文详细分析和批驳了流行一时的郝维仙“自恋性格”论 ,并以此入手 ,重新评价 ,得出了郝维仙小姐是个“头脑清醒 ,拥有双重性格”的正常人物形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恋 神经病 人格 《远大前程》 郝维仙 性格 狄更斯 英国 小说
下载PDF
文化批评:全球化时代文学批评的突围 被引量:2
5
作者 江玉琴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92,共6页
本文从当前文学批评的困境入手,考察了西方从马修·阿诺德到诺斯洛普·弗莱的相关文化批评的发展之路,提出文化批评将拓展当前文学批评日益狭窄的研究空间,成为喧嚣的大众文化研究中文学批评的一种突围方式,而且在新世纪的文化... 本文从当前文学批评的困境入手,考察了西方从马修·阿诺德到诺斯洛普·弗莱的相关文化批评的发展之路,提出文化批评将拓展当前文学批评日益狭窄的研究空间,成为喧嚣的大众文化研究中文学批评的一种突围方式,而且在新世纪的文化研究中,文化批评将成为日益显著的一个文化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文学批评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大众文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玉琴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6-208,共3页
本文梳理了大众文化发展的脉络,认为是文化研究与后现代理论交互影响的结果,并详细分析了文化研究和后现代理论在大众文化研究中作为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产生的具体影响,明确了大众文化的当前发展状况,展望了大众文化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文化研究 后现代理论
下载PDF
《哈姆雷特》的幽灵与流散文化的政治 被引量:2
7
作者 江玉琴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王的幽灵不仅是哈姆雷特行动的推动者,而且表征为流散者。幽灵居于世界之外并对世界本身进行干涉,表明了流散者的双重处境及其认同政治,而幽灵引导之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则反映了哈姆雷特在政治与文化流散者身... 《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王的幽灵不仅是哈姆雷特行动的推动者,而且表征为流散者。幽灵居于世界之外并对世界本身进行干涉,表明了流散者的双重处境及其认同政治,而幽灵引导之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则反映了哈姆雷特在政治与文化流散者身份之下所采取的暴力文化。因此,《哈姆雷特》中的幽灵及哈姆雷特的悲剧呈现了流散文化的政治及其无法避免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幽灵 流散文化 认同政治 暴力幻象
下载PDF
论英国伯明翰学派种族文化研究的本土意识与文化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江玉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维度探讨不仅是英国社会结构的一种反应,也是英国文化面临美国大众文化冲击下的一种本土回应。伯明翰学派不仅发现了英国青年亚文化中的种族文化(主要是黑人文化)元素,分析了种族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结合的成因,而...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维度探讨不仅是英国社会结构的一种反应,也是英国文化面临美国大众文化冲击下的一种本土回应。伯明翰学派不仅发现了英国青年亚文化中的种族文化(主要是黑人文化)元素,分析了种族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结合的成因,而且认识到英国青年亚文化的种族文化既有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吸收,更是基于英国本土社会经验的独特黑人文化,由此提出"新种族性"问题,并力图在宣扬英国特性的主流文化中警醒世人种族文化的存在及其差异性,警惕全球化时代种族排他性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英国 青年亚文化 种族文化 本土意识 新种族性
下载PDF
解读2009年版电影《花木兰》的民族主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江玉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5,共3页
2009年版电影《花木兰》表现了独特的叙事角度和表现模式,无论是影片的拍摄动机,还是影片内容,都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复呈,是一部叙述民族主义的电影故事。影片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反叛与协商,反映了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差异... 2009年版电影《花木兰》表现了独特的叙事角度和表现模式,无论是影片的拍摄动机,还是影片内容,都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复呈,是一部叙述民族主义的电影故事。影片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反叛与协商,反映了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差异性的后民族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民族主义 后民族阐释
下载PDF
文化批评:当代文化研究的一种视野——兼论诺斯洛普·弗莱与F.R.利维斯的文化批评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玉琴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文化批评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既是对文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对文化研究的开拓。文化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语境观和彰显文学的人文性和价值等方面。文化批评先驱诺斯洛普.弗莱和F.R.利维斯的批评思想都集中体现了这些主张。在经典文学... 文化批评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既是对文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对文化研究的开拓。文化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语境观和彰显文学的人文性和价值等方面。文化批评先驱诺斯洛普.弗莱和F.R.利维斯的批评思想都集中体现了这些主张。在经典文学以及文学教育方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文化语境中观照文学、理解经典文学的作用并在大学教育中发挥文学的人文性等观点,推动了文化批评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当代文化研究 诺斯洛普·弗莱 F.R利维斯
下载PDF
论科幻文化对中国青年话语的引导与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玉琴 李艺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16-20,共5页
青年群体成为科幻文化的拥护者,科幻文化与青年文化糅合于一体,赛博朋克文化与网络文化成为科幻文化与青年文化交叠的不同层面。中国科幻文化表达了20世纪中国青年文化的科教兴国愿景。中国青年也在当代科幻文化领域建构自己的文化话语... 青年群体成为科幻文化的拥护者,科幻文化与青年文化糅合于一体,赛博朋克文化与网络文化成为科幻文化与青年文化交叠的不同层面。中国科幻文化表达了20世纪中国青年文化的科教兴国愿景。中国青年也在当代科幻文化领域建构自己的文化话语,分别是未来领导权、科幻现实主义与伊托邦美学。这些话语还应整合在智能人文观念中才能真正建构中国青年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科幻文化 青年科幻话语
下载PDF
浅论明清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玉琴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2-54,41,共4页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误读 实用主义 中国文化 明朝 清朝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后殖民文学的名与实
13
作者 江玉琴 刘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德为首的后殖民批评家以后殖民理论观照西方自扩张时期至今的文本,并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及阿什克罗夫发展自"英联邦文学"研究的跨民族、跨区域的梳理殖民文化遗产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对后殖民文学名与实的重新辨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效地选择文本和阐释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文学 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 后殖民主义 萨义德 英联邦文学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的讨论热点追踪及其探析
14
作者 江玉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写作中"主流身份"与"他者"相互关系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重视差异,才能认同文化身份.<从文本批评向历史主义的回归>一文,用宏观的视野勾画出20世纪西方文论的走向.自足的"文学性"并不是文学的惟一属性,文本分析离不开社会历史内涵.文本批评的"文学性"只有与文化批评的"历史性"融合,才能正确地揭示文学的本质.<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的讨论热点追踪及其探析>一文指出了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双重性特点.后殖民理论是在西方学术体制内部形成的话语体系,与第三世界的声音迥然不同.尽管他们也批判西方的意识形态传统,但这种批判又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限定和包容.后殖民批评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在第一世界内部争夺话语主导权的批评策略,与真正的后殖民地批评相去甚远,因而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批评 中国 讨论热点 双重性身份 后殖民理论 东方主义 全球化理论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论中国海洋科幻文学的世界图景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玉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43-151,共9页
海洋科幻作为科幻小说的亚类别在目前的科幻研究中尚未有明确概念与定义。海洋科幻既是一种题材书写、主题书写,更是置于人类、海洋与大陆关系网络中的一种文化书写。中国海洋科幻书写与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同步,具体呈现为海岛叙事、海人... 海洋科幻作为科幻小说的亚类别在目前的科幻研究中尚未有明确概念与定义。海洋科幻既是一种题材书写、主题书写,更是置于人类、海洋与大陆关系网络中的一种文化书写。中国海洋科幻书写与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同步,具体呈现为海岛叙事、海人叙事和海洋文化叙事三个面向。在海岛叙事中,海岛形象既表征为科技前沿隐喻,同时也是作为现实与想象的交汇点,象征乌托邦或恶托邦场域;在海人叙事中,海人形象表征了人类未来身体形态及其文明发展,表达了创作者对文明未来的忧思并提出其可能路径;在海洋文化叙事中,海洋文化被刻画为与陆地文化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存在,创作者还以家园意识重审中国科幻可能的海洋文化发展。总体而言,中国海洋科幻以开放、多元、包容的心态探索未来人类文明与海洋文化,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园建设,构建了中国海洋科幻文学的世界图景,拓展了中国海洋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科幻 海岛叙事 海人叙事 海洋文化叙事 中国海洋文学
下载PDF
通识教育抑或专业教育: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目标浅议
16
作者 江玉琴 仓晗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3-116,共4页
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从教学方法论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文学理论和文化社科理论;从教学内容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中外文史哲;从教学模式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文、图和影视... 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从教学方法论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文学理论和文化社科理论;从教学内容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中外文史哲;从教学模式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文、图和影视,因此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实际上是在进行通识教育,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普及知识,而是要求有较为深入的专业研究,比如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都要求对文学作品及其传播途径和传播接受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本文提出,本科生的教学应该是以通识为主,专业为辅,达到了解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和文学活动及交流动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教学目标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下载PDF
后人类身体的文学迷思:以《人们叫我动物》为例
17
作者 江玉琴 欧宇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0期4-9,共6页
进入后人类时代以来,身体成为后人类研究的核心,既基于身体能最突出地反映科技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面临的新境况,人机合一、人工智能等研究都在挑战人之为人的根本;也基于后人类身体变异而产生对人类本质主义的质询,人类中心主义、人文... 进入后人类时代以来,身体成为后人类研究的核心,既基于身体能最突出地反映科技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面临的新境况,人机合一、人工智能等研究都在挑战人之为人的根本;也基于后人类身体变异而产生对人类本质主义的质询,人类中心主义、人文主义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计算机技术与生物科技的发展导致身体变异,并生成新的思维范式,后人类概念和后人类主义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认知结构,身体重新回归身心一元体系。文学叙事如《人们叫我动物》以身体的再现与表现构建后人类主体间性。身体成为后人类文学叙事的中心,身体叙事再度检阅创伤与同情在后人类主体中的构建作用。后人类身体建构推动人类积极面对挑战,实现新的人文学科规划,引领文学研究和学术探索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后人类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身体 人们叫我动物 创伤记忆 同情 后人文主义
下载PDF
热变性程度对谷氨酰胺转氨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建生 马相杰 +7 位作者 孟少华 徐姣 李鑫 邹神中 江玉琴 袁静瑶 曾茂茂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质不一,会影响最终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诱导形成的凝胶类产品。为探索不同结构SPI对酶诱导蛋白凝胶的影响,制备了不同...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质不一,会影响最终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诱导形成的凝胶类产品。为探索不同结构SPI对酶诱导蛋白凝胶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热变性程度的SPI,研究其蛋白组成、表面疏水性、溶解性、粒径分布以及凝胶强度、持水性和凝胶形态。结果表明,热处理加剧SPI亚基的解离与聚集,并导致SPI的表面疏水性增强、溶解性下降,同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升至95℃后减小。SPI凝胶强度在85℃时最低,而在95℃时最高。对于95℃热处理SPI的凝胶,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凝胶强度增大,气孔增多;随着TG酶浓度的增加,凝胶强度增大,而持水性在TG酶浓度为1.80 U/g时达到最低,同时气孔较多;50℃培养的SPI凝胶强度高于4℃培养样品。结果表明,大豆蛋白一定程度的热变性(尤其95℃热处理)有利于经TG酶诱导形成蛋白凝胶,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 聚集体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强度
下载PDF
技术发展威胁论?——论《雪崩》的社会空间重构与人机身份新认知
19
作者 江玉琴 李艺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正在革新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和我们的社会身份。在“元宇宙”成为热词的今天,技术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关于社会空间、身体认知的想象路径。本文将以“元宇宙”概念创生的小说——尼尔·斯蒂芬森的...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正在革新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和我们的社会身份。在“元宇宙”成为热词的今天,技术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关于社会空间、身体认知的想象路径。本文将以“元宇宙”概念创生的小说——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为文学样本,详细讨论书中由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近未来社会空间的结构变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后人类身体与身份的全新认知。小说中“超元域”的赛博空间想象与描摹,解构并重构了现实社会空间的阶级与性别权力分层,使现实社会空间与网络社会空间形成二元对立的博弈张力。而计算机网络与人机联结的技术革新,不仅重构了肉身的身体机能,也使人类的身份认知在现实与网络的平行与双重性中,生成身份矛盾的消解、互映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崩》 社会空间 身份认知
下载PDF
深圳涂鸦艺术与新文化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玉琴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期56-61,共6页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表征,既彰显了城市发展变迁,诉诸城市文化追求,更作为青年文化表征表达了青年与城市的关系。深圳作为一座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青年在其中涂写了城市艺术地图,涂鸦也反映了深圳的创意与发展。深圳涂鸦艺术强调大...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表征,既彰显了城市发展变迁,诉诸城市文化追求,更作为青年文化表征表达了青年与城市的关系。深圳作为一座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青年在其中涂写了城市艺术地图,涂鸦也反映了深圳的创意与发展。深圳涂鸦艺术强调大众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启示公共艺术的本土性、情感表述与自然印象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涂鸦 城市精神 新文化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