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查明海南临高红牌—马袅沿岸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于2023年3月18—23日对该区域开展造礁石珊瑚群落、底质类型、悬浮物沉降速率和水环境因子调查。结果显示:(1)本区域造礁石珊瑚共鉴定13科24属42种和7未定种,其覆盖率...为查明海南临高红牌—马袅沿岸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于2023年3月18—23日对该区域开展造礁石珊瑚群落、底质类型、悬浮物沉降速率和水环境因子调查。结果显示:(1)本区域造礁石珊瑚共鉴定13科24属42种和7未定种,其覆盖率均值为(18.05±10.53)%,集中分布在水深1.0~2.5m;(2)造礁石珊瑚优势种以团块状或皮壳状生长型为主,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2年)与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伴随造礁石珊瑚的死亡,其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与砂质底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溶解氧和悬浮物沉积物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水体浊度与光合有效辐射漫衰减系数Kd-PAR(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呈显著正相关,且其均值(3.81±1.10)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已超过影响造礁石珊瑚生长的胁迫阈值(3NTU)。这些结果表明,海底砂质覆盖率、悬浮物沉降速率、浊度、pH、溶解氧和Kd-PAR等是影响该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临高红牌—马袅沿岸海域是造礁石珊瑚分布热点之一,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和覆盖率。然而,该区域造礁石珊瑚垂直分布范围较窄,且正面临多重环境因子胁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保护。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全世界伤亡人数>100人的大型恐怖爆炸事件...目的分析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全世界伤亡人数>100人的大型恐怖爆炸事件相关文献,从伤类、伤部、手术、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起恐怖爆炸事件,共计伤亡人数16826人,其中伤员数量6602人,爆炸伤伤情13636个,手术事件1003个。32起事件平均致死率15.11%,当发生建筑物坍塌时致死率会升高。致伤类型:穿透伤/撕裂伤(35.59%),挫伤/擦伤(23.81%),骨折(6.69%),耳爆震伤(6.41%)。致伤部位:头面颈部(35.78%)与四肢(33.26%)的伤情占比高,胸背部第3位(10.98%),上肢数量(12.20%)少于下肢(16.40%)。现场幸存者大多为轻伤,平均住院率为25.6%,重症患者(ISS≥16分)数量占幸存伤员的7.76%、住院治疗患者的25.55%,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3.14%。入院手术大部分为软组织相关手术(47.86%),其次为骨科(23.23%)、腹部(14.86%)、胸部(6.18%)相关手术。重伤患者治疗后死亡原因以严重头部创伤及多部位伤为主,按部位依次是头部(40.85%)、胸部(26.76%)、腹部(18.31%)、四肢(14.08%)。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入院48 h以内,主要死因是严重头部创伤、胸腹部穿透伤与失血性休克;入院1周后的主要死因是烧伤、感染与多脏器衰竭。结论由于恐怖爆炸伤员入院后主要死亡原因是头部、胸部的严重创伤,手术主要以软组织相关手术为主,建议在收治大批量恐怖爆炸伤员时选派颅脑外科、胸外科和重症医学专家对危重伤员进行重点救治,以普外科、骨科为主要收治科室。展开更多
文摘为查明海南临高红牌—马袅沿岸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于2023年3月18—23日对该区域开展造礁石珊瑚群落、底质类型、悬浮物沉降速率和水环境因子调查。结果显示:(1)本区域造礁石珊瑚共鉴定13科24属42种和7未定种,其覆盖率均值为(18.05±10.53)%,集中分布在水深1.0~2.5m;(2)造礁石珊瑚优势种以团块状或皮壳状生长型为主,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2年)与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伴随造礁石珊瑚的死亡,其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与砂质底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溶解氧和悬浮物沉积物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水体浊度与光合有效辐射漫衰减系数Kd-PAR(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呈显著正相关,且其均值(3.81±1.10)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已超过影响造礁石珊瑚生长的胁迫阈值(3NTU)。这些结果表明,海底砂质覆盖率、悬浮物沉降速率、浊度、pH、溶解氧和Kd-PAR等是影响该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临高红牌—马袅沿岸海域是造礁石珊瑚分布热点之一,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和覆盖率。然而,该区域造礁石珊瑚垂直分布范围较窄,且正面临多重环境因子胁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保护。
文摘目的分析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全世界伤亡人数>100人的大型恐怖爆炸事件相关文献,从伤类、伤部、手术、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起恐怖爆炸事件,共计伤亡人数16826人,其中伤员数量6602人,爆炸伤伤情13636个,手术事件1003个。32起事件平均致死率15.11%,当发生建筑物坍塌时致死率会升高。致伤类型:穿透伤/撕裂伤(35.59%),挫伤/擦伤(23.81%),骨折(6.69%),耳爆震伤(6.41%)。致伤部位:头面颈部(35.78%)与四肢(33.26%)的伤情占比高,胸背部第3位(10.98%),上肢数量(12.20%)少于下肢(16.40%)。现场幸存者大多为轻伤,平均住院率为25.6%,重症患者(ISS≥16分)数量占幸存伤员的7.76%、住院治疗患者的25.55%,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3.14%。入院手术大部分为软组织相关手术(47.86%),其次为骨科(23.23%)、腹部(14.86%)、胸部(6.18%)相关手术。重伤患者治疗后死亡原因以严重头部创伤及多部位伤为主,按部位依次是头部(40.85%)、胸部(26.76%)、腹部(18.31%)、四肢(14.08%)。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入院48 h以内,主要死因是严重头部创伤、胸腹部穿透伤与失血性休克;入院1周后的主要死因是烧伤、感染与多脏器衰竭。结论由于恐怖爆炸伤员入院后主要死亡原因是头部、胸部的严重创伤,手术主要以软组织相关手术为主,建议在收治大批量恐怖爆炸伤员时选派颅脑外科、胸外科和重症医学专家对危重伤员进行重点救治,以普外科、骨科为主要收治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