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对缺氧大鼠心脑肾线粒体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汤依群 戴德哉 黄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5-917,共3页
目的 研究地黄抗缺氧的机制。方法 大鼠处死放置 15 m in,造缺氧模型 ,用氧电极法测定大鼠心室肌、大脑和肾线粒体呼吸功能参数 ,观察地黄浸膏预防给药 2 h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以苄普地尔 5 m g/ kg ip给药作阳性对照。结果 地黄... 目的 研究地黄抗缺氧的机制。方法 大鼠处死放置 15 m in,造缺氧模型 ,用氧电极法测定大鼠心室肌、大脑和肾线粒体呼吸功能参数 ,观察地黄浸膏预防给药 2 h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以苄普地尔 5 m g/ kg ip给药作阳性对照。结果 地黄浸膏 2 ,4 g/ kg给药 ,对大鼠缺氧心、脑、肾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用药后 ST3,RCI值较模型组提高并呈剂量依从关系 ,地黄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相对心、脑强。结论 地黄预防性给药 ,可有效保护心、脑、肾组织线粒体的呼吸产能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缺氧 苄普地尔 地黄 呼吸功能 动物模型 氧电极法
下载PDF
氯苄四氢小檗碱对小鼠缺氧大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汤依群 戴德哉 +2 位作者 赵健 黄文龙 彭司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氯苄四氢小檗碱20mg·kg-1ip30min,可以减轻小鼠缺氧后线粒体呼吸功能的下降.能提高线粒体摄氧速率和产能速率,同时降低线粒体中丙二醛含量至正常水平.结果表明氯苄四氢小檗碱对缺氧大脑线粒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脑缺氧 线粒体 氯苄四氢小檗碱 脑保护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汤依群 何小健 +1 位作者 黄宝 戴德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3,共2页
六味地黄丸 (LD)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缺氧、高甲状腺素及VitC +FeSO4诱发的小鼠脑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生成均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提示LD对多种原因所致的大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抗氧化 六味地黄丸 缺氧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疼痛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怡华 毛芮 汤依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7期691-698,共8页
放化疗后普遍出现的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头颈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溃疡等,其引发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治疗进程。放化疗所致OM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 放化疗后普遍出现的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是头颈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溃疡等,其引发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治疗进程。放化疗所致OM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炎症因子及多条信号通路,而有关其疼痛的电生理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黏膜损伤处的急性疼痛和炎症环境下的持续性疼痛,导致离子通道重构,产生中枢及外周的敏化。本研究从离子通道角度对OM的致痛机制进行探讨,通过类比其他炎性疼痛的研究结果,重点关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钠通道和钾通道在OM及其他疾病所致疼痛中的变化,推测OM致痛可能的电生理机制。离子通道作为重要的药物靶点,针对性的开放剂和拮抗剂可有效缓解疼痛,结合目前放化疗所致OM主要治的疗方式,以期为OM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炎 离子通道 疼痛作用机制 放化疗 炎症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诱发大鼠心房肌电重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汤依群 孙书娟 +3 位作者 尹月淼 汪旻晖 黄潞 单娇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引起的房颤大鼠心房电重构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CaCl210mg/mL+ACh 66μg/mL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房颤,连续诱发7d,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d。心电图监测大鼠房... 目的:探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引起的房颤大鼠心房电重构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CaCl210mg/mL+ACh 66μg/mL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房颤,连续诱发7d,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d。心电图监测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复极相关心电图参数变化。7d后,观察正常和房颤大鼠心房肌有效不应期,Western-blot法测定心房肌通道蛋白Kv 1.5、Kv 4.2/4.3,钙稳蛋白FKBP 12.6和缝隙连接蛋白Cx40的表达。结果:Ach-CaCl2连续静脉注射引起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与正常组相比,房颤大鼠P波变宽,Pd增大,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1),同时心房肌Kv 1.5、Kv 4.2/4.3表达下降,FKBP12.6减少,Cx40含量下降(P<0.05)。结论: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持续给予7d,大鼠心房发生电重构,特征符合或接近临床房颤基质电重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重构 缝隙连接蛋白40
下载PDF
甲状腺素性心肌肥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汤依群 张广钦 戴德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63-1264,共2页
关键词 心肌肥大 心律失常 甲状腺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关白附总碱盐抗大鼠房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依群 尹月淼 +3 位作者 黄潞 汪旻晖 于雪莉 徐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关白附总碱盐抗房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CaCl210mg/mL+ACh 66μg/mL混合液iv诱发大鼠房颤,连续7d,于大鼠造模第4天起,关白附治疗组po 5、15、45mg/kg,绝奈达隆1mg/kg ip,每天1次,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d。心电图... 目的观察关白附总碱盐抗房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CaCl210mg/mL+ACh 66μg/mL混合液iv诱发大鼠房颤,连续7d,于大鼠造模第4天起,关白附治疗组po 5、15、45mg/kg,绝奈达隆1mg/kg ip,每天1次,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d。心电图监测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及QTc。7d后,测定大鼠心房肌有效不应期,western-blot法测定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Cx40的表达。结果 Ach-CaCl2连续静脉注射引起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与正常组比,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1),心房肌Cx40含量下降(P<0.05)。关白附能有效抑制房颤持续时间,延长心房ERP,保护心房Cx40表达。结论关白附能有效对抗房颤,改善房颤引起的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电重构 缝隙连接蛋白40
下载PDF
氯苄律定对小鼠缺氧心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汤依群 戴德哉 赵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氯苄建定 缺氧 心脏 线粒体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流变学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汤依群 钱明珍 +2 位作者 陈建文 杨萍 傅仁泉 《淮海医药》 2001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 对 2 6 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异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 用毛细血管粘度计在 2 5℃恒温下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 ,血浆粘度、文氏血沉明显升高 (P<0 .0 5和 P<0 .0 1) ,而红细胞压积... 目的 对 2 6 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异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 用毛细血管粘度计在 2 5℃恒温下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 ,血浆粘度、文氏血沉明显升高 (P<0 .0 5和 P<0 .0 1) ,而红细胞压积低于健康人 (P<0 .0 1) ,纤维蛋白原除恶性淋巴瘤及肠癌外均有明显增高 (P<0 .0 5和 P<0 .0 1)。结论 血流变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病程观察具有实用性的临床意义 ,而且血浆粘度对良性恶性的肝、胃疾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流变学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黄香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依群 陆为民 +2 位作者 王鹏 陈杰 刘沈林 《中国药理通讯》 2004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黄香胶囊 中药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效果 药理学
下载PDF
认真组织课堂讨论 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依群 于锋 《药学教育》 2002年第3期36-37,共2页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知识是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的基础,同时是一门知识性强、应用性强、时效性强的课程.它是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知识是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的基础,同时是一门知识性强、应用性强、时效性强的课程.它是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科及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药物作用机制为主线,充分揭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作用.通过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学术研究的热点进行探讨性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讨论 病理生理学教学 讨论主题
下载PDF
甲地孕酮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作用
12
作者 汤依群 赵仕刚 +1 位作者 郭勇勤 黄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观察甲地孕酮胶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小鼠可移植性自发乳腺癌 MA-73 7和实体瘤 S180 ,分别以C5 7BL/6J和 ICR小鼠为荷瘤动物 ,甲地孕酮胶囊 (MA)单独给予或与环磷酰胺 (CTX)合并给药 ,与环磷酰胺比较抑瘤作用。结果... 目的 :观察甲地孕酮胶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小鼠可移植性自发乳腺癌 MA-73 7和实体瘤 S180 ,分别以C5 7BL/6J和 ICR小鼠为荷瘤动物 ,甲地孕酮胶囊 (MA)单独给予或与环磷酰胺 (CTX)合并给药 ,与环磷酰胺比较抑瘤作用。结果 :MA可有效抑制乳腺癌 MA-73 7生长 ,po 2 0 0 mg· kg-1 MA作用与中 CTX80 mg· kg-1 相近。对 S180肉瘤 ,MA无直接抑制作用 ,但它与 CTX合用 ,可增强 CTX的抑瘤作用。结论 :甲地孕酮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地孕酮 小鼠 移植性肿瘤 作用 治疗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马晨 张善飞 +3 位作者 曹彦光 张琳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CA)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不含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和丹参注射液均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对AcCoA/CoA值没有显著影响,而丹参注射液显著降低了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加入丹参注射液会导致DCA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降低。丹参注射液可使离体大鼠心脏中ATP含量升高,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抑制离体大鼠心脏中脂肪酸的氧化,提高心肌能量代谢的效率,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能量代谢 离体心脏灌流
下载PDF
束花石斛抗凝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萍 汤依群 +3 位作者 杨莉 张光浓 王峥涛 徐珞珊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束花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WallexLindl的抗凝血作用。方法在研究比较束花石斛、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球花石斛DendrobiumthyrsiflorumRchbf和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全血凝... 目的初步研究束花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WallexLindl的抗凝血作用。方法在研究比较束花石斛、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球花石斛DendrobiumthyrsiflorumRchbf和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全血凝血时间的影响基础上,观察束花石斛乙酸乙酯部位、生物碱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全血凝血时间和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对束花石斛乙酸乙酯部位用小鼠凝血因子和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实验性血栓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在全血凝血时间实验中束花石斛乙醇提取物与其他三种石斛乙醇提取物相比对凝血时间的延长作用最为显著;而束花石斛乙酸乙酯部位与其他两个部位相比,对全血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延长作用最为显著,并能抑制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实验性血栓的形成,但对凝血因子没有显著作用。结论束花石斛乙酸乙酯部位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发挥抗凝血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花石斛 乙酸乙酯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作用 中草药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对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婉雯 曹媛 +3 位作者 张琳 常勃勃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h后,模型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原儿茶醛(20mg/kg),在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原儿茶醛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浓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代谢角...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h后,模型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原儿茶醛(20mg/kg),在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原儿茶醛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浓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代谢角度考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为原儿茶酸,后者甲基化代谢生成香草酸。与正常状态相比,急性缺血状态下原儿茶酸的AUC0-∞显著增大(22.31±4.96μg.h/mLvs14.01±3.11μg.h/mL,P<0.01);香草酸的AUC0-∞也显著增大(38.76±5.75μg.h/mLvs19.64±4.36μg.h/mL,P<0.01);两者的MRT均显著增加,分别为:0.43±0.08hvs0.27±0.04h(P<0.01);0.61±0.11hvs0.38±0.05h(P<0.01)。原儿茶酸甲基化代谢比率M/P明显提高(1.77±0.22vs1.43±0.31,P<0.05)。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原儿茶醛的主要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在血浆中的暴露显著增强,原儿茶酸甲基化生成香草酸的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药动学 香草酸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黎华 陈渊成 +4 位作者 程昱 何华 司倩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53,共6页
通过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各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4个成分外加组。大鼠离体心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心肌组织中乙酰辅酶A(Ac... 通过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各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4个成分外加组。大鼠离体心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心肌组织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及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等药效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外加原儿茶酸(PA)组显著降低AcCoA/CoA比值(P<0.05),显著升高总腺苷(TAN)和腺苷酸能荷(AEC)(P<0.05);外加丹酚酸B(SalB)组所造成的影响与外加PA类似,但对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总体弱于PA。对实验数据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采用Garson算法计算4种水溶性成分对药效指标的贡献率。各成分对脂肪酸代谢类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类指标的影响排序从大到小依次均为:PA、SalB、SalA、DSS;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受各成分含量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PA、SalB、DSS、SalA。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水溶性成分含量的改变能增加心肌ATP储备,升高腺苷酸能荷值,同时降低心肌组织中AcCoA/CoA比值,从而提高心肌能量代谢效率,这种作用尤以丹参注射液中酚酸类物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能量代谢 贡献率 离体心脏灌流
下载PDF
关附甲素抗氧化和抗房颤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巧 孙建国 +4 位作者 黄潞 张丽 于雪莉 刘静涵 汤依群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研究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GFA)的抗房颤和抗氧化作用。大鼠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Ca Cl210 mg/m L,Ach 66μg/m L),连续7 d建立房颤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GFA治疗组(6 mg/kg,12 mg/kg)、胺碘酮(Amiodarone,Ami... 研究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GFA)的抗房颤和抗氧化作用。大鼠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Ca Cl210 mg/m L,Ach 66μg/m L),连续7 d建立房颤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GFA治疗组(6 mg/kg,12 mg/kg)、胺碘酮(Amiodarone,Ami)治疗组(50 mg/kg)以及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治疗组(10 mg/kg)。测定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和有效不应期(AERP),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FA(6 mg/kg,12 mg/kg,po)治疗4 d后能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延长AERP,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提高,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心房肌p22phox、p47phox、p67phox、gp91phox表达下调,膜Rac-1与胞浆Rac-1比值显著下降,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0)表达升高。提示GFA(6 mg/kg,12 mg/kg)能有效抑制房颤引起的大鼠心房氧化应激损害,抑制房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附甲素 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缝隙连接蛋白40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单娇娇 汤依群 +4 位作者 史美祺 夏国豪 王丽 方瑛 赵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加入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后对方案偏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参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未干预组为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在研的受试者,干预组为20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加入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后对方案偏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参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未干预组为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在研的受试者,干预组为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研的受试者,分别统计两组受试者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发生的种类及发生率,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对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的影响。结果:未干预组与干预组受试者方案偏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3%vs 43.9%,P<0.05),两组之间严重方案偏离发生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37.3%vs 19.7%,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可降低受试者方案偏离的发生率,为临床药师在肿瘤内科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方案 受试者 临床药师 方案偏离
下载PDF
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丽 汤依群 +4 位作者 史美祺 夏国豪 王丽 寇莹莹 马祥垒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观察第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3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10例... 目的观察第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3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10例,给予阿法替尼每日40 mg口服;二线及以上患者27例,其中2例二线鳞癌患者给予阿法替尼每日40 mg口服,其余二线以上患者给予每日50 mg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7例患者,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37.8%),疾病稳定(SD)19例(51.4%),疾病进展(PD)4例(10.8%),客观有效率(ORR)37.8%,疾病控制率(DCR)89.2%,PFS为6.9个月(95%CI 3.8-10.0)。亚组分析显示,一线EGFR突变患者ORR 100%,PFS 12.1个月,二线及以上EGFR突变未知患者ORR 14.8%,PFS 5.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100.0%),皮疹(83.8%)。结论阿法替尼用于一线治疗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SD大鼠房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2
20
作者 陈春林 巩甜甜 +4 位作者 汤依群 寇莹莹 于鹏 邵容 张长风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较短的大鼠房颤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大鼠连续给药,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次给药后记录房颤持续时间。寻找能诱发稳定房颤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电生理学方法观...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较短的大鼠房颤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大鼠连续给药,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次给药后记录房颤持续时间。寻找能诱发稳定房颤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正常和模型大鼠心房不应期的变化。结果CaCl210 mg/mL,乙酰胆碱66μg/mL模型大鼠从第4 d起房颤时间缓慢增长,7 d后趋于稳定。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心房肌ERP显著缩短(59.3 ms±5.8 ms)。结论CaCl210 mg/mL+乙酰胆碱66μg/mL混合液连续给予7 d诱导产生的大鼠房颤模型,其电生理学的病理变化与临床房颤相似,适用于化合物抗房颤活性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有效不应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