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测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特定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电化学阻抗,获得针对特定细菌的敏感阻抗谱,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交流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测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特定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电化学阻抗,获得针对特定细菌的敏感阻抗谱,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交流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函数关系和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分析待检样品内特定细菌的浓度。结果:当频率低于104Hz时,系统的交流阻抗值随去离子水溶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设定频率为1.2 kHz、待测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为103~109/m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C的对数与系统阻抗值Z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logC(细胞数/mL)=-0.007 Z(kΩ)+10.792;单一浓度检测用时约40 m in。结论:基于电化学阻抗原理的电化学测菌法有可能成为简便、快速检测牙周致病菌的新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30天-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对男性志愿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对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5个不同的时间点分组:对照组———卧床前适应期第7天(pre-HDBR-7)、卧床第10天(HDBR-10)、第20天(H...目的观察30天-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对男性志愿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对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5个不同的时间点分组:对照组———卧床前适应期第7天(pre-HDBR-7)、卧床第10天(HDBR-10)、第20天(HDBR-20)、第30天(HDBR-30)、卧床后恢复期第7天(post-HDBR-7);在5个时间点分别对其下颌第一磨牙舌侧平滑面菌斑进行采样,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的方法,对菌斑中变形链球菌进行定量检测,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天变形链球菌数无显著变化;第20天组菌数差异显著(P<0.05);第30天组菌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组菌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30天-6°头低位卧床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提示龋病、牙周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测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特定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电化学阻抗,获得针对特定细菌的敏感阻抗谱,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交流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函数关系和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分析待检样品内特定细菌的浓度。结果:当频率低于104Hz时,系统的交流阻抗值随去离子水溶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设定频率为1.2 kHz、待测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为103~109/m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C的对数与系统阻抗值Z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logC(细胞数/mL)=-0.007 Z(kΩ)+10.792;单一浓度检测用时约40 m in。结论:基于电化学阻抗原理的电化学测菌法有可能成为简便、快速检测牙周致病菌的新方法。
文摘目的观察30天-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对男性志愿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对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5个不同的时间点分组:对照组———卧床前适应期第7天(pre-HDBR-7)、卧床第10天(HDBR-10)、第20天(HDBR-20)、第30天(HDBR-30)、卧床后恢复期第7天(post-HDBR-7);在5个时间点分别对其下颌第一磨牙舌侧平滑面菌斑进行采样,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的方法,对菌斑中变形链球菌进行定量检测,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天变形链球菌数无显著变化;第20天组菌数差异显著(P<0.05);第30天组菌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组菌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30天-6°头低位卧床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提示龋病、牙周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