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骨钙素(BGP)Hind III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FPG)变异间存在关联;检测BGP基因型和体重指数(BMI)间的关联是否可以部分地解释BGP基因型与FPG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328名中国绝经前妇女,年龄21岁以上[(33.2...目的:考察骨钙素(BGP)Hind III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FPG)变异间存在关联;检测BGP基因型和体重指数(BMI)间的关联是否可以部分地解释BGP基因型与FPG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328名中国绝经前妇女,年龄21岁以上[(33.2±5.9)岁],FPG值平均为4.92 mmol/L(标准差,0.8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BGP Hind III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BGP Hind III多态性与校正年龄的FPG以及未用年龄校正的FPG间均存在显著的关联(P值分别为0.028和0.041),且BGP基因可以解释3.32%的FPG变异。但BGP Hind III多态性与年龄和BMI校正的FPG间无显著关联(P=0.517)。此外,BGP Hind III多态性与未校正的BMI(P=0.002)或年龄校正的BMI(P=0.003)都有显著的关联,且BMI与未校正的FPG也存在显著相关(r=0.424,P<0.01),BMI可以解释20.15%的FPG变异。结论:BMI可影响BGP Hind III多态性与中国绝经前妇女FPG间的关联。该研究结果提示协变量如BMI在FPG的遗传关联研究中的重要性。展开更多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软骨下骨的病变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能先于并加剧软骨的病变。软骨下骨的病变以异常重建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下骨髓病变和软骨下骨囊肿等。当前针对...背景:骨性关节炎是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软骨下骨的病变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能先于并加剧软骨的病变。软骨下骨的病变以异常重建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下骨髓病变和软骨下骨囊肿等。当前针对软骨下骨囊肿的研究还不充分,探究软骨下骨囊肿的成因及临床意义有助于从软骨下骨的角度为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目的:综述近年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囊肿的成因假说、病理学特征、临床意义、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2位共同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19年1月及以前PubMed、Embase数据库,英文检索式:(osteoarthritis OR osteoarthrosis OR osteoarthropathy)AND(subchondralcyst OR pseudocyst OR intraosseous cyst OR bone cyst),语言设定为"英语",共检索到1 224篇文献,58篇符合纳入标准,另手工检索11篇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软骨下骨髓病变可能是软骨下骨囊肿的"前置病变",二者属同一病理变化的不同阶段;(2)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成可能与炎性骨吸收后继发反应性成骨有关;(3)软骨下骨囊肿与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疼痛显著相关;(4)非类固醇抗炎药、抗骨吸收药、软骨下骨成形术、关节置换术中植骨等可能对软骨下骨髓病变/软骨下骨囊肿有治疗作用,但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证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考察骨钙素(BGP)Hind III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FPG)变异间存在关联;检测BGP基因型和体重指数(BMI)间的关联是否可以部分地解释BGP基因型与FPG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328名中国绝经前妇女,年龄21岁以上[(33.2±5.9)岁],FPG值平均为4.92 mmol/L(标准差,0.8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BGP Hind III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BGP Hind III多态性与校正年龄的FPG以及未用年龄校正的FPG间均存在显著的关联(P值分别为0.028和0.041),且BGP基因可以解释3.32%的FPG变异。但BGP Hind III多态性与年龄和BMI校正的FPG间无显著关联(P=0.517)。此外,BGP Hind III多态性与未校正的BMI(P=0.002)或年龄校正的BMI(P=0.003)都有显著的关联,且BMI与未校正的FPG也存在显著相关(r=0.424,P<0.01),BMI可以解释20.15%的FPG变异。结论:BMI可影响BGP Hind III多态性与中国绝经前妇女FPG间的关联。该研究结果提示协变量如BMI在FPG的遗传关联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摘背景:骨性关节炎是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软骨下骨的病变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能先于并加剧软骨的病变。软骨下骨的病变以异常重建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下骨髓病变和软骨下骨囊肿等。当前针对软骨下骨囊肿的研究还不充分,探究软骨下骨囊肿的成因及临床意义有助于从软骨下骨的角度为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目的:综述近年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囊肿的成因假说、病理学特征、临床意义、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2位共同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19年1月及以前PubMed、Embase数据库,英文检索式:(osteoarthritis OR osteoarthrosis OR osteoarthropathy)AND(subchondralcyst OR pseudocyst OR intraosseous cyst OR bone cyst),语言设定为"英语",共检索到1 224篇文献,58篇符合纳入标准,另手工检索11篇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软骨下骨髓病变可能是软骨下骨囊肿的"前置病变",二者属同一病理变化的不同阶段;(2)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成可能与炎性骨吸收后继发反应性成骨有关;(3)软骨下骨囊肿与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疼痛显著相关;(4)非类固醇抗炎药、抗骨吸收药、软骨下骨成形术、关节置换术中植骨等可能对软骨下骨髓病变/软骨下骨囊肿有治疗作用,但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