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神经病听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汪吉宝 段家德 +5 位作者 李擎天 黄翔 陈海华 金晶 龚树生 孔维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了 10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及...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了 10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中潜伏期反应和慢皮层反应。 5例患者作了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结果 患者男女兼有 ,平均年龄为 2 0 3岁 ,10余岁的青少年占多数。 9例主诉双耳听力下降 ,1例双耳鸣。纯音测听示 19耳为轻度至中度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为 0 5kHz或 (和 ) 0 2 5kHz;1耳听力正常。 19耳镫骨肌反射消失 ,1耳纯音测听为上升型曲线者反射阈提高。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Ⅴ或 (和 )波Ⅰ。全部病例均可记录到DPOAE ,但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耳蜗电图示大部分病例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AP)消失或振幅很小 ,负总和电位 (negativesummatingpotential,-SP)振幅绝对平均值为 0 5 95 μV ,慢皮层反应皆正常 ,6例测中潜伏期反应 5例正常。CT或MRI无异常发现。 结论听神经病早期纯音测听可正常 ,但其镫骨肌反射和ABR消失或阈值升高 ,其确切病变部位尚不明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听力学 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 听力检查 听觉疾病
下载PDF
直入式径路外耳道鼓室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被引量:41
2
作者 汪吉宝 余青松 +2 位作者 孔维佳 师洪 龚树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81-83,I011,共4页
目的探讨直入式径路(又称前上径路)手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中耳畸形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分析了1988年1月~1997年12月10年间经直入式径路手术治疗的患者53耳。按患者术前高分辨率颞骨CT图像中外耳道区内骨质结... 目的探讨直入式径路(又称前上径路)手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中耳畸形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分析了1988年1月~1997年12月10年间经直入式径路手术治疗的患者53耳。按患者术前高分辨率颞骨CT图像中外耳道区内骨质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硬化型、松质型、气化型和混合型4个类型。选择硬化型,松质型及部分混合型病例进行手术,其中硬化型22耳(41.5%),松质型13耳(24.5%),18耳(33.9%)为混合型。结果53耳中除1耳未找到鼓室外,其余52耳均顺利到达鼓室。1例术后出现面瘫,2个月后恢复。术后语频平均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45耳(84.9%),其中提高≥30dB,气骨导差≤15dB者24耳(45.3%)。随访1~9年者25耳,其中听力保持在术后水平或提高10~15dB者18耳。1例(1耳)2岁小儿出现外耳道再狭窄。结论外耳道区内骨质为硬化型和松质型者可作为直入式径路的适应证之一,混合型中的一部分,如在硬化骨质中含少数小气房者或硬化型与松质型混合存在者亦可采用此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闭锁 先天性 鼓室成形术 中耳畸形
下载PDF
豚鼠内耳微血管解剖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20
3
作者 汪吉宝 李桂榕 龚树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19-221,共3页
为研究内耳微血管解剖结构的特点,应用微血管铸型技术,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10只豚鼠基底膜、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壶腹的微血管三维空间构架。研究发现,无论在耳蜗或前庭,细动脉在到达供应部位以前均作螺旋状盘旋数周,延长了血管的... 为研究内耳微血管解剖结构的特点,应用微血管铸型技术,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10只豚鼠基底膜、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壶腹的微血管三维空间构架。研究发现,无论在耳蜗或前庭,细动脉在到达供应部位以前均作螺旋状盘旋数周,延长了血管的长度,可维持内耳稳定的血液供应,并使内耳感受器不致受到血管搏动和血流噪声的影响。内耳微血管解剖的另一特点是,壶腹嵴半月面区的血管网较血管纹区稀疏,提示血管纹区的代谢比暗细胞区者旺盛;而基底膜中的微血管网较前庭区感觉上皮下方的血管网明显稀少,提示耳蜗毛细胞的能量需求较少,对缺氧的耐受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解剖学 内耳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漏诊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汪吉宝 刘世英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抗图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应作为小儿听力测试常规方法之一,即使患儿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史亦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浆液性 听力障碍 误诊
下载PDF
特发性血鼓室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吉宝 刘邦华 +3 位作者 易星 余青松 师洪 刘世英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6年第2期74-76,共3页
特发性血鼓室是指中耳原因不明的出血而蓄积咖啡色分泌物、鼓膜呈蓝色的临床现象。作者于1991~1994年共诊治特发性血鼓室18耳,经额骨CT扫描、鼓室。乳突探查及组织学检查,其中6耳(33.3%)诊断为胆固醇肉芽肿,1... 特发性血鼓室是指中耳原因不明的出血而蓄积咖啡色分泌物、鼓膜呈蓝色的临床现象。作者于1991~1994年共诊治特发性血鼓室18耳,经额骨CT扫描、鼓室。乳突探查及组织学检查,其中6耳(33.3%)诊断为胆固醇肉芽肿,12耳除中耳有咖啡色液体外,未发现肉芽组织。8例患者对侧耳诊断为一般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访0.5~3年,2耳复发,1耳自愈,15耳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疾病 特发性血鼓室 胆固醇肉芽肿 中耳炎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发病机理 治疗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7
作者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60-62,共3页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研究现状汪吉宝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耳科领域,特别是内耳的免疫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围绕着内耳的免疫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所进行的研究已为进一步探讨某些不明原因的内耳病开辟了新的途径。1958年Lehnha...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研究现状汪吉宝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耳科领域,特别是内耳的免疫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围绕着内耳的免疫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所进行的研究已为进一步探讨某些不明原因的内耳病开辟了新的途径。1958年Lehnhardt首先对双耳特发性突聋提出了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内耳病 研究
下载PDF
单色及二色生物微球的制作及其在内耳微循环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汪吉宝 刘邦华 +2 位作者 罗仁忠 李桂榕 张秀兰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5期22-23,共2页
1.内耳微循环的研究该研究与内耳生理、病理及临床研究息息相关,对阐明许多内耳疾病的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物微球 实验研究 内耳微循环 组织血流量 临床研究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耳蜗血流量 发病机理 制作 连续观察
下载PDF
豚鼠半规管及壶腹微血管的电镜观察
9
作者 汪吉宝 李桂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3-45,共3页
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豚鼠3个半规管及其壶腹的微血管三维空间结构,发现了3个壶腹的微血管结构基本相同,血供动脉均从壶腹嵴的基底部进入壶腹,壶腹嵴中央毛细血管网最为密集,半月面处较为稀疏,静脉血从壶腹底部及顶... 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豚鼠3个半规管及其壶腹的微血管三维空间结构,发现了3个壶腹的微血管结构基本相同,血供动脉均从壶腹嵴的基底部进入壶腹,壶腹嵴中央毛细血管网最为密集,半月面处较为稀疏,静脉血从壶腹底部及顶部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科学 半规管 壶腹 微血管 电镜
下载PDF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遗传资源 提高人口质量
10
作者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PCR-SSCP PCR-RFLP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龚树生 白广平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 ,总结分析我院 1988年 3月~ 2 0 0 0月 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 6 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 ,总结分析我院 1988年 3月~ 2 0 0 0月 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 6 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中并发胆脂瘤 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病史 ,除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外 ,皆有耳溢液 ,其中脓血性及血性耳溢液 8例 ;均有鼓膜穿孔 ,其中松驰部穿孔 10例。 11例颞骨CT扫描者均报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 15例皆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交错存在 ,胆固醇肉芽肿多好发于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 ,6例乳突气化良好者气房内有咖啡色粘液蓄积 ,并有闪烁发亮的点状胆固醇结晶。 12例出现鼓窦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听骨链侵蚀、鼓室天盖及面神经水平段暴露等骨质破坏。 6例咽鼓管鼓口、15例鼓峡阻塞。所有病例术后均干耳 ,12例行鼓室成形术者 11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共同之处 ,即均有通气受阻、引流障碍 ,二者可能为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 ,应结合CT、磁共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胆固醇肉芽肿 耳外科手术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下载PDF
内耳免疫反应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丽娟 龚树生 +5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宋鹏 尹时华 陈沛 李穗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3-668,共6页
目的 探讨内耳免疫反应过程是否引起细胞凋亡以及Fas和FasL、Bcl 2和Bax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用雌性白色豚鼠 1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8只 ,以钥孔血蓝蛋白全身免疫后 ,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 目的 探讨内耳免疫反应过程是否引起细胞凋亡以及Fas和FasL、Bcl 2和Bax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用雌性白色豚鼠 1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8只 ,以钥孔血蓝蛋白全身免疫后 ,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 ,在内耳免疫 7d后处死动物 ,取内耳免疫侧耳蜗做石蜡切片。通过电镜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nickendlabeling ,TUNEL)检测内耳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内耳Fas和FasL以及Bcl 2和Bax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术后7d内耳外毛细胞、血管纹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都出现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 ,而对照组未发现具有上述特征的细胞。实验组内耳Corti器毛细胞 ,血管纹的缘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存在TUNEL染色阳性细胞 ,TUNEL染色阳性细胞具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对照组内耳的任何结构中都没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Fas和FasL蛋白表达阳性 ,而对照组只有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有较弱的Fas蛋白表达 ,FasL蛋白表达阴性。实验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侧壁Bcl 2蛋白表达阴性 ,对照组的Corti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螺旋神经节细胞 对照组 CORTI器 表达 TUNEL 血管纹 血蓝蛋白 雌性 凋亡细胞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陶瓷人工听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龚树生 汪吉宝 +3 位作者 师洪 余青松 易星 孔维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7-469,共3页
应用羟基磷灰石(HA)陶瓷人工听骨对不同类型的中耳疾病患者(含82耳)施行了听骨链重建术。其中应用全听骨链赝复物(TORP)者25耳,部分听骨链赝复物(PORP)者57耳。术后随访6~48月,77耳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 应用羟基磷灰石(HA)陶瓷人工听骨对不同类型的中耳疾病患者(含82耳)施行了听骨链重建术。其中应用全听骨链赝复物(TORP)者25耳,部分听骨链赝复物(PORP)者57耳。术后随访6~48月,77耳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最少10dB,最多达35dB,PORP听力平均提高21.9dB,TORP18.4dB。故认为HA是人工听骨链的理想材料。对HA的生物学特性、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有关注意事项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听骨链 中耳疾病 鼓室成形术
下载PDF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青松 汪吉宝 +3 位作者 孔维佳 龚树生 刘世英 师洪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 2 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 ,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听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 ,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 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 2 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 ,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听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 ,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 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术前可通过耳廓发育程度、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听力损失程度和颞骨 CT扫描来综合估计中耳畸形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中耳畸形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TNF-α/TNFR1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丽娟 龚树生 +3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陈佳 陈小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内耳免疫反应过程TNF-α/TNFR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用雌性白色豚鼠4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9只,对照组16只,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全身免疫后,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 目的探讨内耳免疫反应过程TNF-α/TNFR1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用雌性白色豚鼠4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9只,对照组16只,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全身免疫后,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分别在内耳免疫术后1、3、5、7和14 d处死动物,取内耳免疫侧耳蜗做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内耳TNF-α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内耳TNFR1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TNF-α蛋白表达阴性。实验组除内耳免疫第1天Corti器、侧壁和螺旋神经节与内耳免疫第3天侧壁外,其余切片都有TNF-α蛋白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TNFR1 mRNA表达阴性。实验组除内耳免疫第1、3、5天Corti器外,其余切片均有TNFR1 mRNA阳性表达,TNFR1 mRNA原位杂交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TNF-α/TNFR1是调节内耳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内耳
下载PDF
三种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树生 于栋祯 +2 位作者 杨燕珍 黄翔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探讨 3种纯化的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关系 ,并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方法 以粗制内耳抗原的 3种亚组份 (310 0 0、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 )作为抗原 ,分别免疫动物(B、C和D组 ) ,观察听阈、血清IgG水平和... 目的 探讨 3种纯化的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关系 ,并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方法 以粗制内耳抗原的 3种亚组份 (310 0 0、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 )作为抗原 ,分别免疫动物(B、C和D组 ) ,观察听阈、血清IgG水平和内耳形态学的改变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A组为对照组 ,以不含抗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匀浆液代替内耳抗原。结果 免疫前各组听阈差异无显著性 (F =0 .0 7,P >0 .0 5 ) ,免疫后对照组和C组听阈和内耳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 ,B组 (9/ 30只 )和D组 (7/ 2 8只 )部分动物出现听力损失。组间听阈差异有显著性 (F =9.12 ,P <0 .0 1)。实验组动物血清IgG均显著性升高 (F =7.46 ,P <0 .0 1) ,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10 0 0蛋白完全分布于耳蜗神经纤维 ,而 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分布广泛 ,螺旋神经节、Corti器、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均有分布。结论 粗制内耳抗原中 310 0 0和 6 0 0 0 0亚组份均能独立诱发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310 0 0蛋白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诊断 自身抗原 迷路
下载PDF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立新 汪吉宝 +3 位作者 孔维佳 龚树生 余青松 张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的中耳畸形特点、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科接受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先天性骨性外耳道闭锁64耳。结果41耳采取直入式径路即前上径路,23耳采用乳...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的中耳畸形特点、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科接受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先天性骨性外耳道闭锁64耳。结果41耳采取直入式径路即前上径路,23耳采用乳突径路。64耳中,有3耳未找到鼓室。61耳中,鼓室及听小骨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同时,术中发现面神经畸形或异常共40耳(65.57%)。术后随访1 ̄5年。61耳中,49耳术后(语频平均)听力提高>30dBHL(80.33%),气骨导差缩小至15dBHL以内者32耳(52.46%)。61耳中有6耳于术后3月 ̄2年出现外耳道狭窄而需行再次外耳道成形术,4例术后效果良好,2例拒绝再次手术;2例术后出现鼓膜外侧愈合,听力提高不理想,均因另耳听力尚可亦拒绝再次手术;术后有3耳出现面瘫,2 ̄6月后完全恢复。术后2例出现术腔感染。结论外耳道区内为骨化型和松质型者可作为直入式径路的适应证,而混合型或气房型最好采用乳突径路。手术步骤无固定术式,须视术中所见,灵活机动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 中耳 面神经 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用BrdU标记技术观察大鼠内淋巴囊的S期细胞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孝文 肖红俊 +1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3-404,509,共3页
目的 了解大鼠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状态。方法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S D大鼠 ,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后 ,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 ,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内淋巴囊组织中增殖细胞的定位与分布。结果 大... 目的 了解大鼠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状态。方法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S D大鼠 ,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后 ,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 ,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内淋巴囊组织中增殖细胞的定位与分布。结果 大鼠内淋巴囊中间部的上皮、上皮下区域和囊腔内存在着散在的BrdU阳性细胞 ,而在耳蜗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 大鼠内淋巴囊具有细胞增殖能力 ,可能是内耳具有细胞更新功能的独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亲和层析法纯化内耳髓鞘蛋白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熹 汪吉宝 +3 位作者 张榕 程庆 高永琳 黄翔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8,I005,共3页
关键词 亲和层析法 内耳 髓鞘蛋白零 纯化 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自身抗原
下载PDF
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孝文 肖红俊 +1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38-440,I031,共4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内耳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选用SD大鼠 15只 ,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keyholelimpethemocyanin ,KLH)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回钻孔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然后分别在内耳免疫后 3、7和 14d... 目的 研究和评价内耳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选用SD大鼠 15只 ,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keyholelimpethemocyanin ,KLH)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回钻孔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然后分别在内耳免疫后 3、7和 14d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rd)后处死动物 ,取颞骨经组织学处理制作冰冻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内淋巴囊的细胞浸润、增殖和IgG细胞的分布状况。结果 内耳受抗原刺激后 3d内淋巴囊囊腔和囊周区域出现单核吞噬细胞浸润 ,7d内淋巴囊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3~ 7d内淋巴囊囊腔KLH被吞噬 ,同时S期细胞和IgG阳性细胞逐渐增多 ,二者的出现部位相似。结论 在内耳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二次应答中 ,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且局部增殖的细胞可能在原位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 ,提示内淋巴囊具有增殖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在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细胞分化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