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菌株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33株氨化细菌菌株。经过活性比较和菌株分类,从中选出3株不同种属的高活性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 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菌株SNT3属于芽孢...经过菌株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33株氨化细菌菌株。经过活性比较和菌株分类,从中选出3株不同种属的高活性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 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菌株SNT3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NT6属于微小杆菌属,菌株SNT33属于不动杆菌属。同时对菌株的生长环境以及氨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NT3、SNT6和SNT33适宜的pH依次为5~8.5、6~8.5、5~7;3株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在氨化能力方面,菌株SNT3高于菌株SNT6、SNT33。展开更多
旨在探究乌鳢(Channa argus)MHC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方式及多态性。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HH)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全长MHC I c DNA序列Char-Ia-1、Char-Ia-2和Char-Ib,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硬骨鱼MHC I基因同源...旨在探究乌鳢(Channa argus)MHC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方式及多态性。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HH)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全长MHC I c DNA序列Char-Ia-1、Char-Ia-2和Char-Ib,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硬骨鱼MHC I基因同源。Char-Ia-1和Char-Ia-2 c DNA序列包含1 167和1 083 bp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388和360 aa的膜型Ⅰ类分子;而Char-Ib c DNA序列包含97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5 aa,显著截短的羧基末端显示Char-Ib为潜在的分泌型Ⅰ类分子。比较发现Char-Ia与Char-Ib在3'非转录区存在显著差异,在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质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低,推测二者来自不同的MHC I基因座。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乌鳢MHC I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较保守,在α1和α3结构域均出现硬骨鱼特征性的氨基酸残基缺失。进化树分析表明Char-Ia-1和Char-Ia-2聚为一簇,与Char-Ib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进一步证实Char-Ia与Char-Ib分别由不同MHC I基因座编码。RT-PCR分析显示乌鳢MHC I在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设计基因专一性引物检测乌鳢Char-Ia与Char-Ib两类MHC I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ar-Ia以较低的浓度表达于所有被检测组织,而Char-Ib主要表达于脾、肠、鳃和外周血,呈现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提示两类MHC I分子在鱼类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展开更多
在实际勘探中,浅部三维电性不均匀体的存在会导致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使阻抗张量偏离真实区域阻抗,影响后续反演和解释工作。本文主要利用1D(One-dimensional)区域构造中静态因子的统计学性质对多测点多频点畸变校正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实际勘探中,浅部三维电性不均匀体的存在会导致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使阻抗张量偏离真实区域阻抗,影响后续反演和解释工作。本文主要利用1D(One-dimensional)区域构造中静态因子的统计学性质对多测点多频点畸变校正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通过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得到GB(Groom-Bailey,GB)分解参数中确定参数的全局最优解空间,将其作为高斯牛顿法的初值来进行局部优化,然后通过ssq(the Sum of the Squared Elements,SSQ)旋转不变量的统计特性得到不确定参数,最后利用正演模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了粒子群算法和高斯牛顿法,避免结果陷入局部最优,通过正演模型发现不确定参数随测点位置呈“正态分布”,在异常体中心位置取最大,并且不确定参数可以指示静态效应的影响频段。同时静态校正后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与未受畸变影响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重合度,说明该方法很好地消除了1D区域构造中多个浅部异常体的影响,恢复了原始区域阻抗信息。展开更多
文摘经过菌株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33株氨化细菌菌株。经过活性比较和菌株分类,从中选出3株不同种属的高活性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 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菌株SNT3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NT6属于微小杆菌属,菌株SNT33属于不动杆菌属。同时对菌株的生长环境以及氨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NT3、SNT6和SNT33适宜的pH依次为5~8.5、6~8.5、5~7;3株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在氨化能力方面,菌株SNT3高于菌株SNT6、SNT33。
文摘在实际勘探中,浅部三维电性不均匀体的存在会导致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使阻抗张量偏离真实区域阻抗,影响后续反演和解释工作。本文主要利用1D(One-dimensional)区域构造中静态因子的统计学性质对多测点多频点畸变校正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通过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得到GB(Groom-Bailey,GB)分解参数中确定参数的全局最优解空间,将其作为高斯牛顿法的初值来进行局部优化,然后通过ssq(the Sum of the Squared Elements,SSQ)旋转不变量的统计特性得到不确定参数,最后利用正演模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了粒子群算法和高斯牛顿法,避免结果陷入局部最优,通过正演模型发现不确定参数随测点位置呈“正态分布”,在异常体中心位置取最大,并且不确定参数可以指示静态效应的影响频段。同时静态校正后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与未受畸变影响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重合度,说明该方法很好地消除了1D区域构造中多个浅部异常体的影响,恢复了原始区域阻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