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84例临床病例分析
1
作者 许阡 段华 +1 位作者 汪沙 安圆圆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2-305,31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术中所见、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术中所见、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①84例患者中,临床无相关症状患者73例(86.9%),有痛经、接触性出血和间断高热患者各1例(1.2%),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8例(9.5%),其中6例患者为阴道间断或持续少量出血,1例患者为绝经后少量阴道出血,1例患者为阴道大量出血;②术前盆腔超声检查提示宫颈异常回声19例(22.6%),11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中仅3例提示宫颈出血性囊性占位;③术中肉眼可见14例宫颈局部紫蓝色病灶和12例宫颈囊肿,58例肉眼未见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病灶,17例患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17例患者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84例患者随访时间36~18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隐匿,多数无临床症状,可出现感染、大量阴道出血等症状,因其可恶变或与妇科恶性疾病共存,需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沙 段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AWE的临床资料,按照治...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AWE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HIFU组(n=64)和手术组(n=198),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灶大小、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HIFU组中位手术时间[34.5(22.3,47.3)min]明显短于手术组[40.0(30.0,6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2,P=0.002);HIFU组中位住院时间[2.0(2.0,3.0)d]明显短于手术组[7.0(6.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82,P=0.000)。HIFU组与手术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227)。HIFU组治疗后1、3、6个月行超声随访,病灶消融率分别为(88.25±13.09)%、(92.33±9.18)%和(98.67±4.09)%,至术后第12个月,病灶消融率均为100.00%。治疗后1、3、6、12个月病灶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U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4/64)和3.54%(7/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0.560)。结论:HIFU消融治疗AWE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以及减轻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手术切除,因此HIFU消融可成为供AWE患者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 高强聚焦超声消融 复发 疗效比较研究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的长期综合管理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银树 汪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好发于生育年龄^([1]),多以疼痛、月经量多、不孕为主要症状。全子宫切除术是根治子宫腺肌病的唯一方法,但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要求或有强烈保留子...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好发于生育年龄^([1]),多以疼痛、月经量多、不孕为主要症状。全子宫切除术是根治子宫腺肌病的唯一方法,但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要求或有强烈保留子宫愿望,难以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故保留子宫的保守治疗方法仍普遍应用。复发是保守治疗棘手的临床问题,长期管理已成为其重要的临床治疗策略。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腺肌病 育龄期女性 子宫肌层 保留子宫 子宫内膜 月经量多 生育要求
下载PDF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沙(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8-532,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病,患病率估计占育龄妇女的10%和不孕妇女的21%~47%[1,2]。根据临床病理类型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和其他部位的内异症[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病,患病率估计占育龄妇女的10%和不孕妇女的21%~47%[1,2]。根据临床病理类型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和其他部位的内异症[3]。DIE的临床症状复杂,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成为内异症治疗中的棘手问题。DIE相关不孕的治疗更棘手,治疗理念及方式存在争议,已成为内异症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DIE相关不孕的治疗选择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妇女 文献总结 治疗理念 临床病理类型 内异症 手术难度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趋化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沙 林斯丽(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4-648,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有活性的在位内膜细胞在子宫体以外发生黏附、侵袭并形成新生血管,最终导致异位病灶生成的病理过程。该疾病具有痛经逐渐加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逐渐增大以及期别逐渐进展的特点,有可能存在...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有活性的在位内膜细胞在子宫体以外发生黏附、侵袭并形成新生血管,最终导致异位病灶生成的病理过程。该疾病具有痛经逐渐加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逐渐增大以及期别逐渐进展的特点,有可能存在诊断延迟[1]。EMS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在位内膜如何异位至其他器官是当下研究EMS发病机制的热点及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 异位病灶 诊断延迟 趋化因子 子宫体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汪沙 郭正晨 +1 位作者 汤一群 段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09-313,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对宫腔粘连大鼠损伤子宫内膜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以自身对照为原则构建宫腔粘连大鼠模型20只,造模14 d后将其随机分为干细胞组(n=10)和对照组(n=... 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对宫腔粘连大鼠损伤子宫内膜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以自身对照为原则构建宫腔粘连大鼠模型20只,造模14 d后将其随机分为干细胞组(n=10)和对照组(n=10);获取人脐带标本后分离培养hUCMSC,传至第三代时将0.5 mL hUCMSC悬液多点注射于干细胞组造模侧子宫;另在对照组造模侧子宫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2组未造模侧子宫均不处理。干预7 d后获取子宫组织,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核抗体、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标记物角蛋白(CK)抗体和间质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抗体在大鼠子宫中的分布情况,以此评估hUCMSC在大鼠子宫中的定植和分化;使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CK的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组织表现为子宫腔缩窄,内膜腺体稀疏,腔上皮缺失,间质内无细胞结构区域增多;另子宫宫腔剖视可见其形态欠规则,颜色苍白,粘连带形成,宫腔欠通畅,部分闭塞。体外培养的hUCMSC在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方面均符合hUCMSC特征。干细胞组中,在人核与波形蛋白共同染色切片中,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共同显影于同一细胞;且干细胞组的Ki-67和CK的平均光密度和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可在损伤部位存活并定植,并可能通过上调Ki-67和CK表达改善组织修复微环境而非经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基质细胞 子宫 组织黏连 宫腔粘连 细胞增殖 KI-67抗原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汪沙 段华 +2 位作者 黄俊花 董千婧 郭正晨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2期2289-2294,共6页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器官纤维化疾病缓慢进展的重要细胞因子,其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细胞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多种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介导细胞黏附和迁移,参与并促进纤维化过程。在肝、肾、肺等...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器官纤维化疾病缓慢进展的重要细胞因子,其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细胞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多种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介导细胞黏附和迁移,参与并促进纤维化过程。在肝、肾、肺等器官中,CTGF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促进纤维化过程,其基本过程均为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的相互作用。深入探讨CTGF在各器官纤维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能够为临床纤维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汪沙 段华 郭正晨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普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主要病理类型为宫颈腺癌,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非HPV感染的宫颈腺癌包括宫颈胃型腺...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普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主要病理类型为宫颈腺癌,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非HPV感染的宫颈腺癌包括宫颈胃型腺癌、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浆液性癌、宫颈透明细胞癌及宫颈中肾管腺癌,因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筛查手段难以发现、病理诊断困难,常易漏诊及误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欠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究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肿瘤起源和病理机制,寻找高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提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诊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胃型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子宫腺肌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沙 段华 郑德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2-96,共5页
子宫腺肌病(ADS)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以子宫局灶或弥漫性增大为主要改变的良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ADS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在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上皮... 子宫腺肌病(ADS)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以子宫局灶或弥漫性增大为主要改变的良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ADS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在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减弱,获得了浸润性和游走迁移能力,成为具有间质细胞功能和特性的细胞。EMT在肿瘤形成中赋予细胞迁移、浸润的能力,而ADS发生、发展过程中子宫内膜细胞侵入肌层的生物学行为与之非常相似。已有研究表明EMT在ADS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ADS的临床治疗面临较多的挑战,因此阐明ADS的发生机制是寻求临床早期预防、治疗ADS有效方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上皮间质转化 子宫内膜 细胞增殖 纤维化
下载PDF
微波辐射制备椰壳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沙 姚伯元 +1 位作者 张一凡 熊春荣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2期16-17,共2页
以海南椰子壳为原材料,氯化锌作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加热制备了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浸泡时间和ZnCl2质量分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与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在微波功率800 W、辐射时间9 min、浸泡时间48 h、Z... 以海南椰子壳为原材料,氯化锌作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加热制备了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浸泡时间和ZnCl2质量分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与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在微波功率800 W、辐射时间9 min、浸泡时间48 h、ZnCl2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所制得的椰壳活性炭样品碘吸附值为1258.34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00.00 mL/g,产率为32.46%,BET比表面积为1395.46 m2/g,总孔容0.7021 cm3/g,孔径集中分布在4~9 n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椰壳 活性炭
下载PDF
小规模专业化农户参与公司契约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沙 刘乔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91,共4页
本文以小规模专业化农户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其特有的资产专用性结构可能引发的缔约后机会主义行为,着重分析了在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三种类型的"公司+农户"契约规制下小规模专业化农户参与商品契约的稳定性,认为针对不同... 本文以小规模专业化农户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其特有的资产专用性结构可能引发的缔约后机会主义行为,着重分析了在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三种类型的"公司+农户"契约规制下小规模专业化农户参与商品契约的稳定性,认为针对不同的资产专用性结构匹配不同的契约规制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契约的违约风险,然而低水平的商品契约仍然不利于"公司+农户"产业化形式的长期发展,并提出了未来这一契约形式的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 专业化 契约 稳定性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
12
作者 汪沙 段华 沈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7-82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及非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因弥漫型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45例为腺肌病组(增殖期23例,分泌期22例),同期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的34...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及非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因弥漫型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45例为腺肌病组(增殖期23例,分泌期22例),同期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的34例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6例,宫颈癌ⅠA期18例)作为对照组(增殖期22例,分泌期12例),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子宫内膜CB1、CB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CB1蛋白在腺肌病组增殖期、分泌期在位内膜中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0)。腺肌病组CB1蛋白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而对照组增殖期低于分泌期(P=0.009)。②CB2蛋白在腺肌病组增殖期、分泌期在位内膜中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1、0.000)。2组CB2蛋白的表达均在增殖期低于分泌期(均P=0.000)。③CB1 mRNA在腺肌病组增殖期、分泌期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0)。腺肌病组CB1 mRNA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而对照组增殖期低于分泌期(P=0.000)。④CB2 mRNA在腺肌病组增殖期、分泌期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0)。2组CB2 mRNA的表达均在增殖期低于分泌期(均P=0.000)。结论腺肌病子宫在位内膜中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表达均下调且CB1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变化,提示大麻素受体可能参与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大麻素受体 CB1 CB2 子宫内膜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Asherman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汪沙 段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5期1199-1203,1209,共6页
本文综述干细胞治疗Asherman综合征的最新证据.干细胞参与Asherman综合征相关生育力和纤维化方面的调控机制.干细胞通过归巢到损伤部位、分泌趋化因子募集其他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并发挥潜在抗菌活性、分化为终末细胞或增殖为子细胞等多... 本文综述干细胞治疗Asherman综合征的最新证据.干细胞参与Asherman综合征相关生育力和纤维化方面的调控机制.干细胞通过归巢到损伤部位、分泌趋化因子募集其他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并发挥潜在抗菌活性、分化为终末细胞或增殖为子细胞等多重机制,发挥促进损伤子宫内膜修复及再生效应.本文还阐述的不同来源干细胞特性及给药方式的疗效,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治疗性全身系统注射干细胞比直接宫内注射能更有效地再生子宫内膜;骨髓源性干细胞因其具备更广泛的分化潜能,比子宫源性干细胞在子宫再生方面的作用更强;此外,临床试验已经初步证明月经、骨髓、脐带和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在恢复月经、生育结局和子宫内膜再生方面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HERMAN综合征 宫腔粘连 干细胞 内膜再生 细胞归巢
下载PDF
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渗出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7
14
作者 祝鑫瑜 段华 +2 位作者 王欣 汪沙 甘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2-926,935,共6页
目的:探讨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后宫腔渗出液中与粘连有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因重度宫腔粘连实施TCRA,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宫腔内放置覆盖羊膜制品的... 目的:探讨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后宫腔渗出液中与粘连有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因重度宫腔粘连实施TCRA,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宫腔内放置覆盖羊膜制品的Foley’ s球囊导管;对照组15例:宫腔内仅放置Foley’ s球囊导管。分别于术后3 h、6 h、9 h、12 h、24 h、48 h、72 h和4 d、5 d、6 d、7 d经球囊导管收集宫腔渗出液,测量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的浓度,观察羊膜制品使用后子宫腔创面渗液量与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宫腔渗液量的变化:研究组总渗液量(30.6±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62.7±32.9)ml (t=-3.307,P=0.003);研究组术后48 h渗液量达峰值,中位数5.50 ml(0.50~13.00 ml),7 d时渗液量显著低于48 h水平(χ^2=15.691,P=0.000);对照组术后4 d渗液量达峰值,中位数11.50 ml(3.00~23.00 ml),7 d时渗液量显著低于4 d水平(χ^2=9.549,P=0.002);研究组术后7 d渗液量中位数1.00 ml(0.00~2.00 ml),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数6.50 ml (5.00~8.00 ml)(Z=-4.666,P=0.000)。3种粘连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组术后48 h TNF-α达峰值浓度(279.35±29.52)ng/L,术后7 d降为(243.56±43.99)ng/L(q=3.990,P<0.05);对照组TNF-α术后48 h达峰值浓度(309.18±35.20)ng/L,与术后7 d (285.06±38.20)ng/L无统计学差异(q=2.485,P>0.05)。研究组VEGF术后72 h达峰值浓度(629.24±101.38)ng/L,术后7 d降为(428.16±104.35)ng/L(q=6.974,P<0.05);对照组VEGF术后24 h达峰值浓度(713.47±110.20)ng/L,术后7 d降为(564.59±119.92)ng/L(q =5.169,P <0.05)。研究组 IL-1术后6 d 达峰值浓度(84.41±16.31)ng/L,与术后7 d (80.62±14.77)ng/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0.923,P>0.05);对照组IL-1术后5 d达峰值浓度(101.35±19.53)ng/L,与术后7 d(89.89±13.83)ng/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2.736,P>0.05)。结论使用羊膜制品能够明显减少TCRA术后宫腔渗液量和渗液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渗出液中TNF-α、VEGF和IL-1粘连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小样本数据表明TCRA术后使用羊膜制品有助于降低再粘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介素1 再粘连形成
下载PDF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ArhGAP29、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倩 段华 +3 位作者 汪沙 甘露 付凤仙 汤一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ArhGAP29和E-cadherin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ArhGAP29、E-cadherin在IU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9000两步法检测IUAs中ArhGAP29、E-cadherin的表达,分... 目的探讨ArhGAP29和E-cadherin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ArhGAP29、E-cadherin在IU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9000两步法检测IUAs中ArhGAP29、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IUAs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ArhGAP29、E-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1)ArhGAP29、E-cadher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的免疫组化反应评分(immunoreactive score,IRS)高于IUA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4);(2)中度IUAs患者子宫内膜中ArhGAP29、E-cadherin表达的IRS高于重度IUA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26);非闭经IUAs患者子宫内膜ArhGAP29、E-cadherin表达的IRS高于闭经IUA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31);(3)ArhGAP29表达降低与E-cadherin低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结论 ArhGAP29、E-cadherin在IUAs子宫内膜中表达降低,其下降程度与IUAs严重程度有关,ArhGAP29、E-cadherin降低可能参与IU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ArhGAP29 E-CADHERIN 上皮一间质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机械损伤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倩 段华 +3 位作者 汪沙 甘露 汤一群 陈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宫腔粘连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健康,单纯机械损伤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最为接近人类,对开展前瞻性研究非常必要。文中探讨了不同机械损伤方法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搔刮组( n... 目的:宫腔粘连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健康,单纯机械损伤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最为接近人类,对开展前瞻性研究非常必要。文中探讨了不同机械损伤方法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搔刮组( n=15),使用直径2 mm刮匙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切开缝合组( n=15),纵行剖开子宫,刀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对照组( n=15),假手术开腹,空气暴露20 min后关腹,子宫不处理。通过子宫内膜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宫腔AFS评分、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妊娠结局的观察对比2种造模方法的损伤程度。结果搔刮法或切开缝合法损伤宫腔后,子宫内膜腺上皮角蛋白染色明显减少。搔刮组、切开缝合组AFS评分[3.0(2.0-3.8)分、5.0(3.8-8.0)分]均高于对照组[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切开缝合组高于搔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搔刮组、切开缝合组子宫内膜纤维化半定量评分[5.0(4.0-5.3)分、6.5(5.8-8.0)分]均高于对照组[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切开缝合组高于搔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搔刮组及切开缝合组造模侧胚胎数为[0.5(0-3.3)、0(0-2.3)]低于对侧未造模侧[7.6(6.8-8.0)、8.0(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机械损伤宫腔搔刮法及切开缝合法对于大鼠IUAs造模均可行,2种方法均有助于IUAs发病学及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切开缝合法造成宫腔内膜纤维化趋势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机械损伤 纤维化 宫腔搔刮 切开缝合
下载PDF
宫腹腔镜手术治疗80岁以上老年患者妇科疾病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付凤仙 段华 +3 位作者 汪沙 汤一群 甘露 徐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妇科疾病行宫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妇科微创中心2013年1月~2017年1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12例年龄≥80岁老年患者妇科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宫腔镜手术时间(30.0±10.7)min,3例腹腔镜手术时...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妇科疾病行宫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妇科微创中心2013年1月~2017年1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12例年龄≥80岁老年患者妇科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宫腔镜手术时间(30.0±10.7)min,3例腹腔镜手术时间分别为30、45、65 min,1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时间为55 min,1例宫腔镜手术时间为30min,再次腹腔镜手术时间为70 min。7例宫腔镜手术出血量为(20.0±10.7)ml,3例腹腔镜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0、35、50 ml,1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出血量60 ml,1例宫腔镜手术出血量10 ml,再次腹腔镜手术出血量100 ml。7例宫腔镜手术病理:2例萎缩性子宫内膜,3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宫颈息肉,1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3例腹腔镜手术病理均为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及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术后无前列腺电刀综合征、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及静脉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12例随访(19.8±10.7)月,未见异常。结论在充分评估患者手术风险的基础上,宫腹腔镜手术对于诊治80岁以上老年患者妇科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宫腹腔镜手术 妇科疾病
下载PDF
间苯三酚在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付凤仙 段华 +2 位作者 汪沙 张玉媛 王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和航天中心医院妇产科176例绝经期患者,根据宫腔镜手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方法分为间苯三酚组(n=...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和航天中心医院妇产科176例绝经期患者,根据宫腔镜手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方法分为间苯三酚组(n=84)和Foley尿管组(n=92),比较2组扩张宫颈时间、4.5 mm宫腔检查镜的镜体直接通过宫颈管的例数、术前并发症等。结果宫腔镜手术中无须扩宫,间苯三酚组54例,Foley尿管组60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7,P=0.897)。间苯三酚组扩张宫颈管时间(20.6±7.5) s,Foley尿管组(21.8±8.0) s,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24,P=0.307)。间苯三酚组术前均无腹痛、心率增快和(或)血压升高,Foley尿管组12例腹痛(P=0.000)、5例心率增快(P=0.037)和6例血压升高(P=0.019)。2组均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子宫穿孔、子宫出血、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充分评估患者手术风险的基础上,间苯三酚应用于绝经期患者宫腔镜手术前的宫颈预处理,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绝经期患者 宫颈扩张 宫腔镜手术
下载PDF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在子宫腺肌病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嘉 汪沙 +3 位作者 司景革 齐歆 李丹 王亚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3期164-167,180,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并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患者102例...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并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患者102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51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1例采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围术期疼痛进行联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焦虑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2 h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VAS均显著性低于术后2 h,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正确解读及评价治疗中所产生的疼痛,从而提高护理疼痛管理水平,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减少药物使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医护患一体化 高强度聚焦超声 围术期 疼痛管理
下载PDF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现状与争议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馥箐 沈明虹 +1 位作者 汪沙 段华(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是一类区别于良性子宫平滑肌瘤和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情...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是一类区别于良性子宫平滑肌瘤和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情况下生长缓慢、预后良好,但实际病程难以预测,存在一定的复发、恶变风险。STUMP的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病理诊断标准,争议较大。免疫组织化学分子分型及基因组分析可能对评估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但证据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尚无指南或共识规范STUMP的治疗,对于已完成生育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是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则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规律随访是及时发现漏诊和肿瘤复发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诊断 治疗 分子标记物 肿瘤与生殖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