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家药品抽检角度分析已上市中成药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1
作者 汪祺 于健东 +3 位作者 王翀 金红宇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药品抽检是药品监督和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通过分析抽检结果可有效发现上市后药品的质量风险,同时也可评价某类或一定区域内药品的质量。立足于历年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的中成药品种质量问题和潜在安全风险,以与中成药质量相关的原... 药品抽检是药品监督和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通过分析抽检结果可有效发现上市后药品的质量风险,同时也可评价某类或一定区域内药品的质量。立足于历年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的中成药品种质量问题和潜在安全风险,以与中成药质量相关的原料、生产工艺、辅料及包装材料等环节为切入点,分析已上市中成药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为中成药质量的提升和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药品抽检 中成药 评价 监管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途径的人参改善运动性疲劳作用机制探索
2
作者 刘晶晶 金红宇 +5 位作者 胡晓茹 刘静 汪祺 徐蓓蕾 左甜甜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30-1937,共8页
目的:探索人参提取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负重游泳运动性疲劳模型,连续灌胃给予人参提取物21 d。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评价人参提取物抗疲劳作用;收集大鼠血清、肠道内容物及各组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目的:探索人参提取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负重游泳运动性疲劳模型,连续灌胃给予人参提取物21 d。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评价人参提取物抗疲劳作用;收集大鼠血清、肠道内容物及各组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提取物中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尿素氮、乳酸和肝/肌糖原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 (IL-6)、IL-1β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16S rRNA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索肠道菌群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清短链脂肪酸变化。结果:人参提取物中总皂苷和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05.6、321.8 mg·g~(–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提取物给药后能够显著延长大鼠负重游泳时间,同时上调肝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糖原水平,下调血清中尿素氮和乳酸水平。与模型组比较,人参提取物可促进生成短链脂肪酸的肠道菌群表达,并提高血清中短链脂肪酸水平,同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结论:人参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进而促进糖原生成,同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抗疲劳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炎症因子
下载PDF
N-亚硝基布美他尼SD大鼠体内致突变性风险研究
3
作者 文海若 黄勤 +6 位作者 韩素芹 姜华 秦超 石皓琨 赵婷婷 耿兴超 汪祺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07-312,318,共7页
目的评价布美他尼杂质N-亚硝基布美他尼的体内致突变风险和肝细胞DNA损伤风险。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溶媒对照组(溶媒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N-亚硝胺布美他尼100、300、1000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1[N-乙基-N-亚... 目的评价布美他尼杂质N-亚硝基布美他尼的体内致突变风险和肝细胞DNA损伤风险。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溶媒对照组(溶媒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N-亚硝胺布美他尼100、300、1000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1[N-乙基-N-亚硝基脲(ENU),40 mg·kg^(-1)]、阳性对照组2[甲磺酸乙酯(EMS),200 mg·kg^(-1)]。2个阳性对照组均为每组6只动物,其余每组12只动物。大鼠连续14 d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N-亚硝胺布美他尼。首次给药后约14 d和约28 d后采集外周血用于Pig-a基因突变率检测,末次给药后约3 h取肝细胞开展彗星试验。结果试验期间给予N-亚硝基布美他尼未导致异常临床症状和动物体重及摄食量改变。100、300、1000 mg·kg^(-1)剂量组动物肝细胞平均tail%DNA值(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2.90±0.38/2.34±0.46、3.58±0.27/2.87±0.51、3.45±0.59/2.21±1.44,与溶媒对照组相应数值相比未见差异,且无明显剂量效应相关性。首次给药后14 d,100、300、1000 mg·kg^(-1)剂量组动物平均RBC^(CD59-)和RET^(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RBC^(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RET^(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分别为2.9±1.6/1.2±0.8、2.8±2.4/1.3±1.5、2.4±1.0/1.3±1.5;首次给药后28 d,100、300、1000 mg·kg^(-1)剂量组动物RBC^(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RET^(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分别为5.1±1.5/2.2±0.6、4.3±1.5/3.5±3.6、4.8±2.4/2.5±2.7。上述数值与相同时间点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未见差异,且经统计学分析未见剂量效应相关性。结论连续经口给予N-亚硝基布美他尼14 d,SD大鼠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000 mg·kg^(-1),未检出外周血基因突变风险和肝细胞DNA损伤风险。研究数据可为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合理监管和含N-亚硝基杂质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亚硝基布美他尼 致突变性 遗传毒性 SD大鼠 Pig-a基因突变试验 彗星试验 灌胃
下载PDF
黄连上清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程畅 桂志兵 +2 位作者 付冲 张焰平 汪祺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评估黄连上清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观察组口服黄连上清片联合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分次口服3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目的:评估黄连上清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观察组口服黄连上清片联合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分次口服3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根据方案分为2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肠道准备波士顿量表评分(BBPS)、肠道气泡评分、腺瘤检出率、盲肠插管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在肠道准备BBPS、腺瘤检出率、盲肠插管成功率、首次排便间隔时间、再次肠镜检查意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道气泡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上清片联合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取得与3L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案一致的肠道准备效果,且患者肠道气泡含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上清片 聚乙烯二醇类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有效性
下载PDF
HPLC-电化学检测法用于黄芩苷和黄芩素大鼠血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汪祺 张玉杰 +3 位作者 李维峰 杨洁 姜昊 孙万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75-2678,共4页
目的:考察黄芩苷(BG)和黄芩素(B)在缓冲液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二者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血浆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分别考察BG,B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使二者稳定的... 目的:考察黄芩苷(BG)和黄芩素(B)在缓冲液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二者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血浆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分别考察BG,B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使二者稳定的条件。结果:BG,B在大鼠血浆中较在pH7.4的缓冲液中更不稳定。在pH7.4缓冲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剩余百分含量达到102%和100%;在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化剂及1 mol.L-1HCl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剩余百分含量可分别达到98%和103%。结论:BG和B在pH7.4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主要受氧化影响,BG和B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不仅与氧化有关,还受血浆中的内源物质影响,最终确定每1 mL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剂及100μL1 mol.L-1HCl为血浆样品的处理条件,此条件可使样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电化学 黄芩苷 黄芩素 血浆中稳定性
下载PDF
双黄连制剂及其组分动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汪祺 张玉杰 +1 位作者 姜昊 孙万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灌胃双黄连粉针剂及各单味药提取物入血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为优化双黄连粉针剂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双黄连粉针剂、各单味药提取物及大鼠灌胃后血浆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鉴定双黄连粉针剂及其提取物给药后...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灌胃双黄连粉针剂及各单味药提取物入血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为优化双黄连粉针剂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双黄连粉针剂、各单味药提取物及大鼠灌胃后血浆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鉴定双黄连粉针剂及其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入血成分、相对含量、来源及其代谢产物。结果:灌胃双黄连后8个主要成分入血,分别为黄芩苷及其3个代谢产物,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和1个金银花中原型化学成分;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绿原酸和黄芩苷等原型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它们的代谢物逐渐增加;未发现有明显连翘成分入血。结论:入血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双黄连粉针剂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双黄连粉针剂的处方优化及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剂 入血成分 血浆HPLC指纹图谱
下载PDF
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特征薄层图谱鉴别 被引量:8
7
作者 汪祺 张聿梅 +2 位作者 戴忠 鲁静 林瑞超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12期1227-1229,1232,共4页
目的建立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薄层特征图谱检查方法。方法归纳总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及新药转正标准等相应标准中涉及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鉴别方法,试验筛选比较,最终确定特征薄层图谱。结果 4个特征成分分离良好。结论... 目的建立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薄层特征图谱检查方法。方法归纳总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及新药转正标准等相应标准中涉及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鉴别方法,试验筛选比较,最终确定特征薄层图谱。结果 4个特征成分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所选黄芪皂苷Ⅰ、Ⅱ、Ⅲ、Ⅳ为特征成分,可用于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材 皂苷 薄层色谱法 特征图谱
下载PDF
基于UGT1A1酶抑制探讨何首乌中顺(反)式二苯乙烯苷体外肝微粒体中潜在毒性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汪祺 王亚丹 +1 位作者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291-295,302,共6页
目的:以胆红素代谢过程中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介导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环节为切入点,考察何首乌中含量高的二苯乙烯苷类(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潜在肝毒性,探索何首乌致肝毒性物质基础。方法:以胆红素为UGT1A1酶底物,... 目的:以胆红素代谢过程中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介导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环节为切入点,考察何首乌中含量高的二苯乙烯苷类(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潜在肝毒性,探索何首乌致肝毒性物质基础。方法:以胆红素为UGT1A1酶底物,以表观抑制常数Ki为评价指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启动Ⅱ相代谢反应,考察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原型成分的抑制作用;启动Ⅰ相代谢反应,考察代谢产物及原型成分的抑制作用,推测待测物的潜在毒性作用。结果:当仅启动Ⅱ相反应时,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均以原型形式直接作用于UGT1A1酶,两个单体分别表现出中等抑制和弱抑制作用,抑制类型均为竞争型抑制;当同时启动Ⅰ、Ⅱ两相反应时,两个待测单体对UGT1A1酶的抑制作用均消失,提示两个单体存在Ⅰ相代谢过程,并且其Ⅰ相代谢产物对UGT1A1酶无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何首乌中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原型成分对UGT1A1存在抑制作用,经由Ⅰ相代谢后,对Ⅱ相代谢酶UGT1A1抑制作用消失,肝毒性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顺式二苯乙烯苷 反式二苯乙烯苷 UGT1A1酶 肝代谢
下载PDF
不同企业雷公藤多苷片的制剂质量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汪祺 王亚丹 +2 位作者 郑笑为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9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项目,采用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雷公藤多苷片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标准(WS3-B-3350-98-2011)对10个企业171批次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标准检验,综合评价产...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项目,采用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雷公藤多苷片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标准(WS3-B-3350-98-2011)对10个企业171批次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标准检验,综合评价产品质量,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体外毒性实验,初步探讨雷公藤多苷片中潜在肝毒性成分。结果:实验发现,现行标准存在项目设置不合理及设置不足的问题,同时雷公藤多苷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崩解时间差异大,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内酯甲含量相差悬殊。此外,体外肝细胞毒性实验显示雷公藤多苷片中单体对琨B及雷公藤红素具有潜在肝毒性风险。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波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制剂生产工艺不统一、不固定导致,建议统一该制剂生产工艺;此外针对标准不合理项目建议修订薄层鉴别项下对照品使用浓度,雷公藤甲素检查项增设下限控制,同时增加潜在毒性成分对琨B及雷公藤红素的检查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质量标准 国家抽验 毒性
下载PDF
黄芪中氨基酸、黄酮类成分的特征薄层图谱鉴别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祺 张聿梅 +2 位作者 戴忠 鲁静 林瑞超 《中国药事》 CAS 2012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建立黄芪中氨基酸、异黄酮类成分的薄层特征图谱检查方法。方法归纳总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标准及新药转正标准等相应标准中涉及黄芪中氨基酸、异黄酮类成分的检查法,试验筛选比较,最终确定特征薄层图谱。结果两类... 目的建立黄芪中氨基酸、异黄酮类成分的薄层特征图谱检查方法。方法归纳总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标准及新药转正标准等相应标准中涉及黄芪中氨基酸、异黄酮类成分的检查法,试验筛选比较,最终确定特征薄层图谱。结果两类成分的特征成分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黄芪中氨基酸、异黄酮类成分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材 黄酮 氨基酸 薄层色谱法 特征图谱
下载PDF
基于转运体的何首乌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祺 杨建波 +3 位作者 王莹 李妍怡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9期1720-1726,共7页
目的:阐明长期给药何首乌醇提物(PME)和水提物(PMW)致大鼠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制备PME和PMW。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异硫氰酸α-萘酯(ANIT 100 mg·kg)组、PMW组(15 g·kg)、PME组(12 g·kg)。PME、PM... 目的:阐明长期给药何首乌醇提物(PME)和水提物(PMW)致大鼠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制备PME和PMW。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异硫氰酸α-萘酯(ANIT 100 mg·kg)组、PMW组(15 g·kg)、PME组(12 g·kg)。PME、PMW组大鼠给药剂量相当于60 g·kg生药量,约为临床最大量的110倍,灌胃给药42 d,每日给药1次。ANIT组于第40天灌胃给药1次。采用试剂盒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给药后大鼠肝脏组织中胆汁酸、胆红素代谢相关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a1(OATP1a1)、OATP1b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P3、胆盐外排泵(BSEP)、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W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ALT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PME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ALT、TBA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0.01);PMW组于PME组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PME、PMW给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并且PME组表现更为严重。qRT-PCR结果表明,PMW和PME可同时影响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过程中摄取和外排转运体的表达,均可显著下调外排转运体MRP2、BCRP mRNA表达水平,上调摄取转运体OATP1a1、OATP1b2 mRNA表达水平;PME可显著下调BSEP、P-gp、NTCP mRNA表达水平;PMW可显著上调NTCP、BSEP、P-gp mRNA水平;两者对MRP3 mRNA表达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长期诱导后,PME、PMW均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胆红素和胆汁酸相关转运体相关,PME和PMW引发肝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可能与两者对具体转运蛋白的作用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醇提物 何首乌水提物 肝损伤 转运体 胆汁酸 胆红素
下载PDF
基于体外实验技术评价芫花素肝毒性风险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祺 王亚丹 +3 位作者 杨建波 刘越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909-912,共4页
目的:考察芫花素对UGT1A1酶活性的影响,为阐明其肝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考察芫花素与UGT1A1酶的结合方式及亲和作用强弱;采用体外人肝微粒体抑制实验评价芫花素对人源UGT1A1酶抑制作用强弱。结果:分子对... 目的:考察芫花素对UGT1A1酶活性的影响,为阐明其肝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考察芫花素与UGT1A1酶的结合方式及亲和作用强弱;采用体外人肝微粒体抑制实验评价芫花素对人源UGT1A1酶抑制作用强弱。结果:分子对接显示芫花素对接进入UGT1A1酶蛋白F活性区,亲和作用较强,体外抑制实验提示芫花素对UGT1A1酶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结论:芫花素可与胆红素竞争性结合UGT1A1酶,抑制酶活性,具有潜在肝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素 UGT1A1酶 分子对接 肝毒性 人肝微粒体
下载PDF
TLC法快速筛查降糖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添加的11种化学药品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汪祺 苏晶 +1 位作者 覃红萍 鲁静 《中国药事》 CAS 2010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建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药的定性检查方法。方法 11种化学降糖药分别采用2个薄层系统检查磺酰脲类降糖药及双胍类降糖药。结果 11种化学降糖药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经济、快速,可用于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类... 目的建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药的定性检查方法。方法 11种化学降糖药分别采用2个薄层系统检查磺酰脲类降糖药及双胍类降糖药。结果 11种化学降糖药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经济、快速,可用于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非法添加 化学降糖药
下载PDF
何首乌水提物给药后大鼠体内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祺 文海若 +4 位作者 杨建波 王莹 李妍怡 马双成 张玉杰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6期620-625,共6页
目的考察连续42 d灌胃何首乌水提物(PMW)后大鼠肝、肾、血浆和胆汁中的成分累积特征,为何首乌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 MS技术,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及通过scitific library模块分析,对大鼠不同组织中何首乌原型... 目的考察连续42 d灌胃何首乌水提物(PMW)后大鼠肝、肾、血浆和胆汁中的成分累积特征,为何首乌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 MS技术,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及通过scitific library模块分析,对大鼠不同组织中何首乌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鉴别和推测。结果大鼠经过长期灌胃(PMW)诱导后,体内可检测到24个何首乌相关化合物,其中7个为原型成分,5个为Ⅰ相代谢产物,12个为Ⅱ相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原型及其代谢物。各类成分具有选择蓄积性,肾脏中蓄积成分最多,肝脏和胆汁中相当,血浆中最少。二苯乙烯苷以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为主,大黄素多发生氧化反应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结论原型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O-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大黄酸、没食子酸很可能与何首乌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关,应引起关注;大黄素-葡萄糖醛酸化物和二苯乙烯苷-葡萄糖醛酸化物-硫酸化物仅在胆汁中检出,没食子酸及原儿茶酸以及大量大黄素Ⅱ相代谢物仅在肾脏中检出,这类成分的潜在毒性风险应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何首乌水提物 大鼠 灌胃 组织分布 代谢产物 安全评价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支架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祺 张焰平 +2 位作者 汪文生 汪胡根 李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1-52,5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或金属支架,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胆红素变化。结果 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内镜下植入支架成功23次,2例未能成功,3例2... 目的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或金属支架,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胆红素变化。结果 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内镜下植入支架成功23次,2例未能成功,3例2次更换支架,操作成功率为91.3%,消除黄疸总有效率为86.9%,并发症发生率为8.7%,平均存活期约为6.9个月。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可解决恶性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胆道支架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下载PDF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的何首乌毒性单体成分预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祺 闫明 +1 位作者 马双成 文海若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4期352-355,360,共5页
目的基于定量构效关系对何首乌中39种化合物进行毒性风险评估,为毒性成分筛选及试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母核结构将化合物分为蒽醌、蒽酮及二苯乙烯苷3类。将不同结构式分别导入毒性预测数据库(toxicity estimation software tool,TE... 目的基于定量构效关系对何首乌中39种化合物进行毒性风险评估,为毒性成分筛选及试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母核结构将化合物分为蒽醌、蒽酮及二苯乙烯苷3类。将不同结构式分别导入毒性预测数据库(toxicity estimation software tool,TEST)和化合物毒性预测软件(Derek Nexus)。TEST以大鼠经口毒性半数致死量(LD_(50))和发育毒性为预测终点;Derek Nexus选择除体外和体内致突变性、染色体损伤、致癌性外的所有毒性预测终点(包括肝毒性、肾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刺激性、光毒性、致敏性等),预测其可能的毒性靶向及相关警示结构。结果大鼠经口毒性LD50:18种蒽醌类化合物的LD50值介于453.5~3574.2 mg/kg之间,16种二蒽酮类单体的LD50值介于125.3~1239.6 mg/kg之间。发育毒性:ω-羟基大黄素和羟基大黄素的预测值最高。毒性靶向及相关警示结构:除6-methyl-1,3,8-trihydroxy-10Hanthracene-9-one外,其蒽醌类化合物均认为存在肝毒性;所有蒽醌类化合物均预测具有光致敏性和皮肤致敏性风险,但警示结构和风险程度存在差异;除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二-O-β-D-葡萄糖苷外,其它二苯乙烯苷类单体提示存在甲状腺毒性风险;大多数二蒽酮类单体存在光致敏性和皮肤致敏性。结论本研究可为何首乌有毒成分筛选、不同成分的毒性靶器官及作用机制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半数致死量 肝毒性 发育毒性 化合物毒性预测软件 毒性预测数据库
下载PDF
以法尼醇X受体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中肝毒性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祺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 建立以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中肝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方法。方法首先运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使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将目标化合物与FXR进行分子对接,以FXR抑制剂作为参考对象对目标化合物... 目的 建立以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中肝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方法。方法首先运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使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将目标化合物与FXR进行分子对接,以FXR抑制剂作为参考对象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之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考察目标化合物处理24 h后对人源肝永生化肝细胞HepaRG的毒性强弱,并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aRG细胞的FX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何首乌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等9个成分为FXR潜在抑制剂;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进一步证实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均具肝细胞毒性作用,同时可明显抑制FXR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以FXR分子对接技术为切入点,有效预测何首乌中潜在肝毒性成分,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高通量筛选,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法尼醇X受体 分子对接 肝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以MRP2/MRP3转运体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中肝毒性成分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祺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4期622-628,共7页
目的:建立以胆红素外排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P3为靶点的何首乌中潜在肝毒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方法,并评价相关化合物的肝毒性大小。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方法对何首乌中的主要单体成分进行高通量筛选,以MRP2、MRP3转运体... 目的:建立以胆红素外排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P3为靶点的何首乌中潜在肝毒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方法,并评价相关化合物的肝毒性大小。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方法对何首乌中的主要单体成分进行高通量筛选,以MRP2、MRP3转运体底物胆红素为参考对象,将48个目标单体与MRP2、MRP3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实现虚拟筛选;采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法考察目标单体对肝细胞HepaRG的毒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目标单体对HepaRG细胞外排转运体MRP2、MRP3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MRP2对接结果显示,大黄素-6-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反式二苯乙烯苷高于底物胆红素与MRP2对接打分值的80%;MRP3对接结果显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6-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及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高于底物胆红素与MRP3对接打分值的80%,因此上述单体可被初步推测为潜在肝毒性成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37μg·mL^(-1)]和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IC_(50)为6.96μg·mL^(-1))表现出较明显的肝细胞毒性,并可显著影响外排转运体MRP2、MRP3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建立的以MRP2、MRP3为靶点的分子对接法初步筛选得到了何首乌中潜在的肝毒性成分,并对其毒性大小进行了评价,为何首乌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肝毒性 安全性评价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祺 何轶 +4 位作者 郑笑为 姚令文 刘燕 戴忠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0期1279-1284,共6页
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 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其中首次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对牛磺胆酸钠原料中残留溶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牛磺胆酸钠原料经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达到99.1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 87.9%,定量核磁共振法的验证结果为87.9%。结论:牛磺胆酸钠对照品原料的定性鉴别结果符合要求,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分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胆酸钠 对照品标定 定性鉴别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评价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的心脏毒性风险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祺 颜玉静 +2 位作者 任璐 文海若 郭建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9期553-558,共6页
目的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和实时细胞分析系统评价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联用的心脏毒性风险。方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接种于实时细胞分析系统Cardi... 目的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和实时细胞分析系统评价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联用的心脏毒性风险。方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接种于实时细胞分析系统Cardio E-Plate 96孔板并给予不同浓度的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根据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的标准化细胞指数及标准化搏动频率筛选毒性浓度。以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最高无毒性浓度和最低有毒性浓度预处理24 h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比较各组间标准化细胞指数的差异。结果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均可诱导标准化细胞指数降低(P<0.05)。莫西沙星与奎尼丁或普鲁卡因胺联合给药后可导致标准化细胞指数降低(P<0.05);左氧氟沙星与胺碘酮联合给药后可导致标准化细胞指数降低(P<0.05)。结论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后可增加心脏毒性风险,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和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的体外评价模型在药物心脏毒性预测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心律失常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实时细胞分析 心脏毒性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胺碘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