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地上地下诸本考异(一)
1
作者 汪韶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择取一些重要字词考订异同,在此基础上确...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择取一些重要字词考订异同,在此基础上确定“寻寻呵不可名也”“涣乎其如释”“纯乎其如朴”“浑乎其如浊”“若饗于太牢”“我怕焉未兆”等文本,消除或防止相关的一些误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梳理出文本流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传世本 出土四本 异文
下载PDF
《老子》重要异文汇校辨正
2
作者 汪韶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古今的《老子》诠释异见纷呈,这与异文的大量存在不无关系。但通过对地上地下诸重要版本的对勘,可从异文中甄别出凿实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选取一些可能引发思想歧变的重要异文进行辨析,以确定“... 古今的《老子》诠释异见纷呈,这与异文的大量存在不无关系。但通过对地上地下诸重要版本的对勘,可从异文中甄别出凿实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基础。此处选取一些可能引发思想歧变的重要异文进行辨析,以确定“多闻数穷”“而有(又)静居众人之所恶”“予善天”“鬻人昭昭”“执今之道”“自今及古”“荣馆”等文本,消除或防止相关的一些误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梳理出文本流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版本异文 简帛
下载PDF
作为价值多元论的庄子齐物论 被引量:8
3
作者 汪韶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8,共6页
"齐物"不是使物变得整齐划一,也不是在事实层面说万物无差别,而是在价值论上将宇宙万有、各种物论等而视之,以此破除等级之分、爱憎之情、取舍之见和强人从己、舍己效人的做法,最终达成价值取向上的不羡不嫌,以及对多元价值... "齐物"不是使物变得整齐划一,也不是在事实层面说万物无差别,而是在价值论上将宇宙万有、各种物论等而视之,以此破除等级之分、爱憎之情、取舍之见和强人从己、舍己效人的做法,最终达成价值取向上的不羡不嫌,以及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与包容。齐物论说到底是一种价值多元论,它通过强调万有价值上的齐来保住其形态的不齐,从而为万有的差异性开出各自的存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多元性 平等观 存在空间
下载PDF
《老子》“三绝三弃”辨正 被引量:5
4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8,共8页
从句法、语序、义理等角度看,它本《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都要优于郭店楚简版。《周礼》"六德"说早就将圣知仁义并提,故老子具备提出这类主张的时代条件。这种思想与其他章节没有任何矛盾,相反,它... 从句法、语序、义理等角度看,它本《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都要优于郭店楚简版。《周礼》"六德"说早就将圣知仁义并提,故老子具备提出这类主张的时代条件。这种思想与其他章节没有任何矛盾,相反,它是"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必然要求。楚简版"三绝三弃"应是摘抄者改动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想在同为教材的儒道思想材料之间做一调和,也可能是未能吃透老子思想而妄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周礼》 圣智 仁义 简帛
下载PDF
论《老子》之“玄德” 被引量:5
5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3,共6页
老子所说的"玄德"是天地自然之道及法道者所具备的德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没有偏私地呴育万物,化贷万物而不自知,不宰万物而使其自己。老子道论要给政治和人生立一个行动的理想标准,而这标准就是玄德。老子哲学的根本目的... 老子所说的"玄德"是天地自然之道及法道者所具备的德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没有偏私地呴育万物,化贷万物而不自知,不宰万物而使其自己。老子道论要给政治和人生立一个行动的理想标准,而这标准就是玄德。老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呼吁世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将其玄德贯通到人世间,造就一个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世界。无疑,这种思想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现实中各种关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玄德 无弃 天布 不割
下载PDF
论老子无弃的胸怀 被引量:5
6
作者 汪韶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老子的"无弃"并非提倡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更非主张奴用他人;而是说,对于"不善",世人应该立乎道德(道家意义上的),覆之如天,载之如地。"无弃"突出的是一种宽容精神,目的是给宇宙全体生命腾出一个宽松的... 老子的"无弃"并非提倡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更非主张奴用他人;而是说,对于"不善",世人应该立乎道德(道家意义上的),覆之如天,载之如地。"无弃"突出的是一种宽容精神,目的是给宇宙全体生命腾出一个宽松的存在空间,成就一个丰富华严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弃” 宽容 “玄德”
下载PDF
无身即贵身与无身以为天下——《老子》第十三章通诠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韶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1,197,共9页
“身”是贯串《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个关键字。章首的两个命题应句读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后一命题是以“身”之为祸患来例证“贵”之为祸患。紧接着,老子转出无身即贵身的思想。无身之“身”特指贪欲,贵身之“身”则指生命。从... “身”是贯串《老子》第十三章的一个关键字。章首的两个命题应句读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后一命题是以“身”之为祸患来例证“贵”之为祸患。紧接着,老子转出无身即贵身的思想。无身之“身”特指贪欲,贵身之“身”则指生命。从群己关系看,贪欲的扩张(此即“有身”),结果是人我两损;只有少私寡欲(此即“无身”),才能人我两利。易言之,无身始能绝患,绝患便是贵身。章末,老子又开显出无身以为天下的境界,作为执政的准入门槛。他认为,人君若能把“为身”看得比“为天下”还重,就不会把天下当成满足自身贪欲的工具,这样才会乐意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公共事务中来。此时,天下皆蒙其利而不受其害,如此方可托之以天下。这种道家式的内圣外王思想非常可贵,且颇具现代意蕴。理顺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打消老子究竟主张无身还是贵身、为身还是为天下、利他还是利己等疑惑,并理解老子的辩证智慧与公共关怀,从而避免一些误解和歪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有身” “无身” “贵身” 群己关系 内圣外王 简帛
下载PDF
可道之道与不道之道——兼议“道可道非常道”的双关性义涵 被引量:3
8
作者 汪韶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7,共8页
可道非恒道,不德方有德,《道经》《德经》开篇就要冲决世人的常识俗见。合而言之,老子是想让世人明白真正意义上的道与德。恒道既是作为世界本原的自然之道,也是与之相贯通的人间之治道。恒道在宇宙论与伦理政治两个层面都异于固化在语... 可道非恒道,不德方有德,《道经》《德经》开篇就要冲决世人的常识俗见。合而言之,老子是想让世人明白真正意义上的道与德。恒道既是作为世界本原的自然之道,也是与之相贯通的人间之治道。恒道在宇宙论与伦理政治两个层面都异于固化在语言文字中的可道之道,可表述为不道之道。但老子并未彻底否定言,而是意图警示世人:恒道不在言辞,言的表意功能是有限的;世人不应寻言滞句,更不该把可道之道教条化以自缚缚他。可见,“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隐含着解构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可道之道 不道之道 伦理政治
下载PDF
《老子》“宠辱若惊”章新诠 被引量:4
9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8,共8页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乃卑辱之事。正如"大患"是对"贵"的价值判断,"辱""下"都是对"宠"的价值判断("下"即"辱"),故章首两命题宜断句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郭店楚简本将"人"字断在本章章首乃误点句读。老子在此是做价值重估,从而颠覆以"宠""贵"为上的世俗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宠辱若惊” 简帛
下载PDF
老庄哲学需要什么样的“道”?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韶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57-62,共6页
道是有无之际的形上实存,"无"不是零之无,"有"不是经验中的有。道从"体"上言若有若无,从"用"上言也若有若无,道的主宰性也在有无之际:一方面,道对万物有范铸作用;但另一方面,道不像有意志的人... 道是有无之际的形上实存,"无"不是零之无,"有"不是经验中的有。道从"体"上言若有若无,从"用"上言也若有若无,道的主宰性也在有无之际:一方面,道对万物有范铸作用;但另一方面,道不像有意志的人格神那样主宰万物,而是自然化生出万物以后又让其顺着自己本性生长发展。依老庄思想的逻辑,只有不宰,才配做主宰。老庄哲学需要的正是长养万物而又顺其自然、不宰不割的道。老庄道论是服务于自然无为的学说宗旨,是为了给人间世立一个伟大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形上实存 主宰 自生
下载PDF
《爱欲与文明》解放主题之析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韶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6-19,158,共5页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尔库塞哲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其《爱欲与文明》一书中,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爱欲解放论,认为人类的解放可归结为爱欲的解放,亦即非压抑性文明的实现。为什么追求解放?解放...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尔库塞哲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其《爱欲与文明》一书中,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爱欲解放论,认为人类的解放可归结为爱欲的解放,亦即非压抑性文明的实现。为什么追求解放?解放后,人将处于何种生存状态?解放何以可能?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来解放?整部书就围绕着这些问题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欲 解放 非压抑性文明
下载PDF
道德与仁义--论老子仁义观兼议最初的儒道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韶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老子不认同仁义,甚至要绝弃仁义。但绝弃仁义,不是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而是上达于大道。《老子》又名《道德经》,本来就在"言道德之意"。与仁义相比,道德不会沦为伪善,不会临人以德,不会事事干预,不会依贵贱亲疏而爱有差等,... 老子不认同仁义,甚至要绝弃仁义。但绝弃仁义,不是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而是上达于大道。《老子》又名《道德经》,本来就在"言道德之意"。与仁义相比,道德不会沦为伪善,不会临人以德,不会事事干预,不会依贵贱亲疏而爱有差等,甚至不知道自己合乎道德。道家认为,仁义如果只用作个人修德,那就可以拥有一块存身之地;如果越出个人修德的铁门限来"矫"天下,那就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世人需要做的只是不相为害,圣人则需要达到比仁义更高的道德,两种场合都用不着仁义。在学派初创时期,老、孔只是就如何重建秩序提出各自的方案,孔子欲恢复传统,老子则批评传统,两人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没有相互攻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仁义 儒道关系
下载PDF
老子哲学所能接受的“欲望空间”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韶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1,共7页
《老子》"恒有欲也"与"有欲者弗居"都是在否定意义上被提及,并非鼓励人们扩张欲望。"无欲"不是为了成其欲,但也不是禁欲,而是"少私寡欲"。老子哲学能接受这样一个"欲望空间",这个空... 《老子》"恒有欲也"与"有欲者弗居"都是在否定意义上被提及,并非鼓励人们扩张欲望。"无欲"不是为了成其欲,但也不是禁欲,而是"少私寡欲"。老子哲学能接受这样一个"欲望空间",这个空间的下限是不妨害自我生存,上限是不侵害他者。老子的主张并没有理想得不近人情,相反,他强调要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并正视现实人性的复杂性。在这个"欲望空间"中,自然欲求可以存在,不必断除;需要断除的只是有害于他者最终也无益于自我生命的贪欲。"无欲"的工夫,需要处理好心物关系与群己关系,以便在生命需求与道德理性、社会秩序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欲望空间” 心物关系 群己关系
下载PDF
审美王国是中介还是终点?——论席勒美育思想中的一个矛盾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韶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2期10-14,共5页
席勒美育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其中之一是他对自己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到底是审美王国还是道德王国表现出一种游移。文章列出了这种游移性的种种表现,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游移性的可能性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席勒最终意在审美王... 席勒美育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其中之一是他对自己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到底是审美王国还是道德王国表现出一种游移。文章列出了这种游移性的种种表现,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游移性的可能性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席勒最终意在审美王国;审美王国不是通往道德王国的中介,它就是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书简》 审美王国 道德王国
下载PDF
海瑞的儒学见解与践履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韶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文章不太认同已有的海瑞思想矛盾调合说、多元结构说、哲学转型说,转而认为,海瑞可以说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他置身于儒学学派之外,秉着自己对儒学的一贯理解,对先秦儒学及唐宋以来的儒学思想,可取则取,不可取则予以批评;对于程朱、陆王... 文章不太认同已有的海瑞思想矛盾调合说、多元结构说、哲学转型说,转而认为,海瑞可以说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他置身于儒学学派之外,秉着自己对儒学的一贯理解,对先秦儒学及唐宋以来的儒学思想,可取则取,不可取则予以批评;对于程朱、陆王,也不偏袒于哪一家,没有明显的学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 儒学 矛盾调合说 多元结构说 哲学转型说
下载PDF
“人见其人,物见其物”——试析《庄子》“见”的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韶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7-13,共7页
《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万有的真性争取存在的空间,这可以归结为一个字——"见"。"见"即"现",意味着自我与世界之真性的出潜离隐。"真"的出场,需要个体通过"无"的工夫来破... 《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万有的真性争取存在的空间,这可以归结为一个字——"见"。"见"即"现",意味着自我与世界之真性的出潜离隐。"真"的出场,需要个体通过"无"的工夫来破除"我"这一知、欲的载体。随着丧我显吾的达成,"我"脱去了遮蔽真实生命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消除了控制占有他者的意志欲求。人与世界均还原出各自的本来面目,双方达成存在论上的合一,在此天籁境界中,世界与人一体自在呈现。这是一种非常可贵、极具现代意蕴的思想,其间透显着道家式的生命关怀与审美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自然主义 “见” 各适其天
下载PDF
《老子》“见小曰明”释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韶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见小曰明"向乏解人,究其原因,缘于人们没有意识到此处的"见"读若"现",意为把自我拉低,避免自我膨胀,与文中的"守柔曰强"一以贯之,见小、守柔,从根本上说都是个体在面向世界时所当取的姿态。... "见小曰明"向乏解人,究其原因,缘于人们没有意识到此处的"见"读若"现",意为把自我拉低,避免自我膨胀,与文中的"守柔曰强"一以贯之,见小、守柔,从根本上说都是个体在面向世界时所当取的姿态。老子心目中的"大者"恰恰是见小者、不自为大者。反过来,只有强者、大者才能"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见小 姿态
下载PDF
刍议审美与感恩意识的培养——以中国哲学与文化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韶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感恩意识与审美活动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它们之间还有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是后者得以展开的一个辅助因素,后者的心灵转化功能又反过来巩固和深化前者。遗憾的是,两者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与此相应,学界对审美教育与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与审美活动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它们之间还有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是后者得以展开的一个辅助因素,后者的心灵转化功能又反过来巩固和深化前者。遗憾的是,两者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与此相应,学界对审美教育与感恩教育的单方面研究比比皆是,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几乎没有。鉴于美有一种挡不住的力量,且审美活动与感恩意识之间有着交互影响关系,审美教育应可成为培养感恩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意识 审美活动 审美教育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庄子》逍遥义考论与自由观新诠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韶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81,228,共12页
逍遥一词非由庄子首创。它本是动词,表来回走动或外出闲逛。因其无目的性,又有排遣苦闷之效,故衍生出自由自在的意味,在庄子那里又与自然无为等观念汇聚为崇尚自由的思想。结合群己关系,并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反观,又可发现:庄子提醒世人... 逍遥一词非由庄子首创。它本是动词,表来回走动或外出闲逛。因其无目的性,又有排遣苦闷之效,故衍生出自由自在的意味,在庄子那里又与自然无为等观念汇聚为崇尚自由的思想。结合群己关系,并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反观,又可发现:庄子提醒世人(首先是人君、社会权威)丧我显吾,即消除控制占有欲,使自己成为理性的存在者,从而获得积极自由;无己丧我乃能无为,君无为则民得以自然,故庄子是为万有争取实实在在的免受外在强制的消极自由,而非寻求个人虚幻的精神自由;他还反对仁义礼的教化传统,因为用外在的仁义礼约束自我,既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自由,还会丧失消极自由。还需注意,庄子伸张的是平等共处、互不凌越的自由,而不是主奴式的自由或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循此以进,可以开出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天放”境界。这是中国文化自身孕育出的可贵的自由理念,并曾给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带去灵感。可见,自由主义在中国并非无源之水,其思想资源便是道家哲学。我们要致力于将其梳理清楚,让他们的智慧之光重现于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群己关系
下载PDF
论道家非美而成就大美的吊诡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韶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2,共8页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根本意思是主张不知美之为美,防止由价值歧视导致价值反转。为此,老子重点指出了"美"之恶,庄子又在其基础上大谈"恶"之美,这类思想可称为"非美倾向"。老...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根本意思是主张不知美之为美,防止由价值歧视导致价值反转。为此,老子重点指出了"美"之恶,庄子又在其基础上大谈"恶"之美,这类思想可称为"非美倾向"。老庄不预设美丑观念来判分万物,不以世人所美为美,反对把单一形态的美立为鹄的来加以追求或齐同天下。由此,他们否定哗嚣之美和齐一的美,肯定异量之美和本色之美,突出内在精神之崇高和人格性情之美。可见,老庄非"美",是要成就大美之天下。这种思想体现出他们对宇宙全体生命的关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调,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心胸,并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领域全方位地奠定了中国美学与艺术的根本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知” “非美倾向” “美”之恶 “恶”之美 大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