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骨干亲本南瑞苕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屈会娟 李明 +5 位作者 谭文芳 冯俊彦 沈学善 蒲志刚 朱玲 杨松涛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南瑞苕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也是我国甘薯育种上的骨干种质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收集、整理有关南瑞苕的研究报道和数据,综述南瑞苕的种质研究与引种表现、其后代及衍生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转化等育... 南瑞苕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甘薯品种,也是我国甘薯育种上的骨干种质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收集、整理有关南瑞苕的研究报道和数据,综述南瑞苕的种质研究与引种表现、其后代及衍生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转化等育种利用,组织培养与脱毒技术、块根的发育、代谢及产量、抗氧化特性等栽培生理,茎蔓顶部越冬做种技术、压蔓平栽、施肥与栽插等栽培技术,线虫、黑斑病、病毒病、干旱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南瑞苕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南瑞苕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理和调控因素等方面展望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骨干亲本 南瑞苕 引种 育种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内江市大豆生产现状调研
2
作者 刘海涛 沈学善 +5 位作者 余瑞 邵芝宣 文联 魏林 陈尚洪 林超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根据四川丘陵区大豆等粮油作物一线生产情况,挖掘丘区大豆生产的扩面增产潜能,调研出内江市开展大豆及粮油生产结果如下:①内江市大豆种植推广到位,其中全田种植大豆和春玉米套作夏大豆复合种植2种模式种植效果最佳。②小农户种植是内... 根据四川丘陵区大豆等粮油作物一线生产情况,挖掘丘区大豆生产的扩面增产潜能,调研出内江市开展大豆及粮油生产结果如下:①内江市大豆种植推广到位,其中全田种植大豆和春玉米套作夏大豆复合种植2种模式种植效果最佳。②小农户种植是内江市农业科技应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规模化种植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③规模化粮油种植实现稳定盈利,是实现内江市乃至四川丘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④基于内江市的地理条件,通过耕地机械化改造和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全可以实现粮油种植成本有效降低和粮油产量的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粮油生产 四川丘陵区 规模化种植
下载PDF
彭州山区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3
作者 彭小荷 梁晓 +1 位作者 沈学善 李华鹏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彭州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彭县黄马铃薯”和白鹿乡优质种薯在四川享有盛名。马铃薯种植面积广泛,坝区到丘陵山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白鹿、大宝、新兴、通济、磁峰、龙门山等乡镇。每年向全省提供超过20000t优质种薯。彭州是四川最重... 彭州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彭县黄马铃薯”和白鹿乡优质种薯在四川享有盛名。马铃薯种植面积广泛,坝区到丘陵山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白鹿、大宝、新兴、通济、磁峰、龙门山等乡镇。每年向全省提供超过20000t优质种薯。彭州是四川最重要的马铃薯产区和种薯供应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为了挑选更适合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彭州山区进行了多品种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秦芋37”和“M18-4-12”为早熟品种,“HT1-4”为晚熟品种,都具有黄皮白肉或黄肉的特点,芽眼浅,产量分别为22075kg/hm^(2)、32950kg/hm^(2)和32875kg/hm^(2)。3个品种可视为优良品种,并在彭州山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州山区 马铃薯 品种比较 产量 商品薯率
下载PDF
紫色马铃薯抗旱耐弱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2 位作者 黄钢 潘海平 朱玲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四川马铃薯具有多熟种植周年生产的优点和季节性干旱与弱光胁迫的气候特征。本文集成创新了以“根据种植区域和季节选择适宜品种类型、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优化施肥、增施保水剂、合理灌水、喷施外源调控剂”等为主要内容的紫色马... 四川马铃薯具有多熟种植周年生产的优点和季节性干旱与弱光胁迫的气候特征。本文集成创新了以“根据种植区域和季节选择适宜品种类型、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优化施肥、增施保水剂、合理灌水、喷施外源调控剂”等为主要内容的紫色马铃薯抗旱耐弱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并在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开展新技术示范应用,对促进紫色马铃薯提质增效生产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抗旱 耐弱光 提质增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氰氨化钙施用量对油菜根肿病发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红琳 杨泽鹏 +6 位作者 陈尚洪 郑盛华 万柯均 敖玉琴 王昌桃 沈学善 刘定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为探讨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油菜品种川油81为供试材料,在川中丘陵安州区秀水镇、川西平原广汉市高坪镇开展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氰氨化钙为对照(CK),设置施用氰氨化... 为探讨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油菜品种川油81为供试材料,在川中丘陵安州区秀水镇、川西平原广汉市高坪镇开展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氰氨化钙为对照(CK),设置施用氰氨化钙150、300、450、600 kg/hm^(2)共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CC150、CC300、CC450、CC600),分析油菜土壤pH值、苗期根肿病发病率、成熟期干物质量、产量构成、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氰氨化钙后,在油菜种植初期增加了土壤pH值,安州、广汉试点CC600处理分别较CK显著升高了11.18%、7.68%,而收获期广汉试验点施用量≥3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CK。安州试点油菜苗期根肿病发病率、病情指数较CK分别降低14.37%~60.89%、6.97%~63.41%,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分别增加33.14%~80.74%、43.72%~108.96%、36.75%~114.92%,油菜籽产量显著增加57.93%~89.02%(P<0.05),经济效益增加3253.80~4959.00元/hm^(2),以CC600处理最高,CC150处理次之;广汉试点各氰氨化钙处理根肿病发病率降低12.61%~40.19%,CC600处理下,植株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40.19%、34.78%(P<0.05),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23.40%、26.60%、17.33%(P<0.05),各处理油菜籽产量分别增加6.45%~20.33%,但仅当施用量≥450 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经济效益均低于CK,以CC150处理降低最少,CC450处理次之。氰氨化钙对根肿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控效果,提高了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四川油菜主产区,发病较重区域施150~600 kg/hm^(2)氰氨化钙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在发病较轻区域,因目前氰氨化钙成本较大,需考虑经济效益。建议进行根肿病防控时,发病较重的区域以基施150~450 kg/hm^(2)为宜,发病严重的区域以基施6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氨化钙 根肿病 油菜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5 位作者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稻米品质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下载PDF
鲜食型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7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2 位作者 黄钢 潘海平 丁凡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已选育出川紫薯、南紫薯、绵紫薯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针对四川紫色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了以“优质脱毒种薯、双膜壮苗、垄作保墒、早栽平插、净作密植、增施钾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鲜食...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已选育出川紫薯、南紫薯、绵紫薯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针对四川紫色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了以“优质脱毒种薯、双膜壮苗、垄作保墒、早栽平插、净作密植、增施钾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鲜食型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促进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型 紫色甘薯 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现状、问题与建议--以绵阳市安州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泽鹏 陈红琳 +6 位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敖玉琴 王昌桃 沈学善 刘定辉 陈尚洪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流域冬油菜重要的主产区。为了解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州区为代表的136个农户油菜种植户的入户调研,分析影响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探求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调研结果表明:川中丘...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流域冬油菜重要的主产区。为了解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州区为代表的136个农户油菜种植户的入户调研,分析影响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探求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调研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种植模式主要以水稻-油菜和玉米-油菜为主。油菜种植农户以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61.89岁。种植大户中,55.6%选择旋耕,66.7%选择育苗移栽,旋耕、育苗移栽面积占调查大户种植面积的74.6%和35%。散户中育苗移栽的农户数和面积占比均在90%左右。川中丘陵区主要病害为菌核病和根肿病。收获方式中,选择一次性联合机械收获、人工砍割机械脱粒、全人工收获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4%、52.2%和40.44%;秸秆还田、田边堆放、再利用的比例分别为47.6%、3.7%和48.7%;油菜籽平均产量为2610kg/hm^(2)。全生育期合计需投入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共计9461元/hm^(2),其中耕作种植环节>收获环节>施肥环节>植保环节>购种环节,年均效益6199元/hm^(2)。综上,川中丘陵区当前油菜生产存在劳动力不足、机械化水平低、品种更新换代慢、油菜病草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大力推广优质油菜新品种、稳步推进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大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提高科学种植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生产现状 油菜种植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沈学善 李金才 +3 位作者 屈会娟 魏凤珍 张一 武文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05-2012,共8页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cm土层根条数及根系干重,同时,玉米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后,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玉米茎秆基部3—7节间的长度、直径、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基部节间的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提高。另外,玉米的根倒伏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抗倒指数则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根倒伏系数与根倒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鲜重、根系干重和基3节压碎强度显著负相关。玉米总倒折率与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干重、充实度、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砂姜黑土 秸秆还田 抗倒性能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3 位作者 李金才 黄钢 陈尚洪 刘定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淮北砂姜黑土区,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CK)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翻埋还田(HM)、旋耕还田(HX)、覆盖还田(HG)4种处理方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和...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淮北砂姜黑土区,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CK)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翻埋还田(HM)、旋耕还田(HX)、覆盖还田(HG)4种处理方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麦成熟期籽粒是干物质和养分的主要积累器官,其次为茎秆和叶片;在成熟期,籽粒积累的干物质、氮、磷、钾素分别占地上部总积累量的43.31%~46.13%、75.14%~76.83%、75.79%~77.99%、12.37%~12.82%。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养分的转运量以叶片最高,其次为茎秆和颖壳;营养器官转运干物质和氮、磷、钾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30.40%~36.54%、81.86%~86.10%、65.34%~74.83%、98.91%~125.85%。(2)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处理的小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与营养器官转运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玉米秸秆还田后不同耕作方式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处理的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但氮、磷、钾的积累量和转运量在各耕作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砂姜黑土区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不同耕作方式 冬小麦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学善 朱云集 +2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马冬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3-163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和直支比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氮肥对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和直支比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氮肥对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硫肥仅对稀懈值和糊化温度的影响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纯氮240kg(N240)和纯硫20~60kg(S20和S60)呵提高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每公顷施纯氮150kg(N150)和纯硫20kg(S20)可以提高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改善淀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配施 淀粉特性
下载PDF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4 位作者 李金才 黄钢 陈尚洪 陈红琳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7-851,共5页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区 出苗 光合生产
下载PDF
施硫对两种品质类型小麦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沈学善 朱云集 +2 位作者 郭天财 李国强 屈会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 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 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施硫处理不仅提高了两品种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并促进其向子粒的转运,使单茎子粒重和氮素积累量高于不施硫处理。施S 20 kg/hm2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子粒产量,豫麦34和豫麦50分别比对照增产10.69%和9.78%,同时显著地提高了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S 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低量施硫(S 20 kg/hm2)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小麦 光合物质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施硫对‘豫麦50’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学善 朱云集 +2 位作者 郭天财 李国强 屈会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5-1269,共5页
选用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较高供氮水平下(施纯氮330 kg/hm2)施用低量(S 20 kg/hm2)、中量(S 60 kg/hm2)和高量(S 100 kg/hm2)硫肥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硫处理的小麦籽粒灌浆进... 选用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较高供氮水平下(施纯氮330 kg/hm2)施用低量(S 20 kg/hm2)、中量(S 60 kg/hm2)和高量(S 100 kg/hm2)硫肥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硫处理的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拟合的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93 2,并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持续期(T)、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1),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期(T2、T3)、灌浆期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m1、m2、m3)和理论最大千粒重(K)均随施硫量增加而提高,并以中硫处理的各项灌浆参数表现较优;中硫处理的千粒重(46.47 g)和籽粒产量(7 416.0 kg/hm2)显著高于低硫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不施硫)和高硫处理.表明在当前较高施氮水平下,每公顷施纯硫60 kg可有效改善小麦灌浆特性,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施钾量对南紫薯008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学善 黄钢 +3 位作者 屈会娟 王宏 陈红琳 陈尚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为川中丘陵区提高钾肥生产效率和改善紫色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紫薯008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田间试验,设5个施钾水平(0、60、90、120、150 kg...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为川中丘陵区提高钾肥生产效率和改善紫色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紫薯008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田间试验,设5个施钾水平(0、60、90、120、150 kg/ha),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块根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结果】K2O施用量为0~150 kg/ha时,随施钾量的增加,南紫薯008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及单株干物质分配、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20 kg/ha处理最佳。块根硝酸盐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120 kg/ha处理硝酸盐含量为40.73~42.98 mg/kg,较0 kg/ha处理降低了46.35%~51.25%。块根亚硝酸盐含量为2.14~2.75 mg/kg,但不同钾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川中丘陵区南紫薯008适宜的施钾量(K2O)为120 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施钾量 干物质 硝酸盐 积累
下载PDF
施硫对不同筋力型品种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沈学善 朱云集 +4 位作者 李国强 郭天财 王晨阳 王永华 祝小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136,140,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不同筋力类型品种植株C-N积累与转运规律和籽粒产量及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处理提高了两品种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积累量和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不同筋力类型品种植株C-N积累与转运规律和籽粒产量及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处理提高了两品种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积累量和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与不施硫对照(S0)相比,每1 hm2施20 kg纯S(S1)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两品种分别增产10.69%和9.78%,同时极显著地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大量施用硫肥(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适量施用(20 kg/hm2)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硫肥可以明显调节小麦植株C-N积累与运转,进而促进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淀粉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碳/氮运转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学善 王平 +5 位作者 吴翠平 屈会娟 黄钢 宋霞 陈尚洪 陈红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67-267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差异极显著。不同生产季节影响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将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春马铃薯季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原种,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秋马铃薯季播种,收获的生产种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34.24%和30.48%。【结论】不同光照地区影响秋作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盆周山地强光照区(北川试点)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生产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成都平原弱光照区(游仙试点和温江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海拔 基因型 马铃薯 花青素
下载PDF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学善 陈尚洪 +2 位作者 陈红琳 曹均成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2-2137,共6页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肥料效应 测土配方 最佳施肥量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学善 李金才 +5 位作者 屈会娟 魏凤珍 张一 孙建强 黄聪 李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1,共3页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麦秸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麦秸不还田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不施化肥处理两年分别减产7.07%和28.41%,麦秸与化肥配施处理两年...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麦秸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麦秸不还田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不施化肥处理两年分别减产7.07%和28.41%,麦秸与化肥配施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2.31%和9.51%。麦秸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穗部性状,同时提高夏玉米植株的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显著提高群体结实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秸秆还田 施肥 植株性状
下载PDF
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沈学善 王平 +4 位作者 屈会娟 丁凡 周全卢 李洪浩 黄静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2046-2050,共5页
综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二期(2014—2018年)主要科技创新: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技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技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在“构建技术创新... 综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二期(2014—2018年)主要科技创新: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技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技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在“构建技术创新链—延伸产业创新链—提升科技价值链”的三链联动转型升级机制指导下,提出薯类创新团队三期(2019—2023年)的研究展望:加强品质育种主攻特色专用新品种,种薯快繁技术创新与良繁体系提升,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与周年供给体系优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械化技术体系提升,主要病虫害的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优化,休眠萌芽调控与安全贮藏技术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团队 马铃薯 现代绿色薯业 技术创新链 研究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