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的三个问题——沈家煊先生访谈
1
作者 沈家煊 罗琼鹏 《中国语言战略》 2023年第2期1-3,共3页
沈家煊先生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曾担任两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2010—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1999—2009年)、《中国语文》主编(2005—2015年)等职务,并于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语言学生涯... 沈家煊先生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曾担任两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2010—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1999—2009年)、《中国语文》主编(2005—2015年)等职务,并于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语言学生涯中,他积极引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走向,致力于语言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弘扬老一辈语言学家务实创新的学术传统,为汉语研究的深化、推动汉语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沈家煊先生极力倡导“大语法观”“超越印欧语的眼光”,提出了“对言语法”“新范畴观”“名动包含”等新观点,不断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中国语言学 汉语研究 沈家煊 走向世界 思想源泉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的贺信
2
作者 沈家煊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所
下载PDF
学术顾问沈家煊先生贺辞
3
作者 沈家煊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共1页
祝贺《当代修辞学》创刊40周年。中国修辞学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追求宏大的学科格局,传承和创新,回应时代,服务社会,一定大有作为。
关键词 学术顾问 中国修辞学 沈家煊 当代修辞学 传承和创新 大有作为
原文传递
“大语法”关照下汉外词汇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家煊 《辞书研究》 2024年第1期1-13,I0001,共14页
汉语“大语法”超越主谓结构,以对话为基础,以对言格式为主干。韵律和词汇都是大语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词汇的汉外比较有利于真切认识汉语的词汇特色和构造运作之道。与英语相比较,逻辑要素在汉语里的习惯表达倾向于成对的语词,这一比较... 汉语“大语法”超越主谓结构,以对话为基础,以对言格式为主干。韵律和词汇都是大语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词汇的汉外比较有利于真切认识汉语的词汇特色和构造运作之道。与英语相比较,逻辑要素在汉语里的习惯表达倾向于成对的语词,这一比较更能揭示汉语大语法“对言对思”的特性。“语义的不确定性”是语言的正常特性,符合语言交际和语言演化的一般规律。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确定性”出发,确立汉语词汇和语法共同的“名动包含”的格局,这就开启了把名词和动词视为“对等项”的可能,为汉语大语法超越主谓结构创造了学理条件。确立汉语“名动包含”格局还有助于我们从汉语出发反观印欧语,从而加深人们对人类语言本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法 词汇汉外比较 对言格式 语义不确定性 名动包含
下载PDF
对言的元语表达式“一……一”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家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基于对话的“对言语法”以对言格式为语言组织结构的主干。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消解主语和谓语的异质对立,视二者为对等项。对言格式是“平行对”和“链接对”的纵横交织,以“二元倚变”和“二元共享”为逻辑要素。本文有两个相关联的重... 基于对话的“对言语法”以对言格式为语言组织结构的主干。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消解主语和谓语的异质对立,视二者为对等项。对言格式是“平行对”和“链接对”的纵横交织,以“二元倚变”和“二元共享”为逻辑要素。本文有两个相关联的重点:一是建议把“一……一”式以及延伸的“一……一……一”式当作对言的“元语”表达式,理由是它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象征二项呼应互文的对等性,便于对言格式的符号化、数字化;二是通过“一……一”式和英语“one……the other”式的比较,说明“一种语言一种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言格式 “一……一”式 元语表达式 思维习惯
下载PDF
也谈形式动词的功能 被引量:23
6
作者 沈家煊 张姜知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8-17,23,共11页
从"名动分立"出发来说明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遇到诸多问题,包括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缺乏内在联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确立汉语"名动包含"的名动关系,按名词向动词"虚化"的程度不同... 从"名动分立"出发来说明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遇到诸多问题,包括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缺乏内在联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确立汉语"名动包含"的名动关系,按名词向动词"虚化"的程度不同将形式动词的功能确定为"增强谓语的陈述性和宾语的指称性"。这个功能定位简单统一,不仅能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能解释许多相关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动词 名动包含 虚化 指称性 口语和书面语
下载PDF
我看汉语的词类 被引量:271
7
作者 沈家煊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汉语词类问题上我们面临两个困境。困境一,做到"词有定类"就"类无定职",做到"类有定职"就"词无定类"。为摆脱这一困境,我们曾提出汉语跟其他语言一样,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符合普遍的"关... 在汉语词类问题上我们面临两个困境。困境一,做到"词有定类"就"类无定职",做到"类有定职"就"词无定类"。为摆脱这一困境,我们曾提出汉语跟其他语言一样,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符合普遍的"关联标记模式",结论是所谓"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缺乏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是汉语的特点,汉语的词类也能跟句法成分的功能挂上钩。困境二,满足"简约原则"就违背"扩展规约",满足"扩展规约"就违背"简约原则"。为摆脱这一困境,我们提出汉语的词类系统中实词类属于"包含模式",不同于印欧语的"分立模式"。汉语和印欧语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具体范畴投射到一个对应的抽象范畴,印欧语是"实现关系",而汉语是"构成关系",这就是"汉语缺乏形态"这一事实背后隐藏的认知上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词类 关联标记模式 包含模式 实现关系 构成关系
下载PDF
语用·认知·言外义 被引量:36
8
作者 沈家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0,55,共4页
语用·认知·言外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家煊1.言内言外人在说话时有表达言外之义的能力,在听人说话时有理解言外之义的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想让机器也具备一部分这样的智能,那就先得弄清人是怎么来传递和推导言... 语用·认知·言外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家煊1.言内言外人在说话时有表达言外之义的能力,在听人说话时有理解言外之义的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想让机器也具备一部分这样的智能,那就先得弄清人是怎么来传递和推导言外之义的。从语言学内部分支来说,一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准则 语用学 语用原则 国光苹果 认知原则 “合作原则” 说话人 巴儿狗 中性名词 相似点
下载PDF
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 被引量:66
9
作者 沈家煊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3-15,共13页
本文论证,“追累”这样的动结式构成的句子,仅仅从动词和补语的论元结构和题元结构出发是无法对其语法和语义作出充分解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动结式的意义不能完全靠动词和补语的意义推导出来,二是动词和补语各自的词汇选择限制起重要... 本文论证,“追累”这样的动结式构成的句子,仅仅从动词和补语的论元结构和题元结构出发是无法对其语法和语义作出充分解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动结式的意义不能完全靠动词和补语的意义推导出来,二是动词和补语各自的词汇选择限制起重要作用。本文借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从概念结构出发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说明为什么对这样的语法语义现象我们能够作出充分的解释,但只能作出不充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结构 题元结构 概念结构 现代汉语 动结式 语法 语义 “追累”
下载PDF
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 被引量:104
10
作者 沈家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2,共10页
语言的主观性指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情感。本文主要说明三种句式如何表达语言的主观性,即:(1)主观处置句,如"怎么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2)主观得失句,如"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3)主观认同句,如"他是去年生的... 语言的主观性指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情感。本文主要说明三种句式如何表达语言的主观性,即:(1)主观处置句,如"怎么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2)主观得失句,如"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3)主观认同句,如"他是去年生的孩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法使学生体会到汉语一些重要的句式所包含的主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 汉语语法教学 处置句 得失句 认同句
下载PDF
从“演员是个动词”说起——“名词动用”和“动词名用”的不对称 被引量:56
11
作者 沈家煊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相对而言动词用作名词是一般现象、常规现象,而名词用作动词是特殊现象、修辞现象。名词用作动词,从创新到定型虽然是一个连续统,但还是应该区分创新和定型,区分修辞和语法。创新的名词动用都...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相对而言动词用作名词是一般现象、常规现象,而名词用作动词是特殊现象、修辞现象。名词用作动词,从创新到定型虽然是一个连续统,但还是应该区分创新和定型,区分修辞和语法。创新的名词动用都属于"境迁语",即外延和内涵都随语境的迁移而变迁的词语。名词和动词的不对称用法归根结底是人对事物和动作的认知差异造成的。研究"人类的语言创造能力"不能忽略人的名词动用的创造能力。"区分一般和特殊"这一原则对建立汉语的词类体系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名词 不对称 认知 词类体系
下载PDF
语言类型学的眼光 被引量:24
12
作者 沈家煊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语言类型学 眼光 代表人物 格林伯格 with 语言共性 开创者 the
下载PDF
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 被引量:41
13
作者 沈家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共8页
从韵律结构来看,形容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跟名词和动词不一样的组合特点,令人费解。以往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过分看重名、动、形之间的区别,预设汉语里名、动、形跟英语等印欧语一样是三个分立的、互斥的类。其实汉语里首先重视的是&q... 从韵律结构来看,形容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跟名词和动词不一样的组合特点,令人费解。以往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过分看重名、动、形之间的区别,预设汉语里名、动、形跟英语等印欧语一样是三个分立的、互斥的类。其实汉语里首先重视的是"大名词"和"摹状词"的区别,"大名词"里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大名词"通过重叠形成"摹状词"。形容词的双音化是一种"准重叠"手段,双音形容词也具有摹状词的性质。按照这个新认识,在划分形容词内部小类的时候应该拿单音双音的区分作为首要的标准。最后说明汉语的形容词在"词类地图"上表现出来的多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结构 形容词 大名词 摹状词 重叠 词类地图
下载PDF
“分析”和“综合”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家煊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综合” 线性系统 物理学家 方程式 大自然 弦乐器 双簧管 声音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三则评说——被自杀·细小工作·有好酒 被引量:11
15
作者 沈家煊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5,共3页
语言可以用来指称或描述语言自身,这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语言”的特性之一,叫做语言的“自反性”。用来指称或描述语言自身的语言就是所谓的“元语”。有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利用人类语言的“自反性”,也许可以叫做“悖引”,就是引... 语言可以用来指称或描述语言自身,这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语言”的特性之一,叫做语言的“自反性”。用来指称或描述语言自身的语言就是所谓的“元语”。有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利用人类语言的“自反性”,也许可以叫做“悖引”,就是引用大众的某种惯常说法或你我一时一地的说法来形成一种表面的悖逆,常用来达到反讽的效果。下面是三则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描述语言 自杀 评说 人类语言 “语言” 修辞手法 自反性
下载PDF
“结构的平行性”和语法体系的构建——用“类包含”讲汉语语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沈家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结构的平行性"是本地人语感的来源和表现,是语言成为一个系统的事实基础,在构建语法体系的时候,决定形式类(词类)的分合和句法成分类的分合,都要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重视结构的平行性,要着眼于大格局,不要纠缠于枝节。已... "结构的平行性"是本地人语感的来源和表现,是语言成为一个系统的事实基础,在构建语法体系的时候,决定形式类(词类)的分合和句法成分类的分合,都要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重视结构的平行性,要着眼于大格局,不要纠缠于枝节。已经成熟的英语语法体系就是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建立在"类分立"的格局上。构建汉语的语法体系,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应该建立在"类包含"的格局上。具体说,汉语的"是"属于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是判断动词而不是别的;汉语的"没(有)"属于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是存现动词而不是别的;汉语的"在"属于动词的一个次类,是处在动词而不是别的。把"是、有、在"放在一起看,汉语的述谓语一律具有指称性,汉语名词和动词的关系因此呈名词包含动词的"类包含"格局。汉语的主谓结构是所谓—所以谓结构,"所谓"和"所以谓"都具有指称性。以结构的平行性为依据,汉语的句法成分宾语和补语呈宾语包含补语的"类包含"格局,补语是宾语的一种,即动态结果宾语;定语和状语呈定语包含状语的"类包含"格局,状语是定语的一种,即动态定语。要知道,不是只有"类分立"才能讲语法,"类包含"也能讲语法,对汉语而言,用"类包含"讲语法讲得更顺畅、更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平行性 类分立 类包含 语法体系 汉语
下载PDF
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 被引量:139
17
作者 沈家煊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2006年5月11日,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沈家煊教授应复旦大学中文系“望道论坛”之邀专程抵沪作了题为“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的报告,引起了上海学术界同行和研究生们的极大兴趣。参加论坛的... 2006年5月11日,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沈家煊教授应复旦大学中文系“望道论坛”之邀专程抵沪作了题为“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的报告,引起了上海学术界同行和研究生们的极大兴趣。参加论坛的除复旦大学的师生外,还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将180席的学术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座无虚席。沈家煊教授在报告中运用Fauconnier等学者创立的“概念整合”理论,别开生面地探讨了汉语研究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新意迭出,引人深思。由于修辞学当前正从学科理论到研究方法都酝酿着一场深刻的转向,沈家煊教授的报告是从修辞学的研究谈起的。他首先回顾了吕叔湘先生当年曾经借用苏东坡的名句“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来形容修辞,进而指出:修辞与语法并不是截然二分的,关注“姿态横生”的修辞现象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语法领域中“文理自然”的规律和动因———这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为修辞学、语法学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开辟了新领域,同时也要求今天的研究者具备开阔的学术眼光和自觉的创新意识。在这样一个学术背景下“概念整合和浮现意义”的报告主题更显示出了它的意义。“概念整合”理论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意义建构理论,代表人物有Fau-connier、Turner、Sweetser等人。1985年Fauconnier出版专著MentalSpaces,提出了“心理空间”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重点研究了语言意义的动态建构过程。1994年以来,Fauconnier又相继发表(或与Turner等合作发表)了一系列论著,深入探讨了不同心理空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多重心理空间的网络化运作机制和制约条件,由此形成了“概念整合”理论。沈家煊教授从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进一步区分了概念整合的两种类型,探讨了隐喻、转喻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提出了浮现意义的“回溯推理”机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语用———修辞与语法领域交叉渗透的研究思路。报告以后,沈家煊先生还就修辞学发展与语言研究与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研究生作了极具启发的座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复旦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所 语言学研究
下载PDF
谈谈修辞学的发展取向 被引量:33
18
作者 沈家煊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刚才听了许多高见,我很受启发。中国古代原来没有语法学只有修辞学,《文心雕龙》就是讲修辞的。一百年来从《马氏文通》开始,语法学逐渐成为显学,修辞学被挤到边缘去了。现在修辞学要发展,反过来要向语法学学习。一方面有很多从事... 刚才听了许多高见,我很受启发。中国古代原来没有语法学只有修辞学,《文心雕龙》就是讲修辞的。一百年来从《马氏文通》开始,语法学逐渐成为显学,修辞学被挤到边缘去了。现在修辞学要发展,反过来要向语法学学习。一方面有很多从事修辞学研究的人借鉴语法学界的一些成果。但是我觉得还有另一方面,语法学界也有一些人在向修辞学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文心雕龙》 《马氏文通》 语法学 中国古代 法学界
下载PDF
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家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32-34,共3页
20 0 4年 6月 2 6日至 2 8日 ,由中国语言学会和香港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在银川隆重召开。香港科技大学丁邦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央民... 20 0 4年 6月 2 6日至 2 8日 ,由中国语言学会和香港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在银川隆重召开。香港科技大学丁邦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东京大学平山久雄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教授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大会会务组和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将五位教授的报告录音整理成文 ,摘要刊发 ,以飨读者。王宁、戴庆厦、平山久雄、沈家煊四位教授的整理稿已经本人审阅修改 ;丁邦新教授的整理稿因暂时无法联系 ,未经本人审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累” 语法 语义 动结式结构
下载PDF
做研究和写文章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家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1,共1页
关键词 写文章 外语言 语义研究 语义差别 语言学 学术价值 交流与发展 表在外 研究对象 语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