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与双侧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沈晓龙 张海龙 +3 位作者 顾昕 顾广飞 周旭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与联合双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并获得随访...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与联合双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并获得随访的65例患者。采用METRx-MD辅助下MIS-TLIF手术,其中31例患者采用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单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57.3岁;34例患者采用MIS-TLIF联合双侧经皮内固定技术(双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58.9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术前、术后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6.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单侧组手术时间80~145min,平均(101.4±27.2)min,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52.5±39.7)ml,术后住院3~7d,术后平均住院(4.4±1.5)d,1例患者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术后腰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术后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双侧组手术时间120~165min,平均(143.1±22.5)min,术中出血40~200ml,平均(106.3±53.8)ml,术后住院4~10d,术后平均住院(6.6±2.1)d,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单侧组优于双侧组。术后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方面,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单侧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融合 单侧内固定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晓龙 田野 +3 位作者 东人 曹鹏 周许辉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5-749,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I)及后凸指数(K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后凸节段C2~C5 11例,C2~C6 5例,C3~C6 7例,后凸平均累及椎体4.2个(平均累及3.2个椎间隙);后凸顶点均位于椎体的后上缘,位于C4 16例(69.57%),C5 7例(30.43%);C2~C7后切线角9.8°~75.1°,平均37.1°±16.7°;C2~C7的Cobb角为4.7°~68.3°,平均35.6°±14.5°;后凸节段后切线角19.8°~120.6°,平均54.8°±23.9°;后凸节段Cobb角21.8°~96.3°,平均53.7°±19.7°;颈椎曲度指数(CI)8.6~79.8,平均37.7±20.5;后凸指数(KI)15.2~141.9,平均53.0±29.1。统计学分析显示,后凸指数与后凸角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后凸顶点位于椎体的后上缘,后凸范围仅累及部分颈椎节段,后凸节段的后凸指数可准确地反映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凸 畸形 青少年 特发性 影像学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一侧椎旁肌注射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晓龙 周许辉 +3 位作者 刘洋 田野 东人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6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组,每组8只。将所有大鼠截除双前肢,予高笼喂养,建立双足直立鼠模型,同时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剔除...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6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组,每组8只。将所有大鼠截除双前肢,予高笼喂养,建立双足直立鼠模型,同时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剔除存在脊柱侧凸的大鼠,并及时补充。截肢后3d,A^F组大鼠于胸椎后凸区域右侧椎旁肌多点注射BTX-A,注射剂量分别为100U、50U、25U、12.5U、6.25U、3.125U,注射体积为0.5ml,G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2周,存活大鼠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明确各组大鼠是否存在脊柱侧凸,若脊柱向右侧侧凸成角定义为正值,若脊柱向左侧侧凸成角定义为负值;麻醉下切开背部皮肤,肉眼观察大鼠背部肌肉形态变化,留取注射区域椎旁肌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双足直立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大鼠麻醉苏醒后可竖直站立取水。A^D组大鼠于BTX-A注射后5d内相继死亡,E、F、G组大鼠全部存活。注射后2周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E、F组大鼠均存在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E组侧凸Cobb角为37.5°~46.8°,平均(41.9±3.4)°;F组为28.3°~37.3°,平均(33.1±3.2)°;G组侧凸Cobb角为-8.2°~12.0°,平均(2.9±6.8)°;E、F、G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后2周,E、F组大鼠切开背部皮肤,见大鼠脊柱向注射侧侧凸,肉眼及光镜下见注射BTX-A区域的椎旁肌明显萎缩;G组肌肉无明显变化。结论:BTX-A 6.25U及3.125U一侧椎旁肌注射可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肌力失衡可导致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A型肉毒毒素 椎旁肌注射 双足直立鼠 模型
下载PDF
颈前路手术术后急性皮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晓龙 袁文 +5 位作者 王新伟 张颖 唐勇 田野 曹鹏 林秋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术后急性皮下血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1522例颈前路手术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急性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41~76岁,平均(57.7±8.6)岁。所有患...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术后急性皮下血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1522例颈前路手术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急性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41~76岁,平均(57.7±8.6)岁。所有患者均先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行二次手术探查,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3~18.4h[平均(7.7±3.2)h]发生急性皮下血肿,发生率1.64%;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症状无恶化,术前JOA评分为(11.5±1.9),术后为(12.5±1.8),术后2个月为(14.2±1.0);19例行二次手术探查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18例术后血肿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入院时JOA评分为(10.1±2.9),出院时(11.3±2.4),术后2个月为(13.2±2.6)。结论急性皮下血肿发生迅速,但不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保守处理对部分患者有效,紧急开放切口、二次手术是皮下血肿主要治疗方法 ,对神经功能没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前路手术 血肿 二次手术
下载PDF
椎旁肌力量失衡与双足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晓龙 周许辉 +3 位作者 刘洋 田野 东人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造成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观察双足鼠出现脊柱侧凸的规律及追加注射BTX-A双足鼠侧凸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首先,所有大鼠截除双上肢建立双足鼠... 目的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造成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观察双足鼠出现脊柱侧凸的规律及追加注射BTX-A双足鼠侧凸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首先,所有大鼠截除双上肢建立双足鼠模型,术后即刻予高笼喂养。1周后,A组、B组大鼠椎旁肌右侧区域注射6.25 U/100 g剂量的BTX-A,C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大鼠于首次注射6周后追加注射6.25 U/100 gBTX-A 1次,A组、C组追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各组大鼠于首次注射后2周、4周、6周、8周、12周分别行X线检查。结果双足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X线提示A、B组大鼠出现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方差分析提示,BTX-A注射后2周侧凸角度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追加注射BTX-A后,侧凸角度加大。结论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可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追加注射BTX-A可维持侧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脊柱侧凸 小鼠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ADAMTS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晓龙 杨晨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尽管其发生机制仍没有完全清楚,但是普遍认为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代谢的显著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10年中,通过利用人体样本与动物模型对椎间盘ECM降解的研究已经取...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诸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尽管其发生机制仍没有完全清楚,但是普遍认为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代谢的显著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10年中,通过利用人体样本与动物模型对椎间盘ECM降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认为降解ECM(如聚蛋白聚糖)的关键酶——含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家族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调控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7
作者 林秋水 王新伟 +3 位作者 袁文 陈华江 田野 沈晓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9年3月采用颈前路连续3或4节段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61~75... 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9年3月采用颈前路连续3或4节段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61~75岁,平均66.5±5.1岁;C3~C611例,C4~C79例,C3~C77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末次随访时行Odom′s临床疗效评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2.9±28.2min,术中出血量78.9±52.8ml。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未行硬膜修补,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24h拔管,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例出现吞咽异物感,未特殊治疗2个月后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3.8±7.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5±1.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6±1.2分,NDI由术前19.0%±3.4%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7.8%±2.2%,颈椎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由术前的8.8°±1.2°增加到术后的1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为85.2%;末次随访时cage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均融合。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老年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浩 周文超 +3 位作者 陈元元 沈晓龙 刘洋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OPLL患者68例,随访12~30个月。记录手术前后...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OPLL患者68例,随访12~30个月。记录手术前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疼痛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IR)。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测量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C7 Cobb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T1倾斜角。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神经功能恢复为优者21例,良30例,中14例,差3例,优良率为75%。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由术前的15.4°±9.5°增大到17.4°±1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C2-C7 SVA由术前的21.0±15.3mm增大到27.0±1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T1倾斜角由术前的30.2°±10.1°增大到33.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前T1倾斜角与C2-C7 Cobb角正相关(r=0.569,P〈0.01),与C2-C7 SVA正相关(r=0.544,P〈0.01)。C2-C7 Cobb角与C2-C7 SVA无显著相关性(r=0.05,P=0.798)。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较术前增大24例,较术前减小44例,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C2-C7SVA增加46例,减小22例,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PLL短期疗效确切,手术前后颈椎矢状参数的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矢状序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勇 王新伟 +3 位作者 袁文 汤俊君 沈晓龙 梁磊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治疗组共行颈前路手术728例,术后发生CSFL6例,其中3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例为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例为外伤后颈椎脱位患者,1例为颈椎后纵韧...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治疗组共行颈前路手术728例,术后发生CSFL6例,其中3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例为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例为外伤后颈椎脱位患者,1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6例患者均于术中发现脑脊液漏。除1例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在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后发现硬膜有一处约3×2mm左右缺损外,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硬脊膜缺损。1例正中部位硬膜囊破损患者术中行硬膜囊修补术,其余5例无法修补硬脊膜患者采用自体筋膜和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填塞处理。全部病例术后采用头高脚低卧位,常规使用抗生素、补足液体及应用白蛋白并加强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结果经上述处置后,全部6例患者在术后5-17d脑脊液漏完全治愈,未并发椎管内及颅内感染、脊髓及神经根症状、脑脊液囊肿形成。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提高4-6分(平均4.8分)。结论对颈前路手术发生CSFL的患者术中尽量修补破损的硬脊膜,并采用自体筋膜填塞,术后采用头高脚低位并重视补液及加强换药,可以有效治疗脑脊液漏。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值得应用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手术并发症 脑脊液漏 处理
下载PDF
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勇 杨立利 +2 位作者 袁文 沈晓龙 东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改良Al...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C7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打击力度为10x2.5g·cm;对照组只暴露C7段脊髓。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血清蛋白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急性SCI后24h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分泌物增多、红细胞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伤后1周肺泡内水肿、出血较3d时减轻;伤后2周明显好转;对照组肺泡透亮,无水肿和出血。实验组伤后24h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升高,伤后3d达高峰,伤后1周开始下降,伤后2周明显下降;实验组伤后24h、3d、1周血清及伤后24h、3d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2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透指数的变化与P物质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大鼠急性颈SCI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与肺水肿程度变化同步,P物质可能参与了急性颈SCI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肺水肿 P物质 大鼠
下载PDF
颈椎椎体终板区Modic退变的MRI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汤俊君 王新伟 +4 位作者 袁文 林秋水 唐勇 田野 沈晓龙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总结颈椎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6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发生率、发生节段及退变类型,统计Modic改变在颈椎各节段的分布。结果136例颈椎病患者中有23... 目的总结颈椎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6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发生率、发生节段及退变类型,统计Modic改变在颈椎各节段的分布。结果136例颈椎病患者中有23例存在Modic退变,发生率为16.9%。患者平均年龄为50.6岁。男性患者中发生率为17.7%,女性为15%。最常出现Modic退变的节段为C5,6。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4.4%、7.4%、5.1%。结论颈椎病患者存在椎体终板区Modic退变现象,退变以Ⅱ型最多,以C5,6节段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磁共振 MODIC改变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晓东 王占超 +8 位作者 叶晓健 袁文 王新伟 陈华江 何海龙 陈宇 沈晓龙 陈诚 潘显纬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例,L_4/L_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 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基于滑膜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
13
作者 沈晓龙 马继先 +1 位作者 董恽 瞿云飞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5期1582-1586,共5页
文章以船舶推进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来优化PMSM调速系统控制。传统滑模观测器在反电动势估算时会产生相抖振问题,因此采用新的饱和函数作为开关函数,设计了自... 文章以船舶推进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来优化PMSM调速系统控制。传统滑模观测器在反电动势估算时会产生相抖振问题,因此采用新的饱和函数作为开关函数,设计了自适应滑模增益,来提高观测器的稳定性。针对低通滤波器动作时,系统易发生相位延迟,设计了动态截止频率低通滤波器,并与Kalman滤波器结合进一步改善了系统性能。最后,结合Matlab模拟电机的控制系统,验证改良的无传感器控制系统估算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膜观测器 MATLAB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设备匹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洪海 焦生杰 沈晓龙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中搅拌设备、摊铺设备和压实设备等主要机械的匹配问题,通过对摊铺设备工作装置作业特性的研究,对影响搅拌设备生产能力因素和压路机压实能力的分析,建立了搅拌设备生产能力计算模型、摊铺设备和压实设备数量确定... 针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中搅拌设备、摊铺设备和压实设备等主要机械的匹配问题,通过对摊铺设备工作装置作业特性的研究,对影响搅拌设备生产能力因素和压路机压实能力的分析,建立了搅拌设备生产能力计算模型、摊铺设备和压实设备数量确定计算公式,确定了设备之间合理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匹配 作业性能 工艺 搅拌设备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特点、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晓龙 《科学决策》 2010年第9期8-13,34,共7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着产品标的和结构单一、产品雷同、风险梯度和支付条款设计不合理、营销和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推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应通过增强开发能...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着产品标的和结构单一、产品雷同、风险梯度和支付条款设计不合理、营销和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推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应通过增强开发能力促进产品多元化,"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品牌,发挥第三方机构的咨询和评级作用,向"风险监管"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结构性
下载PDF
三种改良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沈晓龙 刘洋 +7 位作者 徐辰 吴卉乔 魏磊鑫 钟华建 王睿哲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7-906,共10页
目的:与常规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探讨三种改良的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共12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双侧通道辅助... 目的:与常规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探讨三种改良的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共12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双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双侧通道组(b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BCA组);31例患者接受开门侧肌间隙入路+铰链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肌间隙入路+单侧通道组(inter-muscular approach and un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IM-UCA组);34例患者接受开门侧常规显露+铰链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单侧通道组(un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UCA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常规组(laminoplasty,LP组)。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颈部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四组间术前VAS评分、NDI及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T1倾斜角、C2~C7矢状位偏移(C2~C7 SVA)、CT横断面上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较不同手术方法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LP组与UCA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IM-UCA组较LP组更长,BCA组最长(P<0.05)。四组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BCA组最少,IM-UCA组与UCA组次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最多。四组间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四组间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DI及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CA组、BCA组、IM-UCA组的术后即刻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的C2~C7 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C2~C7 SVA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T1倾斜角、C2~C7 SV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LP组相比较,UCA组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与IM-UCA组、BCA组相比较,UCA组显著减少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通道 单侧显露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的骨化进展
17
作者 沈晓龙 徐辰 +9 位作者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文国庆 吴卉乔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魏磊鑫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进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6月—2023年3月,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进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6月—2023年3月,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进展患者12例。记录翻修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测量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_(2~7)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T1倾斜角、C_(2~7)矢状面平衡(SVA)及椎管横截面积。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05.38±19.06)min,术中出血量为(128.44±33.62)mL,术后引流量为(142.51±25.38)mL。所有患者随访12~33(22.64±6.72)个月。翻修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修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C_(2~7)Cobb角、ROM、T1倾斜角及C_(2~7)SV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修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无钛板断裂等严重内置物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的骨化进展安全、有效。翻修手术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保留了颈椎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再手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手术与未手术交界区脊髓漂移角度的研究
18
作者 沈晓龙 魏磊鑫 +7 位作者 吴卉乔 钟华建 王睿哲 王新伟 刘洋 陈华江 徐辰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手术与未手术交界区脊髓漂移角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单侧显露通道技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6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并比较头、尾端...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手术与未手术交界区脊髓漂移角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单侧显露通道技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6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并比较头、尾端交界区脊髓漂移角在手术前后的变化。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 ~ 36(18.7±5.8)个月。术后脊髓均向后漂移,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头、尾端交界区脊髓漂移角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DI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向后方漂移,交界区脊髓漂移角较术前进一步增大,如术前交界区脊髓漂移角已经较大,建议延长手术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椎板成形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比格犬体内涂层螺钉-骨组织界面的组织学观察
19
作者 吴晓东 袁文 +6 位作者 陈华江 王新伟 敖海勇 郑学斌 沈晓龙 王聪 陈元元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及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螺钉-骨界面在术后早期的骨整合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比格犬16只平均分为普通螺钉组、HA涂层螺钉组、钛涂层螺钉组及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每组4只,雌雄... 目的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及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螺钉-骨界面在术后早期的骨整合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比格犬16只平均分为普通螺钉组、HA涂层螺钉组、钛涂层螺钉组及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每组4只,雌雄各2只)。螺钉置入比格犬颈椎椎体3个月,之后取出椎体,进行脱水、包埋处理,进行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涂层-骨界面的骨整合情况。结果 HA涂层螺钉和钛+HA复合涂层螺钉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骨组织的接触率明显高于普通螺钉和钛涂层螺钉,其中HA涂层螺钉与周围骨组织的接触率最高。结论HA涂层螺钉与周围骨组织的接触率最高,这可以作为生物力学测试中HA涂层螺钉具有较高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界面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钉 生物力学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基于VR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脊柱畸形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沈晓龙 钟华建 +1 位作者 魏磊鑫 吴卉乔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0期967-97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脊柱畸形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60例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30名。实验组采用基于VR技术的翻转课...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脊柱畸形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60例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30名。实验组采用基于VR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组采用情景模拟 + 讲授式教学,比较两组理论、技能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教学后实验组学员的理论与实践的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P 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lipped classroom mod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spinal deformities. Methods: 60 regular-training physicians rotating in the base of standardized resident training in orthoped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group.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ory, skill score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P P < 0.05). Conclusions: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has a good teaching results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spinal deformities, providing new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or medical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翻转课堂 脊柱畸形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