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脂蛋白a、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1
作者 徐小红 刘玉 +2 位作者 唐婕琼 杨莹 沈童童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1-945,共5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左心房内径(LAD)间的关系。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择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AF分为2组,AF组50例,非AF(NAF...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左心房内径(LAD)间的关系。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择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AF分为2组,AF组50例,非AF(NAF)组50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Lp(a)、Apelin-13、TGF-β1水平,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F组Lp(a)、TGF-β1水平及LAD升高,Apelin-13水平降低,与NA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TGF-β1、舒张压及LAD为AF的危险因素,Apelin-13为AF的保护因素(P<0.05),且Lp(a)、TGF-β1、LAD及Apelin-13对AF具有预测价值(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Lp(a)、TGF-β1、Apelin-13对LAD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P>0.05)、-0.04(P>0.05)、-1.22(P<0.05)。结论 Lp(a)、TGF-β1及LAD为AF的独立危险因素;但Lp(a)、TGF-β1与LAD无明确相关性;Apelin-13作为AF独立保护因素,与LA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蛋白 APELIN-13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左心房内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状态及其与血栓负荷的关系
2
作者 汪丹丹 李家飞 沈童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状态及其与血栓负荷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161例AMI患者,利...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状态及其与血栓负荷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161例AMI患者,利用Rentrop分级对患者CCC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分为CCC形成良好组(2~3级)84例和CCC形成不良组(0~1级)77例。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心功能指标及血栓负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CCC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MI患者CCC状态与血栓负荷的关系。结果在161例AMI患者中,CCC形成不良发生率为47.83%(77/161)。CCC形成不良组Gensini评分低于CCC形成良好组,白细胞计数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梗死相关血管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C形成不良组高血栓负荷率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2%vs 26.1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白细胞计数、血栓负荷为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为CCC形成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2.051,95%CI:1.071~3.928;OR=1.647,95%CI:1.353~2.006;OR=6.418,95%CI:2.654~15.519;OR=0.973,95%CI:0.948~0.999)。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栓负荷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78~0.817)。结论 AMI患者CCC形成不良占比较高,与血栓负荷分级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侧支循环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浆中高表达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童童 周利民 +6 位作者 董双双 王欣欣 徐小红 刘玉 郑凡 马劭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大鼠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及高表达的血管生成素1(Ang 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采用Label-free蛋白质谱分析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细胞划痕和CCK-8实验检测Hcy及Ang 1对内皮细胞... 目的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大鼠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及高表达的血管生成素1(Ang 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采用Label-free蛋白质谱分析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细胞划痕和CCK-8实验检测Hcy及Ang 1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蛋白质谱结果显示高Hcy血症大鼠血浆中有5个蛋白上调、17个蛋白下调,其中Ang 1上调。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皮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采用30、50μmol/L Hcy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都被抑制,而Ang 1(600 ng/ml)阻断了30μmol/L Hcy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但对50μmol/L Hcy引起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抑制作用无阻断效应。结论高Hcy血症可影响血浆蛋白表达谱,血浆中升高的Ang 1可代偿一定浓度范围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 Label-free蛋白质谱 迁移 增殖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童童 单其俊 +4 位作者 袁彪 杨兵 邹建刚 陈明龙 曹克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5-26,共2页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行CABG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其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CABG术后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3例于CABG...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行CABG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其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CABG术后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3例于CABG术后发生AF,发病率为33.01%。单因素分析显示, AF组高龄(≥70岁)、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左房内径增大、有AF病史、p波间期≥120 ms及血管桥数目≥3支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AF组(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0岁)、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左房内径增大(≥40mm)和术前有AF病史与CABG术后AF高度相关。结论CABG术后AF的发病率为33.01%。高龄、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左房内径增大及术前有AF病史是CABG后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内径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桥 心房颤动 多因素回归分析 统计学分析 因素分析 临床资料 于非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童童 单其俊 +6 位作者 袁彪 杨兵 徐东杰 陈椿 邹建刚 陈明龙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行CABG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1~3周内)有无AF发生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CABG术后AF的独...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行CABG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1~3周内)有无AF发生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CABG术后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3例于CABG术后发生AF,其发生率为33.01%。单因素分析显示AF组高龄(≥70岁)、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左房内径增大(≥40mm)、AF病史、术前P波时限≥120ms以及血管桥数目≥3支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AF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0岁)、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左房内径增大(≥40mm)以及AF病史与CABG术后AF有高度相关性。结论CABG术后AF的发生率为33.01%。高龄、术后早期停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左房内径增大和AF病史是CABG术后A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诊PCI前后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和缺血性J波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高亮 陈金国 +4 位作者 刘俊 陶春明 张军 周利民 沈童童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24 h内的QTd、Tp-Te以及各导联J波的时限和波幅,分析两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和等级的变化。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组术后QTd和Tp-Te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263);急诊PCI术前小J波、大J波及巨大J波分别为90、31、4个,术后三者分别为92、1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5)。结论急诊PCI对AMI患者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可能无影响,但对QTd、Tp-Te的大小和缺血性J波的等级的变化有较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缺血性J波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治疗后炎症因子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健刚 陈金国 +3 位作者 刘俊 周利民 张军 沈童童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的调脂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8例成功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的调脂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8例成功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随访和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12和24周的血脂、血浆MMP-9、hs-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12、24周LDL-C达标(≤1.86 mmol/L)率A组高于B组(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治疗后的ACS患者抗炎和调脂疗效更优,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血脂 明胶酶B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易化PCI对比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体霞 陈金国 +6 位作者 周利民 陶春明 张军 王东平 沈童童 王三刚 李峰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比较易化PCI和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方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易化PCI(22例)和直接PCI(26... 目的比较易化PCI和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方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易化PCI(22例)和直接PCI(26例)。易化PCI组给予小剂量溶栓后再行PCI;直接PCI组则直接行PCI手术。比较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开通率、PCI术后1 h常规心电图上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包括休克、中风、再梗塞、缺血复发、充血性心衰、大出血、死亡),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易化组在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显著高于直接组(36.4%vs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T段部分回落组(30%~70%)与小于30%的ST段回落率中,前后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化组与直接组在IRA介入术后TIMIⅡ、Ⅲ血流的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易化组与直接组在IRA再梗死(包括缺血复发)、休克、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与直接PCI相比,易化PCI具有较高比例的ST段完全回落率,而出血事件和MACE未明显增加,相对安全。易化PCI与直接PCI一样可使缺血心肌获得快速有效的再灌注,且安全易行,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及推广应用,尤其是在距离有完善导管室设备的城市、较远的农村及边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易化PCI 直接PCI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喜梅 刘俊 +1 位作者 周利民 沈童童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1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血压晨峰(MBPS)组(106例)和非MBPS组(78例)。同时检查心脏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并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1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血压晨峰(MBPS)组(106例)和非MBPS组(78例)。同时检查心脏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并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MPBS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脉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舒张压晨峰也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BS组与非MBPS组相比,MBPS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非MBPS组(P<0.01);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晨峰 左心室肥厚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金国 杨体霞 +6 位作者 沈童童 周利民 陶春明 张军 王东平 王三刚 李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玉惠 刘俊 +2 位作者 陈金国 张军 沈童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33-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57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后2 h、4 h、24 h、7 d、30 d的血小...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57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后2 h、4 h、24 h、7 d、30 d的血小板聚集率,记录入院30 d内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在2 h、4 h、24 h、7 d和30 d时均低于B组(P〈0.05~P〈0.01),2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优于氯吡格雷,且疗效更平稳,两者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峰 张军 +1 位作者 沈童童 李兆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循环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晓宇 单其俊 +7 位作者 邹建刚 陈明龙 陈椿 杨兵 徐东杰 王劲风 沈童童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Hp-IgG抗体,CRP的差异并分析HP抗体滴度与房颤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Hp-IgG对数值均无差异(P均>0.05)。房颤组CRP中位数较对照组高(1.17mg/dlvs0.65mg/dl,P<0.05)。结论房颤与慢性Hp感染不相关,与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
下载PDF
血糖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短期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峰 张军 +3 位作者 李兆伟 沈童童 李开如 杨体霞 《安徽医学》 2014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11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2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30例。分别测各组发病后入院时随机末梢血糖...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11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2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30例。分别测各组发病后入院时随机末梢血糖以及第2 d空腹血糖,记录患者血糖水平及其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UA组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和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在3组中均最低,NSTEMI组居中,STEMI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血糖最高的STEMI组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危险程度与血糖水平程度以及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高血糖是ACS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高血糖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体霞 程昭栋 +4 位作者 李峰 沈童童 刘亚圆 王欣欣 王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临床特征、介入诊疗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临床特征、介入诊疗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组(98例)及NSTEMI组(54例)。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随访1年内有无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有无死亡情况,对比2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STEMI与N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冠脉介入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男女比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患病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年龄较STEMI患者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较STEMI组高(P<0.05);在抽烟这一危险因素方面,STEMI组患者比例高于N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在行PCI过程中,需要辅助治疗(血栓抽吸、主动脉球囊反搏、临时起搏或电除颤)的患者比例,STEMI组高于NSTEMI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我们发现NSTEMI组三支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STEMI组(P<0.05),而侧支循环的形成在NSTEMI组中也较STEMI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发现,NSTEMI组再次行PCI的比例较STEM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院内心力衰竭及院内死亡的发生率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及NSTEMI患者虽然临床情况及冠脉介入诊疗方面有所不同,但近期及1年后的临床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利民 沈童童 刘俊 《安徽医学》 2012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n=30例),记录2组术中测试及术后随访期程控的各项参数。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随访期均无并发症出现。主动电极组电极植入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P<0.05),而阻抗较被动电极组低(P<0.05)。术后心电图,主动电极组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窄(P<0.05)。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程控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主动电极RVOTS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脏起搏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在ACS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欣欣 陈金国 +2 位作者 刘俊 张军 沈童童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2期113-116,143,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患者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mg,再以每日40mg,维持1个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患者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mg,再以每日40mg,维持1个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常规治疗组A组(20mg/d)和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组B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监测入院用药前、用药后1、4、7、14、21、30天肝肾功能、肌酶指标。记录PCI术后30天内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用药后比较:ALT升高<3倍正常值上限(ULN),A组12.50%和B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并且均发生在1周内;ALT≥3ULN,A组3.57%和B组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碱性磷酸酶>1ULN、总胆红素>1ULN、肌酸激酶>10ULN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MACE发生率,A组20.69%和B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除早期存在一过性ALT轻度升高外,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增加;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减少主要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阿托伐他汀钙 序贯疗法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张晓宇 单其俊 +7 位作者 邹建刚 陈明龙 陈椿 杨兵 徐东杰 王劲风 沈童童 曹克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8-98,共1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Hp-IgG抗体、CRP差异,并分析Hp抗体滴度与房颤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Hp-IgG对数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CRP中位数较对照组高(1.17 mg/dL比0.65mg/dL,P<0.05)。结论房颤与慢性Hp感染无关,与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性房颤 室上速 阵发性房颤 IGG 抗体滴度
下载PDF
Apelin-13对血清剥夺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徐小红 高连如 +1 位作者 沈童童 朱智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观察apelin-13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h UC-MSCs,随机分成无血清培养组(A组)和不同浓度apelin-13处理组,apelin-13处理组浓度分别为0.1 mmol/L(B1组)、0.5 mmol/... 目的观察apelin-13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h UC-MSCs,随机分成无血清培养组(A组)和不同浓度apelin-13处理组,apelin-13处理组浓度分别为0.1 mmol/L(B1组)、0.5 mmol/L(B2组)、5 mmol/L(B3组)、10 mmol/L(B4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h UC-MSCs表面免疫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0.5、5 mmol/L apelin-13对h UC-MSCs增殖活性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表明,h UC-MSCs表达CD44、CD90、CD105、CD73、HLA-ABC,不表达CD34、CD45、HLA-DR。与A组比较,B1、B2、B3、B4组均抑制无血清培养诱导的h UW-MSCs早期凋亡,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B4组与B1、B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组与B4组、B1组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2、B3组比较,细胞在490 nm 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内的apelin-13能抑制无血清培养诱导的h UC-MSCs早期凋亡,且这种抗凋亡作用可能不是通过促增殖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APELIN-13 凋亡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高血压及其合并症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东平 陈金国 +3 位作者 张新书 王三刚 沈童童 周建 《安徽医学》 2010年第7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受检者160例,分为无高血压的对照组(1组),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组(4组)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5组),观察两侧颈总动脉内-中...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受检者160例,分为无高血压的对照组(1组),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组(4组)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5组),观察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2组、3组、4组及5组的CCA-IMT值均高于对照组,3组、4组及5组的CCA-IMT值均高于2组,4组高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高频超声检测CCA-IMT及斑块形成有助评价动脉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CCA-IMT 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