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两个种源木荷幼苗对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
2
作者 王德福 赵楠 +5 位作者 邱万滨 桑栋鑫 黄国敏 刘文飞 沈芳芳 段洪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3-884,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种源树木对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该研究以广东与福建种源木荷为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式模拟干旱及复水条件,研究两个种源木荷的水力及碳生理特征、脯氨酸(Pr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对照... 为探讨不同种源树木对干旱-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该研究以广东与福建种源木荷为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式模拟干旱及复水条件,研究两个种源木荷的水力及碳生理特征、脯氨酸(Pr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对照情况下,广东种源木荷的茎木质部水势(Ψ_(xyle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速率(A_(sat))与气孔导度(G s)均低于福建种源木荷的。(2)两个种源木荷的水力特征、Pro与SOD对干旱-复水的响应呈一致趋势,其中Ψ_(xylem)、RWC与Pro均能较快恢复至对照水平,而茎木质部栓塞程度与SOD未恢复至对照水平。(3)福建种源木荷叶片的A_(sat)对干旱的敏感性较广东种源的高且复水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需要更长时间。(4)复水后福建种源木荷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恢复速率高于广东种源木荷。综上认为,福建与广东两个种源木荷均不能通过短期复水(30 d)来修复被栓塞的木质部。尽管广东种源木荷的光合速率能够更快地恢复至对照水平,但其光合速率低于福建种源木荷,并且其NSC的恢复能力较福建种源荷的低。因此,在未来干旱加剧背景下,广东种源木荷的生长及存活可能受到更大威胁。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种源地气候条件对树木抗旱性的影响,为未来森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复水 光合特征 水力特征 木荷 种内差异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1
3
作者 沈芳芳 袁颖红 +2 位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刘苑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为探讨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了野外模拟N沉降试验。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对照)、N1(60 kg N.hm-.2a-1)、N2(120 kg N.hm-.2a-1)和N3(240 kg 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 为探讨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了野外模拟N沉降试验。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对照)、N1(60 kg N.hm-.2a-1)、N2(120 kg N.hm-.2a-1)和N3(240 kg N.hm-.2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28 d的培养后发现,各土层有机碳日均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则逐步增加。不同氮沉降处理下各土层有机碳累计矿化量总体趋势表现为: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日均矿化量降低幅度以N1最大,其次是N0和N2,N3降幅最小。相同N沉降处理下,参与土壤碳循环的6种主要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β-葡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氮沉降对6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中-低氮沉降(N1、N2)对蔗糖酶无影响,而对β-葡糖苷酶具有促进作用,高氮沉降(N3)促进了蔗糖酶活性,但抑制了β-葡糖苷酶活性。表层土壤中,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土壤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氮沉降促进了表层土壤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酶 有机碳矿化 碳循环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芳芳 刘影 +5 位作者 罗昌泰 刘文飞 段洪浪 廖迎春 吴春生 樊后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9-2140,共12页
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氮沉降、气候变暖、大气CO2浓度升高(eCO2)、极端干旱等全球变化的强烈影响,深入认识和理解全球变化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 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氮沉降、气候变暖、大气CO2浓度升高(eCO2)、极端干旱等全球变化的强烈影响,深入认识和理解全球变化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以上4种全球变化单因子和多因子(双因子、三因子及四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主要结论为,(1)氮沉降、气候变暖和极端干旱均改变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呈现降低、增加和无影响3种效应,大多数研究结果是降低效应,例如高氮沉降和长期低水平氮沉降减少了植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下降幅度随氮沉降时间和量的增加而加强;气候变暖改变了植物的物候,降低了植物多样性,促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分异;极端干旱导致植物组成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植物多样性降低并促进盐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降低并促使转向渗透胁迫型策略。(2)eCO2增加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刺激植物的生长,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取决于资源可利用性,一般增加根际细菌和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以加快土壤的碳源利用。(3)全球变化多因子交互作用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联效应主要为协同、累加、抵消或非加性等,其中氮沉降×气候变暖为累加;氮沉降×eCO2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为协同增效,而对植物群落可能是相反或抵消;气候变暖×eCO2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为累加;三因子和四因子交互作用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为非加性,较难预测。最后指出当前的研究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1)加大不同时空尺度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2)精确全球变化多因子交互作用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全球变化 单因子 多因子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上海市公立医院青年医务人员思政现状与媒介使用关系探究
5
作者 刘芸 唐翔 沈芳芳 《现代医院》 2024年第9期1357-1360,1365,共5页
目的了解青年医务人员思政现状,探讨新媒体使用对青年医务人员思政水平的影响,为公立医院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医院类型的网络调查方式,使用方差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医务人员思政实践素养较高,理论水平有待... 目的了解青年医务人员思政现状,探讨新媒体使用对青年医务人员思政水平的影响,为公立医院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医院类型的网络调查方式,使用方差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医务人员思政实践素养较高,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不同群体媒介使用习惯会影响思政理论水平;医院自媒体有助于提升青年医务人员思政水平。结论创新学习形式,在党委领导下加强青年医务人员思政理论培训;在医疗实践中挖掘思政元素,增强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发挥组织传播作用,建立医院自媒体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医务人员 思想政治 媒介使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对长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5
6
作者 沈芳芳 吴建平 +3 位作者 樊后保 郭晓敏 雷学明 沃奇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77-7487,共11页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试验,分4个水平处理,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a^(-1)。模拟氮沉降13年后,分析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中不同组分(落叶、落枝、落果)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有效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沉降(N1、N2和N3)显著提高了落叶和落枝的N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5.27%和32.21%;高水平氮沉降(N3)处理显著降低了落叶和落枝的C/N,平均降幅分别为25.95%和22.32%,但N3增加了落枝和落果N/P,平均增幅分别为38.4%和31.7%;氮沉降对凋落物各组分的C、P和C/P均影响不显著。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均表现为N3>N2>N1>N0,其中NO_3^--N含量更容易受氮沉降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更大的增幅。N2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N1显著降低0—20 cm土层的速效钾,但氮沉降对速效磷含量没有影响。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凋落物P含量(蒙特卡罗检验,P=0.018)和C/P比值(P=0.037)对土壤有效养分影响显著。凋落物中C/N比值、C/P比值与土壤有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比值越高越不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有效氮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TNF-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沈芳芳 谢云 +4 位作者 赵霞 孟宪海 汪玮琳 韩丽萍 齐秀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A/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及T2DM合并M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合并MCI患者40例,T2DM非MCI患者80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A/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及T2DM合并M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合并MCI患者40例,T2DM非MCI患者80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NF-α-308A/G的基因多态性,依据病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MCI的危险因素。结果:TNF-α2等位基因的频率在T2DMMCI组高于非MCI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合并MCI组与非MCI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年龄、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NF-α基因,其中TNF-α基因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年龄和餐后2h血糖为T2DM合并MCI的危险因素。结论:TNF-α2等位基因与T2DM合并MCI有关,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控制和微血管并发症均与认知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认知障碍 基因
下载PDF
长三角跨区域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沈芳芳 唐翔 +2 位作者 刘燕 朱佳祎 张蔷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用成为必然要求。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神经专科技术资源的结构调整,提升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整体水平,建议以患者的实际医疗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内外跨区域专科...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用成为必然要求。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神经专科技术资源的结构调整,提升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整体水平,建议以患者的实际医疗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内外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结合逻辑分析与专家咨询的相应建议,探索构建以人才流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特征的跨区域、横纵结合、松散型的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神经专科 跨区域 松散型 专科联盟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沈芳芳 李荣山 +3 位作者 王利华 程丽娟 高仁义 成秀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技术检测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以及透析废液中的差异蛋白质的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清以及透析废液,经MALDI-TOFMS...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技术检测和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以及透析废液中的差异蛋白质的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清以及透析废液,经MALDI-TOFMS分析检测,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多肽指纹图谱鉴定。同时在蛋白质数据库Mascot Search进行检索以确定其性质。结果①透析前后的血清经WCX磁珠处理后,在质荷比(m/z)为1866,2022,2661和5905处,检测到具有差异的多肽指纹图谱变化;②透析前后的血清以及透析废液经WCX磁珠处理后,均发现m/z为2661的蛋白峰,且透析后强度小于透析前的强度;③采用Mascot Search进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在m/z为2022处,鉴定为补体片段C3f。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清中存在差异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环孢素对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芳芳 李荣山 +2 位作者 王利华 白波 邵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对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0.01,0.1,1,2,5μmol/L的环孢素A,药物作用24h,48h,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药物作用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同时... 目的观察环孢素A对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0.01,0.1,1,2,5μmol/L的环孢素A,药物作用24h,48h,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药物作用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同时每种方法均设立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组)。结果①环孢素A能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以72h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不同药物浓度在作用24h,48h,72h后,系膜细胞增殖与对照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环孢素A可阻滞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所占百分比逐渐增高,S期所占百分比逐渐降低,且其差异与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浓度环孢素A可促进系膜细胞的凋亡。结论环孢素A可显著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使系膜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且环孢素A有诱导系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系膜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保护生物学》通识任选课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芳芳 罗昌泰 +3 位作者 樊后保 袁颖红 廖迎春 刘文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4152-4153,4155,共3页
分析了在《保护生物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现状进行调整,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教学时空,增加知识汇集,提高教学效率;理论与实践相结... 分析了在《保护生物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现状进行调整,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教学时空,增加知识汇集,提高教学效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与科研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保护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2
作者 沈芳芳 陈咏梅 《全科护理》 2010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理念 护理服务
下载PDF
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红壤酶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芳芳 张哲 +1 位作者 袁颖红 周际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65-74,共10页
研究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的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旱地农作物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探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MBN)、酶... 研究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的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旱地农作物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探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MBN)、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试验共设置5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g/kg)、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50 g/kg)、玉米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CM,50 g/kg)、小麦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WM,50 g/kg)和单施有机肥(M,40 g/kg)。为尽量消除误差,试验数据采用归一化处理,即实测值减CK值后除以各处理所添加的C、N量。结果表明: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CM、WM)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旱地红壤MBC、MBN含量、脲酶活性和总PLFAs量,以WM处理的降幅最大,降幅分别是单施有机肥(M处理)的33.89%、69.03%、47.62%和23.30%;RM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幅分别是M处理的91.49%和28.94%。相比单施有机肥,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总PLFAs含量(平均为-16.89%)、真菌PLFA(-38.17%)、土壤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F/B)(-40.63%)和土壤革兰氏阴性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比值(G^(-)/G^(+))(-4.3%),而提高了土壤细菌PLFA(+5.1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38%)和土壤细菌压力指数(BSI,+11%)。主成分分析表明RM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较大。综之,不同物料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引起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 旱地红壤 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组成
下载PDF
长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芳芳 徐晋 陈官鹏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9-35,共7页
为了探讨长期(> 10a)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选择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定了4个水平的人工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是N0(0 kg·hm^-2·yr^-1)、N1(60 kg·hm^-2·yr^-1)、N2(120 kg·hm^-2·yr... 为了探讨长期(> 10a)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选择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定了4个水平的人工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是N0(0 kg·hm^-2·yr^-1)、N1(60 kg·hm^-2·yr^-1)、N2(120 kg·hm^-2·yr^-1)和N3(240 kg·hm^-2·yr^-1)。基于14a野外氮沉降处理后,利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不同氮沉降处理水平对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呈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即0~20 cm> 20~40 cm>40~60 cm;低氮处理(N1)能促进土壤MBC的增加,而高氮处理(N3)抑制了土壤MBC和MBN;氮沉降处理对土壤的微生物类群总量(总PLFAs)、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没有显著影响,但N3处理显著降低了20~40cm土层的丛枝菌根真菌生物量。Pearson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关系密切。该研究结果为预测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微生物对其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组成
下载PDF
利用垃圾焚烧渣制备陶瓷透水路面砖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代红涛 沈芳芳 杨文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7,共7页
垃圾焚烧渣是一种危险的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垃圾焚烧渣具有重要意义。以垃圾焚烧渣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种综合性能较佳的透水砖,研究了垃圾焚烧渣的添加量与烧成温度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 垃圾焚烧渣是一种危险的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垃圾焚烧渣具有重要意义。以垃圾焚烧渣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种综合性能较佳的透水砖,研究了垃圾焚烧渣的添加量与烧成温度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废玻璃及适当提高烧成温度能够改善试样的强度及环境安全性;当垃圾焚烧渣、废玻璃与煤粉(外加)的添加量分别为60%、40%、20%(质量分数)时,在1 200℃下烧成制品的透水系数、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分别为0.58 mm/s、6.23 MPa和18.58 MPa,其强度和透水系数分别达到了R_(f)4.5与B等级,且制品的Cu^(2+)、Pb^(3+)和Zn^(2+)浸出浓度满足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要求。XRD与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由废玻璃熔融而成的高温液相溶解了三氧化二铅、氧化锌和氧化铜,抑制了Cu^(2+)、Pb^(3+)和Zn^(2+)的浸出。提高烧成温度能够降低样品的气孔率,促进三氧化二铅、氧化锌与氧化铜的溶解,进而协同改善制品的环境安全性。莫来石与玻璃相相互胶结,连通气孔均匀分布,赋予了透水砖较高的强度与优良的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渣 透水砖 透水性能 抗压强度 浸出浓度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4 位作者 刘文飞 黄荣珍 沈芳芳 胡锋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设计N0(对照)、N1(N 60 kg/(hm2.a))、N2(N 120 kg/(hm2.a))和N3(N 240 kg/(hm2.a))等4个氮沉降水平。通过连续7年的处理后,研究了外加氮源对土壤酶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相同氮沉降处理下,参...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设计N0(对照)、N1(N 60 kg/(hm2.a))、N2(N 120 kg/(hm2.a))和N3(N 240 kg/(hm2.a))等4个氮沉降水平。通过连续7年的处理后,研究了外加氮源对土壤酶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相同氮沉降处理下,参与土壤碳循环的6种主要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β-葡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氮沉降对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中?低氮沉降(N1、N2)对蔗糖酶无影响,而对β-葡糖苷酶具有促进作用,高氮沉降(N3)促进了蔗糖酶活性,但抑制了β-葡糖苷酶活性。各土层中,低氮处理(N1)促进了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增加,而中?高氮处理(N2、N3)则呈抑制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和羧酸,不同氮沉降处理碳源利用类型存在差异。因此,氮沉降促进了表层土壤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酶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3 位作者 李辉信 刘文飞 沈芳芳 郭虎波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4,共7页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N0(对照),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氮沉降模拟试验,连续处理7年后,探讨外加氮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中,低氮处理(N1)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N0(对照),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氮沉降模拟试验,连续处理7年后,探讨外加氮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中,低氮处理(N1)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而中、高氮处理(N2和N3)则呈抑制作用;低氮处理(N1)能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而中、高氮处理使指数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和羧酸,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的碳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BIOLOG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芳芳 邵湍 +3 位作者 申进阁 万光明 张颖 蒋锦琪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建立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C、D组,另将同周龄的正常大鼠作为A组。C组和D组分别每日予通心络超微粉0.15 g/kg和1.5 g/kg灌胃,A组和B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建立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C、D组,另将同周龄的正常大鼠作为A组。C组和D组分别每日予通心络超微粉0.15 g/kg和1.5 g/kg灌胃,A组和B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的变化,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评估心室重构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加(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明显降低(P<0.01),LVMI和心肌CVF均明显增加(P<0.01);与B组比较,C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D组的LVEDD无显著变化(P>0.05),而LVESD明显减小(P<0.01),LVEF和LVFS均明显增加(P<0.01),LVMI和心肌CVF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剂量通心络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通心络 冠脉微血管障碍 心室重构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文飞 沈芳芳 +4 位作者 徐志鹏 吴建平 段洪浪 葛艺早 樊后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5-701,共7页
凋落物的养分释放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关键过程。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系统正受到氮沉降增加的影响,开展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凋落物养分释放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森林养分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 凋落物的养分释放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关键过程。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系统正受到氮沉降增加的影响,开展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凋落物养分释放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森林养分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以亚热带有代表性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福建官庄国有林场1992年造林)为研究对象,自2004年1月开始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设置4个氮沉降处理,分别为0(N0)、60(N60)、120(N120)、240(N240)kg·hm^(-2)·a^(-1),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试验,将分解袋随机投放至林地表面,每隔60天取样1次,共持续660 d,探讨凋落物叶在分解过程中养分(P、K、Ca、Mg、Mn、Zn、Fe)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在模拟氮沉降初期,氮沉降总体上促进了养分元素的释放,相对于N0处理,氮沉降分别使K的周转期缩短22.14%-26.09%,Ca周转期缩短15.31%-34.59%,Mg的周转期缩短5.25%-27.03%,Mn的周转期缩短17.85%-46.80%,Zn的周转期缩短20.51%-33.18%;就P和Fe而言,仅有N_2处理对其表现为促进作用,周转期分别缩短11.02%和26.01%。在各氮沉降水平中,120 kg·hm^(-2)·a^(-1)的施入量对凋落物养分释放作用最显著,说明此时杉木人工林还未达到氮饱和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达到氮饱合时,则有可能对凋落物的养分释放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氮沉降 养分循环 养分释放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归还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4 位作者 袁颖红 黄荣珍 廖迎春 李燕燕 沈芳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凋落物养分归还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N0(对照)、N1、N2、N3共4种处理,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 N/(hm2.a)。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3a监测发现,经N0...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凋落物养分归还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N0(对照)、N1、N2、N3共4种处理,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 N/(hm2.a)。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3a监测发现,经N0、N1、N2、N3处理,N元素平均年归还量分别为8.49,8.51,9.57,9.37kg/hm2,P分别为0.74,0.68,0.73,0.72kg/hm2,K分别为3.57,3.93,4.02,3.98kg/hm2,Ca分别为6.81,6.96,6.76,7.12kg/hm2,Mg分别为2.12,2.22,2.08,2.30kg/hm2,相对于N0处理,各水平的氮沉降处理在3a时间里表现为提高凋落物N归还量的作用,但是增长幅度有下降的趋势,对P元素归还有抑制作用,对K、Ca、Mg元素先期表现为促进其归还量的作用,但在后期逐渐有呈抑制的趋势。各处理凋落物5种元素归还量均在2,4,7月出现3个明显的归还高峰期,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 大量元素 归还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