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的界定,兼论栽培牡丹的分类鉴定问题 被引量:17
1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周志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 (凤丹 )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 ,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P .jis hanensis,P .qiui和P .suffruticos...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 (凤丹 )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 ,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P .jis hanensis,P .qiui和P .suffruticosassp .yinpingmudan等野生类型相继被描述并得到承认。于是 ,有人提出了栽培牡丹多元发生的观点 ,同时也出现了P .suffruticosa“是牡丹组数种植物复合体”的说法。本文在详细论述P .suffruticosa复合体分类历史的基础上 ,根据我们自己对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的考察研究 ,认为观赏栽培牡丹的形成是多元的 ,并且包含几个物种 ;P .suffruticosa有明确的概念 ,它是观赏栽培牡丹的组成部分 ,而不代表栽培牡丹的全部 ,更不是数种植物的复合体。我们认为应根据形态特征正确鉴定观赏栽培牡丹 ,不应把它们一概鉴定为P .suffruticosa。通过文献和标本引证 ,文中界定了P .suf fruticosa的范围。此外 ,把P .yinpingmudan (D .Y .Hong,K .Y .Pan&Z .W .Xie)B .A .Shen作为P .suffruticosassp.yinpingmudanD .Y .Hong,K .Y .Pan&Z .W .Xie的异名 ,并且认定P .yinpingmudan (D .Y .Hong ,K .Y .Pan&Z .W .Xie)B .A .Shenssp .henanensis(D .Y .Hong,K .Y .Pan&Z .W .Xie)B .A .Shen是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凤丹 牡丹 牡丹复合体 分类 鉴定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 被引量:242
2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1-368,共18页
芍药属Paeonia木本类群,即牡丹组sect.MoutanDC.,为中国特有;广泛栽培的牡丹也起源于中国。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对牡丹类群的分类一直未予重视,野生类群的标本也很少。90年代以来对该类群的分类突然热起来,中... 芍药属Paeonia木本类群,即牡丹组sect.MoutanDC.,为中国特有;广泛栽培的牡丹也起源于中国。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对牡丹类群的分类一直未予重视,野生类群的标本也很少。90年代以来对该类群的分类突然热起来,中外学者连续发表了多个新种、新亚种和新等级,但仍然没有一个全面的修订。在美国地理学会基金资助下,我们几乎踏遍了该类群分布区的各个角落,拜访了所有模式产地(仅一个例外),对64个居群进行了考察和取样。在性状分析的基础上检查了各个分类群的问题,考证了全部模式,最后对该类群作出分类修订。本文是对分类历史的回顾,并表述了我们的分类处理:牡丹组共有8个种,其中3个种各包含两个亚种,另有两个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分类历史 分类修订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分类新注(英文) 被引量:16
3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7,共9页
自我们近年发表一系列牡丹组分类文章以来, 国内外基本上赞同我们8个种的分类系统,但对一些问题仍有不同见解。本文进一步申述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是一个独立的种而不是人工杂种, 以及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 yinpi... 自我们近年发表一系列牡丹组分类文章以来, 国内外基本上赞同我们8个种的分类系统,但对一些问题仍有不同见解。本文进一步申述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是一个独立的种而不是人工杂种, 以及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是牡丹P. suffruticosa的野生类型而不是逸生的P. ostii的理由。上述论点也得到了分子树的支持。P. jishanensis T. Hong & W. Z. Zhao是一个合法名称, 而P. spontanea (Rehder) T. Hong & W. Z. Zhao则确实是一个多余名。太白山紫斑牡丹的学名应是P. rockii ssp. atava (Brühl) D. Y. Hong & K. Y. Pan, 因此P. moutan Sims ssp. atava Brühl不应是可疑的分类群。本文还对Halda的6个组合和两个杂交种名作了处理。结果, 本文包括了5个新异名和一个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组 芍药属 种名 分类群 太白山 学名 分类系统 杂种 杂交种 紫斑牡丹
下载PDF
牡丹一新种——中原牡丹,及银屏牡丹的订正(英文) 被引量:15
4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分子证据和新增加的形态证据显示,银屏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作为新亚种发表时所依据的两份标本实为两个实体,产自安徽巢湖的(潘开玉和谢中稳9701,模式)实为凤丹P.ostii的成员,而产自河南嵩县的(洪德元等H97010)实... 分子证据和新增加的形态证据显示,银屏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作为新亚种发表时所依据的两份标本实为两个实体,产自安徽巢湖的(潘开玉和谢中稳9701,模式)实为凤丹P.ostii的成员,而产自河南嵩县的(洪德元等H97010)实为一个新分类群。本文把P.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处理为P.ostii的异名,并依据河南的标本描述了一个新种——中原牡丹P.cathayana D.Y.Hong & K.Y.Pan。中原牡丹与凤丹和矮牡丹P.jishanensis近缘,区别在于前者下部叶有11–15片小叶,花白色;后者小叶背面有毛,裂片多,萼片顶端圆钝,花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属 分类订正 新种 中原牡丹 银屏牡丹 中国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分类补注 被引量:7
5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把沈保安2001年发表的6个新组合和新等级处理为异名,这些异名是Paeonia linyanshanii (S. G. Haw & L. A. Lauener) B. A. Shen (不合法名),P. linyanshanii ssp. taibaishanica (D. Y. Hong) B. A. Shen (不合法名),P. ostii T. Ho... 把沈保安2001年发表的6个新组合和新等级处理为异名,这些异名是Paeonia linyanshanii (S. G. Haw & L. A. Lauener) B. A. Shen (不合法名),P. linyanshanii ssp. taibaishanica (D. Y. Hong) B. A. Shen (不合法名),P. ostii T. Hong & J. X. Zhang ssp. lishizhenenii (lishizhenii) (B. A. Shen) B. A. Shen (=P. ostii), P. delavayi Franch. ssp. angustiloba (Rehder & E. H. Wilson) B. A. Shen 和ssp. lutea (Delavay ex Franch.) B. A. Shen (=P. delavayi)以及P. delavayi ssp. ludlowii (Stern & Taylor) B. A. Shen (=P. ludlowii (Stern & Taylor) D. Y. H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分类 异名 紫斑牡丹 凤丹 太白山紫斑牡丹 滇牡丹 命名
下载PDF
新疆的芍药属 被引量:8
6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李学禹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产于我国新疆的芍药属Paeonia L.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分类上却一直未予澄清。按《FL.URSS》(Tom.7)有两种,P.anomala L.和P.hybrida Pall.,按Stern(1946)有一种,包括两个变种,即P.anomala L.和P.anomala var.intermedia(C.A.
关键词 芍药属 分类 新疆 毛莨科
下载PDF
轮钟花属的恢复及其花粉和种皮证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轮钟花属的恢复及其花粉和种皮证据洪德元潘开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THERESTORATIONOFTHEGENUSCYCLOCODON(CAMPANULACEAE)A... 轮钟花属的恢复及其花粉和种皮证据洪德元潘开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THERESTORATIONOFTHEGENUSCYCLOCODON(CAMPANULACEAE)ANDITSEVIDENCE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科 轮钟花属 分类修订 花粉 种皮
下载PDF
银屏牡丹——花王牡丹的野生近亲 被引量:19
8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谢中稳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15-520,共6页
TreepeonyhasbencultivatedforthousandsofyearsinChina,andnowintroducedtocountriesthroughoutthetemperateregion.... TreepeonyhasbencultivatedforthousandsofyearsinChina,andnowintroducedtocountriesthroughoutthetemperateregion.Itiscaledas“Kin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屏牡丹 近缘类群 分类
下载PDF
紫斑牡丹及其一新亚种 被引量:19
9
作者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38-543,共6页
本文回顾了有关紫斑牡丹的调查和分类历史。它曾被混同于P.suffruticosa,P.papaveracea及P.suffruticosavar.papaveracea。它以叶2至3回羽状复叶,小叶17~33,花瓣白... 本文回顾了有关紫斑牡丹的调查和分类历史。它曾被混同于P.suffruticosa,P.papaveracea及P.suffruticosavar.papaveracea。它以叶2至3回羽状复叶,小叶17~33,花瓣白色,基部有大紫斑,花丝黄色,花盘和柱头淡黄色区别于近缘种。种下分化为两个异域的亚种;秦岭北坡的紫斑牡丹小叶全部或大部分分裂,是一个新亚种,P.rockisubsp.taibaishanica,而P.rockisubsp.linyanshaniT.HongetG.L.Osti则是P.rockisubsp.rocki的多余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太白山紫斑牡丹 分类 分布 新亚种
下载PDF
抢救野生稻种质资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洪德元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5年第4期325-326,共2页
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培育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保护和利用,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息息相关。根据我们对野生稻集中分布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省区的考察,过去15年野生稻种质资源破坏、损失严重,濒临灭绝... 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培育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保护和利用,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息息相关。根据我们对野生稻集中分布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省区的考察,过去15年野生稻种质资源破坏、损失严重,濒临灭绝边缘,亟待国家采取切实可行的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并加强科学研究,以确保我国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不再丧失,为水稻育种、增产和提高品质提供不可缺少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种质资源 资源保护
下载PDF
桔梗科的地理分布:关于分布中心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521-536,共16页
对桔梗科44个属的分布作了分析,发现属的3个频度分布中心:东亚区(13个属),开普区(10个),地中海区(14个)。东亚区有12个属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云南东部和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南部);在地中海区属的分布相对均匀,但巴尔干半岛比较集... 对桔梗科44个属的分布作了分析,发现属的3个频度分布中心:东亚区(13个属),开普区(10个),地中海区(14个)。东亚区有12个属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云南东部和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南部);在地中海区属的分布相对均匀,但巴尔干半岛比较集中,有9个属。因此中国西南部是桔梗科属的最集中分布的中心。对桔梗科作了尝试性的划分,将该科分为6个类群,7个亚类群。东亚是类群和亚类群最集中分布的地区,因此可以称为类型的多样性中心。本文选择Polemoniaceae为外类群,把Cyphi-aceae和Lobeliaceae作为参考类群,并考虑一般承认的进化原则,据此分析了26个性状的演化趋势,进而计算出每一个属的性状原始指数,并据此确定各属的原始性和进化性。最原始的属和大部分比较原始的属分布在东亚,因而可以认为东亚,特别是中国西南部,是桔梗科的原始类型中心。这个地区也就是康滇古陆的所在地,地史上一直稳定,为桔梗科原始类群的分化提供了历史地理背景,这里就是原始类群分化、发展的地区,推测桔梗科起源于白垩纪,但具体的起源地难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科 地理分布 分布中心
下载PDF
Xizangia bartschioides(Hand.-Mazz.)D.Y.Hong——玄参科一新组合 被引量:4
12
作者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4-546,T001,共4页
虽然玄参科的马松蒿XizangiaserrataD .Y .Hong与齿叶翅茎草PetrygiellabartschioidesHand . Mazz.系同物异名 ,但齿叶翅茎草与翅茎草属其余 4种植物在习性、叶、花萼等外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 ,在种皮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马松蒿属Xizan... 虽然玄参科的马松蒿XizangiaserrataD .Y .Hong与齿叶翅茎草PetrygiellabartschioidesHand . Mazz.系同物异名 ,但齿叶翅茎草与翅茎草属其余 4种植物在习性、叶、花萼等外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 ,在种皮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马松蒿属Xizangia作为属的地位是合适的。因此 ,本文作了一个新组合 ,即Xizangiabartschioides(Hand . Mazz.)D .Y .Hong,而把PterygiellabartschioidesHand . Mazz.和XizangiaserrataD .Y .Hong均作异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组合 马松蒿 玄参科 形态 种皮 电镜观察
下载PDF
分类学的新进展和我们的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德元 《生命科学》 CSCD 1993年第1期6-9,共4页
1 面貌一新的分类学以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为标志而诞生的分类学,已有239年历史,是生物学中历史最久的学科。生物分类学,按我的理解,要回答三个问题,亦即有三大目标:①我们的星球上有多少生物?就是说,分类学要揭示生物多样性的面貌... 1 面貌一新的分类学以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为标志而诞生的分类学,已有239年历史,是生物学中历史最久的学科。生物分类学,按我的理解,要回答三个问题,亦即有三大目标:①我们的星球上有多少生物?就是说,分类学要揭示生物多样性的面貌,并予以分门别类,这就是分类的任务;②生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就要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按这种关系建立系统;③生物的亲缘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分类学家必须研究生物的起源、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二百多年的分类学历史已积累了大量标本,记载了170万种生物,进行了按国际命名法规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生物分类学
下载PDF
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芍药属的一个亚种(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根据存于欧洲一些大标本馆的大量标本的观察 ,分布于希腊爱琴海东部、土耳其南部、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北部的Paeoniamascula与欧洲中部至巴尔干半岛的均不相同 ,可确认为一个独立的亚种。绝大多数个体总有一些小叶全裂 ,... 根据存于欧洲一些大标本馆的大量标本的观察 ,分布于希腊爱琴海东部、土耳其南部、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北部的Paeoniamascula与欧洲中部至巴尔干半岛的均不相同 ,可确认为一个独立的亚种。绝大多数个体总有一些小叶全裂 ,因此小叶及裂片数为 ( 9) 1 2~ 1 8( 2 3) ;小叶宽椭圆形至卵圆形 ,通常两面无毛或背面疏生柔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东南部 亚洲西部 芍药属 亚种
下载PDF
《世界豆类植物》:一本珍贵的书
15
作者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Legumes of the World (Eds G. Lewis, B. Schrire, B. Mackinder, M. Lock; Kew Publishing; ISBN 1 900 34780 6; £55), recently published by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is the first fully-illustrated encyclopaedia of t... Legumes of the World (Eds G. Lewis, B. Schrire, B. Mackinder, M. Lock; Kew Publishing; ISBN 1 900 34780 6; £55), recently published by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is the first fully-illustrated encyclopaedia of the world’s 727 legume genera and an authoritative compendium of legume information. The study of legumes at Kew has a long and virtually continuous history, beginning with G. Bentham in the middle of the19th century. R. Polhill and his coworkers organized in 1978 at Kew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Legume Conference, bringing together over 400 legume researchers. As a result, 11 volumes of Advances in Legume Systematics have been published. This book is thus a jewel of a long-term key project at Kew, and is a product of wisdom of legume experts all over the world. It contains rich knowledge, not only of morphology and taxonomy, but also of biogeography and advances in recent studies on molecular phylogenies conducted by several research groups. Thirty-six tribes and 727 genera of Leguminosae are recognized and treated in the book. In each tribe, relationships of the tribe with other groups and those between genera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Given under each genus are the main synonyms, number of species, geographical range of the genus and sections, etymology, ecology, important literature, phylogenetic notes and economic uses. Also important, there are several beautiful colour photos with characteristics highlighted under each genus, and accompanied with a line drawing for about 50% of the genera. As is well known, the Leguminosa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milies economically, and knowledge about these plants is used by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 and amateur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The research on the systematics of this family will certainly set up a good example for studies on other families or groups of plants.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precious book, I believe, will surely receive much international accla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植物 世界 皇家植物园 PETER 百科全书 豆科植物 the 办公室 英国
下载PDF
野生人参RAPD指纹的研究 被引量:58
16
作者 马小军 汪小全 +2 位作者 孙三省 肖培根 洪德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分析山参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特性。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对7个来源地不同的山参和1个园参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遗传分析。结果和结论:用14个10mer寡聚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11个位点,... 目的:分析山参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特性。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对7个来源地不同的山参和1个园参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遗传分析。结果和结论:用14个10mer寡聚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1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6个,占676%,远大于园参内的遗传变异,因此山参在人参育种上有很大利用价值。聚类分析表明,山参之间及其与园参之间的遗传变异,没有超出与近缘种西洋参之间的遗传差异;遗传因素在人参形态变异上的作用小于环境因素,这一结果为“山参”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野生人参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基于Adh基因家族序列的牡丹组(Sect.MoutanDC.)种间关系 被引量:38
17
作者 林启冰 周志钦 +2 位作者 赵宣 潘开玉 洪德元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632,共6页
测定了牡丹组 7个种 10个野生居群共 10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dh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 (Sect .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 (Sect.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4 0b 4a)计算机程序构建了... 测定了牡丹组 7个种 10个野生居群共 10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dh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 (Sect .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 (Sect.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4 0b 4a)计算机程序构建了牡丹组全部 8个种的Adh1A、Adh1B和Adh2基因树 (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 ) ,同时进行了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 ,牡丹组的 8个种分为两个具有 90 %以上自展值支持的单系分支 ,分别对应Stern (194 6 )根据形态划分的革质花盘亚组 (Subsect .Vaginatae)和肉质花盘亚组 (Subsect.Delavayanae)。在革质花盘亚组内 ,本研究结果支持银屏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ssp .yinpingmudan)和凤丹 (P .ostii)、紫斑牡丹 (P .rockii)和四川牡丹 (P .decomposita)以及矮牡丹 (P .jishanensis)和卵叶牡丹 (P .qiui)各种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但有关牡丹复合体 (P .suffruticosacomplex)内各种间更进一步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Adh基因树并结合前人的结果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基因家族 基因序列 牡丹组 Sect.MoutanDC. 种间关系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GPAT基因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赵宣 周志钦 +2 位作者 林启冰 潘开玉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1 5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1 5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 (外显子 5和 6之间 2kb的内含子 )进行了PCR_RFLP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9份材料进行...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1 5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1 5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 (外显子 5和 6之间 2kb的内含子 )进行了PCR_RFLP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9份材料进行了测序。根据 1 2个限制性内切酶的PCR_RFLP数据 ,使用Network 3 .0计算机程序的RM (reduced_median)法建立了牡丹组种间亲缘关系网络树。同时根据 8个种 9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序列 ,利用PAUP 4.0计算机程序建立了牡丹组GPAT基因的最大简约(MP)树和邻接 (NJ)树。结果获得了具有很高自展值支持、分辨良好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GPAT基因 )树。最重要的是 ,该基因树所显示的牡丹组种间关系与根据形态学证据提出的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基本吻合 ,并得到其他研究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一结果 ,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野生居群 种间关系 GPAT基因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被引量:55
19
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1 位作者 裴颜龙 洪德元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4-87,共4页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紫斑牡丹 四川牡丹 种子萌发 濒危植物
下载PDF
中国野生稻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55
20
作者 高立志 张寿洲 +2 位作者 周毅 葛颂 洪德元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0-166,共7页
中国有三种野生稻。野生稻是栽培水稻的野生近缘种,已被列为濒危植物[7],它们分布于中国南方8个省(区)的热带、亚热带湿热生境中。近年来人为的干扰和生境的破坏已导致它们的居群大量绝灭,其中濒危程度最高的是普通野生稻。本... 中国有三种野生稻。野生稻是栽培水稻的野生近缘种,已被列为濒危植物[7],它们分布于中国南方8个省(区)的热带、亚热带湿热生境中。近年来人为的干扰和生境的破坏已导致它们的居群大量绝灭,其中濒危程度最高的是普通野生稻。本文阐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了它们的群落学特征,初步报道了它们的濒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中国 普通野生稻 生态学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