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杂种优势群划分 |
刘经纬
张瑞平
史大坤
郑秋道
李方杰
魏锋
卫晓轶
马俊峰
王稼苜
马毅
洪德峰
|
《种子》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
李方杰
常志杰
史大坤
卫晓轶
魏锋
洪德峰
马俊峰
郑秋道
|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新单系列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 |
魏锋
卫晓轶
马俊峰
洪德峰
马毅
王稼苜
史大坤
郑秋道
刘经纬
李方杰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23 |
1
|
|
4
|
基于GT双标图对黄淮海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综合评价 |
马俊峰
史大坤
卫晓轶
郭振营
王稼苜
魏锋
马毅
洪德峰
郑秋道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新单系列玉米品种抗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卫晓轶
史大坤
魏锋
马俊峰
马毅
洪德峰
王稼苜
郑秋道
刘经纬
李方杰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DTOPSIS法在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效应中的应用 |
杨海峰
洪德峰
马俊峰
王群
卫晓轶
|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
3
|
|
7
|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部分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
史大坤
魏锋
张玉红
洪德峰
马俊峰
卫晓轶
李方杰
张雪海
郑秋道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新单58与高油899间作互补增抗增效效应分析 |
李方杰
洪德峰
史大坤
卫晓轶
魏锋
马俊峰
刘经纬
马毅
郑秋道
王稼苜
|
《中国种业》
|
2023 |
0 |
|
9
|
小麦TaEDR1基因ds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洪德峰
牛吉山
张丽娜
王映红
任江萍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
2006 |
4
|
|
10
|
不同深耕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
洪德峰
陈红
唐振海
马俊峰
卫晓轶
马毅
魏锋
马晓红
张学舜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 |
10
|
|
11
|
高密度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农艺特性、产量性状及耐密性的影响 |
洪德峰
卫晓轶
马俊峰
马毅
魏锋
王稼苜
张同庆
程东祥
唐振海
郭全根
王清昌
彭东
|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
7
|
|
12
|
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玉米新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
洪德峰
任转滩
马毅
张学舜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8 |
11
|
|
13
|
小麦TaLRK基因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洪德峰
牛吉山
章建新
张丽娜
王兵峰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4
|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灌浆及高产早熟特性研究 |
洪德峰
张学舜
马俊峰
卫晓轶
王稼苜
魏锋
马毅
唐振海
彭东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
4
|
|
15
|
高温干旱后复水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
洪德峰
张学舜
张露雁
马俊峰
卫晓轶
马毅
魏锋
彭东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8 |
2
|
|
16
|
黄淮海部分优良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
洪德峰
张学舜
马毅
魏峰
刘俊恒
刘小片
刘瑞
|
《中国种业》
|
2010 |
22
|
|
17
|
抗倒玉米自交系新6的选育及应用 |
洪德峰
张学舜
马毅
魏锋
唐振海
马俊峰
卫晓轶
|
《中国种业》
|
2013 |
7
|
|
18
|
高密再增密对玉米植株特性、产量及耐密性的影响 |
洪德峰
马俊峰
卫晓轶
程东祥
马毅
魏锋
王稼苜
唐振海
|
《耕作与栽培》
|
2019 |
5
|
|
19
|
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转基因中的应用 |
洪德峰
张学舜
刘俊恒
马毅
魏峰
|
《中国种业》
|
2009 |
6
|
|
20
|
基于籽粒机收玉米品种新单68的选育及其种质资源创新模式探索 |
洪德峰
马俊峰
卫晓轶
马毅
魏峰
张学舜
白东升
郭全根
史大坤
杨海峰
|
《中国种业》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