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斜压模式对冬季南海环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8
1
作者 游小宝 李荣凤 +1 位作者 张铭 曾庆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0,共10页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 ,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 ,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 .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 ,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 ,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 .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像冬季逆风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南海暖流”和一些中尺度涡旋 .同时还分析了巴士海峡沿 1 2 0 75°E断面的流速和盐度的垂直结构 ,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根据模式结果 ,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南海暖流”的形成和驱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斜压模式 涡旋 南海 暖流 环流 形成机制 驱动机制 盐度 流速
下载PDF
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昆 施平 +2 位作者 王东晓 游小宝 李荣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4,共8页
南海环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上层海洋环流具有多涡结构,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演变(时间上的生消和空间上的迁移)是南海环流季节调整的可能方式.文中依据卫星遥感海面高度资料和实际海洋观测所揭示的南海北部存在中尺度涡旋体系的基本事实... 南海环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上层海洋环流具有多涡结构,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演变(时间上的生消和空间上的迁移)是南海环流季节调整的可能方式.文中依据卫星遥感海面高度资料和实际海洋观测所揭示的南海北部存在中尺度涡旋体系的基本事实,采用一个改进了涡分辨(eddy-resolving)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对冬季处于强盛的东北季风强迫以及黑潮在巴士海峡入侵的共同作用下的南海北部环流的中尺度涡旋体系进行了数值研究,初步再现了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生命史.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际的气候冬季风应力驱动下,具有的实际侧边界地形的南海北部呈现有强烈的中尺度涡旋.文中探讨了中尺度涡的垂直结构、温盐场的配置以及大尺度水平辐合辐散、海洋垂直运动与之相关的时空结构.由此可以得知,在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生命史的不同阶段,上述动力学因子的重要性是相对的.不同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斜压调整是形成冬季南海中尺度涡旋体系的决定性因子;边界的入流和风应力驱动是影响中尺度涡旋运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旋 动力调整 南海北部 数值研究 涡旋
下载PDF
钓鱼岛、黄岩岛海域风能及波浪能开发环境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郑崇伟 游小宝 +1 位作者 潘静 陈晓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7,共9页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船在远洋活动的电力、淡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此外本研究还就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风力等级频率、浪级频率、风向频率、波向频率等海洋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钓鱼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单峰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450 W·m-2,黄岩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W"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228 W·m-2;钓鱼岛年平均值波浪能流密度为14 kW·m-1,黄岩岛为11 kW·m-1;(2)钓鱼岛、黄岩岛海域的有效风速、可用波高、100W·m-2以上风能密度、2 kW·m-1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都整体较高,这对资源开发是很有利的;(3)1988—2010年期间,钓鱼岛、黄岩岛的风能密度、波浪能流密度整体呈递增趋势,这对风能、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也是有利的。(4)从资源的储量来看,钓鱼岛、黄岩岛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风能资源,且资源储量比我国沿海平均值丰富。综上,钓鱼岛、黄岩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风能、波浪能资源,实行海浪发电、风力发电、风浪联合发电、海水淡化等工作,将具有广阔的军事和经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 黄岩岛 波浪能 风能 海洋环境特征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浪能资源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崇伟 游小宝 +1 位作者 陈晓斌 李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用ECMWF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应用波浪能流密度计算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风浪能、涌浪能、混合浪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波浪能流密度呈现出显著季节性差异。混合浪能流密度表现为冬高夏低;春、夏、秋季的涌浪能流密度明显大于... 用ECMWF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应用波浪能流密度计算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风浪能、涌浪能、混合浪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波浪能流密度呈现出显著季节性差异。混合浪能流密度表现为冬高夏低;春、夏、秋季的涌浪能流密度明显大于风浪能流密度,冬季相反;(2)混合浪能流密度的大值区主要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高值中心可达60 kW/m以上;近海的大值区主要分布于琉球群岛—巴士海峡—传统的南海大风区一带,年平均值在4 kW/m以上,南海北部可达12 kW/m以上;(3)黄渤海的涌浪和混合浪能流密度峰值出现在8—9月,波谷出现在6月。风浪能流密度峰值出现在11月—次年3月,波谷出现在6—8月,均呈现双峰型月变化特征。东海、南海北部、南海中南部海域能流密度的月变化特征相似,都为双峰型,12月—次年4月的能流密度整体较高,波峰出现在12月,波谷出现在5—7月;(4)2 kW/m以上混合浪能流密度出现的频率较高,近海低于大洋;(5)0.5 m以上有效波高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中国近海稍低于大洋;(6)涌浪能流密度的稳定性明显好于风浪能流密度;大洋的能流密度稳定性明显强于近岸。1月份能流密度的稳定性最好,4月和7月次之,10月的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能流密度 季节特征 稳定性
下载PDF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Ⅱ.近海和区域环流模式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荣凤 游小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9-739,共11页
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和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发展和应用的历程。介绍了正压区域海流模式在中国近海海流数值模拟研究当中的应用以及一个24层、最高水平分辨率为0.25&... 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和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发展和应用的历程。介绍了正压区域海流模式在中国近海海流数值模拟研究当中的应用以及一个24层、最高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三重嵌套的中国近海环流模式及其应用。在嵌套模式基础上,基于变分原理,建立了一个中国近海环流的资料同化分析系统。初步结果表明,资料同化提高了模式计算的真实性,所揭示的黑潮的强度和流幅、夏季黄海冷水团的位置等都更接近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流模式 正压模式 斜压模式 南海暖流 嵌套 变分原理 资料同化
下载PDF
南海夏季环流机制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东辉 游小宝 张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63,共10页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斜压海洋模式,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对南海夏季的环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产生南海南部反气旋式环流的主要机制是西南季风的驱动,斜压效应起到了增强环流强度的作用;海底地形和黑潮的强迫是形成&qu...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斜压海洋模式,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对南海夏季的环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产生南海南部反气旋式环流的主要机制是西南季风的驱动,斜压效应起到了增强环流强度的作用;海底地形和黑潮的强迫是形成"南海暖流"和台湾海峡中东北向流的主要原因,而斜压效应和海底地形是形成夏季"南海暖流"右侧偏西向流的主要原因;南海北部的气旋式涡旋是在黑潮、海底地形和斜压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南海 环流
下载PDF
南海各月月平均海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东辉 游小宝 张铭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用一个区域三维、自由表面、斜压海洋模式对南海全年各月的三维平均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得到的环流特征与已有的实测资料十分相近 ,这表明该模拟结果是可信的 ,该数值模拟也是成功的。
关键词 南海 月平均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下垫面上行星边界层空间变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鹤 郭振海 游小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3-2031,共9页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对白洋淀地区水陆非均匀下垫面上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晴天弱背景下,白洋淀地区陆地大气比湿高于水域的情况发生在白天大部分时间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现象首先出现在近...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对白洋淀地区水陆非均匀下垫面上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晴天弱背景下,白洋淀地区陆地大气比湿高于水域的情况发生在白天大部分时间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现象首先出现在近地层,然后不断向高空延伸,与水陆两种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密切相关.由于水陆下垫面的差异,导致水域感热和潜热通量全天较小,变化平稳,而陆地日间感热和潜热通量较大,且潜热高于感热.水陆两地近地层湍流运动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湍流输送在水陆比湿空间变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的局地环流同样影响着水陆比湿的空间变动,主要表现在环流上下支对近地层湍流发展以及水汽的垂直输送的影响.陆地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土壤植被的蒸发蒸腾,而来自水域的仅占很少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非均匀下垫面 比湿 湍流运动 局地环流
下载PDF
一种新的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璇 游小宝 +2 位作者 郑崇伟 孙威 谢胜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回归分析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回归模型不具备全域分析能力,而变量场之间的关系多采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进行分析,与传统的回归分析有所脱节。更为广义的线性回归模型是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延拓,在标量情... 回归分析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回归模型不具备全域分析能力,而变量场之间的关系多采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进行分析,与传统的回归分析有所脱节。更为广义的线性回归模型是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延拓,在标量情况下,该模型可转化为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的基本特征包含乘法不可互易性、等价于传统线性回归(因子项为标量时)、可分析性、延拓性、降维特征及容错性等。该模型解决了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不具备全域分析能力及模型表达能力受限于模型维数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了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降水、高度场、风场月平均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利用该模型和传统回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回归 统计 更为广义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力状况季节变化的正压特征——海表至深400m热储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一骅 游小宝 孙照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使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SIO)整编的海洋上层 (海表至 4 0 0m)热储量资料 ,研究了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力状况季节变化的正压特征 ,指出与SST的分布不同 ,热储量在北纬 5°N~ 10°N之间有一东西贯穿整个太平洋的带状热储量低值... 使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SIO)整编的海洋上层 (海表至 4 0 0m)热储量资料 ,研究了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力状况季节变化的正压特征 ,指出与SST的分布不同 ,热储量在北纬 5°N~ 10°N之间有一东西贯穿整个太平洋的带状热储量低值区 ,其季节变化率的分布特征分为两种 ,一是 11月至 2月为代表的“北半球冬季型”和 5~ 8月的“北半球夏季型” ,3月、4月和 9月、10月为过渡阶段 .北半球 10°N和 2°N的季节变率的时间变化反位相 ,南半球的10°S、2°S其季节变率随时间变化的位相则比较一致且与沿 10°N位相大致相反 .东太平洋季节变化明显早于中、西太平洋 ,具有明显自东向西传播的特征 .10°S与 10°N之间东、西太平洋的季节变率随时间的演变也基本上呈现反位相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季节变化 压特征 热储量
下载PDF
等密度面P-矢量方法和南海北部环流 被引量:1
11
作者 Chu Peter C 李荣凤 游小宝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9-506,共8页
介绍了等密度面上的P-矢量方法,并用该法计算了南海等密度面上的环流和通过吕宋海峡各个月份的体积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净输送量全年都是流入南海,二月份黑潮入侵最强,九月份入侵最弱;在混合层以下,南海的代表性流型是一个海盆尺度的气... 介绍了等密度面上的P-矢量方法,并用该法计算了南海等密度面上的环流和通过吕宋海峡各个月份的体积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净输送量全年都是流入南海,二月份黑潮入侵最强,九月份入侵最弱;在混合层以下,南海的代表性流型是一个海盆尺度的气旋式环流,环流内部又有一些季节性变化的中小尺度的涡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密度面 P-矢量方法 气旋式环流 南海 黑潮
下载PDF
基于权重调整的BP神经网络在Nino区海温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璇 游小宝 +2 位作者 周广庆 张军 刘科峰 《海洋预报》 2011年第5期61-68,共8页
传统BP神经网络在训练完之后,其权重是固定不变的,加上神经网络的样本的标准化处理,将使得网络不易描绘样本峰值。因此,本文考虑变权的方法,以调节训练后的BP网络权重,基于变权次数,建立不同网络模型,并利用不同网络输出值与相应实测值... 传统BP神经网络在训练完之后,其权重是固定不变的,加上神经网络的样本的标准化处理,将使得网络不易描绘样本峰值。因此,本文考虑变权的方法,以调节训练后的BP网络权重,基于变权次数,建立不同网络模型,并利用不同网络输出值与相应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变权BP网络预报效果有较大提升,同时,降低了对因子相关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权重 变权BP网络
下载PDF
中尺度涡冷暖特征的理论推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璇 游小宝 +1 位作者 李训强 郑崇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0-506,共7页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中尺度涡旋冷暖性质与涡旋旋转方向的关系,分析了涡旋的几何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做了如下假设:中尺度涡具有对称的几何形态,涡旋中海洋要素沿径向具有线性变化的特征。从原始方程组出发,利用柱坐标系和上述假设条件,略...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中尺度涡旋冷暖性质与涡旋旋转方向的关系,分析了涡旋的几何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做了如下假设:中尺度涡具有对称的几何形态,涡旋中海洋要素沿径向具有线性变化的特征。从原始方程组出发,利用柱坐标系和上述假设条件,略去耗散力,不考虑涡旋切向的变化,并且忽略径向的速度,推导了中尺度涡的冷暖特征,解释了气旋式中尺度涡对应冷涡以及反气旋式中尺度涡对应暖涡等涡旋的运动特点。结果表明,中心对称形式可以作为对中尺度涡的几何特征的一个理想形态近似,在考虑上述假设条件的理想环境下,柱坐标系在研究中尺度涡的几何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冷暖特征 对称性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imate Ocean Models and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s in China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天军 俞永强 +3 位作者 刘海龙 李薇 游小宝 周广庆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09-1120,共12页
A review is present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imate ocean models and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s developed in China as well as a review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studies performed... A review is present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imate ocean models and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s developed in China as well as a review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studies performed with these models. While the history of model development is briefly reviewed,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last five years. Advances in model development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a summary on scientific issues addressed by using these models.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is the climate ocean models and the associated coupled models, including both global and regional models,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progress of either coupled model development made by other institutions or climate modeling using internationally developed models also is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ocean model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 climate modeling
下载PDF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duct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n autumn 被引量:5
15
作者 成印河 周生启 +4 位作者 王东晓 鲁远征 黄科 姚景龙 游小宝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19-628,共10页
The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atmospheric duct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SC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lobal Position Systerm(GPS) radiosonde data collected four times daily during autumn open cruises from 2006... The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atmospheric duct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SC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lobal Position Systerm(GPS) radiosonde data collected four times daily during autumn open cruises from 2006 to 2012.Duct occurrence,thickness,and strength over the SCS were about 40%,150-m thick,and 8 M units,respectively,which were larger than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period.Most ducts occurred at heights <1 500 m and these ducts easily trap electromagnetic wave clusters with wavelengths <2 m.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SCS ducts appeared evident.They occurred more often at midnight at higher altitudes(about 1 100 m),with a thickest layer of about 145 m and less frequently during the evening at lower altitudes(about 800 m),with a thinnest layer of about 125 m.Moreover,ducts during the daytime at a mean height of about 900 m,with the greatest strength of about 10 M units.Furthermore,all duct variables observed over the SCS in autumn de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These findings are useful not only in the design of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but also for evaluating possible effects of anomalous propagation on meteorological radar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radiosonde atmospheric ducts AUTUMN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Hybrid N-order Lagrangian Interpolation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for Salinity Calcul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炎成 朱首贤 +2 位作者 周林 游小宝 张文静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283-295,共13页
The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ELM) has been used by many ocean models as the solution of the advection equation,but the numerical error caused by interpolation imposes restriction on its accuracy.In the present st... The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ELM) has been used by many ocean models as the solution of the advection equation,but the numerical error caused by interpolation imposes restriction on its accuracy.In the present study,hybrid N-order Lagrangian interpolation ELM(Li ELM) is put forward in which the N-order Lagrangian interpolation is used at first,then the lower order Lagrangian interpolation is applied in the points where the interpolation results are abnormally higher or lower.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a step-shaped salinity advection model are analyzed,which show that higher order(N=3?8) Li ELM can reduce the mean numerical error of salinity calculation,but the numerical oscillation error is still significant.Even number order Li ELM makes larger numerical oscillation error than its adjacent odd number order Li ELM.Hybrid N-order Li ELM can remove numerical oscillation,and i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mean numerical error when N is even and the current is in fixed direction,while it makes less effect on mean numerical error when N is odd or the current direction changes periodically.Hybrid odd number order Li ELM makes less mean numerical error than its adjacent even number order Li ELM when the current is in the fixed direction,while the mean numerical error decreases as N increases when the current direction changes periodically,so odd number of N may be better for application.Among various types of Hybrid N-order Li ELM,the scheme reducing N-order directly to 1st-order may be the optimal for synthetic selection of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Hybrid N-order Lagrangian interpolation numerical oscillation salinity calculation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Seasonal Circulations and Thermohaline Variabilities in the Gulf of Thailand 被引量:1
17
作者 Nitima ASCHARIYAPHOTHA Prungchan WONGWISES +2 位作者 Somchai WONGWISES Usa Wannasingha HUMPHRIES 游小宝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89-506,共18页
Based on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the seasonal thermohaline feature and the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Gulf of Thailand (GOT), situated between 6°N to 14°N latitude and 99°E to 105°E long... Based on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the seasonal thermohaline feature and the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Gulf of Thailand (GOT), situated between 6°N to 14°N latitude and 99°E to 105°E longitude, were studied numerically with 37 × 97 orthogonal curvilinear grid and 10 vertical sigma levels conforming to a realistic bottom topography. A spin-up phase of the first model run was executed using wind stress calculated from climatological monthly mean wind, restoring-type surface heat and salt, and climatological monthly mean fresh water flux data. In this paper,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fields taken from Levitus94 data sets and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from the model run for 12-month mean and for each season are presented where the winter, summer, rainy, and end of the rainy seasons of Thailand are represented by the months January, April, July,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d circulations are also descri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the GoT is warmer tha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ther parts connected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t any depth of inflow from SCS into the GoT, the salinity is high, but in the outflow from the GoT at the surface, the salinity is low. The strong circulations are clockwise during summer and the rainy seasons of Thailand, which are the East Asian monsoon periods, northeasterly and southwesterly during summer. They occur near Pattani and Narathiwat provinces during summer and in the central GoT during the rainy season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wind forcing and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Wind forcing is shown to be the important factor for generating the circulation in the GoT. The lateral velocity at the open boundaries 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current circulation for the rainy and end of the rainy seasons, with insignificant effect for the winter and summer seasons of Thai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circulation Gulf of Thailand spin-up phase THERMOHALINE curvilinear grid
下载PDF
蒸发波导探测系统传感器允许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福山 谢志辉 +4 位作者 王胜国 游小宝 姜明波 刘茜 邓冰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基于自主开发蒸发波导诊断分析模型,开展了蒸发波导高度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发现在几乎所有层结条件下,海面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波导高度变化的最敏感因子,其次是海面气温、海表面水温和海面风速,气压变化影响可忽略不计。若使蒸发波导... 基于自主开发蒸发波导诊断分析模型,开展了蒸发波导高度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发现在几乎所有层结条件下,海面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波导高度变化的最敏感因子,其次是海面气温、海表面水温和海面风速,气压变化影响可忽略不计。若使蒸发波导高度诊断分析均方差小于或接近于蒸发波导高度10%,则在稳定层结下要求气温和海表面水温误差不大于0.2℃、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1%、海面风速误差不大于0.5 m/s,在不稳定和中性层结下要求气温和海表面水温误差不大于0.5℃、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3%、低风速时风速误差不大于0.5 m/s、高风速时风速误差不大于1.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 探测系统 允许误差
下载PDF
Ocean internal waves interpreted as oscillation travelling waves in consideration of ocean dissipation
19
作者 姜祝辉 黄思训 +1 位作者 游小宝 肖义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2-59,共8页
Most studies of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remote sensing of ocean internal waves are based on the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of the Korteweg-de Vries (KdV) equation, and the dissipative term in the KdV equation is n... Most studies of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remote sensing of ocean internal waves are based on the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of the Korteweg-de Vries (KdV) equation, and the dissipative term in the KdV equation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However, the dissipative term is very important, both in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s and in ocean models. In this paper, the traveling-wave structure to characterize the ocean internal wave phenomenon is modele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advanced, and a theoretical hypothesis of the traveling wave to retrieve the ocean internal wave parameters in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s is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ocean internal waves oscillation travelling wave Korteweg-de Vriesequation
下载PDF
中国及周边海海温资料同化系统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小宝 周广庆 +1 位作者 朱江 李荣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10,共6页
在一个嵌套的海洋环流模式基础上,采用基于变分原理的最优插值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中国及周边海海温资料同化系统.利用1998世界大洋数据集(WOD98)中的海温垂直剖面资料和欧洲中心再分析风应力资料进行了连续12年的同化试验,初步结果表明... 在一个嵌套的海洋环流模式基础上,采用基于变分原理的最优插值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中国及周边海海温资料同化系统.利用1998世界大洋数据集(WOD98)中的海温垂直剖面资料和欧洲中心再分析风应力资料进行了连续12年的同化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同化方案是有效可行的,与未同化前相比,资料同化提高了模式计算的真实性,对中国及周边海海洋环流状况的描述有了很大改善.如所揭示的黑潮的强度、流幅、夏季黄海冷水团及其对应的水平环流、晚夏早秋南海的偶极子涡及其中间的东向急流等都更接近于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模式 资料同化 变分原理 黑潮 黄海冷水团 偶极子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