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组断裂—岩性复合圈闭发育模式与勘探实践
1
作者 胡德胜 孙文钊 +4 位作者 满晓 陈奎 陈丽君 宫立园 李珊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7,共13页
为了解决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勘探目标搜索和油田可持续开发难度大的问题,对该区二号断裂带渐新统涠洲组三段构造圈闭发育层段开展了断裂—岩性复合圈闭研究。通过对控洼断裂演化与涠三段沉积特征关系的研究,发现涠三段沉积期二号断裂... 为了解决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勘探目标搜索和油田可持续开发难度大的问题,对该区二号断裂带渐新统涠洲组三段构造圈闭发育层段开展了断裂—岩性复合圈闭研究。通过对控洼断裂演化与涠三段沉积特征关系的研究,发现涠三段沉积期二号断裂带活动性较弱,凹陷长轴方向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向洼中持续推进;涠二段、涠一段沉积期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产生一系列雁列式断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形成的相对孤立的水下分流河道与呈雁列式断裂形成角度交错相互切割,从而形成了NE—SW向靠断层封堵、NW—SE向靠砂体尖灭的特色河道型构造—岩性圈闭群。研究表明:(1)涠三段发育“二号断裂带洼中断隆背景、低频摆动水道、雁列张扭断裂”三因素耦合的断裂—岩性型圈闭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与二号断裂带的交会区是构造—岩性圈闭有利发育区带;(2)近物源交会区主要发育复合型构造—岩性圈闭,远物源交会区主要发育孤立型构造—岩性圈闭,建立了凹陷轴向河道控砂,断裂、砂体复合控藏的成藏模式。断裂—岩性型圈闭模式和成藏模式应用效果好,搜索了一批NE—SW向靠断层封堵、NW—SE向靠砂体尖灭的有利断裂—岩性复合圈闭群,并在涠B-E构造得到很好的应用,WB-E 1井钻遇油层近100 m,后续多口井钻探成功,新增油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万立方米,证实二号断裂带涠三段断裂—岩性复合圈闭是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裂—岩性复合圈闭 油气成藏 涠洲组 渐新统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南海西部原油领域勘探进展与突破方向
2
作者 邓勇 胡德胜 +4 位作者 游君君 满勇 满晓 陈林 付大巍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4,共14页
南海西部原油领域历经多年勘探,探明程度高,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转变思路,大力拓展新领域。攻关岩性圈闭发育机制,建立了流三段“低位转换带控砂,湖侵互层叠置连片”的广覆式砂体沉积模式,阐明了大面积连片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创建... 南海西部原油领域历经多年勘探,探明程度高,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转变思路,大力拓展新领域。攻关岩性圈闭发育机制,建立了流三段“低位转换带控砂,湖侵互层叠置连片”的广覆式砂体沉积模式,阐明了大面积连片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创建了“近源广覆式有序富集”成藏模式,发现南海西部首个大中型岩性油田;攻关深层大型储集体和优质储层发育机制,建立构造-层序-地貌耦合控砂分析技术,提出了限制型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模式,明确了相带与溶蚀差异控储机制,涠西南凹陷B洼深层、乌石凹陷反转构造带倾末端、文昌B凹陷双古领域获得了勘探突破。同时明确了大型构造脊大型储集体耦合的深层领域、富烃凹陷周缘地层-岩性圈闭领域、源储对接潜山领域和烃源条件落实边部凹陷是南海西部原油领域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涠西南凹陷 乌石凹陷 文昌B凹 勘探进展 岩性油藏 涠洲11-6 中深层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满晓 冷振璞 +3 位作者 庞在英 吕京光 冯亚波 刘兆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 16例 ,异常 30例 ;⑶CTA :2 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 (ACA)不同程度狭窄 ,2例MCA明显变细 ,17例CTA图像正常 ;⑷ 2 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 ,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 ,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 5例 ,正常 4例 ;CTA显示血管狭窄 2例 ,正常 7例。 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CTPI均正常 ,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 ,远侧血管网增多 ;其余 10例正常。结论 CTPI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 ,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超早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NO、ET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满晓 杨美兰 +3 位作者 庞在英 冷振璞 冯亚波 杜怡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6,共2页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IA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灶体积与血浆NO、ET呈正相关。认为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ET水平可作为脑缺血损害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早期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满晓 于炳新 +1 位作者 庞在英 冷振璞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9期797-798,共2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的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的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ε3/ε3为常见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脑梗死组(2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P〈0.01)。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apoB水平比apoEε2、ε3携带者高(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ε4基因可能为该病的危险因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载脂蛋白E导致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血脂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满晓 冷珍璞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能帮助确定缺血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对临床超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介绍了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脑缺血 半暗带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结合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检测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7
作者 满晓 冷振璞 +1 位作者 庞在英 杜怡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4-786,790,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结合检测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及判断脑梗死体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梗塞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结合检测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及判断脑梗死体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梗塞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P);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浆Glu、GABA水平。结果普通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者26例,均为责任病灶,未见异常者31例。CTPI显示灌注异常者5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者3例;CTPI显示患者rCBF、TP、MTT显著改变,病灶侧与对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Glu、GABA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88,P<0.01;r=0.47,P<0.01)。结论CTPI结合检测血浆Glu、GABA水平变化,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并能有效判断梗死体积,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PECAM-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8
作者 满晓 崔元孝 +3 位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庞在英 蔡永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AC I患者(AC I组)不同时间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PECA...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AC I患者(AC I组)不同时间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 h达高峰,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1);48 h内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弱正相关(r=0.39,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14 d时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弱负相关(r=-0.43,P<0.05)。结论血小板PECAM-1参与脑梗死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血小板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湖底扇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满晓 胡德胜 +4 位作者 吴洁 宫立园 柳智萱 姜应德 赵晔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4,共8页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涠西南凹陷A洼在流一段低位域和湖侵...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涠西南凹陷A洼在流一段低位域和湖侵域发育湖底扇沉积体,其中,低位域湖底扇发育于一号断层附近,地震上表现为连续强反射特征;湖侵域湖底扇分布于洼中,地震上具有明显的丘状反射特征。(2)受物源供给和古地貌两大因素的控制,A洼流一段发育2期湖底扇沉积。低位域短轴方向物源供给少,一号断层下降盘为洼陷的堆积中心,发育小规模直接入湖的近岸水下扇体,并形成向物源区方向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湖侵域物源供给逐渐增大,一号断层活动性减弱,A洼堆积中心逐渐迁移至洼中,扇三角洲前缘松散沉积物发生二次搬运,在洼中形成湖底扇,并形成向南斜坡翘倾尖灭的岩性圈闭和被二号断层遮挡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3)垂向运移条件是研究区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要素,A洼烃源层上部发育受早期断层和晚期构造差异沉降两方面因素控制的微裂缝,为油气突破泥岩盖层垂向运移至“源上”岩性圈闭内并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该区具有“超压驱动、微裂缝运移、低势区汇聚”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岩性油藏 垂向运移 成藏模式 流一段 始新统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MSCT行脑CTPI联合CTA在诊断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京光 柳澄 +2 位作者 武乐斌 满晓 冷振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7期453-457,共5页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CT灌注成像 (CTPI)与CT血管成像 (CTA)相结合的技术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的超早期诊断 ,并评价它们在区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脑梗死 (CI)中的作用以及梗死体积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CT灌注成像 (CTPI)与CT血管成像 (CTA)相结合的技术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的超早期诊断 ,并评价它们在区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脑梗死 (CI)中的作用以及梗死体积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 4 6例AICVD患者行CT平扫、CTPI和CTA检查。按病变类型分为CI组和TIA组。CI组按病灶大小分为大、中、小体积梗死组。对比观察AICVD患者的CT平扫、CTPI和CTA图像 ;分析CI组病灶大小与CTA变化的关系。结果 :4 6例AICVD患者均于发病 6h内就诊。CT平扫 12例TIA患者均未见异常 ;34例CI患者 2 9例未见异常 ,仅 5例显示略低密度灶。CTPI未见异常者 16例 ,其中TIA12例 ,小体积CI4例 ;灌注异常者 30例 ,患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rCBF、TTP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CTA显示 12例TIA患者 10例未见异常改变 ,2例患侧供血动脉变细 ;34例CI患者 30例病变区相应的供血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 ,4例小体积CI患者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利用MSCT的优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仅使用 90ml对比剂完成CTPI和CTA检查以及后处理工作。CTPI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CI,并同时从功能和形态学上综合分析AICVD的程度和原因 ,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为临床医师尽早进行合理治疗 ,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威海九龙湾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满晓 吴建政 +1 位作者 胡日军 朱龙海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9期9-14,共6页
以表层沉积物粒度、岸滩剖面测量和不同时期的水深地形测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威海九龙湾的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岸滩剖面形态及水深地形变化,同时对研究区沿岸输沙率进行计算,并探讨了水动力环境与沉积物运移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表层沉积物粒度、岸滩剖面测量和不同时期的水深地形测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威海九龙湾的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岸滩剖面形态及水深地形变化,同时对研究区沿岸输沙率进行计算,并探讨了水动力环境与沉积物运移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分布呈现由岸向海逐渐变细的趋势,岸滩表现出典型的离岸输沙断面的特征,波浪是塑造岸滩剖面的主要动力因素。受N向系波浪的影响,九龙湾沿岸输沙指向SE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湾 表层沉积物 泥沙运移 水动力环境
下载PDF
老年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振华 杜怡峰 +2 位作者 吕京光 卢林 满晓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92-19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8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发病24h内行CT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8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发病24h内行CT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d后行MRI随访。结果本组中40.9%(18/44)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41/44)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缺血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灌注成像 老年性 脑梗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镛 满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诊断 临床分型 肌疲劳试验 新斯的明试验
下载PDF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与脑血栓形成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亚波 姚红 +5 位作者 迟兆富 冷振璞 崔元孝 刘兆孔 满晓 朱国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分析方法 ,检测了 80名脑血栓患者和 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 2 0 ...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分析方法 ,检测了 80名脑血栓患者和 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G→A突变。结论 中国人群凝血酶原 2 0 2 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 ,2 0 2 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 基因突变 PCR-RFLP分析
下载PDF
依托咪酯在大鼠最大电休克和戊四氮模型中的抗惊厥作用
16
作者 冯亚波 姚红 +2 位作者 满晓 庞在英 迟兆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在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和戊四氮(metrazol seizure test,MST)惊厥实验中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复制160只Wistar大鼠MES和MST模型,MES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在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和戊四氮(metrazol seizure test,MST)惊厥实验中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复制160只Wistar大鼠MES和MST模型,MES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1组,每组20只。MST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2组,每组20只。观察MES中大鼠的惊厥发生率、死亡率和强直持续期,MST中惊厥潜伏期、惊厥数和死亡数,并记录每只大鼠的发作强度。发作24 h后,灌注固定后取脑,常规HE染色及Nissl染色。结果在MES中,与对照1组比较,E2.5组可缩短强直持续期(P<0.05),对惊厥发生率无明显影响,E5组可同时缩短强直持续期(P<0.01)降低惊厥发生率,E10组可完全拮抗大鼠电惊厥的发生。在MST中,与对照2组比较,依托咪酯各组仍具明显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用量越大,大鼠惊厥发生强度越小。结论依托咪酯在动物模型观察中,具有对抗癫癎发作的作用,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癫癎发作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电休克 戊四唑 抗惊厥药
下载PDF
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癎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在英 满晓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7-167,169,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迟发性 癫癎
下载PDF
低颅压性头痛24例误诊分析
18
作者 李松奎 满晓 +2 位作者 张镛 王敏忠 苏伟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低颅压性头痛 误诊 诊断 脑血管痉挛 病理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泥-流体底辟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7
19
作者 满晓 朱继田 +2 位作者 姚哲 吴洁 王丽君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底辟主要发育在乐东—陵水凹陷结合部的陵南斜坡带及凸起之上,向凹陷中心规模逐渐减小。新近纪时期盆地快速沉降和生烃作用共同导致了深部异常高压的存在,其为底辟发育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陵南斜坡带古近纪发育的断裂为区域内的构造薄弱带,且在新近系发生活化为异常高压释放提供突破口,进而导致了底辟的形成,即底辟形成时间为新构造运动时期。底辟构造可沟通崖城组烃源岩及黄流组、莺歌海组储集体,是深水西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分布。根据底辟构造与烃源、储层的配置关系,提出了陵南斜坡带和松南低凸起区是深水区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勘探 泥-流体底辟 气烟囱 天然气成藏 海南省
下载PDF
乌石凹陷“背形负花构造”成因及油气富集规律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满晓 胡德胜 +2 位作者 范彩伟 向飞 吴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9,共8页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发育大型"背形负花构造",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其形成及演化机制认识不清,油气富集规律尚未明确,影响了勘探部署。本文利用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构造背景研究与钻井资料分析,提出本区"背形负...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发育大型"背形负花构造",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其形成及演化机制认识不清,油气富集规律尚未明确,影响了勘探部署。本文利用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构造背景研究与钻井资料分析,提出本区"背形负花构造"是伸展应力场长期作用于本区并发生顺时针旋转的结果。构造形成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重力滑脱作用形成了背斜构造及伴生的正断层组;然后是相对于先存断裂的斜向拉伸作用造成断裂体系的顺时针扭动,从而形成了"似花状"的结构。乌石凹陷东区构造区"花心""花瓣"油气富集差异性明显,"花心"区油气运移更加活跃,但成藏规模小,"花瓣"区成藏层系相对单一,但成藏规模大,可根据构造区位置采取相应的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 背形负花构造 重力滑脱 油气富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