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期和种植地貌青蒿的品质分析
1
作者 覃雅 韦莹 +4 位作者 潘丽梅 李林轩 冯世鑫 张坤 张占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表型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青蒿的最适种植环境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2种地貌上种植的5个采收日期青蒿的表型特征,以及青蒿...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表型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青蒿的最适种植环境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2种地貌上种植的5个采收日期青蒿的表型特征,以及青蒿素、青蒿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同一采收日期,在喀斯特山地上种植的青蒿呈全株矮且宽、根系稀疏且为浅根系的生长状态,而在传统平地种植的青蒿呈枝繁叶茂、株高茎壮、根系茂密且为深根系的生长状态;传统平地种植的青蒿总黄酮、总多酚、青蒿素、青蒿酸含量高于喀斯特山地种植的青蒿。喀斯特山地和传统平地上种植青蒿的总黄酮、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均在7月末最高,总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青蒿表型特征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传统平地上种植的青蒿表型特征及青蒿素等成分含量的最高值均优于喀斯特山地上种植的青蒿,7月下旬为青蒿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采收期 喀斯特山地 平地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化橘红挥发油对罗汉果斑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2
作者 詹鑫婕 陈乾平 +7 位作者 蒋妮 宋利沙 丘卓秋 黄琦 潘丽梅 冯世鑫 白丹宇 蒋水元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4-98,120,共6页
采用平板抑菌法结合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挥发油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病原菌菌丝体的形态及测定挥发油处理病原菌菌丝体后... 采用平板抑菌法结合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挥发油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病原菌菌丝体的形态及测定挥发油处理病原菌菌丝体后处理液的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探究化橘红挥发油的抑菌机理。平板抑菌结果表明,化橘红挥发油稀释≤1 000倍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达100.0%,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 000倍的抑制率(88.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化橘红挥发油稀释1 000倍,45%戊唑·咪鲜胺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乳油对罗汉果斑枯病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均在80.0%以上,且均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制率(70.68%)。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化橘红挥发油处理7 d的病原菌菌丝呈念珠状膨大并有断裂现象。菌丝体与化橘红挥发油共培养结果表明,混合液的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化橘红挥发油处理浓度的加大、互作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浓度为2.0 g/L的化橘红挥发油与病原菌菌丝共培养48 h,培养液的电导率为279.208μS/cm,为各处理最大值;挥发油终质量分数0.2%、作用60 h后,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90.6μg/mL,为各处理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 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 挥发油 抑制作用及机理
下载PDF
山豆根菌核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3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5 位作者 张占江 韦树根 丘卓秋 黄琦 詹鑫婕 潘丽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9-94,101,共7页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Radix)菌核病病原菌,利用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特征、菌丝融合群测定、细胞核荧光染色以及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病...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Radix)菌核病病原菌,利用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特征、菌丝融合群测定、细胞核荧光染色以及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山豆根菌核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1。98%恶霉灵可溶性粉剂(SP)、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WG)、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EC)、10亿/g哈茨木霉菌悬浮剂(SC)、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611、0.5757、0.0748、0.2843、0.74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Radix) 菌核病 病原菌鉴定 室内药剂筛选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下载PDF
罗汉果病害研究进展
4
作者 蒋妮 詹鑫婕 +3 位作者 宋利沙 丘卓秋 潘丽梅 蒋水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7-1165,共9页
罗汉果是广西大宗道地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其所含低热量的罗汉果甜苷备受人们欢迎。随着罗汉果人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质量和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罗汉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罗汉... 罗汉果是广西大宗道地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其所含低热量的罗汉果甜苷备受人们欢迎。随着罗汉果人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质量和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罗汉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罗汉果病害有罗汉果病毒病、根结线虫病、青枯病、斑枯病、芽枯病、炭疽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等,其中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性大。文章综述了罗汉果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罗汉果病害研究主要聚焦于罗汉果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但研究深度不够,生产中罗汉果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问题依然严峻;提出建立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的罗汉果病毒病检测方法,制定和完善罗汉果病毒检测规程;完善罗汉果脱毒苗生产技术体系,做到组培苗不带病毒,育苗基质不带线虫;重视田间综合防治技术协同研究,以减少病毒和线虫传播;加强对罗汉果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的宣传,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种植;加强罗汉果抗病毒和抗线虫种质资源的收集、筛选与利用。针对今后罗汉果病害重点研究方向,认为应系统开展“寄主、病原物、环境”三角互作关系研究,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选育抗病品种,以期为罗汉果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推动罗汉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中药材 病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12345”模式构建
5
作者 潘丽梅 邓灵英 《广西教育》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针对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师培养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构建并运用“12345”教师培养方式,通过“一个核心”“二带结对”“三级培训”“四课教研”“五个平台”等路径,创新开展校本研修,增强了教师成... 针对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师培养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构建并运用“12345”教师培养方式,通过“一个核心”“二带结对”“三级培训”“四课教研”“五个平台”等路径,创新开展校本研修,增强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研修 党建 名优教师引领 师徒结对
下载PDF
促成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外因素与条件
6
作者 潘丽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促成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是内外部因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阐明了促成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外力量。一方面,教师要强大发展“内力”,通过创造自我发展的内部...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促成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是内外部因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阐明了促成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外力量。一方面,教师要强大发展“内力”,通过创造自我发展的内部因素与自身条件促成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借助“外力”,通过适应自我发展的外部因素与外部条件促成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师 “内力” “外力” 专业成长与发展
下载PDF
钩藤管家基因筛选及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穆德添 万凌云 +6 位作者 章瑶 韦树根 陆英 付金娥 田艺 潘丽梅 唐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为研究钩藤不同部位中最适管家基因与钩藤生物碱上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钩藤根、茎钩、叶片、蒴果为实验材料,通过RT-qPCR技术、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及△Ct程序、RefFinder在线网站分析了12个候选管家基... 为研究钩藤不同部位中最适管家基因与钩藤生物碱上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钩藤根、茎钩、叶片、蒴果为实验材料,通过RT-qPCR技术、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及△Ct程序、RefFinder在线网站分析了12个候选管家基因(18S、SAM、TUA、TUB、EF-1β、EF-1α、RNA L13、GAPDH、Actin6、PAL、CYP、cdc73)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最适管家基因为SAM。再以SAM为管家基因,基于“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共表达分析筛选出钩藤生物碱上游合成途径中的15个重点候选相关基因(G8H、8-HGO、IS、CYP76A26、7-DLGT、7-DLH、LAMT、SLS、AS、AnPRT、IGPS、TSA、TSB、TDC、STR)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含量趋势较为一致,很可能参与钩藤中TIAs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实时荧光定量PCR 管家基因 吲哚萜类生物碱 关键酶基因 表达
下载PDF
价值链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8
作者 潘丽梅 《大众商务》 2024年第17期0112-0114,共3页
下载PDF
桑寄生种子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9
作者 宋利沙 万凌云 +4 位作者 韦树根 潘丽梅 霍娟 付金娥 蒋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4-1933,共10页
【目的】筛选、分离、鉴定桑寄生种子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内生真菌,为获取降解能力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及实现桑寄生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桑寄生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内生真菌,以麦麸为木质纤维生... 【目的】筛选、分离、鉴定桑寄生种子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内生真菌,为获取降解能力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及实现桑寄生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桑寄生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内生真菌,以麦麸为木质纤维生物物质底物,采用ABTS法、藜芦醛法和苯酚红法及纤维素酶(CL)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筛选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57株桑寄生种子内生真菌中筛选出4株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菌株(15H3、2013、106和10y11)。其中,培养11 d时菌株15H3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菌株2013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达高峰,分别为7.14和11.69 U/mL;培养9 d时菌株106的漆酶活性、菌株2013的纤维素酶活性和菌株10y11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分别为57.98、0.32和8.56 U/mL。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15H3和2013分别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arceuthobii)和垫壳孢属(Coniella pseudogranati)菌株,106和10y11为镰孢属(Fusarium incarnatum)菌株。【结论】从桑寄生种子中能筛选鉴定出高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内生真菌拟盘多毛孢属、垫壳孢属和镰孢属,可为桑寄生侵入寄主细胞壁降解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桑寄生的繁育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种子 内生真菌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鸡血藤ISS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10
作者 李金梅 王一婷 +4 位作者 潘丽梅 黄晓东 谭勇 汝梅 刘雯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鸡血藤的入药部位藤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DNA提取,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构建。结果表明,鸡血藤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60 ng,Taq酶2.00 U,Mg2+浓度1.75 mmol/L,dNTP浓度0.25 mmol... 以鸡血藤的入药部位藤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DNA提取,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构建。结果表明,鸡血藤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60 ng,Taq酶2.00 U,Mg2+浓度1.75 mmol/L,dNTP浓度0.25 mmol/L,引物浓度0.20 μmol/L,最佳退火温度44.6℃。从100条ISSR引物筛选出20条适合鸡血藤的ISS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ISSR 分子标记 引物筛选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下载PDF
龙荔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潘丽梅 朱建华 +2 位作者 秦献泉 彭宏祥 卢美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应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探讨龙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效果良好,所提取的DNA纯度较高,符合ISSR-PCR反应的要求;龙荔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20μl):1&... 应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探讨龙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效果良好,所提取的DNA纯度较高,符合ISSR-PCR反应的要求;龙荔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20μl):1×Buffer缓冲液(含适量Mg^2+),1 UTaqDNA聚合酶,0.20 mmol/L dNTP,0.25μmol/L引物,DNA模板70-80 ng/μl,退火温度5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荔 DNA提取 ISSR-PC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硼元素对Fe-6.5%(质量分数)Si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潘丽梅 金吉男 +4 位作者 林均品 王建国 王艳丽 林志 陈国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3-685,共3页
 含Si约6.5%(质量分数)的Fe Si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由于其室温脆性差而难以通过常规的冷轧工艺加工成薄板。本文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硼对铸态Fe 6.5%(质量分数)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合金薄板在不同温度下拉伸的力学性能...  含Si约6.5%(质量分数)的Fe Si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由于其室温脆性差而难以通过常规的冷轧工艺加工成薄板。本文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硼对铸态Fe 6.5%(质量分数)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合金薄板在不同温度下拉伸的力学性能,并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硼元素的添加使得该铸态合金晶粒细化,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塑性。Fe 6.5%(质量分数)Si合金薄板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结果表明,室温延伸率达到6.4%,500℃延伸率达最大值(32.96%),明显高于600℃时的延伸率,原因是600℃处于B2和DO3两相区,在温度600℃下发生了DO3相到B2相的转变,使得B2相有所增加。B2相的增加降低了Fe 6.5%(质量分数)Si合金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6.5%(质量分数)Si合金 延伸率 解理断口
下载PDF
广西龙荔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丽梅 朱建华 +3 位作者 秦献泉 彭宏祥 黄凤珠 卢美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4-819,共6页
选用l2条ISSR引物组合分析了广西67个龙荔单株和10个龙眼品种(单株)、12个荔枝品种以及l0个野生荔枝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均得到了清晰指纹。在所扩增的151条ISSR主带中,有1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占84.11%。所用引物可将供试的品种... 选用l2条ISSR引物组合分析了广西67个龙荔单株和10个龙眼品种(单株)、12个荔枝品种以及l0个野生荔枝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均得到了清晰指纹。在所扩增的151条ISSR主带中,有1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占84.11%。所用引物可将供试的品种(单株)区分开来。供试龙荔单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97,表明广西龙荔种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龙荔与龙眼、荔枝间遗传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异,99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在0.53~0.98,在相似系数0.53处荔枝供试材料自聚为1类,而龙荔与龙眼聚为1类,表明龙荔与荔枝的遗传差异较大,龙荔在遗传物质上更接近龙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荔 遗传多样性 ISSR 广西
下载PDF
我国龙眼近缘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丽梅 朱建华 +2 位作者 彭宏祥 秦献泉 黄凤珠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11-814,共4页
龙眼属(Dimocarpus)植物全世界约有20个种,在中国境内仅有4个种,为龙眼栽培种和3个龙眼近缘种。龙眼近缘种植物不仅在龙眼栽培起源,而且在无患子科果树栽培起源研究中有重要地位。文章综述了我国龙眼属近缘种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分... 龙眼属(Dimocarpus)植物全世界约有20个种,在中国境内仅有4个种,为龙眼栽培种和3个龙眼近缘种。龙眼近缘种植物不仅在龙眼栽培起源,而且在无患子科果树栽培起源研究中有重要地位。文章综述了我国龙眼属近缘种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分类以及相关的遗传利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近缘种 龙荔 遗传研究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的病原真菌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丽梅 白容霖 +3 位作者 刘伟成 王文众 李宏宇 胡汉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报道了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上的病原真菌19属41种,寄生在14个科26个属的寄主植物上。其中新种1个:问荆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equisetiLiu et Bai);东北地区首次报道种5个。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生境和分布,所有标本保藏在解放军... 报道了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上的病原真菌19属41种,寄生在14个科26个属的寄主植物上。其中新种1个:问荆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equisetiLiu et Bai);东北地区首次报道种5个。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生境和分布,所有标本保藏在解放军军需大学真菌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病原真菌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白背三七组织培养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丽梅 马小军 +1 位作者 莫长明 凌征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白背三七离体繁殖的影响,建立白背三七种苗再生繁殖体系。【方法】以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组合(0~0.1mg/L6-BA、0~0.2mg/LKT、0~0.2mg/L2,4-D以及0~0.4mg/LIBA、0~0.4mg/LNAA)对带芽茎段进...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白背三七离体繁殖的影响,建立白背三七种苗再生繁殖体系。【方法】以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组合(0~0.1mg/L6-BA、0~0.2mg/LKT、0~0.2mg/L2,4-D以及0~0.4mg/LIBA、0~0.4mg/LNAA)对带芽茎段进行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壮苗和生根培养。【结果】在添加相同KT、2,4-D条件下,添加过高的6-BA(1.0mg/L)会降低丛生芽增殖系数;而在相同6-BA、KT的条件下,添加2,4-D可提高芽的增殖,以在培养基MS+0.5mg/L6-BA+0.2mg/LKT+0.2mg/L2,4-D中茎段丛芽增殖系数最高,为15.4,丛生苗较壮、生长良好。不同IBA、NAA组合均可诱导丛生芽生根,但以培养基MS+0.2mg/LIBA+0.2mg/LNAA的生根效果最好,接种10d开始生根,15d时生根率为85.3%,每株平均生根数为4~9条,移栽成活率可达82.3%。【结论】建立了白背三七种苗再生繁殖体系,可为白背三七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三七 茎段 激素组合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天门冬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丽梅 马小军 +2 位作者 韦树根 王晓峰 柯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396-4398,共3页
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考察1 g/L HgCl2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以及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 g/L HgCl2处理7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 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考察1 g/L HgCl2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以及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 g/L HgCl2处理7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0.5 mg/L 6-BA+1.0 mg/L NAA+0.2 mg/L KT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生长势最强,MS+1.0 mg/L 6-BA+0.2 mg/L NAA+0.2 mg/L KT培养基中的出芽率最高;1/2MS+0.5 mg/L NAA+0.5 mg/L IBA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可达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茎段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4
18
作者 潘丽梅 王朝瑜 刘正聪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3期2699-2702,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为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形成率,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90 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30、90 d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并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趋势更慢,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4.2±3.7)、(18.6±4.9)、(21.5±5.3)mm Hg比(46.2±8.4)mm Hg;观察组:(13.9±3.4)、(15.9±3.8)、(17.4±4.8)mm Hg比44.2±9.8)mm Hg](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0.88±0.09比0.50±0.11)(P<0.01)。观察组浅前房形成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25)比36.0%(9/25),4.0%(1/25)比28.0%(7/25),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方法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状况、手术后浅前房可以达到深度稳定,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的顺应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药用植物金果榄组织培养初探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丽梅 马小军 +3 位作者 白隆华 曾雯雯 冯世鑫 莫长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232-1235,共4页
以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3-丁酸(I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赤霉素(GA),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金果榄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启动培... 以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3-丁酸(I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赤霉素(GA),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金果榄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KT+0.1 mg/L 2,4-D,腋芽诱导率达95.1%;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GA+0.2 mg/L NAA,增殖系数达到16.1;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0.4 mg/L NAA,30 d时生根率为85.4%,10 d后炼苗移栽到塘泥和河沙(3∶1,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7.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 茎段 组织培养 诱导 生根
下载PDF
活性炭在罗汉果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丽梅 莫长明 +2 位作者 马小军 冯世鑫 王晓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0,共3页
研究了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长、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增殖分化无明显影响,但对试管苗的壮苗生长及缓解玻璃化有较大促进作用,活性炭最佳浓度为0.5g/L;其次,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继代培养效果明显,最... 研究了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长、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增殖分化无明显影响,但对试管苗的壮苗生长及缓解玻璃化有较大促进作用,活性炭最佳浓度为0.5g/L;其次,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继代培养效果明显,最佳使用浓度为0.8g/L,保存时间能达6个月,半年存活率为86.42%;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根有促进作用,当活性炭浓度为1.0g/L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95.1%,根粗壮,根系密度高,长势佳,最适合移栽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活性炭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