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降解菌群的富集:微生物群落结构、降解特征及机理
1
作者 李紫辉 何欢 +5 位作者 郭子维 杨世承 熊金瑞 黄斌 张皓东 潘学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4-2073,共10页
利巴韦林(RBV)是一种可针对多种RNA和DNA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但人体对RBV的低吸收率导致约60%的RBV以排泄物的方式排出体外,造成水体污染。微生物降解是目前常用的环境修复技术,但鲜见关于RBV降解菌群或菌株的报道。本研究从活性污... 利巴韦林(RBV)是一种可针对多种RNA和DNA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但人体对RBV的低吸收率导致约60%的RBV以排泄物的方式排出体外,造成水体污染。微生物降解是目前常用的环境修复技术,但鲜见关于RBV降解菌群或菌株的报道。本研究从活性污泥中富集提取了一种可以有效降解RBV的微生物群落,并基于16S rRNA测序数据对菌群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富集菌群可以在3天内降解97.24%的RBV(初始浓度为5.0 mg/L),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6)。此外,它们能在弱酸性、中性的pH范围(5.0~7.0)和中高温(35.0~40.0℃)下保持较高的降解性能。在RBV降解过程中,共检测到7种可能的中间产物并基于此构建了RBV生物降解途径。降解产物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RBV经过生物降解后其毒性降低。富集菌群中丰度较高的变形杆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可能在RBV生物降解中发挥潜在作用。碳氮裂解酶、ABC转运蛋白和异种生物的生物降解及代谢相关的基因可能与RBV生物降解有关。本研究为RBV的防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生物降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RBV) 生物降解 微生物群落 降解产物和途径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HA@Fe_(3)O_(4)修饰阳极增强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类固醇雌激素
2
作者 王昌鲁 余厂 +3 位作者 黄斌 来超超 郭子维 潘学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3,194,共9页
利用腐植酸(HA)与具有较强电容性的纳米Fe_(3)O_(4)颗粒形成的金属化合物(HA@Fe_(3)O_(4))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探究含有以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为代表性类固醇雌激素(SEs)的模拟废水在MFC阳极的降解特性,并对EE2降解过程中MF... 利用腐植酸(HA)与具有较强电容性的纳米Fe_(3)O_(4)颗粒形成的金属化合物(HA@Fe_(3)O_(4))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探究含有以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为代表性类固醇雌激素(SEs)的模拟废水在MFC阳极的降解特性,并对EE2降解过程中MFC的产电特性进行了表征。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与不存在HA@Fe_(3)O_(4)的MFC相比,存在HA@Fe_(3)O_(4)的MFC的欧姆阻抗降低了79.58%,电荷转移阻抗降低了89.60%。循环伏安扫描结果显示,HA@Fe_(3)O_(4)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阳极板的电容。HA@Fe_(3)O_(4)修饰阳极后MFC最大功率密度可达537.37 mW/m~2。HA@Fe_(3)O_(4)修饰的阳极可显著提高MFC对EE2的去除率,EE2在低浓度下(≤5.0μmol/L)可以介导电子转移,提高MFC的产电性能,进而提高MFC去除EE2的能力,但高浓度(5.0~10.0μmol/L)时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并降低MFC产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燃料电池 17Α-乙炔基雌二醇 HA@Fe_(3)O_(4) 生物膜 厌氧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典型环境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及分子机制
3
作者 刘君 胥志祥 +2 位作者 朱春游 岳中秋 潘学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59-4071,共13页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其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并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归纳总结了环境介质中典型微塑料(PE、PP、PS、PVC、PET)的污染特征,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途径,深入剖析了微生物...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其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并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归纳总结了环境介质中典型微塑料(PE、PP、PS、PVC、PET)的污染特征,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途径,深入剖析了微生物介导微塑料降解的分子机理和影响因素。环境介质中微塑料可通过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进行降解(包括微生物定殖、生物膜截留和生物酶降解等过程),其降解效率与微生物模型和微塑料特性密切相关,并受到典型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pH等)的影响。本论文系统总结了微生物介导降解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微生物技术控制微塑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微生物降解 降解途径 分子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胡桃科植物花发育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文文 陈金艳 +3 位作者 蔡虎 潘学军 张文娥 彭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1-2105,共15页
胡桃科植物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和坚果,具有雌雄同株异花特性。其中核桃属和山核桃属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实际生产中树体雌、雄花比例失衡,雄花过多,雌花太少,严重制约了果实产量,影响其经济效益。总结了胡桃科植物雌、雄花... 胡桃科植物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和坚果,具有雌雄同株异花特性。其中核桃属和山核桃属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实际生产中树体雌、雄花比例失衡,雄花过多,雌花太少,严重制约了果实产量,影响其经济效益。总结了胡桃科植物雌、雄花发育的形态特征,对内源激素、营养物质、矿质元素和位置效应对花芽分化的影响及成花诱导、花发育模型相关基因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胡桃科植物雌、雄花分化机制和果实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山核桃 花芽分化 成花基因 花器官发育
下载PDF
废电路板资源化利用研究动态及展望
5
作者 张鑫 陈习堂 +5 位作者 李江平 李超 杨帆 王长凯 杨小霞 潘学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巨大的环境压力和循环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了废电路板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但该产业目前面临废电路板有价组分回收缺乏系统性的瓶颈。详细介绍废电路板资源化利用技术,展望废电路板资源化回收的发展趋势,提出废电路板“全利用、零污... 巨大的环境压力和循环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了废电路板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但该产业目前面临废电路板有价组分回收缺乏系统性的瓶颈。详细介绍废电路板资源化利用技术,展望废电路板资源化回收的发展趋势,提出废电路板“全利用、零污染、高增值”的新发展思路,明确系统地回收利用废电路板全组分,实现回收过程零污染,助力可持续循环经济是废电路板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路板 资源化 金属 非金属
下载PDF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课程思政中古典文学应用——以《诗经》为例
6
作者 李经纬 张文娥 潘学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9期53-56,共4页
在大力推进种业振兴的背景下,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植物种质资源学基础知识、“三农”情怀的学生,对高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是实现教育目标... 在大力推进种业振兴的背景下,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植物种质资源学基础知识、“三农”情怀的学生,对高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诗经》是我国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大量本土原生园艺植物种质信息和先民对植物的审美意向与情怀寄托。浅析《诗经》中典型园艺植物的种类和比兴意向,探讨其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及方向,以期实现该课程文理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 《诗经》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微波消解法提取定量复杂土壤介质中微塑料的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欢 殷婷 +3 位作者 黄斌 刘坤乾 黄海游 潘学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随着塑料制品的大规模使用,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含量不断增加,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缺乏标准化的检测和定量方法是阻碍评估其对土壤环境生态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复杂土壤介质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仍然没有同质化,这... 随着塑料制品的大规模使用,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含量不断增加,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缺乏标准化的检测和定量方法是阻碍评估其对土壤环境生态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复杂土壤介质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仍然没有同质化,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采用微波消解法,通过优选微波消解最佳操作条件(酸体系、升温程序及加酸量),尝试从复杂土壤介质中一次性提取微塑料。结果表明:采用15 mL HCl+5 mL HNO3+3 mL HF的酸体系可将0.1 g的土壤完全消解并从中提取出微塑料。在加标试验中发现,6种微塑料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提取效率分别为126%、146%、51%、85%、96%、162%。PS、PE、PP塑料消解后质量均变重,可能是因为酸与微塑料发生了物理化学反应,使其表面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消解后微塑料的孔隙度增大,对金属或有机物吸附能力增强;PMMA、PVC在该条件下的提取效率较好,可达到80%以上。通过对塑料表面形貌的分析发现,所有方法中塑料颗粒都有降解的迹象,但通过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发现,消解过程不影响塑料种类的识别。目前的方法还只适用于定性和初步定量分析,标准化定量还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污染 微波消解 提取定量
下载PDF
高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新格局建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经纬 张文娥 +4 位作者 张万萍 徐秀红 陈红 沈欣杰 潘学军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线上线下教育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后教育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向,疫情时代中暴露出大量传统教育和线上教育的弊端。建立高效、精准、融合的线上线下教育新格局,充分碰撞线上线下教育体系优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 线上线下教育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后教育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向,疫情时代中暴露出大量传统教育和线上教育的弊端。建立高效、精准、融合的线上线下教育新格局,充分碰撞线上线下教育体系优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是高等院校农业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选修课程,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课程。运用最新教学模式,打造无缝式、全场景的智慧化线上线下课程有助于解决课程体系和传统教学模式先天既存的问题。该研究主要讨论以高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线上线下教学新格局为建设内容的实施理论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线上线下教学 交互融合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 OMO教学模式
下载PDF
‘黔核7号’去皮种仁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与多酚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姜熠 潘学军 +3 位作者 洪艳阳 史斌斌 李雪 张文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本实验以优良泡核桃品种‘黔核7号’为对象,研究去皮种仁发育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含量和酚类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种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 本实验以优良泡核桃品种‘黔核7号’为对象,研究去皮种仁发育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含量和酚类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种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于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05 mg/g(没食子酸当量,以鲜质量计)和0.03 mg/g(芦丁当量,以鲜质量计);果实成熟期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0.019 mmol/g,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半清除浓度分别为43.57 mg/mL和16.86 mg/mL。在种仁中鉴定出8种单体酚,各单体酚含量变化差异大,总体来看,在成熟后期都有所降低,但平均含量以丁香酸最高,儿茶素次之,阿魏酸最低。总酚、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含量与FRAP呈正相关,儿茶素、丁香酸、芦丁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表明,伴随种仁的发育分支酸变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分支酸合成酶(chorismate synthase,CS)、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在种仁充实期达到最高,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活性变化规律呈“N”字型,并在成熟后期达到最大,4-香豆酸-Co 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耳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快速下降后在成熟期略有回升;总酚、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与CM、PAL、C4H呈正相关,与CS、4CL、CHS、CHI呈负相关,丁香酸、芦丁与CS呈正相关。综上所述,泡核桃‘黔核7号’去皮种仁在完熟期多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性都较高。本研究可为泡核桃种仁食品性功能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核桃 种仁 多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多酚代谢酶
下载PDF
非生物改性对厌氧微生物产物光化学活性影响
10
作者 范思涵 于国熙 +3 位作者 来超超 何欢 黄斌 潘学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0-2189,共10页
厌氧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广泛存在于天然深层水体,经水体扰动可迁移至表层水域。在此过程中厌氧SMP将受到一系列非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如自然光及氧化还原介质,进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影响其光... 厌氧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广泛存在于天然深层水体,经水体扰动可迁移至表层水域。在此过程中厌氧SMP将受到一系列非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如自然光及氧化还原介质,进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影响其光化学活性。本研究分别从厌氧微生物菌群(anaerobic microorganisms,An)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S)中提取了An-SMP和S-SMP,在模拟自然光和氧化还原的条件下改性48h,并评估非生物改性对厌氧SMP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An-SMP的芳香度、腐殖化程度和分子量均高于S-SMP。自然光改性后,两种SMP的紫外吸光度和芳香度降低,芳香C==C结构被破坏,腐殖化程度降低,生成了更多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氧化还原改性后,两种SMP吸光度出现增色效应,腐殖化程度升高,更多的蛋白类物质向腐殖质类物质转化,使氧化还原改性对SMP光化学性质的影响更为显著。SMP对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光转化起促进作用,且经氧化还原改性后的SMP对EE2光解的介导作用明显优于经光改性的SMP。其中对EE2光解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氧物质包括激发三线态SMP(^(3)SMP^(*))和羟基自由基(·OH)。本研究为明确自然水体中SMP介导有机污染物光转化的影响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光改性 氧化还原改性 光化学 活性氧物质
下载PDF
氧化还原过程对好氧微生物产物光敏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来超超 于国熙 +4 位作者 廖志成 郭子维 何欢 黄斌 潘学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从好氧活性污泥微生物和纯种大肠杆菌中提取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考察光化学和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对SMP官能团,组分和光化学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活性污泥微生物SMP(Ae)与大肠杆菌SMP(E)的SUVA_(254)和E2/E3分别为4.03与0.79和1.6... 从好氧活性污泥微生物和纯种大肠杆菌中提取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考察光化学和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对SMP官能团,组分和光化学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活性污泥微生物SMP(Ae)与大肠杆菌SMP(E)的SUVA_(254)和E2/E3分别为4.03与0.79和1.60与3.04,表明SMP(Ae)比SMP(E)芳香性和分子量更高,光照和电化学改性过程明显降低了蛋白类组分的荧光响应,进行改变了SMP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两种改性过程可以增强SMP在光照条件下活性氧化物种(^(3)SMP^(*)、^(1)O_(2)和·OH)的浓度,其中[^(1)O_(2)]_(ss)由改性前的1.70mol/L提高到改性后的18.47mol/L,[·OH]_(ss)由改性前的3.57mol/L提升到438.25mol/L.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光降解效率在改性SMP的介导下最高提升了近5倍.本研究完善了污水处理厂出水中SMP的环境转化过程及其介导痕量有机污染物的自然光降解过程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氧化还原 17Α-乙炔基雌二醇 光降解
下载PDF
4个鲜食葡萄品种在黔西北地区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达 姜熠 +3 位作者 段玫 舒木林 翟龙 潘学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筛选适合贵州葡萄主产区种植的早熟鲜食葡萄品种,本研究引进了‘早夏’‘夏黑’‘旭旺’及‘瑞都红玉’4个性状表现优良的葡萄品种,均种植在贵州省毕节市六曲河镇葡萄产业区,从物候期表现、植株生长性状、浆果品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 为筛选适合贵州葡萄主产区种植的早熟鲜食葡萄品种,本研究引进了‘早夏’‘夏黑’‘旭旺’及‘瑞都红玉’4个性状表现优良的葡萄品种,均种植在贵州省毕节市六曲河镇葡萄产业区,从物候期表现、植株生长性状、浆果品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鲜食葡萄品种均能在贵州西北地区进行设施栽培,它们的早熟特异性表现明显,‘早夏’‘夏黑’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优益,‘早夏’穗重达到603.18 g,粒重6.70 g,风味浓郁,‘夏黑’穗重达520.36 g,粒重5.54 g,‘瑞都红玉’与‘旭旺’表现次之,‘瑞都红玉’穗重与粒重分别为492.02 g和3.49 g,‘旭旺’穗重262.60 g,粒重1.58 g,综合评分‘早夏’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优质 引种 新品种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微/纳塑料对巨噬细胞的潜在 影响
13
作者 王小霞 官司敏 +3 位作者 杨贺然 何欢 任肖敏 潘学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对动物和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了2种尺寸(3μm和75 nm)聚苯乙烯微/纳塑料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μm聚苯乙烯微塑料(1...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对动物和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了2种尺寸(3μm和75 nm)聚苯乙烯微/纳塑料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μm聚苯乙烯微塑料(124)导致差异表达蛋白质的数量相比于75 nm聚苯乙烯纳塑料(152)更少。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分析,发现3μm聚苯乙烯微塑料和75 nm聚苯乙烯纳塑料都可以对巨噬细胞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这三大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进一步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μm聚苯乙烯微塑料和75 nm聚苯乙烯纳塑料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调节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的影响非常显著。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发现微/纳塑料对巨噬细胞的多个生物学功能具有潜在影响。推测巨噬细胞功能受损可能会影响其在免疫反应中的调节功能,进而导致机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为微/纳塑料的人体健康潜在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 蛋白质组学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核桃感官和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82
14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2 位作者 李琴琴 王建明 张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5-198,共4页
为从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获得核桃的品质信息,按照GB/T 20398—2006和GB/T5009—2003中的方法测定核桃资源的外观品质和种仁中蛋白质、脂肪及N、P、K、S、Ca、Mg、Fe、Mn、Zn、Cu、Se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核桃品质进行分析。... 为从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获得核桃的品质信息,按照GB/T 20398—2006和GB/T5009—2003中的方法测定核桃资源的外观品质和种仁中蛋白质、脂肪及N、P、K、S、Ca、Mg、Fe、Mn、Zn、Cu、Se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核桃品质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出一个5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的80.83%;第1、2主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46.21%,对应的指标为出仁率、壳厚、单果质量、横径、矿质元素Ca、Cu,显示出对核桃品质评价非常质量要;聚类分析将13个核桃样品分成3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核桃样品的亲缘关系和地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膳食资源
下载PDF
不同形态厌氧氨氧化污泥低温保存的性能差异研究
15
作者 彭正华 杨本芹 +2 位作者 杨志宏 詹友生 潘学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8-666,共9页
厌氧氨氧化污泥的保存对其后续在反应器的脱氮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形态的厌氧氨氧化污泥—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低温保存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64d 4℃的保存后,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比活性分别降至(351.4&... 厌氧氨氧化污泥的保存对其后续在反应器的脱氮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形态的厌氧氨氧化污泥—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低温保存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64d 4℃的保存后,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比活性分别降至(351.4±14.5),(32.3±2.7)mgN/(gVSS⋅d),分别为初始活性的62.1%和6.0%.EPS含量分别减少至(18.4±0.3)mg/gVSS和(13.3±1.5)mg/gVSS.生物膜和颗粒污泥中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丰度分别减少为6.1%和1.6%,厌氧氨氧化菌16S rRNA丰度分别降低为(1.48±0.29)×10^(8)gene copies/gVSS和(5.05±1.53)×10^(7)gene copies/gVSS.在后续的活性恢复过程中生物膜相较于颗粒污泥达到NRR为0.54kgN/m^(3)/d花费周期缩短了15d.因此,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是比颗粒污泥更好的保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保存 细胞胞外聚合物(EPS)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潘学军 李德燕 +2 位作者 张文娥 樊卫国 李顺雨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8-901,共4页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踏查和异地种植保存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观察记载了贵州葡萄属野生种的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总结出了鉴定贵州葡萄属植物的分类检索表。近5a的调查研究表明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共有11种3变种,其中绿毛腺枝葡萄为新...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踏查和异地种植保存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观察记载了贵州葡萄属野生种的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总结出了鉴定贵州葡萄属植物的分类检索表。近5a的调查研究表明贵州葡萄属野生种植物共有11种3变种,其中绿毛腺枝葡萄为新变种,腺枝葡萄、华东葡萄、变叶葡萄为贵州新纪录种,锈毛刺葡萄为贵州新纪录变种。不同地区野生葡萄分布种类及密度差异较大,以黔东南州分布的野生葡萄种类最多,毛葡萄分布的范围最广、密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 野生种 贵州 调查 分布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1 位作者 杨秀永 李顺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178,182,共4页
以4份2年生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叶片组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野生葡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CTR值等结构参数指标均... 以4份2年生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叶片组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野生葡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CTR值等结构参数指标均与野生葡萄种质抗旱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抗旱性强的野生葡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叶片失水变薄,但栅栏组织厚度降幅较小,CTR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降幅较小;抗旱性弱的野生葡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及叶片组织紧密度降幅较大。干旱胁迫下,各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旱害指数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葡萄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旱害指数 叶片解剖结构 喀斯特山区
下载PDF
葡萄胚挽救苗移栽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潘学军 王跃进 +2 位作者 张剑侠 张文娥 江淑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77-1082,共6页
以欧洲葡萄无核品种与中国野生葡萄杂交的胚挽救苗为试材,系统地研究了移栽时期、胚挽救苗质量、移栽方法及移栽基质对葡萄胚挽救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选择壮苗,先无菌条件下移栽到珍珠岩中进行培养室炼苗,再经温室炼苗,移... 以欧洲葡萄无核品种与中国野生葡萄杂交的胚挽救苗为试材,系统地研究了移栽时期、胚挽救苗质量、移栽方法及移栽基质对葡萄胚挽救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选择壮苗,先无菌条件下移栽到珍珠岩中进行培养室炼苗,再经温室炼苗,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8.8%.初步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实用高效的葡萄胚挽救苗优化配套移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胚挽救苗 移栽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抗旱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1 位作者 杨秀永 李顺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5-961,共7页
以4份2生年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野生葡萄幼苗的外观形态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探讨其抗旱性及其抗旱机理.结果表明;(1)4份野生葡萄的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以葛藟葡萄小七孔-3的... 以4份2生年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野生葡萄幼苗的外观形态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探讨其抗旱性及其抗旱机理.结果表明;(1)4份野生葡萄的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以葛藟葡萄小七孔-3的抗旱性最强,毛葡萄天河潭-2的最差.(2)干旱胁迫期间,小七孔-3的1级旱害症状出现时间比天河潭-2晚12d,且旱害指数始终小于其他3份种质.(3)抗旱性强的野生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抗旱性差的株系,而其叶片水分饱和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则相反,且材料间差异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4)野生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其旱害指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其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旱害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是导致葡萄旱害的首要因素.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野生葡萄叶片膜系统稳定,水分散失较少,细胞电解质外渗较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从而维持了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野生葡萄 种质资源 抗旱机理
下载PDF
贵州核桃种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2 位作者 刘伟 张政 彭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7-501,共5页
以贵州省赫章县3个乡镇的20个核桃优良单株种仁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核桃种仁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t贵州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4.63%一91.45%,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88.47... 以贵州省赫章县3个乡镇的20个核桃优良单株种仁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核桃种仁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t贵州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4.63%一91.45%,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88.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45%一75%,n-6(PUFA)/n-3(PUFA)为(7.20一15.42):1,SFA:MFA:PUFA为1:(0.57~5.21):(2.39~9.59),具有SFA含量低、PuFA含量高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贵州核桃种仁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Arg、Glu和Asp含量较高;含有人体10种必需氨基酸(EAA)中的9种,EAA/T从为49.04%~55.85%,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52.24%。表明,贵州核桃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平衡,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种仁 脂肪酸 氨基酸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