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问学之道:循“问”而“学”,以“教”助“学”——特级教师潘文彬《灰椋鸟》教学实录与赏析 |
潘文彬
于富民
|
《语文知识》
|
2017 |
0 |
|
2
|
找寻最佳路径——对话潘文彬 |
潘文彬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3
|
培育真正的阅读者 |
潘文彬
|
《江苏教育》
|
2024 |
0 |
|
4
|
以素养为导向的儿童问学课堂探索 |
潘文彬
|
《江苏教育研究》
|
2024 |
0 |
|
5
|
语文课堂该有的样子 |
潘文彬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6
|
“问道儿童学堂”专题回音 |
潘文彬
刘晓军
|
《教育科学论坛》
|
2011 |
0 |
|
7
|
关于“想象作文”之“想象”——基于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
潘文彬
陈树民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8
|
一种大功率六轴机车电机吊杆橡胶关节的结构优化 |
潘文彬
李建林
张春良
荣继刚
程海涛
|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 |
潘文彬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0
|
地铁车辆牵引橡胶关节结构改进 |
潘文彬
周炜
缪惠勇
荣继刚
刘建勋
|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
2011 |
6
|
|
11
|
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 |
潘文彬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2
|
从“问学”走向“学问” |
潘文彬
|
《江苏教育》
|
2017 |
6
|
|
13
|
实在——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
潘文彬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04 |
4
|
|
14
|
问学课堂:指向儿童真实的学习 |
潘文彬
常相波
|
《教育视界》
|
2016 |
1
|
|
15
|
“双减” “双新”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新样态——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二)》教学为例 |
潘文彬
常相波
陆健
周丹
王钦
薄一凡
乐娟
戴琰
赵爱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1
|
|
16
|
莫让语文迷失了自我——基于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
潘文彬
|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指向核心素养:儿童问学课堂的意蕴 |
潘文彬
|
《江苏教育研究》
|
2016 |
20
|
|
18
|
例说品味文本语言的策略 |
潘文彬
|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鸳鸯绣取凭君看 “巧”把金针度与人——漫谈叙事性作品及其教学 |
潘文彬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0
|
“新型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
潘文彬
刘荃
|
《小学教学参考》
|
200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