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李惠玲 李树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用甲基强的松龙(MPS)与大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4h后胸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及核固缩,形成大量空泡,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变化不大,DNA电泳分析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为180bp的整倍数,呈梯状结构。结果提示MP... 用甲基强的松龙(MPS)与大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4h后胸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及核固缩,形成大量空泡,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变化不大,DNA电泳分析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为180bp的整倍数,呈梯状结构。结果提示MPS可诱导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 DNA 裂解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亚致死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程序性死亡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李树浓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照射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和免疫功能抑制,研究发现其机制为照射后胸腺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骨髓组织对射线也很敏感,造血细胞辐射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从超微结构、DNA裂解、PI染色FACS分析等... 照射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和免疫功能抑制,研究发现其机制为照射后胸腺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骨髓组织对射线也很敏感,造血细胞辐射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从超微结构、DNA裂解、PI染色FACS分析等方面,动态地观察了^(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的变化。实验采用成年SPFBALB/c小鼠。2.0,4.0,6.0Gy照射后6小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出现空泡,有不同程度的固缩;第3,6,9,12,24,36小时测得DNA裂解百分率较对照组增高;27000×g上清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约为180bp的整倍数,呈典型梯状图谱;FACS分析也表明PCD细胞百分率于第3小时增高,渐增强,24小时达高峰。实验表明,亚致死量照射可引起骨髓有核细胞PCD。由于造血干细胞在形态上难以辨认,故射线有无引起造血干细胞PCD尚不能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线照射 骨髓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人脐血清促进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景轩 谢强 +5 位作者 林棋 张磊 金浩丽 李树浓 黄绍良 朱振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3-376,共4页
6GyYγ射线照射后,实验组小鼠给予0.1ml/只·d ̄(-1)人脐血清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代之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了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产率、内源性和外源性脾结节(CF... 6GyYγ射线照射后,实验组小鼠给予0.1ml/只·d ̄(-1)人脐血清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代之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了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产率、内源性和外源性脾结节(CFU-S)数目,结果表明人脐血清能在体内显著促进照射小鼠骨髓造血,提示人脐血清含有丰富的促造血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造血功能 Γ射线 小鼠 放射病
下载PDF
苯在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1-455,共5页
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也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大量接触可导致再障,免疫功能障碍和白血病等,本文研究了苯对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实验观察到苯处理的小鼠胸腺明显萎缩,且与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苯致毒小鼠胸腺细胞... 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也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大量接触可导致再障,免疫功能障碍和白血病等,本文研究了苯对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实验观察到苯处理的小鼠胸腺明显萎缩,且与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苯致毒小鼠胸腺细胞有以下特点:(1)透射电镜显示细胞皱缩,细胞膜空泡化,核凝缩,呈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2)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特征性梯状图谱,片段大小为180bp或其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胸腺 DNA 苯中毒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细胞毒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潘景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2,共5页
细胞毒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机制研究进展*潘景轩1综述马涧泉2李树浓1审校CTL怎样杀伤靶细胞?早期研究发现某些受CTL攻击的靶细胞质膜上可见类似于受补体攻击所致的“空洞”,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CTL杀伤靶细胞... 细胞毒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机制研究进展*潘景轩1综述马涧泉2李树浓1审校CTL怎样杀伤靶细胞?早期研究发现某些受CTL攻击的靶细胞质膜上可见类似于受补体攻击所致的“空洞”,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与补体类似。新近资料表明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细胞 CTL 靶细胞 杀伤机制
下载PDF
细胞毒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景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怎样杀伤靶细胞?早期研究发现某些受CTL攻击的靶细胞质膜上可见类似于受补体攻击所致的'空洞'。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与补体类似。新近资料表明二者存在较大... 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怎样杀伤靶细胞?早期研究发现某些受CTL攻击的靶细胞质膜上可见类似于受补体攻击所致的'空洞'。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与补体类似。新近资料表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例如CTL击杀的靶细胞核DNA迅速裂解,补体溶解的靶细胞则否,可以说穿孔机制只是CTL效应机制的一部分。近十多年来,CTL的杀伤机制方面有不少令人鼓舞的进展。一、CTL杀伤时相(phases of killing)可分为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细胞毒 靶细胞 杀伤机制
下载PDF
Gleevec耐受的发生机制与克服策略
7
作者 潘景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以Gleevec(STI571)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肿瘤化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Gleevec在临床上的应用获得了很大成功,但耐受(resistance)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日益突出。Gleevec耐受已成为国际主流医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围绕克服Gleevec耐受... 以Gleevec(STI571)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肿瘤化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Gleevec在临床上的应用获得了很大成功,但耐受(resistance)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日益突出。Gleevec耐受已成为国际主流医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围绕克服Gleevec耐受做了系列研究。本文就Gleevec的耐受机制及其克服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EEVEC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受 Bcr—Abl 点突变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裸鼠脾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振宇 潘景轩 +2 位作者 赵群 陈瑞君 马涧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本文用地塞米松(DEX)与裸鼠脾细胞共培养,发现DEX能有效地诱导脾细胞(包括NK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或凋亡(apoptosis)从而明显抑制脾NK细胞活性。结果... 本文用地塞米松(DEX)与裸鼠脾细胞共培养,发现DEX能有效地诱导脾细胞(包括NK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或凋亡(apoptosis)从而明显抑制脾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常规电镜显示细胞收缩但胞膜完整,核凝缩,呈现典型的PCD特征。(2)加入DEX的脾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梯状图谱,片段大小为180bp或其倍数,(3)脾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表明DEX浓度在10 ̄(-8)~10 ̄(-6)mol/L范围内可诱导出明显的PCD现象发生;而当浓度太低(10 ̄(-10)mol/L)时则PCD现象不明显;当浓度太高(10 ̄(-4)mol/L)时PCD现象也不明显,呈现特有的剂量效应关系。(4)动力学结果显示(根据电镜及电泳图)在DEX作用12h已开始有典型的PCD现象发生,24h后则以坏死现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杀伤细胞 脾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组EB病毒BHRF1蛋白对裸鼠脾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振宇 谢强 +3 位作者 潘景轩 戴克胜 张清秀 马涧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观察适当浓度的EBV-BHRF1重组蛋白(rBHRF1)抽提液有无拮抗裸鼠脾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作用。方法:用1×106mol/L地塞米松作用18h、43℃加热10min及无血清培养48h等方法诱导脾... 目的:观察适当浓度的EBV-BHRF1重组蛋白(rBHRF1)抽提液有无拮抗裸鼠脾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作用。方法:用1×106mol/L地塞米松作用18h、43℃加热10min及无血清培养48h等方法诱导脾细胞发生PCD,预先加入终浓度为2mg/L的rBHRF1蛋白起拮抗作用。结果:未加rBHRF1的对照组细胞发生典型的PCD,即细胞DNA的电泳出现PCD特征性的梯形(lader)DNA降解片段;电镜观察显示核凝缩,但细胞膜及细胞器结构基本保持正常。若与适当浓度的rBHRF1预培养8h,再用上述方法处理,则因有重组蛋白的保护而未出现DNA降解片段及PCD的形态学变化。结论:初步显示rBHRF1具有抑制脾细胞发生PCD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HRF1 E-B病毒 裸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23表达和血清IgE水平相互关系的研究
10
作者 周云桂 李树浓 +5 位作者 黄绍良 朱昌国 黄花荣 麦贤弟 杜宏微 潘景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APAAP技术,Dot—blot地高辛标记核酸杂交技术,研究了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23mRNA和膜CD23分子表达,同时检测了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显示:哮喘患者淋巴细胞CD23mRNA表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杂交信号;外周血单个核...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APAAP技术,Dot—blot地高辛标记核酸杂交技术,研究了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23mRNA和膜CD23分子表达,同时检测了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显示:哮喘患者淋巴细胞CD23mRNA表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杂交信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B细胞CD23分子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尸值分别<0.01,<0.001以B细胞CD23分子表达增加更显著。血清IgE水平异常升高,B细胞CD23分子表达与血清IgE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CD23直接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B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E 儿童
下载PDF
MHC Ⅱ类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强 潘景轩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9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前认为MHCⅡ类基因的调节主要在转录水平上。已发现一系列作用于其启动子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与染色体组蛋白及启动子保守序列交互作用影响MHCⅡ类基因的表达。其中,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协同形成的蛋白—蛋白复合... 目前认为MHCⅡ类基因的调节主要在转录水平上。已发现一系列作用于其启动子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与染色体组蛋白及启动子保守序列交互作用影响MHCⅡ类基因的表达。其中,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协同形成的蛋白—蛋白复合体起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在MHCⅡ类基因表达研究的长足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基因 基因调节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血清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12
作者 谢强 潘景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GM-CSF和IL-3作用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采用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线平行对...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GM-CSF和IL-3作用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采用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线平行对照组。结果:通过超微结构和DNA裂解分析证实,再障血清诱导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再障血清随浓度的增高,其导DNA裂解百分率逐渐加强。结论:再障血清导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鼠 造血系统 骨髓 免疫介导
下载PDF
靶向PRMT5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及其抗肿瘤作用探讨
13
作者 施晓柯 李婕 +1 位作者 王任小 潘景轩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200-202,224,共4页
目的筛选可能作用于PRMT5蛋白的化合物并检测其抗肿瘤作用。方法以PRMT5蛋白为靶标,通过虚拟筛选技术挑选并购买得到101种化合物样品;以MTS法筛选所有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以化合物处理K562细... 目的筛选可能作用于PRMT5蛋白的化合物并检测其抗肿瘤作用。方法以PRMT5蛋白为靶标,通过虚拟筛选技术挑选并购买得到101种化合物样品;以MTS法筛选所有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以化合物处理K562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全蛋白,使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PRMT5下游甲基化蛋白H4RSDM的变化。结果以MTS法测试101种化合物,发现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共20个(其中8个化合物IC50<30μmol);蛋白质印迹技术进一步验证甲基化的H4RSDM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说明这些以PRMT5蛋白为靶标虚拟筛选获得的化合物并非通过抑制PRMT5甲基化来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结论所有测试的化合物中发现有8个对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MT5蛋白 K562细胞系 H4RSDM甲基化蛋白
下载PDF
小剂量^(60)Coγ线照射诱导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研究
14
作者 王圣巍 潘景轩 +1 位作者 朱振宇 李树浓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 :研究小剂量60 Corγ线照射对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 1 ng/ml rh GM- CSF和 5 ng/ml rh IL- 3作为造血生长因子 ,维持骨髓细胞存活 ,然后用小剂量 60 Coγ线照射 ,动态观察骨髓细胞凋亡情况 ,同时设立未照射小鼠骨... 目的 :研究小剂量60 Corγ线照射对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 1 ng/ml rh GM- CSF和 5 ng/ml rh IL- 3作为造血生长因子 ,维持骨髓细胞存活 ,然后用小剂量 60 Coγ线照射 ,动态观察骨髓细胞凋亡情况 ,同时设立未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作对照。结果 :实验观察到照射后 6h,透射电镜显示细胞皱缩 ,细胞膜空泡化 ,核固缩 ,呈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 ;DNA裂解百分率照后 6h各时点逐渐升高 ,第 2 0 h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照后 6— 2 6h,实验组与对照组 DNA裂解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DNA琼脂糖疑胶电泳呈特征性梯状图谱 ,片段大小为 1 80 bp或其倍数。结论 :小剂量60 Coγ线可诱导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60Coγ线照射 体外培养 小鼠 骨髓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培养 DNA裂解
下载PDF
原小檗碱衍生物诱导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凋亡活性及PAMPA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杰彬 邓春梅 +4 位作者 施晓柯 项琪 吴启丽 潘景轩 庞冀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2,76,共8页
测定了15个原小檗碱衍生物(3-17)及小檗碱(1)和药根碱(2)抑制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包括Reh和Nalm-6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化合物4(9-溴乙基小檗碱),5(9-氯乙基小檗碱)和6(9-溴丙基小檗碱)表现出最为突出的抑制活性:在Reh细胞中,IC50值分... 测定了15个原小檗碱衍生物(3-17)及小檗碱(1)和药根碱(2)抑制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包括Reh和Nalm-6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化合物4(9-溴乙基小檗碱),5(9-氯乙基小檗碱)和6(9-溴丙基小檗碱)表现出最为突出的抑制活性:在Reh细胞中,IC50值分别为0.45、0.39和0.57μmol/L;在Nalm-6细胞中,IC50值分别为3.6,4.3和1.17μmol/L。活性均强于先导化合物小檗碱和药根碱(后两者的IC50值均大于20μmol/L)。此外,化合物4和5能够剂量依赖的通过裂解PARP诱导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procaspase-3的浓度,增加活性caspase-3水平,同时提高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水平。进一步,Reh细胞用0.5μmol/L的4和5处理36 h,能够显著下调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上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化合物1、4、5、7和11的PAMPA膜渗透实验说明,C-9位取代的小檗碱衍生物可以提高化合物的细胞膜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小檗碱 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PAMP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稳定表达PRMT5蛋白的食管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成艳 金杯 潘景轩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PRMT5)的食管癌细胞株,并探讨稳定细胞株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或siRNA转染法,分别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和PRMT5以及siPRMT5导入人食...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PRMT5)的食管癌细胞株,并探讨稳定细胞株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或siRNA转染法,分别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和PRMT5以及siPRMT5导入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通过G418筛选导入目标质粒的阳性克隆,以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化,以Western blot法鉴定稳定株的PRMT5的表达;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用平板克隆法鉴定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C109-9,EC109-46两株细胞高表达PRMT5,EC109-4、EC109-8细胞株低表达PRMT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株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克隆形成率达到180%,低表达株降至40%。结论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PRMT5蛋白的食管癌细胞株;稳定表达PRMT5细胞株显著影响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RMT5 生长曲线 克隆形成
下载PDF
NF-к B/Rel转录因子与白血病
17
作者 张艳 潘景轩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5-181,共7页
NF-кB/Rel蛋白家族是一类参与炎症、免疫、应激、细胞生长及癌症发生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中基因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已经发现许多癌症的发生与之相关。本文综述了NF-к B/Rel蛋白在白血病发生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NF-кB是正常髓系骨... NF-кB/Rel蛋白家族是一类参与炎症、免疫、应激、细胞生长及癌症发生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中基因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已经发现许多癌症的发生与之相关。本文综述了NF-к B/Rel蛋白在白血病发生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NF-кB是正常髓系骨髓细胞转化的调节因子。人类T细胞性白血病病毒Ⅰ型编码的Tax蛋白能通过激活NF-кB而参与人类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一些染色体易位可能影响NF-кB/IкB之间的平衡,从而参与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发生。一系列与NF-кB/Rel转录因子相关的白血病化疗药物正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_-kB REL 白血病 转录因子
下载PDF
造血负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18
作者 Arthur A.Axelrad 潘景轩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99,共3页
哺乳动物造血系统,在正常稳态下,大多数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这些非增殖态细胞可迅速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活性。一般可通过两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基础状态的细胞受到正调控信号(刺激信号)刺激... 哺乳动物造血系统,在正常稳态下,大多数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这些非增殖态细胞可迅速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活性。一般可通过两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基础状态的细胞受到正调控信号(刺激信号)刺激后,活化进入增殖态;或只要正调控信号与负调控信号(抑制信号)处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 负调控因子 生物学 分子学
下载PDF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血清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王圣巍 李树浓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人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组以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组两...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人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组以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组两个平行对照组。结果:实验从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及DNA裂解分析三方面证实再障小鼠血清诱导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再障小鼠血清浓度的增高,其诱导DNA裂解百分率逐渐增高。再障小鼠血清与正常小鼠骨髓细胞接触8~12小时后,洗去血清,继续培养至24小时,仍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放线菌素D与放线菌酮(mRNA和蛋白合成抑制剂)及ZnSO4加入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动态观察表明,它们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骨髓细胞DNA的裂解,但不能阻止细胞凋亡的最终发生,在第24小时的标本,各组电泳结果均有梯状条带出现。结论:再障小鼠血清可诱导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提示设法阻断或抑制造血细胞凋亡过程可望成为治疗再障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造血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MIP-1α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化疗药物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科 黄绍良 +1 位作者 潘景轩 吴燕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55-358,共4页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血小板第 4因子 (PF4)及二者联合对造血干细胞化疗药物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骨髓、脐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HL 6 0分别予MIP 1α、PF4、MIP 1α +PF4、PBS预处理 48h ,再...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血小板第 4因子 (PF4)及二者联合对造血干细胞化疗药物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骨髓、脐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HL 6 0分别予MIP 1α、PF4、MIP 1α +PF4、PBS预处理 48h ,再经柔红霉素 (DNR)孵育 2 4h后 ,用锥虫蓝 (台盼蓝 )拒染法测细胞活性 ,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及CD34 + CD38- 细胞含量 ,细胞集落培养、免疫化学法测细胞P16、P2 7蛋白。结果 经MIP 1α及PF4预处理的骨髓和脐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活性、CD34+ CD38-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MIP 1α、PF4组正常脐血及骨髓细胞S +G2 期百分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MIP 1α可上调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16表达。PF4对P16、P2 7表达无影响。MIP 1α的保护作用强于PF4,但两者无协同效应。HL 6 0细胞P16、P2 7蛋白表达、细胞周期、细胞活性均不受MIP 1α、PF4的影响。结论 造血负调控因子MIP 1α、PF4能可逆性、选择性地保护正常造血细胞免受化疗药损伤 ,MIP 1α通过上调造血祖细胞G1 S期调控基因p16表达 ,使细胞阻滞于G0 期 ,提高细胞对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药物损伤 造血干细胞 MIP-1Α PF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