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D模式下历史街区的复兴——以杭州西湖地区为例
1
作者 潘海啸 张晓赫 +2 位作者 华夏 施瑶露 邓茜尹 《城市设计》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我国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大容量、高品质的公交系统是大城市集约紧凑和高竞争活力的保证。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城市的城市更新、历史街区的振兴发展与交通模式的转型构成当代城市规划和设计中... 我国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大容量、高品质的公交系统是大城市集约紧凑和高竞争活力的保证。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城市的城市更新、历史街区的振兴发展与交通模式的转型构成当代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杭州西湖武林路街区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策略(TOD)作为历史街区复兴的催化剂对该地区空间发展战略、交通组织、公共空间和景观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湖城融合”及人们对历史街区的沉浸式体验,提出历史街区复兴的TOD规划设计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TOD 轨道交通 杭州
下载PDF
设施需求视角下城市盲道系统构建途径研究——以视障人群为例
2
作者 张森 苏艳 +1 位作者 刘晓阳 潘海啸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7,共11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开展无障碍设计精细化研究成为提高城市无障碍环境品质的重要发力点。研究突破无障碍设计作为辅助设计的传统思路,以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盲道为对象,从视障人群的活动规律及设施需求特征出...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开展无障碍设计精细化研究成为提高城市无障碍环境品质的重要发力点。研究突破无障碍设计作为辅助设计的传统思路,以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盲道为对象,从视障人群的活动规律及设施需求特征出发,探索城市盲道系统的构建途径与设计方法。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引力模型,开展了视障人群设施需求分析及活动区域预测,从设施构成、活动类型、盲道布局三方面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盲道系统进行识别与评估,结合居住地与高相关性设施的引力路径,提出盲道优化布局方案及构建策略,旨在引导城市无障碍设施格局优化,为城市开展空间层面无障碍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障人群 公共服务设施 活动特征 引力路径 盲道系统
下载PDF
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视界融合(笔谈)
3
作者 叶静漪 王立新 +11 位作者 陆激 丁鹏 周序洋 陈军 潘海啸 申仁洪 康丽 赵晓驰 杨立雄 杨会良 杨雅旭 王培峰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6期4-17,共14页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法治力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一年来,无障碍人文理念、文明意识和法治建设逐渐...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法治力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一年来,无障碍人文理念、文明意识和法治建设逐渐深化,并与特殊教育领域交相为用,受到全社会关注。为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繁荣无障碍领域的学术研究,助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本刊联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无障碍管理学院,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主题,诚邀热心于无障碍研究和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笔谈,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无障碍环境建设 文明意识 视界融合 人文理念 普惠 学术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空间聚类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规划
4
作者 年光跃 黄建云 潘海啸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1期10-17,27,共9页
针对出租车随意停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改善出租车营运环境和居民乘车条件,提出一种将出租车出行空间信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规划方法。首先利用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提取出租车出行起... 针对出租车随意停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改善出租车营运环境和居民乘车条件,提出一种将出租车出行空间信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规划方法。首先利用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提取出租车出行起点,然后采用HDBSCAN聚类算法对起点进行空间密度聚类,形成聚类簇后以其中心点作为出租车停靠站点布局的备选点。最后,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取重庆市中心城区一土地利用类型丰富、人口密度高的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107个备选点主要分布于商业中心区和居住集中区,与出租车出行高需求区域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布局的出租车停靠站点在300 m范围内的覆盖率达到76.0%,未覆盖区域主要为城市绿地和水体。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实现出租车停靠站点的高效布局规划,但在规划和实施阶段,停靠站点的设置还应结合邻近区域的建成环境特点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布局规划 空间聚类 出租车停靠站点 轨迹数据 机器学习算法 HDBSCAN
下载PDF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被引量:61
5
作者 潘海啸 汤諹 +1 位作者 麦贤敏 牟玉江 《城市交通》 2010年第6期40-43,共4页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交通 绿色交通 发展模式 公共自行车 公共交通
下载PDF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潘海啸 沈青 张明 《城市交通》 2009年第6期28-32,49,共6页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 了解交通行为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是创造和引导绿色交通的必要前提。通过收集居民出行行为、社会经济特征和城市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对上海4个街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探讨街区设计特征与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传统街区有利于短距离出行和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指出我国一些大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与目前鼓励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人员应重视传统的有利于自行车和步行的街区模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绿色交通 土地利用 出行方式选择 街区 城市形态
下载PDF
轨道交通可达性对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分析——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海啸 魏川登 施澄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7页
轨道交通通过改变周边土地的空间可达性对房价产生影响。文章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距离度量的方法,分别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及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岗位数为权重,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空间可达性指标,并在微观... 轨道交通通过改变周边土地的空间可达性对房价产生影响。文章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距离度量的方法,分别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及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岗位数为权重,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空间可达性指标,并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分析空间可达性与房价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微观层面上,较高的空间可达性是地区产生房价多样性的基本条件;在宏观层面上,空间可达性对房价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并且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残差分析,建立判断空间可达性是否为区域发展瓶颈的方法,以此预判新增轨道交通引导区域串珠式发展的效果,避免在边际增值效应小的地区进行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房价 空间可达性
下载PDF
城市外围地区轨道站点周边用地特征与接驳换乘——基于莘庄站、共富新村站和九亭站的调查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海啸 卞硕尉 王蕾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2期37-42,共6页
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换乘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尤其在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居民的出行机动性问题尤为显著。通过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站点影响区的土地使用、交通服务、站点交通换乘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乘客... 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换乘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尤其在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居民的出行机动性问题尤为显著。通过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站点影响区的土地使用、交通服务、站点交通换乘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乘客接驳换乘行为的因素。研究以上海城市外围地区的莘庄站、共富新村站和九亭站为案例,对站点周边空间物质特征、交通服务和3站点1 000位乘客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外围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的半径达3km以上,乘客换乘方式与中心城区明显不同,站点周边的空间物质特征与交通服务影响了乘客换乘方式的选择。站点靠近交通性干道选址并与地块分离是造成换乘不便的重要原因,建议站点周边提供步行友好街区,在建设多模式的绿色交通接驳系统的基础上更要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围地区 轨道交通站点 土地使用 空间设计 换乘
下载PDF
《美国TOD的经验、挑战和展望》评介 被引量:49
9
作者 潘海啸 任春洋 《国外城市规划》 2004年第6期61-65,共5页
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和与之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美国,自1960年代通过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小汽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 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和与之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美国,自1960年代通过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小汽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极大地提升人们的机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方式所支撑的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土地利用上则出现如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等单一使用的功能区域.根据美国交通研究协会(TRB)对城市蔓延的相关研究[3],认为城市蔓延的不可持续性表现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经济,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而财政难以支撑,交通的出行次数和出行总量的增加,低密度的松散的外部形态[4],以及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汽车 美国 挑战 公路建设 城市发展 土地利用 交通体系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本期聚焦:绿色交通--构建畅通的城市:中国城市绿色交通--改善交通拥挤的根本性策略 被引量:30
10
作者 潘海啸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首先回顾了世界上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很大一部分小汽车的出行并非是必须的。我国正处于城市空间结构和新交通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绿色交通体系.才能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有效地提高... 文章首先回顾了世界上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很大一部分小汽车的出行并非是必须的。我国正处于城市空间结构和新交通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绿色交通体系.才能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针对我国城市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绿色城市交通的模式。论文从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空间规划策略,降低排放的技术策略和调节使用的政策和经济手段分析在我国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途径和措施。经验告诉我们.一味追求小汽车畅通的城市给一代人某些时段畅快可能需要后辈几代人的偿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5D模式 交通环境 TOD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潘海啸 《城市交通》 2008年第4期35-39,共5页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和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3E原则。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效应、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和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3E原则。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效应、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轨道交通与社会公正性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轨道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并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建设的5D原则,即POD>BOD>TOD>XOD>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 网络效应 空间结构 社会公正性
下载PDF
组群城市空间对交通支撑体系转变影响研究——以淄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海啸 姚胜永 卢源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96,共5页
淄博作为典型的组群城市,其交通支撑体系在空间形态和一系列的内部机制影响下不断转变。通过分析城市空间对淄博城市交通支撑体系的转变的影响发现:在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下,交通支撑体系开始偏离最初的发展方向。首先,交通支撑体系开始... 淄博作为典型的组群城市,其交通支撑体系在空间形态和一系列的内部机制影响下不断转变。通过分析城市空间对淄博城市交通支撑体系的转变的影响发现:在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下,交通支撑体系开始偏离最初的发展方向。首先,交通支撑体系开始呈现网络化发展趋势。其次,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交通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促使单一模式交通向多模式交通转变。对交通支撑体系转变机制分析显示,工业发展需求驱动交通迅速增长,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交通走廊的形成,从而促使交通支撑体系的转变。最后,提出了交通支撑体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 组群城市 城市空间 交通支撑体系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5D模式 被引量:14
13
作者 潘海啸 《城市交通》 2009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开发建设对交通需求的产生强度和分布作用毋庸置疑,北美地区提出的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我国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界取得了高度认可,人们对以TOD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寄予极高期望。然而,解... 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开发建设对交通需求的产生强度和分布作用毋庸置疑,北美地区提出的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我国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界取得了高度认可,人们对以TOD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寄予极高期望。然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没有标准的发展模式,不同城市采取的方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当伦敦采取拥挤收费政策时,巴黎正推行自行车租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发展模式 交通需求 城市开发 用地布局 公共交通 北美地区 收费政策
下载PDF
后世博上海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潘海啸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首先分析城市交通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针对我国城市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特别指出保持较高比例的自行车出行是对世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大贡献。... 首先分析城市交通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针对我国城市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特别指出保持较高比例的自行车出行是对世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大贡献。由于我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具有共发并生的特点,城市多模式交通体系的建立应该置身于其所处城市环境的特征,城市的开发建设中要考虑到对不同交通模式的影响,并与城市发展的多维度目标相结合。从而保证城市交通建设的快变量与城市总体发展的慢变量的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并指出后世博时代上海交通和土地使用应遵循5D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 绿色交通 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
下载PDF
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构建——自行车与轨道交通间的换乘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海啸 薛松 赵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27,41,共6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TOD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TOD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得出自行车是在汇流段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的结论。通过对站点地区交通方式选择与工作地点关系的分析,指出在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减少分流段的时间成本达25%以上。所以在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必须全面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是多模式平衡绿色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TOD 多模式交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开发区转型对通勤距离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和对策——以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海啸 卞硕尉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开发区产业逐步转型必然伴随着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强度的提高,也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这种变化是否能促进职住平衡问题的改善,并对开发区的交通出行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对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 开发区产业逐步转型必然伴随着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强度的提高,也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这种变化是否能促进职住平衡问题的改善,并对开发区的交通出行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对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从业人员在居住空间分布,交通出行特征的差异性。在城市外围地区开发区转型意味着地区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数的比例的改变。然而通过统计回归模型分析指出在缺乏必要的城市发展策略和交通政策支撑,虽然职住平衡会有所改善,但就业人员的居住地与就业地将呈现分离的趋势,也就是长距离通勤者的比例增加,同时也将伴随着郊区机动化和拥挤的蔓延。所以城市开发区的转型必须与城市的交通政策相配合,才能在更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转型 职住平衡 交通出行 低碳城市 通勤距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再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海啸 邹为 +1 位作者 赵婷 张仰斐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2期70-76,共7页
城市无障碍交通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一种发展趋势。改善行动不方便者的交通出行是城市的一项重要责任,同时又可以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的上海,因老致残的比例日益提高。交通出行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 城市无障碍交通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一种发展趋势。改善行动不方便者的交通出行是城市的一项重要责任,同时又可以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的上海,因老致残的比例日益提高。交通出行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早,已成为残疾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也还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阐述了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背景,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理念转变的重要性。通过对国际无障碍建设先进理念的分析,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环境 轨道交通 老龄化 残疾人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海啸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6期37-43,共7页
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 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的响应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结构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下载PDF
美国城市建设中交通与土地使用规划新策略的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海啸 《城市交通》 2013年第1期F0002-F0002,J0001,共2页
在中国经历了以快速道路、大马路、单一功能大街坊为特征的大规模扩展性城市建设后,如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规模效应,同... 在中国经历了以快速道路、大马路、单一功能大街坊为特征的大规模扩展性城市建设后,如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规模效应,同时也应最大限度地避免随之带来的诸如交通拥堵、过度依赖化石燃料,以及城市特色丧失等外部效应。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许多城市中心地区就业岗位的聚集性仍然有很大差距,但在城市旧城改造中降低密度、拓宽道路已经成为一条公认的通用规划原则,其结果往往是城市人性化尺度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规划 城市建设 交通拥堵 综合服务功能 美国 城市环境质量 市中心地区 快速道路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挤的外部效应及“互联网+交通”的控制范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海啸 高雅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第2期58-63,共6页
从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来看,交通拥堵也是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的指标之一,所有具有活力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无论在全球拥堵指数排名还是国内拥堵指数排名中,我国大城市均占据排行榜较前位置。更为严重的是,滴... 从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来看,交通拥堵也是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的指标之一,所有具有活力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无论在全球拥堵指数排名还是国内拥堵指数排名中,我国大城市均占据排行榜较前位置。更为严重的是,滴滴出行及高德地图报告均指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不仅是大城市的通病,中小城市的拥堵延迟也不容乐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城市机动性危机。上海的实证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公共交通是难以抑制小汽车的使用的,必须采取推与拉相结合的措施,控制城市交通拥挤而不是消除交通拥挤。同时必须对"互联网+交通"的模式进行必要的管理,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挤 城市管理 交通政策 绿色交通 T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