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氨基酸及特征肽测定的不同产地鸡内金质量研究
1
作者 李国卫 胡绮萍 +7 位作者 童培珍 邱韵静 曾熙欣 郭嘉亮 潘礼业 何嘉莹 陈向东 孙冬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30-2236,共7页
目的:建立鸡内金氨基酸及特征肽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鸡内金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内金的12个氨基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鸡内金的2个特征肽进行测定,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目的:建立鸡内金氨基酸及特征肽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鸡内金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内金的12个氨基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鸡内金的2个特征肽进行测定,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批鸡内金的12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2.84%~14.01%,鸡源多肽Ⅰ、鸡源多肽Ⅱ含量RSD分别为47.13%、14.62%,均呈现一定的波动,PLS-DA分析结果显示,3批产地山西和3批产地辽宁独自分为一类,9批产地山东与3批产地浙江的样品共同分为一类。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鸡内金氨基酸及特征肽的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好地评价不同产地的鸡内金质量,可为鸡内金及动物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内金 产地 氨基酸 特征肽 含量测定 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统计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定量的首乌藤饮片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斯琼 陈康梅 +2 位作者 潘礼业 周湘媛 马懿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本文建立首乌藤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评价方法,研究首乌藤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收集全国主产地和道地产地具有代表性的20批首乌藤药材,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制备成首乌藤饮片,并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 本文建立首乌藤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评价方法,研究首乌藤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收集全国主产地和道地产地具有代表性的20批首乌藤药材,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制备成首乌藤饮片,并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制备成首乌藤标准汤剂;采用HPLC建立适用测定含量及指纹图谱方法,以转移率、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为指标,分析首乌藤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显示,20批首乌藤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0.4%~16.1%,均值为12.9%,均位于均值的±30%范围内。除了四川产地的样品外,其余产地首乌藤饮片及其标准汤剂HPLC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良好(>0.9),且二者具6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的4个峰分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四个已知成分的转移率分别为26.58%~53.07%(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12.37%~42.8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3.83%~18.71%(大黄素)、0.35%~4.13%(大黄素甲醚)。本文建立了首乌藤饮片及其标准汤剂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方法,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化学成分的量值传递规律,为首乌藤水提物及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乌藤 标准汤剂 转移率 指纹图谱 量值传递
下载PDF
川木香标准汤剂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
3
作者 李振雨 梁月仪 +8 位作者 卢晓莹 吕渭升 何民友 何广铭 刘晓霞 夏天睿 陈志鹏 黄爽 潘礼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62-868,共7页
目的:建立川木香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在0~21 min为325 nm、21~37 min为225 nm,进样体积为1... 目的:建立川木香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在0~21 min为325 nm、21~37 min为225 nm,进样体积为1μ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4批川木香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确定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确证;通过相似度计算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川木香制备的标准汤剂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绿原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川木香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共标记14个共有峰,指认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绿原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4个成分;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14批川木香标准汤剂分成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从14个共有峰中筛选出7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来自四川阿坝的川木香制备的标准汤剂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总质量分数最高、绿原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的总质量分数最低,而其余3个产地川木香差异不大。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准确度高、专属性好,能够为川木香标准汤剂及其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香 标准汤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多指标成分定量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建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4
作者 谭斯尹 潘礼业 +4 位作者 罗宇琴 李国卫 陈向东 孙冬梅 张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目的:明确建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优势类群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变化。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建曲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建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的优势类群为曲霉菌属(Aspergillus, 36.57%),其... 目的:明确建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优势类群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变化。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建曲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建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的优势类群为曲霉菌属(Aspergillus, 36.57%),其中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22.30%)和小菌核曲霉(Aspergillus minisclerotigenes,21.19%)为发酵后的优势菌种。细菌由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29.56%)和类肠膜魏斯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25.24%)先后成为优势类群。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建曲的优势菌群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建曲发酵过程中存在清晰的群落演替。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建曲中存在丰富的与代谢途径相关的真菌和细菌功能基因,且不同发酵时间点微生物发挥的功能也不同。结论:建曲发酵后的真菌主要为溜曲霉和小菌核曲霉,细菌主要为红串红球菌和类肠膜魏斯菌,不同发酵时间点其菌群相对丰度和功能有所不同,为后续建立稳定可控的建曲现代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曲 发酵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醋龟甲配方颗粒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5
作者 谭斯尹 潘礼业 +4 位作者 宋叶 刘闪闪 范耀耀 罗宇琴 李国卫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醋龟甲配方颗粒特异性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方法:根据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及其混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醋龟甲的特异性鉴别引物,经过优化反应体系,确定最佳... 目的:建立一种醋龟甲配方颗粒特异性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方法:根据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及其混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醋龟甲的特异性鉴别引物,经过优化反应体系,确定最佳的PCR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考察。结果:当退火温度为62℃、循环数为34时,醋龟甲饮片、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均可在约92 bp处得到清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其混伪品及阴性对照均无条带。结论: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醋龟甲饮片、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的真伪,为醋龟甲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龟甲 配方颗粒 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基于HPLC-ICP-MS的水蛭中总砷和无机砷含量及其转移率研究
6
作者 杨丽 童培珍 +4 位作者 吴妙梨 邓立萍 邱韵静 潘礼业 李国卫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建立水蛭中总砷及无机砷的分析方法,并研究水蛭煎煮后总砷及无机砷的转移率。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水蛭药材、饮片和标准汤剂总砷量,同时采用人工胃液处理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 目的:建立水蛭中总砷及无机砷的分析方法,并研究水蛭煎煮后总砷及无机砷的转移率。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水蛭药材、饮片和标准汤剂总砷量,同时采用人工胃液处理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测定无机砷含量,分析其转移率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水蛭中的砷主要为无机砷,且三价砷含量高于五价砷,所有批次的水蛭饮片煎煮后总砷及无机砷的转移率均大于60%,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蛭中的砷所致安全性风险较低。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好,揭示水蛭药材在煎煮过程中砷及无机砷的转移规律,可为保障水蛭药材的质量和用药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总砷 无机砷 转移率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葫芦茶质量标志物
7
作者 林晗 何嘉莹 +6 位作者 贾小舟 胡绮萍 钟春琳 李国卫 陈向东 孙冬梅 潘礼业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158-164,共7页
目的:解析葫芦茶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填补葫芦茶质谱分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空白。方法:采用UPLC-MS/MS对葫芦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基于类药五原则筛选有效成分,查找其作用靶点及其涉及的信... 目的:解析葫芦茶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填补葫芦茶质谱分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空白。方法:采用UPLC-MS/MS对葫芦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基于类药五原则筛选有效成分,查找其作用靶点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及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UPLC-MS/MS定性鉴别出葫芦茶中的18个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10个成分符合类药五原则及符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条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与清热解毒、利水消积功效相关的通路为Hepatitis B、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1 infection、Hepatitis C、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进一步分析得出葫芦茶的Q-Marker为桑黄素(Quercetin)、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D-galactoside)、RoseosideⅡ(Roseoside A)、百蕊草素Ⅰ(Kaempferol-3-glucorhamnoside)、葫芦茶苷(Tadehaginoside)。结论:通过UPLC-MS/MS鉴别出葫芦茶的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查找出葫芦茶清热解毒及利水消积的通路,进一步探讨出葫芦茶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茶 质谱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产地宽筋藤药材质量研究
8
作者 许广宁 曹斯琼 +4 位作者 何嘉莹 邱韵静 胡绮萍 潘礼业 孙冬梅 《中医康复》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建立宽筋藤药材U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宽筋藤药材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21批不同产地宽筋藤药材进行特征图谱及含量同法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共确定了2... 目的:建立宽筋藤药材U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宽筋藤药材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21批不同产地宽筋藤药材进行特征图谱及含量同法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2个成分,分别为紫丁香苷和木兰花碱,聚类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21批样品可以分为两类,含量测定结果则显示不同产地之间的样品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科学合理,能更全面反映不同产地宽筋藤药材的质量,为宽筋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筋藤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产地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有柄石韦药材UPLC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礼业 索彩仙 +3 位作者 邱韵静 吴佳璇 吴文平 李国卫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84-790,共7页
目的建立有柄石韦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为有柄石韦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8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为30℃... 目的建立有柄石韦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为有柄石韦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8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μL。结果首次建立有柄石韦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标定9个共有峰,其中5个色谱峰经指认为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20批有柄石韦相似度大于0.98;聚类分析结果欧氏距离平方和为5时,20批有柄石韦药材可分为4类,基本与产地相符;特征图谱可以初步区分石韦的3个基源及伪品华北石韦。结论本研究为鉴别有柄石韦药材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方法,为有柄石韦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柄石韦 特征图谱 新绿原酸 咖啡酸 聚类分析 UPLC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与TOPSIS模型的不同产地射干标准汤剂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范耀耀 罗宇琴 +4 位作者 李国卫 潘礼业 杨文惠 杜兰哲 霍文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9-663,共5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射干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建立射干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采用Waters Acuquity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射干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建立射干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采用Waters Acuquity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31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μL。建立16批射干样品的灰色关联度质量评价模型,并与TOPSIS结果比较。结果:建立了射干标准汤剂的UPLC特征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湖北武汉产射干质量较优,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模型可用于射干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简单客观,可以为射干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质量评价 TOPSIS 灰色关联度分析 特征图谱
下载PDF
王不留行炮制前后的UPLC指纹图谱比较及刺桐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斯琼 吴文平 +4 位作者 罗宇琴 马瑞瑞 潘礼业 李国卫 陈向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65-2370,共6页
目的:比较王不留行炮制(清炒)前后的指纹图谱差异,并测定其炒制前后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YMC Trait 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检测波长为219 nm,柱温为3... 目的:比较王不留行炮制(清炒)前后的指纹图谱差异,并测定其炒制前后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YMC Trait 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检测波长为219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以王不留行黄酮苷为参照,绘制王不留行生品及其炮制品(各17批,编号分别为S1~S17、CS18~CS34)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指认;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采用上述UPLC法测定王不留行生品及其炮制品中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结果:17批王不留行生品及其炮制品的UPLC指纹图谱中均有共有峰5个,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了刺桐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等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1~S17聚为一类,CS18~CS34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76.418%,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在第1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特征值分别为0.976、0.966)。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437~321.832、7.729~386.437μg/mL(r均大于0.999);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为0.085、0.284 ng(生品)和0.739、2.465 ng(炮制品);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12 h)、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或n=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2%(RSD=0.85%,n=6)、99.13%(RSD=1.74%,n=6)。两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11%~0.20%、0.42%~0.63%(生品)和0.08%~0.11%、0.34%~0.50%(炮制品)。结论:成功建立了王不留行生品及其炮制品的UPLC指纹图谱。王不留行炒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虽一致性较好,但炒制后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炮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刺桐碱 王不留行黄酮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诃子和绒毛诃子质量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绮萍 赵书运 +4 位作者 吴文平 潘礼业 李国卫 邱韵静 何民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基原诃子(诃子和绒毛诃子)中诃子次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子鞣酸及诃子酸5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诃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 C_(18)(15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 目的:建立不同基原诃子(诃子和绒毛诃子)中诃子次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子鞣酸及诃子酸5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诃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 C_(18)(15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采用SPSS 20.0、SIMCA-P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诃子中诃子鞣酸的平均含量最高,为76.73 mg/g,绒毛诃子中诃子次酸的平均含量最高,为23.75 mg/g。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种基原的药材可明显分为2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确定其主要差异成分为诃子鞣酸和诃子酸。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不同基原诃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分析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绒毛诃子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吴茱萸与制吴茱萸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文惠 吕渭升 +5 位作者 孙冬梅 罗文汇 杨洁 何民友 潘礼业 李振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01-1310,共10页
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吴茱萸与制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柱温... 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吴茱萸与制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μL。建立吴茱萸与制吴茱萸U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计算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吴茱萸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以平均峰面积为变量,对吴茱萸和制吴茱萸差异成分色谱峰的平均峰面积进行配对t检验。吴茱萸指纹图谱共标识出27个共有指纹峰,指认了其中8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制吴茱萸经炮制后指纹图谱新增甘草酸色谱峰。相似度结果显示,江西产区相似度较低;湖南产区次之;广西产区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找到6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甘草酸>吴茱萸碱>峰3>峰1>绿原酸>峰2。除甘草酸为新增成分外,吴茱萸炮制后其余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吴茱萸炮制后,峰21(吴茱萸碱)平均峰面积明显降低,P<0.05,峰28(甘草酸)为新增成分,其余5个差异性化学成分的平均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本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初步探讨了吴茱萸与制吴茱萸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吴茱萸炮制前后药理作用改变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联系,可为吴茱萸和制吴茱萸质量及炮制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制吴茱萸 U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金银花、山银花及川银花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邱连建 索彩仙 +3 位作者 潘礼业 李国卫 胡绮萍 孙冬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20-626,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山银花及川银花中10种成分质量分数的UPLC法,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BEH Phenyl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山银花及川银花中10种成分质量分数的UPLC法,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BEH Phenyl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1μL;对36批忍冬科药材的10个指标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金银花、山银花、川银花药材中10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各自聚为一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可将金银花、山银花及川银花药材进行有效区别。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为不同忍冬科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基原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川银花 多元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及其化学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慧 潘晓君 +5 位作者 吕渭升 杨文惠 罗宇琴 潘礼业 霍文杰 李振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建立藁本、辽藁本、新疆藁本3种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为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3批不... 目的:建立藁本、辽藁本、新疆藁本3种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为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3批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色谱峰指认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基原藁本药材进行分析,筛选差异成分。结果:藁本、辽藁本、新疆藁本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中分别标定了13、11、11个特征峰,其中5号峰为阿魏酸;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新疆藁本药材与辽藁本药材间的相似度为0.312~0.541,新疆藁本药材与藁本药材间的相似度为0.324~0.682,藁本药材与辽藁本药材间的相似度为0.312~0.671,表明不同基原藁本药材间的差异较大。经CA、PCA、OPLS-DA发现,不同基原藁本药材各自聚为一类;10号峰、13号峰、12号峰、7号峰、6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为这3种基原藁本药材的差异成分。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筛选出了5种差异成分,可用于鉴别不同基原的藁本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辽藁本 新疆藁本 基原鉴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诃子属药材多指标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国卫 索彩仙 +4 位作者 吴文平 潘礼业 胡绮萍 何嘉莹 孙冬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3-33,共11页
建立了诃子属药材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诃子属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测定44批不同诃子属药材中7个鞣质类成分含量,并结合方差分析、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诃子属3种不同药... 建立了诃子属药材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诃子属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测定44批不同诃子属药材中7个鞣质类成分含量,并结合方差分析、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诃子属3种不同药材的鞣质类成分差异。可见诃子属3种药材中7个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的成分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药材间7个化学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结果确定不同诃子属药材间的主要差异成分为安石榴苷A、安石榴苷B、诃子酸、柯里拉京、诃藜勒酸、没食子酸。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为诃子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属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忍冬属药材川银花与金银花山银花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索彩仙 程学仁 +3 位作者 潘礼业 邱韵静 吴文平 李国卫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0期1747-1754,共8页
目的:通过性状和显微鉴别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比较忍冬属药材川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异同,为这3种药材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对川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特征进行研究;采用UPLC,WatersBEHPhenyl(1... 目的:通过性状和显微鉴别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比较忍冬属药材川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异同,为这3种药材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对川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特征进行研究;采用UPLC,WatersBEHPhenyl(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0 nm;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种忍冬属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存在差异;U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川银花共有峰为11个,金银花共有峰为14个,山银花共有峰为8个,3种药材共有峰为8个,且种内相似度很高,种间相似度较低;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36批药材分为3类;采用主成分分析能区分3种药材。结论:性状和显微鉴别及UPLC指纹图谱均能鉴别3种忍冬属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川银花 金银花 山银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产地紫苏子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文惠 罗宇琴 +4 位作者 孙冬梅 潘礼业 魏梅 霍文杰 陈向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884-889,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苏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 C 18(100 mm×2.1 mm,1.8μm)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梯度洗脱(0~6 min,10%~18%A;6~15 min,18%~50%A);流速为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苏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 C 18(100 mm×2.1 mm,1.8μm)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梯度洗脱(0~6 min,10%~18%A;6~15 min,18%~50%A);流速为0.3 m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以迷迭香酸为参照物,计算其对咖啡酸、木犀草素及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QAMS)所得含量的差异,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别在0.6532~32.6617、5.1332~256.658、0.7273~36.3640、0.7550~37.7506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11.57%(RSD=3.32%)、101.97%(RSD=0.30%)、95.11%(RSD=2.76%)和98.33%(RSD=5.40%);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69、1.00、1.05、1.42,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QAMS)所得含量结果差异较小。结论:所建立的QAMS可准确测定紫苏子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一测多评法 校正因子 咖啡酸 迷迭香酸 木犀草素 芹菜素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指标定量分析比较诃子和西青果的差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索彩仙 邱韵静 +4 位作者 吴文平 孙冬梅 李秀枝 潘礼业 李国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12-2518,共7页
目的:为鉴别诃子和西青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 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μL。以没食子酸为参照,采用... 目的:为鉴别诃子和西青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 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μL。以没食子酸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7批诃子和14批西青果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对照品、紫外吸收光谱和相关文献对比,指认共有峰。采用SPSS 20.0、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筛选主要差异成分;采用上述UPLC法测定诃子和西青果中主要差异成分的含量并比较。结果:诃子和西青果的UPLC指纹图谱中均有共有峰8个,指认峰1、2、3、4、6、7、8分别为诃子次酸、没食子酸、安石榴苷A、安石榴苷B、柯里拉京、诃子鞣酸、诃子酸;17批诃子的相似度为0.92~0.99,14批西青果的相似度均大于0.99,诃子对照指纹图谱与西青果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09。PCA显示,诃子与西青果存在一定差异;PLS-DA结果与PCA结果一致,其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显示,峰5、4、7、3、2的VIP值均大于1。31批样品中,没食子酸(峰2)、安石榴苷A(峰3)、安石榴苷B(峰4)、诃子鞣酸(峰7)的含量分别为2.63~10.31、5.37~44.63、8.02~60.77、44.07~162.98 mg/g,RSD分别为40.14%、47.91%、53.97%、36.22%(n=31)。诃子和西青果中上述4个成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诃子和西青果存在明显差异,没食子酸、安石榴苷A、安石榴苷B、诃子鞣酸可作为鉴别二者的主要差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西青果 化学模式识别 多指标定量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差异
下载PDF
菟丝子盐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广铭 曹斯琼 +5 位作者 周湘媛 李国卫 潘礼业 陈向东 魏梅 孙冬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建立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计量学评价两者间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Xselect HSS T3(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360 nm,柱... 目的建立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计量学评价两者间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Xselect HSS T3(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建立了15批菟丝子以及盐菟丝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P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菟丝子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结果建立了菟丝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金丝桃苷峰为参照峰,以菟丝子炮制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作为特征峰,并指认出其中3个特征峰,分别为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菟丝子和盐菟丝子与对应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PCA能明显区分炮制前后的菟丝子样品,OPLS‐DA分析确定5个区分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的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峰6、峰2、峰7、峰1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菟丝子及盐菟丝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且能有效区分菟丝子和盐菟丝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 差异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